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S212皖河大桥及接线改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安徽省S212皖河大桥及接线改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1.63M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安徽省S212皖河大桥及接线改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安徽省S212皖河大桥及接线改建工程

1.安徽省S212皖河大桥及接线改建工程招标文件;

金属型材上的氟碳漆 施工方案2.安徽省S212皖河大桥及接线改建工程招标参考资料;

3.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颁发的《公路工程预算定额》《公路基本建设工程概算、预算编制办法》及现行有关规范、规程和文件;

4.我单位现场调查的有关资料;

5.我单位现有的施工技术力量、机械设备和历年来公路建设经验。

6.本着“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确保工期、造福一方”的原则。

1.2.1.严格遵守《招标文件》规定的技术规范、计划工期条款要求,严格执行交通部现行的施工技术规范检验评定标准。

1.2.2.严格遵守《招标文件》规定的工期,有效集中施工力量,按期完工、按期交付,使建设单位尽快发挥经济效益。

1.2.3.结合本工程具体情况,积极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达到提高劳动效率,提高工程质量,加快施工进度,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1.2.4.科学合理安排施工计划,制订好雨季、高温季度、农忙季节施工技术措施,组织连续、均衡而紧凑的施工。做到布局合理,重点突击,全面展开,平行流水,立体交叉,加快施工进度。

1.2.5.认真贯彻“质量第一”和“安全生产”的方针,按照ISO9002贯标要求,制定具体的保证质量和安全措施,坚持自始至终对施工现场进行全过程有效监控。确保工程顺利进行,严格现场管理,实行文明施工,创建安全标准工地。

1.2.6.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精心规划布置施工现场,减少和节约临时用地,少占农田,不破坏植被,尽量利用原有和就近民房,减少临时工程,尽量利用当地资源,合理安排运输存贮作业,减少物资运输周转工作量。

二、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

为促近经济快速健康以展,改善怀宁县道路交通状况,加快城区开发,缩短运输里程,提高经济效益,建设S212皖河大桥接线改建工程势在必行。它的建成必将带沿线经济发展,并使石牌镇发挥巨大作用。

项目起于S212(K21+200附近),跨皖河,经邵塅村、张家畈,在叶家畈的北部接S212(K26+500附近)。路线全长5.039公里。全线设特大桥1座(皖河大桥长度1153米),中桥2座,小桥1座,涵洞25道。

整个工程按二级公路标准设计,设计时速8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结合城镇规划要求设计:路基宽15米(皖河大桥宽17米),路面宽13.5米;路基设计洪水频率1/50。新建涵洞25道、桥梁4座(其中大桥1座、中桥2座、小桥1座)、路基防护、排水和道歉路沿线安全设施等。

(1)本项目所经区域多为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Qa14),主要为软塑~硬塑的亚粘土、软塑~流塑的软土及软塑~流塑的亚粘土(轻)等,多为新近沉积土,工程性质较差;下伏基岩主要为中、古生代砂页岩、灰岩及印支期花岗岩、燕山期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基岩面较平缓。

该工程位于怀宁县石牌镇,桥位区地貌单元属沿江河湖平原及低丘,微地貌单元属皖河河漫滩及阶地,地形稍有起伏,除坝堤外,海拔高程一般为11~17米。

1.2不良地质路段情况

本区存在的不良地质问题主要是人类工程活动诱发的不良地质问题。对于水沟、洼地路段是较为突出的问题。

填方路堤不良地质问题:本段填方路堤不良的地质问题主要是局部经过水沟和水田,需要对这些路段原状淤泥质土进行挖除回填。

因此在路基施工中要严格控制土基的施工质量,使其达到相应的设计标准。

区内地表水发育,河渠纵横,湖泊众多。长江斜贯本区,自南西向北东方向流去。区内地表水水位及流量与降水关系密切,夏季雨量充沛,水位高流量大,冬季雨量稀少,则水位低流量小。梅雨期一般在六月下旬~七月中旬,梅雨期间降水频繁,易发生水涝。

项目区域主要气候特征:工程区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区内总的气候特征:冬暖夏热。区内多年平均气温16.24℃。区内雨量充沛,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多年平均降水量在1455mm,丰水年降水量2200mm,枯水年降水量在770mm。

本项目共有桥梁4座1287米(特大桥1座/1153米;中桥2座/112米;小桥1座/22米);分离立交6座/327米;路基填方总计19.5717万方;挖方总计5.5713万方;涵洞25道;平面交叉3处。低剂量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69249平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65452平方,中粒式沥青混凝土62310平方,细粒式沥青混凝土62639平方。交通工程5.31公里,绿化工程5.31公里,另外,沿线5.31公里还有机电工程。

2.施工前准备工作、工期安排

为了确保该工程施工任务的顺利完成,必须认真做好各项施工准备工作。

为承建本合同段工程,我单位拟组建“省道212皖河大桥及接线改建工程项目经理部”,按照标准化施工要求,实行项目法管理,落实项目经理负责制,由项目经理负责全面履行合同。项目班子成员由项目经理、项目副经理、项目总经济师、项目总会计师和项目总工程师组成。项目部业务部门设五部一室,即物资设备部、工程技术部、安全质检部、财会部、经营合同部及综合办公室,生产部门由桥涵施工队、路基施工队、路面施工队、交通施工队、绿化施工队、机电施工队、预制场及砼拌和站等组成。项目经理部现场管理组织结构框图见下图。

项目经理部现场管理组织机构框图

项目经理部现场管理组织机构框图

项目经理部及施工队职责

1、对项目整体进行部署安排,从宏观上组织调配各种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施工效率。 2、对项目的日常工作进行管理,全面对于项目的进度、安全、质量、成本、效益、技术、物资设备进行管理。 3、对项目内外、部各个方面的关系进行协调,为项目创造有利的施工环境,包括项目整体与建设各方的协调工作,与地方的协调工作,与项目内部各个施工队之间的协调工作。 4、项目经理部需要形成高效的项目决策中心,提高决策的效率与质量,推动项目建设。 5、对施工队各种工作进行管理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6、对施工队提供技术、材料、设备、协调等各个方面的服务。

负责本项目路基及防排水工程施工。

负责本项目皖河特大桥及周边涵洞的施工。

负责本项目2座中桥、小桥及周边涵洞的施工。

负责本项目路面工程的施工。

负责本项目交通工程的施工。

负责本项目绿化工程的施工。

负责本项目机电工程的施工。

预制场负责本项目梁板的预制和运输,砼拌和站负责本项目施工用砼的生产和运输任务。

2.2设备、人员动员周期

我项目经理部现场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熟悉,将克服一切不利因素,坚决完成进场前的一切准备工作,为工程开工创造条件。为此我项目经理部成立以下二个工作小组:

第一小组:现场准备工作组。由项目经理带领,主要业务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在施工现场主要任务有:①接受设计院提供的控制桩,接受征地,增设导线点、水准点,对全线进行复测等工作;②在业主及当地有关部门配合下办好临时道路、拌和场、预制场的用地手续,并做好路通、水通、电通和平整场地等工作,确保工程顺利开展。

第二小组:为设备、材料小组。负责从公司本部调运施工设备,提交采购设备材料清单,到料场签订有关采购合同和运输合同等,确保材料、设备到位后及时开展工作。

2.2.1人员、设备、材料运到现场方法

(1)人员:管理、技术及部分施工人员直接从公司本部乘本项目工程专用车赶往施工现场,其他施工人员乘火车或汽车按时到达。

(2)设备:大型设备利用大型平板拖车运至施工现场,小型机具用载重汽车运至施工现场。

(3)材料:工程所需的碎石、矿料等经试验合格和监理工程师批准后,利用本地社会运输力量运至施工现场,本着降低成本的原则,碎石、砂等地材从当地合格供货方中择优选择,材料进场方式主要采用汽车运输;其它钢材、水泥等从附近材料销售处采购,利用采购处运输力量运至施工现场;燃油就近与石油公司签订合同,用自备油罐车直接运至工地油库。

2.2.2设备人力配置

根据本工程的工作内容、工程量、工期要求及场地具体情况,我们将组织8个专业作业队承担主要施工任务,分别是路基施工队、桥梁施工1队、桥梁施工2队、路面施工队、绿化工程施工队、交通工程施工队、机电工程施工队、预制场及砼拌和站。随着工程的进展和情况变化,各队人员实行弹性编制、动态管理。

在设备方面,我们将投入精良的设备来保证本工程的施工质量和进度,采用先进的施工机械,工程测量仪器方面我们选用全站仪、自动安平水准仪等;另外投入施工管理车若干辆,我项目部将按工程工期的需要可以随时投入各种机械及试验设备、车辆人员。

2.3生产与生活临时设施

根据该工程实际情况,项目部管理人员计划进场15人,作业队340人(高峰期),临建设施从节约成本的原则,采取以下措施:

(1)项目部设施采取租赁,项目部设在省道212皖河大道终点附近,为了便于生产管理和职工生活,设现场办公室、试验室和工作人员的住房、生活区、会议室、沐浴室等,同时按消防条例布置必要的消防设施。

(2)精简机构,减少层次,以尽量压缩办公用房。

集中拌和站、预制场建设:考虑到本标段路线长、工作量大、前期施工贯穿全线难度大等特点,建点时结合一座跨线桥工程,在K2+140附近建设砼拌和站、预制场。拌和站、预制场首先采用30cm山皮石回填,浇筑15cmC20砼进行硬化,确保雨天不起泥。材料堆场,砌墙分仓处理,并设置隔离墙,高度不小于1米,预防不同型号的材料混合并搭设钢筋棚。

2.5进场道路、施工便道

进场道路利用老路及现有乡镇道路,当施工影响老路通行时,则修建临时改道或支道以确保老路交通畅通,并设置必要的交通标志、安全设施。

为了桥梁工程的施工,首先修筑一条汽车便道,作为桥梁工程各种材料场内运输的主要干线。

2.6临时电力线,施工用水及临时通讯

(1)将与有关部门协商后就近利用,拌和站处需架设250KW变压器一台,机孔及涵洞施工用小型发电机。另外,生活用电使用当地居民用电。为确保施工连续性,拌和站计划配备1套200KW的发电机组备用。

(2)沿线水资源分布不均,且水量受季节影响较大。本项目地势较低,采用洒水车、罐车运输或设置汲水井汲水,取水时注意保护环境,避免污染水源,生活用水直接使用自来水。

2.7.1熟悉图纸资料和有关文件

我项目部接受工程任务后,立即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全面熟悉施工图纸、资料和有关文件,参加业主工程主管部门或建设单位组织的设计交底和图纸汇审并做好记录。

(1)设计图纸是施工的依据,施工单位和全体施工人员必须按图施工,未经业主和监理工程师同意,施工单位和施工人员无权修改设计图纸,更不能没有设计图纸就擅自施工。

(2)组织有关人员对施工图纸和资料进行学习和自审,做到心中有数,如有疑问或发现问题应在设计交底和图纸汇审中提出,请上级给予解答。

(3)设计交底和汇审中,着重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①实际依据与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是否一致。

②设计中所提出的工程材料,施工工艺的特殊要求,施工单位能否实现和解决。

③设计能否满足工程质量和安全要求,是否符合国家和有关规范,标准。

④施工图纸中土建及其他专业(水,电,通信,供油等)的相互之间有无矛盾,图纸及说明是否齐全。

⑤图纸上的尺寸、高程、轴线、预留孔(洞)、预埋件和工程量的计算有无差错、遗漏和矛盾。

根据招标文件的安排,计划工期30个月,预计进场时间为2013年9月,完工时间2016年3月。我单位计划工期30个月,计划进场时间为2013年9月15日(拟定时间,以业主要求为准),计划2016年3月14日完成合同工程量,按业主计划工期完工。

施工准备:2013年9月15日~2013年1月14日;

涵洞工程:2014年1月15日~2014年11月31日;

路基工程:2013年12月15日~2014年12月31日;

桥梁工程:2014年1月15日~2015年10月31日;

路面工程:2015年5月1日~2015年11月31日;

交通工程:2015年12月30日~2016年2月11日;

绿化工程:2015年12月30日~2016年2月16日;

机电工程:2015年9月16日~2015年11月30日;

其他(包括收尾):2015年10月20日~2016年3月14日

3.导线点、水准点复测报告

工程开工前我部已做好水准点的复测加密,增设水准点等工作。经监理工程师的现场复测,符合公路《公路勘测设计规范》。导线复测过程中,原有的导线点不能满足施工需求,我部进行导线加密,使施工时相邻导线点能相互通视并闭合,并出具控制点成果表。

附件一.《关于水准点复测加密成果的批复》

附件二.《皖河大桥控制点成果表》

4.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方法与技术措施

(1)项目重点、关键和难点分析

(1)本项目的控制性工程为皖河特大桥施工,皖河特大桥施工的重点、难点是水中桩和悬浇箱梁段施工。

(2)路基施工中的重点为特殊路基处理。

(3)以治理和消灭质量通病、安全隐患为重点,以强化精细化施工为主线,构建以项目管理为基础的管理标准化体系,促进项目施工管理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全面提高我公司公路建设管理水平,是建设方的要求,是各项工作的核心和重心。

4.1.总体施工方案说明

(1)总体施工组织、影响因素与施工顺序

施工组织以施工过程的连续、平行、协调、均衡为基本原则,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①优先安排便道施工,实现全线贯通,尽快为桥梁工程创建作业面。

②由于本项目工期较长,机械设备、工具、周转性材料等尽量周转利用,以达到合理利用资源的目的。

③尽避免因施工组织不当引起的停工待料。

根据招标文件要求,拟于2013年9月15日进场,组织进场做好各项施工准备:组建项目部,查勘现场,确定经理部临时办公地点和施工组织原则、方案,着手办理施工手续,落实生产生活临时设施的建设和施工便道的修筑方案,进行场地平整及修筑便道,尽快实现全线贯通;与电力、拆迁等部门联系,落实通电、拆迁等工作;完成交桩工作,对线位进行复测、放样;对地材和其他施工材料进行调查,确定供货厂家,安排试验设备和其他生产设备进场;安排首批机械进场;组织施工人员和设备进场,全面展开施工。涵洞工程尽量早完工,以保持路基施工的连续性。路基、桥涵工程同步实施,路面施工在路基、桥涵成型、稳定并验收合格后进行,绿化工程、交通工程及机电工程在路面施工完毕后组织施工。

路基工程采用机械施工为主,适当配合人工的施工方案。涵洞工程尽量早完工,以保持路基施工的连续性。排水工程和路面工程和在路基基本成型后进行。

桩基尽量选择枯水季节采取钻孔桩施工;水中下部结构,先填土围堰,施做钻桩作业平台后进行桩基施工,系梁施工采取填土围堰的方案;低墩和高墩采用支架、组合模板现浇法施工;盖梁采用满堂支架、抱箍等承重体系;上部结构梁板预制场集中预制,吊车或架桥机架设。

涵洞基坑采用挖掘机开挖,人工修底及刷坡。混凝土施工采用拌合站集中拌制,混凝土罐车运输到施工地点,采取串筒、溜槽配合人工入模,插入式振捣器振捣密实。

采用稳定土以及沥青拌和站集中厂拌,大型自卸汽车运输混合料到现场,现场摊铺机摊铺,钢轮振动压路机、胶轮压路机组合碾压的施工方案。

绿化工程、交通工程及机电工程设置专业施工队,在项目经理部的统一组织下完成相应任务施工。

路基开工前应先进行路基复测工作,其内容包括导线点、中线、水准点复测、横断面检查与补勘、增设水准点等,在施工中定期水准点、导线点进行一次复测并汇总测量成果。施工测量的精度按交通部颁布的《公路路线勘测规程》的要求进行。

中桩放样采用极坐标法敷设中线桩位,导线点为极坐标原点,并使用高精度的光电测距仪。若需恢复或加密导线点,则严格按一级导线测量方法进行,计算时与相邻标段的导线点统一平差。当进行下一站放线时,则对前一站所放中桩点进行至少两个点位复测。在移动测站之前,要进行仪器归零校核,归零误差应在限差之内,否则所放点位要重新检查校正。

4.3.1路基清表、清淤

(1)路基清理拟采用推土机推除表土,清表土结合附近地形集中堆放,以便以后绿化使用和农田复耕。对基底为松散土时,应翻挖再分层压实,用18-21T压路机碾压至压实度要求。

(3)道路经过沟、淤泥洼地,当淤泥层厚度小于1m时,清淤再填筑路基,压实厚度每层小于30cm;淤泥层厚度大于1m时,先清淤,用直径大于30cm块石挤淤,再填筑路基。

(4)水田不良路基处理:水田路段,地表土质湿软,在填筑前,先进行开沟、拦截、引排地表水,对土质较差,地基为软土基时,采取碎石桩处理。

(5)在挖方与填方结合部的纵向在挖方段内设置过渡段,长10m,高0.3~0.8m,然后与填方段一起分层填筑,分层碾压,达到规定压实度。

(6)对纵横同填挖交界处、天然地面横坡陡于1:5,应按要求挖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2.0m,并按要求对台阶进行填筑压实,保证填挖交界面有良好结合。

4.3.2挖方路基施工

土方开挖采用挖掘机开挖作业,开挖时采用横挖法或纵挖法自上而下分台阶进行,特殊路段采用混合式开挖法。开挖时每层台阶控制在4~6m,并在台阶面设置3%~4%纵横坡以避免雨季积水。当运距在100m以内时,直接采用推土机推运或装载机挖运。运距在100m以外时用铲运机或挖掘机和装载机配合自卸汽车施工。对于零星土方可用推土机推土堆积再用装载机或挖掘机配合自卸汽车运土。在施工中要根据边坡桩及时刷坡,避免超欠挖。

土方填筑的工艺标准程序为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

三阶段为:准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阶段。

四区段为:填筑区→整平区→碾压区→检验区。

八流程为:施工准备→基底处理→分层填筑→摊铺整平→洒水或晾晒→机械碾压→检验签证→路堤整修。

(2)每层填筑前,在两侧先填筑按预定的厚度的土路梗,以控制每层填筑厚度。

(3)路堤填土宽度每侧要宽于填层设计宽度50cm,确保压实宽度不小于设计宽度,填筑到位后进行削坡,严防出现贴坡现象。

(4)路基填筑采用水平分层填筑法施工。即按照水平层次逐层向上填筑,分层的最大松铺厚度不应超过30cm,填筑至路床顶面最后最后一层的最小压实厚度不应小于8cm。当原地面不平时,从最低处分层填起,每填一层,经过压实符合规定要求后再填上一层。在原地面纵坡大于12%或横坡陡于20%的地段,采用纵向分层法施工,沿纵坡分层,逐层填压密实,且应设置坡度向内并不大于4%、宽度大于2m的台阶,以加强挖填面之间连接。

(5)路基填筑采用自卸汽车将土料运输到所需的场地,按一定间距进行卸土。以免堆土间距太密导致填土厚度超过要求。

(6)整平工艺采用推土机推平辅以人工方式进行。推土机在已堆好土的区域进行推平,推平过程中要做到工作面形成1.5%左右的横坡,以确保压实后该层面不积水;推土机推平后,用人工将其填筑面凹凸不平处挖填整平。整平后进行碾压。

(7)压实采用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碾压时,第一遍先不开振动静压,以保证填土表面平整度,然后先慢后快,由弱振至强振。碾压时直线段压路机由两边向中间、曲线段由内侧向外侧,纵向进退式进行。压路机行驶最大速度不宜超过4km/h。压实中,横向重叠0.4~0.5m,纵向重叠1.0~1.5m,使之达到无漏压、无死角,确保碾压均匀。

(8)、作业段交接处的填筑,不在同一时间填筑时,先填地段,按1:1坡度分层留台阶;若两上地段同时填,则要分层相互交叠衔接,其搭接长度要大于2m。

(9)路堤填筑至路床顶面时,路床顶面以下30cm范围内的填料最大粒径要控制在15cm以内;最后一层的最小压实厚度要大于8cm,以免起皮剥离,影响路面基层质量。

(10)路堤填高达到设计高程,检测合格后,恢复中线,测设路基面边线,按照设计坡度进行挂线整修边坡。边坡整修由人工作业,严禁超挖后补土,保证边坡密实。

(11)在涵洞、排水管道两侧和桥台挡土墙的填土与压实应对称均匀或同时分层回填压实。排水设施沟槽填筑长度为每侧不小于2倍管道孔径长度,分层压实厚度不大于20cm,路基范围内管道沟槽回填土的压实度不得低于路基填土的压实度要求,路基碾压时含水量小于最佳含水量时进行压实。沟槽填土50cm范围内采用小型静载压路机进行压实,使之达到规定的压实度,当以上结构物顶面填土压实厚度大于1.0m后方让重型机械和汽车通过。台背填土顺路线方向长度,底部应能满足填筑、压实条件,长度一般应满足5.5m左右,路基一侧坡度应为1:1,填筑前按规范要求挖台阶,保证台背填土与路基土间的结合。

(12)在填方和挖方结合部的纵向按设计要求设置过渡段,过渡段设在挖方内,在路槽底下按长10米深0.3~0.8m进行开挖,然后与填方段一起分层填筑分层碾压,达到要求的密实度。在填方和挖方结合部的横向按设计要求加强结合部之间的整体性,在填方的边坡上挖成宽不小于2m阶面呈4%向内倾斜的台阶,以加强挖填面之间连接。半填半挖路段,优先采用渗水性较好的材料填筑。开挖超开挖时,回填土压实度不小于95%。

(13)经过低洼或水田等地段的路基,应先施工纵横沟或渗沟、截水沟,把水排干清表土晾干或换填后再填筑。施工时做好路基排水系统边沟、排水沟、截水沟及相互衔接。对于不良路基采用碎石桩处理。

施工前选择一长度不小于100m的填方地段作为试验段,以取得压实设备的类型、最佳组合方式、碾压遍数及碾压速度、工序、每层材料的松铺厚度、材料的含水量等有关数据以指导施工。

施工前仔细对填方区进行现场勘查,掌握填方区地质情况,对于特殊地基,根据设计和施工规范的要求,按特殊地基处理方法进行基底处理;对于一般原地面,先将原地面树木杂草及腐植土清除,并疏干积水、凉晒、平整,原地面横纵坡陡于1:5的地段挖成宽度不小于1m的台阶,然后用压路机碾压到规范要求的压实度。

填方路段开工前28d前,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技术方案,尤其是特殊路基要对填筑的方法、检测手段、频率要做详细说明,各种路基填料均应分别做试验路段(长度不小于全幅路基100m)的试验路段,红砂岩填料必须单独铺筑试验段,并将试验结果报监理工程师审批。试验段所用的填料和机具应与施工所用材料和机具相同。

4.7.1填土路堤施工

(1)填方路基应优先选取用级配较好的砂类土、砾类土等粗粒土作为填料,填料最大粒径不小于150mm,泥炭、淤泥、强膨胀土、有机质土等不得直接用于填筑路基,当采用细粒土填筑时,填料最小强度应满足规范要求。

(2)填方路基必须按路面平行线分层控制填土,填方作业应分层平行摊铺,每侧应超出路堤的设计宽度50cm,保证修整路基边坡后的路堤边缘有足够的压实度。不同填料应分层填筑,均匀压实,取在最佳含水量压实,每种填料层总厚不得大于30cm。土方路堤填筑至路床顶面最后一层的压实层厚度不应小于15cm。

(3)路堤填土高度小于80cm时,应将表面翻松30cm,然后整平压实。路堤填土高度大于80cm时,应将路堤基底整平处理并在填筑前进行碾压,其压实度不小于设计值。

(5)任何靠压实设备无法压碎的大块硬质材料,应予以清除或破碎,破碎后的硬质材料最大尺寸不超过层厚的2/3。

(6)填土路堤分几个作业段作业时,两个相邻段交接处不在同一时间填筑,则先填段应按1:1坡度分层留台阶,如两段同时施工,则应分层相互交叠衔接,其搭接长度不得小于2m。

(7)用透水性较小的土填筑路堤时,应控制含水量在最佳含水量的±2%范围内,当填筑路堤下层时,其顶部应做成4%的双向横坡,如填筑上层时,不应覆盖在由透水性较好的土所填筑的路堤边坡上。

4.7.2特殊路基施工

根据地质勘察报告,本项目主要特殊路基为软土地基的处理。软土地基的处理主要采用欠载预压、碎石垫层、碎石桩及土工织物相结合的方式,现以碎石桩的施工为重点予以介绍:

4.7.2.1成桩工艺试验

根据我路段地质情况多为软弱粘性土,碎石桩施工选择振动成桩法中一次拔管法进行桩工艺试验及施工(如果施工时此方法不适用,我部将及时的进行调整)。主要设备为ZJD55型振动沉拔桩机,下端装有活瓣桩靴的桩管和加料设备。

①桩位和施工区域必须采用全站仪放样,通过全管段内已复测并且满足设计、规范精度要求的导线点控制网进行控制测量。

②高程采用85国家高程,由我管段内已复测并且满足设计、规范精度要求的水准点控制网进行控制测量。

③所有桩位、高程严格按照“测量双检制”进行控制,每个桩点的位置、标高均需由双人进行观测和计算,并下发专门的技术交底,必须做到准确无误后方可进行施工。

根据我管段内有碎石桩路段所处位置水量丰富,土体含水量均为饱和,以及成桩施工工艺的试验结果,采用干碎石进行施工,材料用量为0.196m3/m。采用振动成桩法中一次拔管法可以满足碎石桩的设计、规范要求。

4.7.2.2碎石桩施工工序

本路段暂时采用振动成桩中一次拔管法进行施工,其施工工序具体如下:

①做好施工前准备工作,如施工现场“三通一平”,材料、设备、人员按要求进场,施工前测量放样并复核完毕等;

②桩管垂直对准桩位(活瓣桩靴闭合);

③启动振动桩锤,将桩管振动沉入土中,达到设计深度,使桩管周围土进行挤密或挤压;

④从桩管上端的投料漏斗加入碎石料,数量根据设计确定,为保证顺利下料,可加入适量水;

⑤边振动边拔管直至拔出地面;

⑥成桩后清洗干净设备,挪至下桩进行施工;

⑦全部桩完成后,等待检测合格后将原地面土体清除到桩顶设计标高,再从桩顶面至基底(以出入口基底为准)铺设级配碎石

4.7.2.3碎石桩施工要求

施工现场首先要做好“三通一平”工作,即保证路通、水通、电通和场地平整。场地平整时,一方面要注意平整地表、清除积水积淤,另一方面,当地表土强度较低时,要铺设适当厚度的粗砂或级配碎石作为垫层(必须分层填筑),以利重型施工机械通行和施工。

施工前要根据试验或经验预估隆起或振密变形的数量,以确定施工前场地的标高,使处理后场地标高接近规定标高。平整场地后,测量地面高程,并根据处理面积及布桩方式、间距在现场用小木桩标出桩位,桩位偏差不得大于3cm,竖向偏斜不得大于1%,并做好试桩试验,掌握施工工艺,确定最佳孔心距、振动电流及填料数量等。

(3)、碎石料的含水量

根据地层情况和处理目的来确定碎石桩的平面施工顺序:

在软弱粘性土层采用由里向外或从一边推向另一边的方式,以利于挤走部分软土,对于抗剪强度较低的软粘土地基,为了减少制桩对软土的扰动,也可采用间隔跳打的方式。

碎石桩施工完毕后,必须采取预压措施,待沉降达到80%以上后方可进行路面砌筑。

(6)、碎石桩施工质量控制

①桩身的连续性和密实度

通过拔管速度控制桩身的连续性和密实度。为避免缩颈或断桩,必须控制每米桩长投石量,实际每米桩身投石量不得小于计算投石量的1.15倍。拔管速度应通过试验确定,一般地层情况,拔管速度为1~2m/min。

通过填碎石的数量来控制桩身直径。第一遍成桩直径应达50cm,施工采用分段复打时各段必须保证碎石桩桩顶与钢管底部至少50cm重叠。

③碎石桩所用的碎石进场应按批进行检验,碎石粒径为19~63mm,含泥量≤10%。同一产地、品种、规格且连续进场的碎石,每3000m3为一批,不足3000m3亦按一批计。施工单位每批检验一组;

④碎石桩的布置数量、布置形式和桩身密实度等要符合设计要求。

⑤碎石桩间距、桩径、垂直度允许偏差及检验标准:

施工单位检查数量检验方法

(7)、碎石桩检验项目及方案

根据我管段内桩基检测中心下发的检测办法,对碎石桩的检测规定如下:

①检测时间:复合地基载荷试验、动力触探:对于饱和粘性土地基应待孔隙水压力消散后进行,间隔时间不宜少于28d;对粉土、砂土和杂填土地基,不宜小于7d后进行检测;

②动力触探桩身和桩间土均为单项工点桩孔总数的2%,且不少于2根;

③复合地基载荷试验为桩总数的2‰,且不少于3根。

④检测位置:应随机抽检,由现场监理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动力触探:触探设备主要参数符合规定,对桩身和桩间上进行(N63.5)重型动力触探,要求合理锤击,记录每贯入10cm相应的锤击数。

复合地基载荷试验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反力系统采用堆载法。

(8)、碎石桩施工的环保、水保措施

①施工前场地平整,清除障碍物时必须将弃土、弃渣等弃至指定的弃土场内,并在工程完后对弃土场进行挡护、绿化处理。

②做好碎石桩施工区域排水系统,使红线外原有排水系统保持通畅。

③施工中应做好泥浆处理系统,建好泥浆沉淀池,及时将泥浆运出或在现场短期堆放后作土方运至指定弃土场。严禁施工区域内泥浆、机械油污等未经处理排入附近稻田、鱼塘、溪流、河流或居民饮水点等而污染水源。

⑤严格执行项目部下发的有关规定,遵守环保公约、地方法规、法律及各种规范要求。

(9)、碎石桩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文明施工

①非施工人员严禁进入施工区域,做好各种标示牌、安全警示牌。

②施工人员特别是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施工中必须戴安全帽,穿防护鞋。

③严格按碎石机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④施工前必须检查碎石机工作性能及各种计量设备的完好程度,并定期对其进行保养、维修,严禁机械带病工作或超负荷工作。

⑥尊重地方乡俗,尊重一切建指、监理、局指、项目部等有关施工人员,做到有理有节,文明施工。

⑦做好施工场地内材料堆放,机械及小型机具摆放,提高现场文明施工程度。

⑧规范施工现场用电线路,闸刀箱、开关、线路架设等严格按有关规定执行,严禁私拉乱接现象产生。

4.7.2.4压实度检测

以灌砂法为主,核子密度仪辅助的方式进行检测。路堤填筑前,每种填料按试验规范要求取样进行土工试验,确定土样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各填层所测得的压实度必须符合路基填筑压实度规范要求,否则要继续进行碾压,或对填料进行含水量分析,看是否在最佳含水量±2%的范围之内,若偏大或偏少,则分别采取翻松凉晒和洒水湿润等措施进行处理后重新进行碾压,直至符合要求为止。

4.7.2.5半挖半填路堤施工

(1)按基底处理方法做好基底处理,填挖交界处或自然坡陡于1:5时,应将原地面挖成台阶,台阶宽度应大于1米,并将顶部做成2%~4%的内倾斜坡。

(2)采用重型振动压路机进行压实,并随时进行路基密实度检测,发现问题立即找出原因并进行整改。

(3)对因为填土宽度较小,不能使用重型压路机的地段,采用小型夯实设备,如液压振动夯进行夯实。

(1)结构物处的回填,应按图纸和监理工程师的指标进行,回填时圬工强度要求及回填时间应按有关规定执行。

(2)回填材料除图纸另有规定外,台背填料应有良好的透水性和压实性,以砂砾、砾石土和碎石土为宜。

(4)结构物处的回填部分的路床,应尽量与路基路床填筑保持同步,桥梁锥坡填土应与路基填土保持同步,一次填足并保证压实整修后能达到设计宽度要求。

(5)涵洞洞身两侧,应对称分层回填压实,填料粒径宜小于150mm;两侧及顶面填土时,应采取措施防止压实过程对涵洞产生不利后果。

(6)台背回填施工时应画线施工,并建立专门档案,包括人员、桩号、技术资料、照片等。高填土的台背应设置沉降观察板。

本标段有跨线桥4座,其结构形式上部构造均为预制混凝土箱梁及预制T梁,下部构造为桥台、桩基。

在施工之前,首先放出皖河大桥桥边线,根据皖河大桥桥边线确定中心线,并用全站仪放出每个墩的边桩和中心桩。

每个钻孔平台按各桥桥墩基础尺寸进行设计,并满足施工作业要求。特别是水中桩平台,本工程采用填土修筑便道,到达施工桩位后填土修筑平台并压实。

a.护筒由壁厚为6mm的钢板制成,护筒长度1.5m,护筒直径,大于钻头直径25cm。

护筒埋设时,泥浆溢出口底边高出地下水位1~1.5m以上,高出地面0.3m。

c.护筒位置埋设偏差:

护筒中心与桩位偏差不得大于50mm先张法预应力空心板桥施工方案,护筒斜度偏差不得大于1%。

③泥浆池处理及泥浆制备

合理布置施工现场的机械设备、沉淀池和储浆池位置、施工方向和顺序,保证工程顺利高效地进行。

a.为提高桥梁施工时支架下地基的承载力,以及有利于路基和桥梁的上部施工,泥浆池要进行必要的处理来防止水渗入到地下。拟在泥浆池底部及周围铺一层五彩布,之后于底部夯填10cm的粘土,以隔离地基土和泥浆。

b.泥浆的性能指标直接关系到钻孔桩施工的护壁和悬浮钻渣的能力以及工程的进度和质量。泥浆的制备应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来选定,采用合格的粘土来配制,当粘土的性能指标较差可掺入适量的纯碱来改善泥浆的性能。

c.造浆粘土及泥浆指标

造浆粘土的技术指标应符合下列要求:

胶体率:不低于95%;含砂率:不高于4%;粘度:10~25s;比重:1.1~1.15;造浆能力:不低于2.5L/kg。

本工程采用冲击钻机成孔,钻机就位前将钻机底部基础进行夯实处理,再铺设枕木,防止基础下沉,钻机倾斜。就位时应使钻头中心对中,钻孔中心与设计桩位中心偏差应小于50mm,钻机底盘基本水平乡村公路施工组织设计,以保证钻杆的垂直度小于1%。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