北京某办公商业综合楼基坑支护(土钉墙及桩锚支护)设计与施工方案

北京某办公商业综合楼基坑支护(土钉墙及桩锚支护)设计与施工方案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785.92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北京某办公商业综合楼基坑支护(土钉墙及桩锚支护)设计与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及原则 3

3、本工程依据规范 3

2、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5

三、基坑降水工程设计方案 7

GBT35611-2017 绿色产品评价 纺织产品1、基槽降水设计目的及原则 8

3、管井围降计算原理 9

4、降水井设计结果 11

5、基坑降水辅助措施 12

6、排水方案设计 13

7、基坑降水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与防治 13

8、降水工程的终止 13

四、基坑支护工程设计方案 14

1、基坑支护设计 14

2、基坑变形观测设计 14

3、土钉墙施工的关键控制点 16

4、锚索施工的关键控制点 17

五、施工管理目标及承诺 20

1、质量目标及承诺 20

2、工期目标及承诺 20

3、文明施工与环境保护目标及承诺 20

4、安全施工目标及承诺 20

六、主要工程量统计 20

七、工程重点、难点分析及对策 21

八、分部分项工程专项施工方案 26

1、施工测量专项施工方案 26

2、基坑降水施工专项方案 27

3、基坑支护专项施工方案 31

4、土方挖运专项施工方案 35

5、基坑应急措施及补救、维护方案 37

6、保证临近建筑物和市政公用设施安全使用的措施方案 41

九、质量管理体系及保证措施 42

1、质量管理目标 42

2、质量管理方法 42

3、质量管理体系组织机构 42

4、质量保证措施 43

5、本工程专项质量保证措施 47

十、施工总体进度计划及保证措施 48

1、施工总体进度计划管理体系 48

2、施工计划开、竣工日期和施工进度计划 49

3、总进度计划保证措施 49

十一、安全施工管理体系及保证措施 55

1、安全施工管理目标 55

2、安全施工管理体系 55

3、安全施工保证措施 56

4、本工程安全保证措施要点 60

1、建立紧急情况预警机制 61

2、建立应急组织体系 61

4、紧急情况预案 66

十三、文明施工与环境保护措施 74

1、文明施工与环境保护管理目标 74

2、文明施工与环境保护管理体系 74

3、文明施工措施 74

4、绿色环保措施 76

5、防扰民/民扰措施 77

十四、雨季施工措施 78

1、雨季施工措施 78

一五、现场组织管理机构 81

十六、主要设备、材料、劳动力计划 94

十七、与各方的配合 96

(3)现行国家、地方及行业规范。

(1)充分准备、合理安排,科学严谨的组织开展设计工作,从设计上确保本项目工程质量、工期、安全目标的实现。

(2)以ISO2000质量管理体系为标准,以现代化科技为手段,合理组织,抓住本工程设计重点,坚持PDCA循环,合理安排,确保本工程设计科学合理。

(3)精心编制,严格遵循现行国家及行业规范及质量评定验收标准,保证工程质量,以合格的工程质量和优质的服务满足该项目的要求。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统一标准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GB50026-2007

北京地区建筑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范

工程地点:北京市昌平区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内

建设单位:北京万顺达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中天伟业(北京)建筑设计集团

本工程由3栋地上8~13层的综合楼、2层裙房及地下车库(局部首层为下沉庭院)组成,均设2层地下室,拟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筏板基础。基坑支护设计开挖后预留施工肥槽0.80m。

2、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2.1拟建场区区域地质背景

北京地区西、北及东北方向三面环山,山区之东、南及东南面为广阔的平原区(北京平原)。北京地区的主体构造是早第三纪前的断裂及断裂控制的断块构造,并控制形成了北京平原区第三纪末期的古地形。在此基础上,自第四纪以来由于受新构造运动的影响,山区不断抬升,平原强烈下降且接受了巨厚的第四纪河流沉积物。在北京平原区的不同地区,由于受断裂活动的影响和地理环境限制,第四纪沉积物的厚度有明显的差异。在北京市区,第四纪沉积地层厚度由西向东逐渐增大,岩相分布自西部山麓向东部平原有明显过渡特征,即市区西部的第四纪古河流形成的冲洪积扇顶部地层以厚层砂土和卵、砾石地层为主;向东过渡至冲洪积扇的中部和中下部,第四纪地层为粘性土、粉土与砂土、卵砾石土互层。

2.2拟建场区地形地貌

拟建场区地形略有起伏,勘探孔孔口处的地面标高为40.91~42.83m。场地南部分布有弃土堆,一般高度约2~3m左右,场地北端分布有较多树木。

2.3拟建场区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现场勘探、原位测试及室内土工试验成果,按沉积年代、成因类型将本工程勘察最大勘探深度(35.50m)范围内的地层,划分为人工堆积层及第四纪沉积层两大类,并按地层岩性及其物理力学数据指标,进一步划分为9个大层及亚层,现分述如下:

表层一般为厚约0.70~3.60m的人工堆积之粘质粉土填土、粉质粘土填土①层及房渣土①1层。

人工堆积层以下为第四纪沉积的粘质粉土、砂质粉土②层,砂质粉土、粘质粉土②1层及粘土、重粉质粘土②2层;粉质粘土、重粉质粘土③层及粘质粉土、砂质粉土③1层;细砂、粉砂④层,砂质粉土、粘质粉土④1层及粉质粘土、重粉质粘土④2层;粉质粘土、重粉质粘土⑤层及粘质粉土、砂质粉土⑤1层;卵石、圆砾⑥层及细砂、中砂⑥1层;粉质粘土、重粉质粘土⑦层,粘土、重粉质粘土⑦1层及粘质粉土、砂质粉土⑦2层;粉质粘土、重粉质粘土⑧层,粘质粉土、砂质粉土⑧1层及粘土、重粉质粘土⑧2层;粘质粉土、砂质粉土⑨层及粉砂⑨1层。

2.4拟建场区水文地质条件

2.4.1地下水的分布

根据勘察报告,拟建场区在35米深度范围内存在3层地下水。

第一层为台地潜水,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为6.00~7.50m,水位标高为33.91~36.06m。台地潜水天然动态类型属渗入-蒸发、径流型,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入渗、地下水侧向径流及管道渗漏等方式补给,以蒸发及地下水侧向径流等方式排泄。

第二层为微承压水(层间水),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为7.30~9.50m,水位标高为31.97~33.81m。层间水天然动态类型属渗入-径流型,主要接受地下水侧向径流等方式补给,以地下水侧向径流为主要排泄方式。

第三层为承压水(层间水),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为12.00~14.60m,水位标高为27.47~29.20m。层间水天然动态类型属渗入-径流型,主要接受地下水侧向径流等方式补给,以地下水侧向径流为主要排泄方式。

2.4.2近3~5年最高地下水位

近3~5年最高地下水位埋深在标高为40.60m左右。

2.4.3历年最高水位

历年最高水位接近自然地表。

2.4.4地下水对拟建工程的影响

①本工程竖向荷载大,场区地下水历史水位,设防水位与地下水分布条件的最终确定将涉及本工程的防渗设计、地下室外墙承载能力验算以及基础抗浮稳定性的验算。因此,应高度重视基础抗浮稳定性问题及地下水压力作用下地下室外墙和基础底板的承载力问题。

②本工程主要受第一层台地潜水和第二层微承压水的影响,两层水会对本工程基坑工程的设计、施工,包括基坑支(防)护体系、地下水的控制方案、对周边环境影响的控制等带来直接影响。

2.4.5地下水的腐蚀性评价

拟建场地第1层地下水水质对混凝土结构具有微腐蚀性,在干湿交替作用条件下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有弱腐蚀性;拟建场地第2层、第3层地下水水质对混凝土结构及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均具有微腐蚀性。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之附录A(“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本工程所在北京市区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20g,又据该区划图之附录D,该地震动峰值加速度所对应的抗震设防烈度为Ⅷ度,相应设防水准为50年超越概率10%。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分析判定,在本工程拟建场地范围内,不存在影响拟建场地建筑物整体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

三、基坑降水工程设计方案

基坑侧壁安全等级划分表

环境条件与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

注:①.h——基坑开挖深度。

②.a——相对距离比a=X/ha。为管线、邻近建(构)筑物基础边缘(桩基础桩端)离坑口内壁的水平距离与基础底面距基坑垂直距离的比值。

③.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分类:

④.如临近建(构)筑物为价值不高的、待拆除的或临时性的,管线为非重要干线,一旦破坏没有危险且易于修复,则a值可提高一个范围值,对变形特别敏感的临近建(构)筑物、当基坑侧壁安全等级为二级或三级时,应提高一级安全等级;当既有基础(或桩基础桩端)埋深大于基坑深度时应根据基础距基坑底的相对距离、附加荷载、桩基础形式以及上部结构对变形的敏感程度等因素综合确定a值范围及安全等级。

⑤.同一基坑周边条件不同,可分别划分不同的安全等级。

本工程侧壁安全等级按一级考虑,重要性系数取1.1。

1、基槽降水设计目的及原则

1.1.1确保挖至槽底时基槽干燥无水。

1.1.2遵循维护地下水资源平衡的原则,本工程降水方案采用“抽渗结合”的方法,前期抽水,快速降底地下水位保证土方施工,后期发挥降水井的自渗作用,维持地下水位的平衡,确保水位在基坑以下。

1.1.3遵循“经济节约、施工可行”的原则,设计方案尽量降低造价,根据本单位的能力,确保施工组织的可行性、先进性及合理性;遵循科学施工的原则,正确组织施工,确保施工质量优良。

根据前述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及基础埋深,本工程影响基坑开挖的地下水主要为潜水,局部地段也可能存在上层滞水,具体分析如下:

天然动态类型属渗入~蒸发型,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管道漏水等方式补给,以蒸发等为主要排泄方式。该层地下水可局部存在,水位的变化规律复杂,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年变化幅度较大,对基槽开挖有一定影响。

采取自渗抽降及边坡有效引导至槽底排水沟的方式,本工程利用周边大口井自渗、抽降及局部插导水管的方式,确保其不影响基坑开挖。

该层水主要接受地下迳流补给,以地下迳流为主要排泄方式,水位年变化幅度一般1~2m左右。本层地下水是本工程的重点及难点部分,对基坑开挖影响较大。

采取大口井围降的措施,保证将其降至槽底标高以下,确保干槽施工。

因本工程地下水丰富,且抽水周期较长,初期边坡局部会有渗水,亦会对边坡支护产生影响。

采取边坡导管引流措施,对渗水较大坡段用导管将水引至排水沟及集水井,集中用水泵抽至坑外。

本工程根据施工规范、结构设计要求与场地水文地质条件进行设计计算,采用封闭式井点围降的降水方案。

3.1.1 基坑涌水量计算公式

Q-基坑涌水量(/d)

K-渗透系数(m/d)

H-潜水含水层厚度(m)

R-为引用影响半径(m),R=

-为基坑半径(m),

3.1.2单井出水量计算公式

q-单井出水量(m3/d)

l-为过滤器浸没长度(m)

d-过滤器外径(mm)

3.1.3井数计算公式

根据计算结果对现场实际布置井位。

3.1.4井深计算公式

L-井点管埋设深度(m)

h-降水后水面距基坑底的深度(m)

I-降水区内的水力坡度

-基坑等效半径(m)

Z-降水期内地下水位变化幅度(m)

Y-过滤器工作部分长度(m)

3.1.5 基坑中心水位验算

基坑中心水位降深按下式计算

Q-基坑涌水量(/d)

K-渗透系数(m/d)

H-含水层厚度(m)

S-某点水位降深(m)

R-引用影响半径(m)

-某点到各井点中心的距离

经验算,基坑中心水位满足降水技术要求(即将地下水降至基坑底标高50cm以下)。

注:1、降水井平面布置详见“降水井平面布置图”。

2、具体井数及井位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3、水泵型号及扬程根据地下水水量具体选择。

滤水管:管井内采用预制多孔无砂混凝土滤管,其内径为300mm,外径为400mm,每节长度约1.0m。

5.1基坑壁残留滞水处理

在支护施工过程中,对于坑壁局部渗水,采用外引明排是主要的处理措施。根据实际施工情况,如渗水较大,影响边坡锚喷面的稳定,在土钉墙或锚喷护壁上的面层混凝土初凝后,坡面插入周边带孔眼的包网尼龙布的排水管,把局部渗水通过暗埋在坡面内的塑料排水管引入基坑周边排水沟及集水井中(详见上图),利用水泵定时抽排,达到干槽作业。设置时,根据坡面地层的渗水情况,泄水管纵横向间距约为2.0m,梅花型布置。如果坡面渗水量较大,则应加密设置泄水管或直接在坡面上设置泄水孔,泄水孔内不放排水管,直接填充碎石,以增大排水效果。

泄水管可起到以下作用:①可以解决管道的局部少量渗漏问题;②可以根据花管中渗出的水颜色、气味等确定何种管道发生渗漏;③可以根据渗出量决定是否需要采取进一步处理措施。

5.2基坑地面防渗措施

在基坑顶部5m范围内不得设置用水点,在场地内的所有用水点均应设置排水沟,将水引入下水管道。

堵塞基坑周边附近的人防通道、上、下管道和暖气沟,并排出其中的积水,以其防止涌入基坑。

5.3槽内集水坑(或电梯井坑)降水措施

如果集水坑(或电梯井坑)的坑内水量较大,降水效果不明显时,将选择采取以下两种补充方案:①在坑井四周施工数眼管井,待土方快挖至槽底时,根据地下水水位标高及现场具体情况,确定该地段的布井方案。②坑底设置明排水系统,坑中集水井与周边的集水明沟相连,明沟内铺满碎石滤水层,将周边地下水汇到集水井中抽排。

6.1沿距基坑上口线0.50m左右的位置设φ150钢管放至地上,水力坡度3‰。采用潜水泵抽水,通过四周的排水管,进入地面排水系统。通过设在干管排水口处的沉淀池(用砖砌筑,或用钢板焊制)沉淀后,清水再排入雨水口或做现场二次使用。

6.2地下水的重复利用:地下水是一种宝贵的资源,而工程降水往往造成大量的水源流失,对此应进行合理的利用,而不应直接排走。根据我公司长期节水经验,对抽出地下水采取如下利用措施:

6.2.1作为工地现场施工用水:铺设一定的管道及设施,将抽出地下水用于冲洗土方车辆、场内降尘等。

6.2.2作为社会用水:与当地环保及绿化部门联系,将现场还有富余的地下水用于树木绿化及道路清扫等工作。

7、基坑降水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与防治

7.1基坑降水对周边地面引起的影响

当开始降水时,降水管井不断的把潜水渗流入下部含水层中加以消纳,进入区域地下水迳流场。基坑周边地层中的水被渗流走后,土体原来状态被破坏,土层孔隙减小,引起周围地面沉降,给周围管线及建筑物安全带来影响。

7.2.1加强管井的施工质量,为防止抽水时,地层中的细颗粒被抽走,在抽水时,发现抽水有浑浊现象时,应立即停止对该管井的抽水,找出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

7.2.2抽降水管井保持抽降水的连续性,尽量避免间歇性和反复性的不连续抽降水。

7.2.3当抽降水引起地面沉降量过大时,可在基坑抽降水管井的外侧施工回灌井。

本工程的降水工程是连续和不间断进行的,需持续进行到本工程主体结构封顶后或具备终止降水的条件时,依据监理单位的书面通知终止降水、拆除降水设施。

四、基坑支护工程设计方案

综合考虑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和周边地形地貌及建筑物的特点,在支护体系方案安全、经济可实施性比较和选型上,本工程的基坑支护采用土钉墙+预应力锚杆的支护方案。具体设计如下:

20kPa,超载距基坑边2.0m

(6.5(200钢筋网

6.0,10.0,16.0,9.0,7.0,6.0

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土钉配筋(HRB335)

水泥:砂:石=约1:2:2

由于本基坑结构外形复杂,支护结构复杂,施工期间历经雨季,且多工种交叉作业,对基坑边坡安全与结构稳定均有不利影响,因此,加强边坡的变形观测对维护本基坑的安全与结构稳定显得尤为重要。

本次基坑变形观测因观测距离长,外形复杂,采用经纬仪观测误差大,因此拟采用全站仪进行观测。

CJJ 58-2009:城镇供水厂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无水印 带书签)2.1坡顶水平位移监测点及基准点的布置

(1)基坑边坡水平位移观测方法:基坑边坡水平位移观测是测量基坑变形观测点在垂直基坑边线方向上的水平位移,可采用全站仪小角法观测。

(2)观测点的布置:施工期间在坡顶设变形观测点,观测点固定铝箔纸。观测点间距大约20m。且每边不少于3点。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