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路南延线跨现状白杨沟桥梁工程专项施工方案

红星路南延线跨现状白杨沟桥梁工程专项施工方案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260.10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红星路南延线跨现状白杨沟桥梁工程专项施工方案

第一章编制依据及原则 3

第一节普通钢筋及钢材 4

综合管廊工程BIM应用(2018年版)第三节 全桥主要工程数量表 4

第五章 基坑土方开挖及支护 7

第六节基坑降水设计及施工 8

第一节满堂碗扣支架布置及搭设 10

第二节碗扣式钢管支架的稳定性计算 11

第九章桥面系工程施工 14

第十章 施工注意事项及施工要点 14

第十一章施工总体部署 15

第十二章质量保证措施 15

第一节基底处理质量保证措施 15

第二节支架搭设及拆除质量保证措施 15

第三节钢筋、砼质量保证措施 16

第十三章安全保证措施 16

第一节安全管理目标及保证体系 16

第二节安全的技术保证措施 19

附:红星路南延线跨现状白杨沟桥梁工程截流平面图

为圆满完成本合同段白杨沟桥涵工程的施工任务,根据设计图纸,在认真阅读和充分理解设计意图及对施工现场作详细调查的基础上,并结合我单位的施工经验,以信守合同、确保工期和质量、合理控制工程造价、优质高效安全文明施工为指导思想,编制本工程施工技术方案。

在编制过程中,我们立足于专业化、机械化、标准化、科学化施工,重点工序重点安排,特殊部位特殊考虑,并结合工期和工程实际进行统筹,尽量做到现场布置合理,方案切合实际,施工组织科学得当,以便为优质高效完成该项工程奠定基础。

《红星路南延线跨现状白杨沟桥梁工程施工图设计》

《白杨沟临时改沟施工专项方案》

一、充分响应合同文件,严格执行技术规范。

二、实事求是,施工方案可行、适用、经济。

三、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执行质量管理标准和程序。

四、推行标准化管理,达到优质、安全、文明、高效。

本工程拟建框架桥桥址位于成都市高新区中和镇会龙小区东北侧,场地处于成都平原成都市区南端,交通十分方便。结构中心位于红星路南延线K2+383里程处。

1、设计桥涵净跨径为2×宽3.05m,净空1.9米。

4、设计安全等级:一级

5、设计地震烈度:Ⅶ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地震反应谱周期0.45s。

8、道路等级:城市主干道;设计行车速度:60km/h。

设计用普通钢筋均采用HPB235、HRB335钢筋,抗拉标准强度分别为235MPa和335MPa。钢筋的技术标准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的相关规定。

整个桥涵框架结构采用C30混凝土,垫层采用C15混凝土;铺装基层与道路结构一致,结构顶面覆土0.73~1.08m,采用砂卵石填筑;混凝土细骨料采用中粗砂。

备注:1.表中工程数量未计搭接等施工措施造成的损耗。

2.未计地道桥顶道路工程量。

3.部分地基以及顺接河堤基础需要使用连砂石换填,总量约为400立方米。

本桥设计为框架结构,框架全长60.8米,净宽2×3.05m,,净高1.9米,共分3段(16.9+27+16.9)修建,设置2道2cm变形缝,中间用2cm沥青木板变形缝隔开。框架为现浇单箱两室钢筋混凝土结构,框架顶底板厚度为30cm,侧墙厚度为30cm,上承托尺寸为60×20cm,下梗腋尺寸为20×20cm。

框架平面位于直线段范围。

框架桥上下游两端各设15m长河堤顺接现状白杨沟边坡。

桥位处道路设计纵坡为0.3%,河道设计坡度为1‰,框架结构本身设置由上游向下游的纵坡,坡度与河道保持一致,不设置横坡,道路纵横坡由顶面覆土及道路结构层按照道路断面形成,框架顶板顶面及两侧采用砂卵石填筑。

框架基础全部采用明挖基础,回填土要求采用透水性良好的砂卵石,分层夯实,压实度必须达到96%以上。

(5)地基允许承载力按下表选用。

各岩土层设计参数建议值表

抗压强度推荐值(MPa)

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kPa)

标准值qik(kPa)

注:带“*”的数值为经验值。

因本工程施工工期紧、任务重,地层多为细砂层、淤泥层、粘土层,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需进行放坡开挖,并且及时支护。若遇特殊情况应及时与设计人员联系,以确保工程的安全及如期完工。

施工准备测量放线降水基坑开挖基坑支护。

施工前,首先结合现状白杨沟的设计资料核实结构尺寸及高程和平面位置等数据,待确认无误后方可开始施工;如有疑问,及时与设计单位联系。

框架轴线定位采用极坐标法,在框架主点附近的导线控制点上架设全站仪测设附近的主点,其测角精度采用30″,量距精度为1/5000,并分别计算测设点位误差,容差为30mm。用木桩标定主点后,必须进行检查测量,实测各转折点的夹角,同时应丈量相邻主点的距离,相对误差均不能超限。

为便于恢复施工破坏主点的位置,应将各轴线桩引测到不受施工干扰,易于保存桩位的地方的施工控制桩上,并对控制桩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

为便于结构施工时引测高程,沿路线方向敷设临时水准点,并与规划部门提供的高程控制点(至少两个)联测,构成附合水准路线,精度按IV等水准控制。临时水准点选在桥主点附近的建筑物或构筑物上,并应定时进行控测。按设计图纸,根据坐标控制网,准确放出各主点的位置线,并根据地质情况和原地貌放出开挖线,同时确定开挖深度,并做好标记。施工时应及时复测,杜绝错误。上述控制桩,标高桩和其它桩位经监理工程师复核后,在设置的桩上编号,防止和其它单位布置的桩混淆而发生差错。所有桩应予以详细记录,并说明位置,方向、作用标高或方位等。

白杨沟改沟起点位于和迎大道K2+568东侧处,向北至K2+383后,横穿红星路南延线,再往南接入既有的方涵。东侧改沟中心线距离道路中心线42.5米,位于道路红线外;西侧改沟中心线距离道路中心线38米。

截流成功后,进行桥涵和电力方涵的施工。

第六节基坑降水设计及施工

基坑开挖应分层进行,基坑开挖和基坑边坡支护交叉进行,每层开挖深度不超过1.5m(若遇见流砂或淤泥应减小开挖深度至0.5m),待喷锚支护或网喷支护完成,并且待混凝土面板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方可进行下一层的开挖,如次循环,直至基坑底部以上0.3m处,底部预留0.3m人工清底,随挖随清除,清底土方由挖掘机向开挖方向倒运装车外运,当基坑开挖至基底标高后,立即请质检、地勘、设计、建设、监理等相关单位进行基础验槽工作,核对地质情况,检查基底土质情况与地勘报告及设计图纸是否相符合,有无破坏原状土体结构或发生较大扰动现象,对土质不符合设计要求的部位请设计、地勘单位提出处理措施,处理完成后方可进行后续工序的施工。

基坑主要采用大型机械开挖,局部用人工辅助,并预留30cm人工找平。为配合基坑开挖,截水沟应及时开挖及降低深度,集水坑设置在基坑最低处,并备用污水泵及抽水管。

(1)遇到流砂、淤泥、等软弱地基,必须及时向监理工程师及相关设计部门报告,征得处理意见后采取加固处理措施,严禁不作报告擅自处理。

(2)开挖检底后,必须进行管道轴线和高程的复测。并提前通知监理工程师及设计人员进行验槽,作好记录并及时办理签证手续。

(3)基槽开挖应进行地基承载力触探试验,必须达到设计承载力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4)对基坑西侧的军缆,应采取保护措施。

(5)开挖时要严格控制中线及边坡,以免造成偏挖、超挖,影响基坑的直顺和基坑的稳定性。在开挖过程中如遇到地下管线(排水、燃气、电线等)切不能盲目处理,应及时与指挥部和有关单位取得联系,并抓紧时间协调解决。

(6)槽底不得受水浸泡。边沟水要及时排出,并且开挖时由专人控制将含有石块的混杂土和良质土分开堆放,弃土立即清除出作业场,以方便回填。

挂中心线用尺量每侧计3点

用坡度尺检验每侧计3点

基槽支护采取大开挖放坡网喷支护+喷锚支护。

网喷支护护坡采用80mm厚C20混凝土喷射,基坑顶面做120mm厚、3m宽C20混凝土反边;喷锚支护护坡采用100mm厚C20混凝土喷射,基坑顶面做120mm厚、5m宽C20混凝土反边;在基坑顶面两侧做净空0.4×0.4m的截水沟,地表有组织排水,防止地表水冲刷边坡及下渗。

基底两侧各设一道净空0.4×0.3m的排水沟、1m的工作面,即框架段基坑开挖底宽10.88m;开挖前,应将地下水降至基底设计高程以下0.5米,用水泵将两侧排水沟汇集在集水坑内的积水及时抽出,保证基底干燥。

第一节满堂碗扣支架布置及搭设

根据坐标用全站仪放出线路中线及搭设边线,要求支架位置准确可靠,否则往上搭设下一步支架时会发生支架偏位。

根据施工放样,计算出基顶与框架顶板底的准确高差用来指导施工,以满足顶板底模板高程的设计要求。

顶板碗扣架立柱布置为1.2m×1.2m,步距为1.1m。为增加支架的整体稳定性,设置两层水平剪刀撑,用扣件与立杆和水平杆连接。在侧墙处斜撑钢管与钢管架用扣件相连,立杆、横杆和斜撑组成整体。支架安立时每层应检查立杆的垂直度和横杆的水平度。

支架按照要求搭设完毕,装上可调撑托后,框架纵向采用工字钢12#作为主楞,横向间距120cm,横向采用钢管作为次楞,纵向布置间距10cm,模板接缝处采用10×5cm方木,纵向布置间距10cm。

支撑体系的横杆的设置:立杆在距底板砼面300mm处设一道扫地横杆;其余横杆步距为1.1m。

侧墙外侧搭设双排架,采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立杆纵向间距100cm,横向间距100m,步距为1.1m,并设置垂直于边坡的斜撑。立杆、水平杆、斜撑均选用φ48×3.5mm钢管。

第二节碗扣式钢管支架的稳定性计算

钢管主要物理性能指标有:

弹性模量E=2.1×105MPa,钢管截面积A=489cm2,

回转半径i=1.58cm,钢材设计强度[σ]=215MPa,

在步距L=110cm时,碗扣式钢管立杆的容许轴力[R]=30KN

支架布置为纵向间距1.2m,横向1.2m,步距1.1m。

一根立杆连同横杆单位高重:

在步距L=110cm时,碗扣式钢管立杆的容许轴力[R]=30KN

[λ]=150N/mm2

一根立杆连同横杆单位高重:

1.9m碗扣式布置:底座+120+顶托+横撑

qk1=3×0.000489×7800+7.01+4×3.93×4=81.333Kg

N=1.2NGK+1.4NQK=(14.188+0.31+0.154+0.51)×1.2+(1.3+1+1)×1.4=21.494KN³

Q=2.5×0.6×1×9.8=14.7KN³/㎡<20.867KN³,故顶板底模设计要求满足实际需要,支架方案可行。

采用公式:N/ΦA≤f进行检算

1、立杆强度验算A为立杆计算截面积(取A=489mm2)

按强度计算一个区域内立杆(4根)受压应力:

σ=N/A=45242/(0.75×489×4)=30.84N/mm2﹤[f]=205N/mm2故立杆受压应力能满足规范要求。

采用φ48mm钢管,壁厚为3.5mm

计算长度L0=h=120=120cm,回转半径i=1.58

立杆长细比λ=L0/i=120/1.58=76.0(视为两端铰接)﹤[f]=150N/mm2

N/ΦA=20107/(0.75×489)=54.825N/mm2﹤205N/mm2

故立杆稳定性能满足规范要求

支架搭设好后,铺设顶板底模。侧模、顶板底模采用18mm覆膜板,模板板面之间平整,接缝严密,符合结构尺寸、线形及外形的要求,保证框架外露面美观,线条流畅。

模板之间的缝隙粘贴双层海绵条或者双面胶带,确保混凝土在振捣过程中不漏浆。侧模在钢筋施工完成后方可施工,上下用钢管锁紧,保证不爆模、不跑模。

两片模板间采用止水拉杆对拉(拉杆规格Φ14mm,间距40*60cm),砼顶撑内顶。

侧模的下部靠顶板底模控制宽度,上部用垫块及顶板钢筋控制上口宽度。侧模与顶板底模对口处粘贴双层密封条,伸入面板内多余的密封条应铲除清理干净,顶板底模根部设通长的锁口方木,以防涨模跑浆,出现烂根现象。

端模采用10×10cm方木做横撑梁(可与侧模端的边框连接)进行加固,并设一定数量的斜撑。

当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30%,可拆除端模和侧模。拆除时严禁直接撬捌模板以防损坏梁棱角。应用吊机外拽脱模后起吊,起吊时应在模板下部挂两根缆绳,用缆绳来控制模板摆动,以防模板碰撞框架主体。

2、钢筋直径≤10mm的为HPB300钢筋;直径>10mm为HRB335钢筋。

3、并注意控制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保护层尺寸,指砼表面到相应的主筋中心的距离;框架底板70mm,框架侧墙72mm,框架顶板70mm。

4、注意圆曲线段内外侧间距的差异,直线段钢筋及框架结构骨架图中有关钢筋及架构的结构及尺寸,均以跨中轴线左右对称。

5、框架结构分3段修建,注意在变形缝处骨架钢筋的布设及纵向钢筋的截断处理。

砼由商混站严格按设计配合比集中拌和,砼由汽车泵泵送入仓。采用插入式振动器振捣。浇筑时先从一端开始对称浇筑。分层厚度不大于30cm,斜向坡度不陡于1:3,先后砼浇筑的间隔时间不能大于砼的初凝时间。在侧墙50cm高处留置水平施工缝,剩余侧墙部分与顶板同时浇筑。

进场混凝土应定期对混凝土坍落度进行检测,不符合要求的坚决清退,混凝土的浇筑要严格按照规范中所要求的顺序进行,泵车浇筑过程中严禁混凝土直接冲击侧模。

混凝土捣固时,严禁振捣棒碰撞模板。震捣要本着“快插慢拔”的原则,避免漏振和过振,以混凝土表面开始翻浆并无大气泡翻出为度。应特别重视振捣棒不易插入的地方,确保该处混凝土内部密实。

混凝土浇筑后首先进行粗抹找平,待收浆后初凝前进行抹面压光,在气温高于5℃时,混凝土初凝后应及时覆盖并洒水养生,防止混凝土表面出现干缩裂纹。气温低于5℃时,严禁洒水,需在混凝土抹面压光后立即用塑料薄膜对外露混凝土进行覆盖,待混凝土初凝后,再在其上覆盖保温材料,拆除侧模及底模后,及时对混凝土外露面喷涂混凝土养生剂。

混凝土浇筑后首先进行粗抹找平,待收浆后初凝前进行抹面压光,混凝土初凝后应及时覆盖并洒水养生,防止混凝土表面出现干缩裂纹。混凝土的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

桥面施工不仅要满足使用功能的要求,对外观质量也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在施工中采取合理的工艺控制方法保证质量,重点要控制好线形、标高和平整度三个方面PE管专项施工方案,使其协调一致,平顺美观。因此桥面系施工过程中,从模板制作、机具准备、劳动力组织、施工工艺等方面做到合理安排,精心施工。

框架顶面未设置横坡,道路坡度由顶面覆土及道路基层和铺装形成,顶板顶面覆土采用连砂石填筑。顶板道路结构层和铺装层应与道路设计资料中道路结构保持一致。

施工注意事项及施工要点

1、施工前应对所提供的导线点、水准点逐一进行检查和核对,在确保桩点无破坏和松动、数据无误的情况下可用于施工放样及控制施工。施工过程中加强对导线点、水准点的保护。

2、桥梁基础的施工应加强基础验槽及地表、地下水的疏排工作,彻底清除基底软弱砂土层及基底松散砂砾石。

3、框架浇筑完成后,待其达到95%设计强度后,方可在其上通行施工车辆和架设其它构件。

4、铺装混凝土的浇筑必须在框架混凝土达到95%设计强度后进行,并切实注意钢筋网的位置和振捣密实养护上作。铺装层混凝土未达到设计强度85%时,不准车辆在桥面上行驶。

5、施工时注意按照总体布置图和栏杆构造图对栏杆地袱(挡土墙)进行正确布设。

6、施工时注意各构造物间的关系DB35/T 1844-2019标准下载,不得遗漏预埋件。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