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混凝土道路典型施工方案

水泥混凝土道路典型施工方案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143.87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水泥混凝土道路典型施工方案

(1)可有效保证水泥混凝土道路面平整、不积水、色泽均匀,防治道路面层起砂、脱皮、龟裂等质量通病,提高道路面层的耐久性。

(2)可有效防治道路面层上层出现局部塌陷、沉降、变形开裂等质量通病,提高道路面的质量稳定性。

(3)可有效保证路面宽度一致,路面线条、胀缝、缩缝切缝更为顺直清晰、美观。

GBT 39804-2021 墙体材料中可浸出有害物质的测定方法.pdf《电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要求及技术措施》(基建质量〔2010〕19号)

《关于强化输变电工程施工过程质量控制数码照片采集与管理的工作要求》(基建质量〔2010〕322号)

《国家电网公司关于进一步提高工程建设安全质量和工艺水平决定的通知》(国家电网基建〔2011〕1515号)

《国家电网公司工程建设质量责任考核办法》(国家电网基建〔2011〕1751号)

《国家电网公司基建质量管理规定》(国家电网基建〔2011〕1759号)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管理办法》(国家电网基建〔2012〕1587号)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技术措施库》(2012年版)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典型施工方法》(第一辑)、(第二辑)

《关于深化基建质量数码照片管理应用的通知》(基建〔2012〕35号)

1.3工程概况及主要特点

高村35kV变电站重建工程位于天津空间范围的西北方向,天津武清区高村乡,王河路北侧。本站设由一座变电楼和一座消防泵房、事故油池一座、蓄水池一座。变电楼为地上两层框架结构建筑,基础结构为筏板、基础梁结构,占地面积380.20㎡,总建筑面积760.40㎡,室内外高差0.45m。

铺地砖面积576.00㎡,站内道路面积474.11㎡。

二.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明确现场负责人员,技术、质量、安全责任人,各工种具体操作人员名单和职责,人员资格和数量满足要求,特殊作业工种应持有效证件上岗。

(1)开工前做好图纸会检,组织所有参与道路施工管理和具体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确保施工人员对规程规范、设计图纸、施工措施充分理解。

(2)做好混凝土配合比试验,满足混凝土的设计强度、耐磨和混凝土拌和物和易性的要求,经配合比试验符合要求后使用。

(1)混凝土原材料技术要求应符合GBJ97《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要求,选用同一厂家、同一产地、同一品种规格的材料,确保混凝土表面机理、色泽一致。

(2)水泥采用42.5级及以上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进场时,应有产品合格证及化验单,并应进行复检;砂应采用洁净、坚硬、符合规定级配、细度模数在2.5以上的粗、中砂;碎(砾)石应质地坚硬,并应符合规定级配、最大粒径不应超过40mm;混凝土搅拌和养护用水应清洁、宜采用饮用水,如采用其他水应进行水质分析,合格后方可使用。其他材料如灰土、抗裂纤维(聚丙烯纤维)、耐磨粉、钢筋等,均应符合相关规定。

工器具规格、型号和数量满足施工需要。

根据变电(换流)站建筑方格网控制点,采用全站仪(或经纬仪)和钢尺定出道路标高及中心线的位置。

清除表层土,开挖直至设计路基标高。对于施工中发现的暗沟(渠)部分由工地设计代表、监理工程师、施工技术负责人现场勘查,由设计院给出路基处理意见。

2.4过路隐蔽设施施工

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对过路的电缆沟、接地网、过路管道等各种隐蔽设施进行施工,施工完毕后按要求进行验收,并对其部位的基层及上部回填按要求进行夯实。

路槽开挖完成后,应采取排水措施,防止路槽积水。路床晾干并测定含水量,控制在最佳含水量±(3%~5%)偏差的含水量下进行机械碾压密实,检测路基压实度,压实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经验槽后,如需对不符合设计持力层要求的路槽进行换填,应分段分层进行夯实,每层回填厚度由夯实或碾压机具种类决定,并按规范要求进行。由试验确定设计要求的压实系数的相关参数,每层施工结束后按试验规程检查地基的压实度,经见证取样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道路基层做法有石灰稳定土基层,石灰稳定土基层。按设计要求,采用一定比例的石灰与土(石灰含量宜占土的8%~12%),在最佳含水量情况下充分拌和,达到均匀,颜色一致,再分段、分层回填,采用机械分遍碾压密实。灰土完成后,不得受雨淋和受水浸泡,并做临时性覆盖。灰土每层结束后,按试验规程测量灰土地基的压实度。

土料宜采用就地挖出的含有机质小于5%的黏土或塑性指数大于4的粉土,土料应过筛,粒径不得大于15mm。石灰采用Ⅲ級以上生石灰,使用前石灰消解并过筛,颗粒不得大于5mm。不得夹有未熟化的生石灰粒,不得含有过多水分。

2.7道路面层下层施工

(1)变电(换流)站道路面层下层主要是有利于站内安全文明施工、永临结合而设置的。其立模,混凝土的搅拌、运输,振捣工序施工方法同2.8。该层的整平、抹压施工工序要求表面压实、平整,不积水,符合国家电网公司安全文明施工规定标准要求。

(2)根据设计图纸要求,道路面层下层的变形缝设置应与道路面层上层的变形缝设置一致。

(3)在道路面层上层施工前,对于道路面层下层发生了严重塌陷、沉降之处,采取破碎并挖除该处道路面层下层,挖开该处道路基层和一定深度的地基,按规定重新进行分层回填夯实处理。经检测和验收,并在道路面层上、下两层均增设钢筋网片加强处理。

(4)在道路面层上层施工前,对于道路面层下层发生了局部变形开裂之处,采取在道路面层上层中增设钢筋网片加强处理。

2.8道路面层上层施工

(1)模板制作。道路面层直线段边模:根据道路面层上、下层的设计厚度,采取槽钢做定型模板,槽钢开口一侧离端部100mm处,及槽钢中部每间隔1.5m焊ø18mm的钢筋两根用于模板安装时的固定和拉接。并采用角向磨光机对槽钢腹板端头接缝处磨平、磨直,将翼缘磨成与腹板形成一定斜度,以保证两槽钢对接平齐顺直。道路面层圆弧段边模:采用槽钢根据设计尺寸制作成整体定型模板。

(2)模板定位和固定。

1)根据定位放线安装道路模板,模板侧面采用可调拉件及丝杆顶撑定位和固定,比传统采取钢性支撑的方法更能有效定位和固定模板体系。模版安装时,模板上口宜向外侧略倾斜,倾斜度与路面坡度一致,这种做法可使道路成品线条的整体感观效果更顺直清晰。

2)用直径18mm以上的钢筋插入丝杆顶撑两固定用的小孔,并打入道路外侧地坪土体中一定深度,打入深度以保证丝杆顶撑稳固为宜。在两槽钢接缝处背面(开口一侧)加垫小木块,并用丝杆顶撑和可调拉件调整槽钢内侧,使之成线后将其固定牢固。模板内侧接缝采用双面压缩胶带(或玻璃胶)填充补平,保证模板接口平整。

3)模板内侧与道路面层下层的外边平齐,用砖块和木板或木楔支垫模板。模板安装完成后,模板与面层的下层接缝处采用细石混凝土堵缝。

4)混凝土浇筑前,模板内侧及顶面涂刷一层隔离剂。

2.8.2混凝土搅拌、运输

(1)采用机械搅拌施工,根据现场砂石含水量现场进行配合比调整,以确定现场施工配合比,并以此配合比对进料采用质量比进行电子秤计量,确保计量偏差不应超过下列规定:水泥、水±1%,粗细骨料±3%。在道路面层上层混凝土中掺抗裂纤维(聚丙烯纤维)。

(2)抗裂纤维(聚丙烯纤维)是一种新型高分子材料,其优点是化学稳定性好,安全无毒;纤维分散性好,异型截面,以表面积大且表面粗糙多孔和水泥基料结合力强;施工简易,经济可靠;对混凝土最小覆盖量没有限制;能有效的控制混凝土早期的塑性收缩、干缩等非结构性裂缝的产生和发展;有效阻碍骨料的离析,阻碍沉降裂缝的形成,提高混凝土的抗裂、耐磨能力,改善其韧性和延展性。随着纤维掺量的增大,新拌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扩展度减少,黏度增加,浇筑前应测定混凝土的坍落度。

(3)聚丙烯纤维物理及化学性能(推荐性)。纤维类型:束状;单丝密度:0.91g/cm³;纤维细度:10~18dtex;熔点165~175℃;断裂强度:≥550MPa;燃点:590℃;断裂伸长率:15%~20%;纤维规格:6~10㎜;弹性模量:≥3500MPa;耐酸碱性:强;截面形状:O型或Y型;吸水性:0.1%。

(4)聚丙烯纤维使用方法。

1)掺加量:纤维在混凝土中的掺量范围:0.6~1.2㎏/m³,经济掺量0.6㎏/m³,如需达到较高技术要求,可采用0.9㎏/m³。

2)纤维长度:用于道路面层上层的混凝土的纤维长度为6~10㎜。

3)混合进程:可在混合料装入之前或之后,或同时装入。

4)搅拌时间:通常情况不变或略有延长。延长搅拌不会影响纤维分散和纤维强度,也不会引起结团。

5)配比设计:现为加强作用是物理过程,不是化学过程。在混凝土配比中不需要增加水量,或改变配料比例。

6)养护方面:加入聚丙烯纤维后,没有特殊的养护要求,只需按原来的规范进行。

7)表面后处理:纤维混凝土中加入的纤维,不影响表面做任何处理和涂装。

8)储运:储运时物在阳光下暴晒。

(5)根据搅拌机的性能和物的和易性确定每盘的搅拌时间,确保拌和均匀,禁止将搅拌不均匀的生料进入浇筑仓面。

(6)混凝土采用自卸车运输,当运距较远时,宜采用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输。运输过程中不得漏浆,行驶平稳,防止离析。夏天和冬天施工,必要时应有遮盖或保温措施。当有明显离析时,应在铺筑时重新拌匀。

(1)混凝土拌和物摊铺前,仓内应适当洒水湿润,并做到洒布均匀。洒水量应根据基层情况、温度、湿度等因素确定。

(2)混凝土采用人工摊铺,不能远距离抛投混凝土,靠近模板旁应翻锹拍紧,使模板充分填满混凝土。

2.8.4混凝土振捣、整平、抹压

(1)对厚度不大于220㎜时,靠边角应先插入式振捣器顺序振捣,再用功率不小于2.2kW平板振捣器纵横交错全面振捣。纵横振捣时,振点间距不大于500㎜,重叠100~200㎜,然后用振动梁振捣托平。

(2)振捣器在每一位置振捣的持续时间应以拌和物停止下沉、不再冒气泡并泛出水泥砂浆为准,并不宜过振。用平板式振捣器振捣时,不宜少于15s,当水灰比小于0.45时,不宜少于30s。用插入式振捣器时,不宜小于20s。

(3)振捣时应以人工找平,并随时检查模板,如有下沉、变形或松动,应及时纠正。

(4)振动梁振捣托平后,再用铝合金刮尺刮平。刮尺前先用尺找出水泥混凝土表面的不平整之处,然后用尺来回刮动混凝土表面的砂浆进行找平。

(5)带混凝土水分略干后(操作人员根据气温情况灵活掌握),面层上层掺加耐磨粉,用磨浆机磨出面层砂浆,用3m铝合金刮尺进行检查刮平。

(6)待混凝土表面无水膜时进行第一遍人工抹压,同时处理好边角及细部,要求压实平整,待混凝土开始凝结即采用机械和人工配合分遍抹压面层,面层抹压至少四遍。抹压时不得漏压。人工抹压时,操作人员的脚和手应垫泡沫垫板,并将面层凸坑和脚印压平,在混凝土终凝前完成抹压,抹压后要求混凝土平整、无抹痕、无接头印、无外露石子,颜色均匀一致。

(1)混凝土终凝后及时开始养护,养护期宜为14~21天,冬天养护时间不应少于28天。养护应根据施工工地情况及条件,选用湿治养护和塑料薄膜养护等方法。

(2)路面养护期间禁止行人、车辆在上面走动,直至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后方可通行,通行速度不得大于5㎞/h,防止车辆刹车破坏或污染道路面层。

(1)路面胀缝设置:胀缝留设间距以18~24m为宜,在道路与建筑物衔接处、道路交叉处、路面厚度变化处、幅宽及坡度变化出,必须做胀缝,缝宽20mm。胀缝与路面中心线垂直,缝壁上下垂直,缝宽一致,上下贯通,缝中不得连浆。缝隙上部应浇灌填缝料,下部应设胀缝板。胀缝板宜用软木板、木纤维板或沥青浸制的油毛毡压制而成,适用于胀缝的下半部分。

(2)胀缝传力杆的固定方法:可采用顶头木固定传力杆安装方法,宜用于混凝土板不连续浇筑时设置的胀缝。传力杆长度的一半应穿过端头挡板,固定于外侧定位模板中。混凝土拌和物浇筑前应检查传力杆位置,浇筑临板时应拆除顶头木模,并应设置胀缝板、木质嵌条和传力杆套管。

(3)路面缩缝切割:缩缝留设间距不大于4m,宽度5~6mm,锯切槽口深度应为混凝土面层厚度的1/3。当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25%~30%时可进行缩缝切割。

(4)为使切割完后的道路缩缝顺直、平整,缝宽一致、无咬边、无错缝,横纵交点光滑平顺,对切缝机进行如下改造优化:对切缝机加设导轨装置,将切缝机原来的滚轮刨刻成V型槽,可有效防止切缝机切割时由于震动原因时切割刀片偏离切缝线。

总协调和指挥道路现场施工,是道路施工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现场总负责人

道路施工的技术负责人,负责施工方案的安全、质量和技术交底,对现场施工给予技术指导和监督

负责现场具体的施工作业的安排和指导

负责平面、高程定位放线控制,测量检查,做好测量记录

负责保证用电需求及用电安全

现场质量检查、质量监督和质量验收,做好相关质量验收记录

负责现场安全及文明施工的监督、检查和指导

模板安装放线、定位和固定

抹面、收光,棱角倒圆角处理

混凝土搅拌上料、摊铺、振捣、养护、切缝、填缝及其他等

注特殊作业工种必须持相应的特殊作业证上岗

0.6~1.2㎏/m³

根据材料技术说明书使用

用于直线段模板,型号根据面层上下层设计厚度定

用于圆弧段定型模板制作加固支撑体系

ф48mmx3.5mm

水泥混凝土路面主要检查项目和检验方法

检查试验报告及强度评定资料

用钢尺检查或现场钻孔检查

拉20m线量取最大值DB13/T 5014-2019标准下载,每100m量1点

沿板宽拉线量取最大值,每20条缝量2条

±5,胀缝板边垂直度无误差

沿板边垂直拉线量取最大值

1)施工中每5m作一高程控制点喷射砼施工工艺流程图,模板顶较设计标高高出1~2㎜作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沉降和凝固过程中的收缩。

2)混凝土拌和物摊铺前,应对模板的间隔、高度、稳定情况和基层(垫层)的平整、润湿情况以及传力杆装置等进行全面检查。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