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岸缆机轨道预应力锚索施工组织设计

左岸缆机轨道预应力锚索施工组织设计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120.83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左岸缆机轨道预应力锚索施工组织设计

左岸缆机轨道预应力锚索施工组织设计

溪洛渡水电站左岸缆机平台副车混凝土基础设计有预应力锚索104束,锚索类型为Ⅰ型和Ⅱ型。Ⅰ型为62束,Ⅱ型为42束,所对应的锚固级别为2000KN和1500KN,均为普通无粘结预应力锚索。左缆0+000~左缆0+102为Ⅱ型锚索,左缆0+102~左缆0+250为Ⅰ型锚索,锚索孔间距为2.4m,方位均垂直于混凝土面。混凝土内预埋两排φ180L=4.3m的钢管,以便锚索安装。

预应力锚索主要参数及工程量

施工道路利用缆机平台开挖区内的现有道路,该路可通到21#公路,设备、材料可通过上述道路直接进入锚索工作面。

本部位锚索施工用风主要是造孔用风智能建筑实施与设计的重点、难点总体论述,拟采用2台21m3/min移动式空压机供风。空压机布置在施工便道上,施工时根据具体部位适时移动。

施工用水主要是锚索孔道灌浆及外锚头混凝土浇筑用水。施工时从现已形成用水系统上接φ50mm钢管引至工作面,以满足相应部位的用水需要。

在施工缆机平台工程时,我单位在业主提供的10KVA接口处已将施工用电接接到工作面,缆机平台上下游各布置了一台630KVA的变压器,可以满足施工用电。锚索施工用电从现有用电线路上接取。

3.1锚索预留引管的预埋及加固措施

为了便于预应力锚索的安装,在混凝土内要先预埋φ180L=4.3m的钢管。左岸缆机平台副车混凝土基础一期浇筑时,同时进行钢管的预埋。预埋钢管时搭设一排固定钢管的支撑结构(见图),使钢管的角度与缆机平台桩轴线成43度角,即保证缆机平台副车混凝土基础浇筑完工时,钢管均垂直于混凝土面。

待缆机平台副车混凝土基础完工后,锚索造孔开始施工。先完成造孔、穿束、灌浆工序,然后撤去钻机。

锚索造孔时间需要(21孔×25m+21孔×30m+31孔×40m+31孔×45m)/4×80m=17天。

5.1普通无粘结预应力锚索施工工艺流程

材料准备:依据设计图及施工进度计划,采购锚索用各种材料,对于钢绞线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张拉设备准备:张拉前对张拉机具——千斤顶、压力表、油泵进行联合率定,绘制千斤顶与油压表读数关系曲线。千斤顶标定采用主动标定。

150t、200t锚索孔造孔直径均为140mm。

施工平台:锚索孔附近搭设约2.5m宽的脚手架作为施工平台。

钻机定位:钻机定位准确与否是钻孔质量控制的先决条件。孔位及钻孔方

位由测量仪器测定,钻孔倾角由地质罗盘测定,钻孔角度调整好以后,再将钻机固定牢靠。

钻孔:钻孔过程中认真记录每一阶段的钻进速度、回风及返渣情况,若钻孔达到预定孔深但锚固段仍处于破碎带或断层带等软弱夹层时,及时向监理工程师汇报,必要时延长孔深,以保证锚固端处于稳定完整的岩石中。

锚孔钻进过程中,若不出现回风、不返渣、塌孔卡钻现象的岩石破碎带和渗水量较大的围岩,按监理工程师指示进行处理。

钻孔结束后,吹净孔内粉尘,用编织袋塞好孔口进行防护。

(3)锚索下料、编束、运输

①下料:150t锚索体钢绞线根数为20根,200t锚索体钢绞线根数为24根。锚索下料长度等于实际孔深+外锚头高度+锚具厚度+张拉千斤顶长度+观测仪器高度+调节长度(200mm)。

下料在后方加工厂内进行,钢绞线截取采用砂轮切割机,切头用铅丝绑扎,以免分散。钢绞县下料后,将各根钢绞线按内锚固段设计长度去皮,清洗油脂并做好相应标识。清洗时,先将内锚固段长度范围内的钢绞线逐丝散开,使用清洗剂彻底去除防腐油脂,并用干棉纱将钢绞线各丝擦拭干净。剥除内锚固段外皮时不得损伤钢绞线,对自由段外皮出现局部破损的部位,用水密性胶带进行修补密实。

②编束:将下好料纲绞线用5t运输车运至现场,人工运到作业面,按设计要求进行绑扎制作,分根编号记录。

内锚固段每1m安装一个隔离架,自由段每2m安装一个隔离架,隔离架和钢绞线用铅丝绑扎。为方便穿束,内锚固段端头设一导向帽,导向帽采用δ=1.0mm的铁皮卷制。

③锚索运输:锚索运输前,逐一核对锚索编号是否与孔号一致,确认无误后,人工运至锚索孔口待装,运输过程中锚索不得出现打结、弯折的现象发生。

锚索安装人工进行,穿束过程中采取措施保护灌浆管路,以免在穿束过程中被损坏。

穿索完成后对灌浆管路进行通试,确认管路畅通后,及时保护好外留钢绞线及孔口。防止钢绞线遭受飞石、雨水、人为损伤,防止孔口石碴、岩粉进入孔内。

采用孔口阻塞、一次性全孔有压灌浆。

浆液采用水灰比0.45的纯水泥浆,水泥采用P.O42.5硅酸盐水泥,浆液配比经实验确定,其设计强度不低于30MPa,整个注浆过程必须连续。

整个外锚头的施工工序是:钢垫板与喇叭管的加工、安装喇叭管(锚索体的灌浆管装至相应的管内)、调整喇叭管、加固、墩头钢筋的制安、安装模板、冲洗仓号、会签合格证、砼浇筑、养护。

安装喇叭管时,做到喇叭管轴线与孔轴线重合,与钢垫板垂直,用罗盘检查、调整直至达到设计要求。

外锚头施工前,锚墩范围的基岩面应清理到新鲜岩面,采用定型模板进行立模。砼在拌合站拌制,搅拌车运到现场,人工运至浇筑部位,采用软轴振捣器振捣,当砼强度达到70%拆模,并及时洒水养护。

在浆体及垫座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进行锚索张拉。张拉前将锚索、千斤顶、锚具均与锚孔中心线对中安放好。

①张拉力逐级加大,其最大值为锚索设计荷载(P)的1.05~1.1倍,稳压10min后锁定。钢绞线张拉过程升荷级别定为:25%P→50%P→75%P→100%P→110%P(锁定)。其中每级稳压持荷时间不小于5min。

1500KN级预应力锚索张拉分级加载过程为:初始荷载(375kN)(稳压5min)→750kN(稳压5min)→1125kN(稳压5min)→1500kN(稳压5min)→1650kN(稳压20min)锁定。

2000KN级预应力锚索张拉分级加载过程为:初始荷载(500kN)(稳压5min)→1000kN(稳压5min)→1500kN(稳压5min)→2000kN(稳压5min)→2200kN(稳压20min)锁定。

②张拉吨位采用以压力表读数为准、伸长值校核的方法进行控制。

③补偿张拉:整体张拉锁定48h内,根据试验锚索的应力测试结果,经监理工程师审查,对预应力下降到设计值以下时进行补偿张拉,张拉方法与整体张拉相同。

封孔回填灌浆在张拉结束7天后进行,灌浆完成后,从锚具量起,留10~15cm钢绞线,其余部分截去,进行封锚。

6、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及专项安全保证措施

6.1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1)加强所有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提高人员素质和专业技能。充分发挥和调动施工人员积极性,以施工人员工作质量保证工序质量,以合理规范的工序质量促进工程质量。

(2)工程开工前,组织全体施工人员学习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方案及规范,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预防措施,明确单元质量要求。严格按规范、设计图纸施工。并做到未进行技术交底不施工;图纸和技术标准不清楚不施工;无质量保证措施不施工;上道工序未检查验收合格不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3)对工程施工前,施工过程中,竣工验收全阶段实行质量记录,要求质量记录及时、准确、完整、清楚,为工程质量的最终评定提供完整的记录资料。

(4)主要工序质量控制

①加强钻机平台的牢固度,认真校核钻具轴线,确保开孔段钻孔倾角准确,孔壁平顺。

②加强钻具的导向作用、加大钻杆刚度,是减少孔斜误差的关键。采用加大节点(每钻进三根钻杆时接头处增设定中器支撑),使全孔沿程都有可靠的支撑点,且不加大钻机负荷,确保钻杆只能在钻孔中心圆周运动,不再自由抖动及敲打孔壁。

③为保证钻孔孔斜精度,除了开孔前精确定位以外,开孔时控制钻进参数,保证开孔准确,在开孔后还要做到“勤测、勤纠”,一般情况下每5m检查一次,特殊情况下加密测量,并根据实测数据及时纠正,以保证孔斜精度。

④钢绞线在使用前选取样品进行材质试验,选样标准为钢绞线批量在60t以下的,随机选取3盘截取3根试件作为1组试验;60t以上批量的,按60t一组选样编成试验组;不足60t的按60t计,钢绞线检验强度达到要求时方可使用。

⑤通过试验,选用高强、早强、微膨胀、可灌性好,对绞线无锈蚀、无腐蚀的水泥浆体,增加内锚段浆体强度及握裹力,并减少待凝时间。

⑥施工时,如有监测锚索则先施工监测锚索或试验锚索,取得合理的施工参数,尤其对张拉来说,要确定单根张拉吨位,升荷等级,应力损失及补偿张拉等主要数值,以指导后期施工。

⑦施工中各工序各环节严格按设计图纸和技术规范执行。上道工序完工,必须经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下道工序。

6.2专项安全保证措施

(1)制订出各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组织所有施工人员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

YD/T 731-2018标准下载(2)特殊工种生产人员持证上岗。

(3)施工现场不同部位做好相应警示标牌。预应力锚索施工的上部自然边坡做拦碴网,以防危石滚落。锚索施工期间定期监测边坡的变形情况。

(4)预应力锚索施工用排架搭设要合理、牢固,保证作业平台具有足够的稳定性,并且设防护栏杆保证人身安全。

(5)排架临空面挂好安全网,铺设的竹夹板必须用铅丝龙固定在脚手架钢管上。

(6)摆放在施工面上的所有设备在放炮期间进行防护,确保设备的安全与正常运行。

7.1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表

南方大厦脚手架安全施工方案7.3主要材料量计划表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