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井(箱)施工工艺标准

沉井(箱)施工工艺标准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147.46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沉井(箱)施工工艺标准

沉井(箱)施工工艺标准

本标准给出了沉井(箱)施工工艺,适用于作建(构)筑物的深基坑、地下室、水泵房、设备深基础、墩台等工程的施工围护结构或建(构)筑物地下挡水、防渗和承重结构。适用的土层条件为:比较均匀平整、无影响下沉的大块石、漂石及障碍物;土层的透水性较小,如软黏土层,采用一般的排水措施可进行开挖。若在砂土中下沉,则要采取降水措施或在水中下沉。

宁波嘉里建设水乡邻里外墙面砖施工方案210.2编制依据的标准、规范

GB50300—200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202—200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JGJ120—99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GB50330—2002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1.沉井:沉井是在地面或地坑上,先制作开口钢筋混凝土筒身,待筒身达到一定强度后,在井内挖土使土面逐渐降低,沉井筒身自重克服与土壁之间的摩阻力,不断下沉、就位的一种深基础或地下工程施工工艺。

2.沉箱:又称气压沉箱,沉箱的外形和构造与沉井相同,下沉工艺也与沉井基本类似,只是在下部设有工作室和顶板,在上部有气闸室,施工时利用压缩空气的压力阻止外部河水(或地下水)和泥土进入箱内,使在箱底有一个工作间,以便能用水力机械或人工挖土,使其下沉到设计要求的深度和位置。

3.井(箱)壁:为沉井(箱)的外壁,是沉井的主要部分,承受在下沉过程中水土压力所产生的内力,应有足够的厚度与强度。

4.刃脚:井(箱)壁及最下端一般做成刀刃状的“刃脚”,其主要功用是减少下沉阻力。

5.工作室及顶板:工作室作为沉箱下沉取土的操作间,工作室的顶盖就是顶板。顶板上开有人员和材料、土方运输进出的升降井孔。

6.空气闸室:通常是一间钢制的小室,装设两扇门,一扇能通向外界;另一扇能通向升降井和工作室,在门框上装橡皮衬垫使其不漏气,以保证工作室内的气压。

1.施工区域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2.沉井(箱)的技术文件;

3.施工区域内地下管线、设施、障碍资料;

4.相邻建筑基础资料;

5.施工区域的测量资料;

1.水泥品种应按设计要求先用,其强度等级不应低于32.5MPa,不得使用过期或受潮结块水泥;

2.碎石或卵石的粒径宜为5~40mm,含泥量不得大于1.0%,泥块含量不得大于0.5%;

3.砂宜用中砂,含泥量不得大于3.0%,泥块含量不得大于1.0%;

4.拌制混凝土所用的水,应采用不含有害物质的洁净水;

5.外加剂的技术性能,应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一等品及以上的质量要求;

6.粉煤灰的级别不应低于二级,掺量不宜大于20%;硅粉掺量不应大于3%,其他掺合料的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

7.钢筋及钢材按设计选用,钢筋进场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l499)等的规定抽取试件,做力学性能检验,其质量必须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10.4.3施工机具准备

沉井、沉箱施工主要机具设备见表10.4.3—1、10.4.3—2。

运输土方、混凝土、工具、材料

整平场地、集中土方、推送砂石

运送混凝土及小型工具材料

吊运土方、混凝土、吊装构件

MJ104型,φ400mm

MB503A,300mm

扬程29.1m,压力1.2MPa以上

扬程18m,压力1.25MPa以上

φ150(硬管或软管)

φ150(硬管或软管)

3PN型,流量108M3/h,

扬程21m,带空气抽除器

10.4.4作业条件准备

1.有齐全的技术文件和完整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并已进行技术交底;

2.进行场地整平至要求标高,按施工要求拆迁区域内的障碍物,如房屋、电线杆、树木及其他设施,清除地面下的埋设物,如地下水管道、电缆线及基础、设备基础、人防设等;

3.施工现场有可使用的水源和电源,已设置临时设施,修建临时便道及排水沟,同时敷设输浆管、排泥管、挖好水沟,筑好围堤,搭设临时水泵房等,选定适当的弃土地段,设置沉淀池;

4.已进行施工放线,在原建筑物附近下沉的沉井(箱)应在原建筑物上设置沉降观测点,定期进行沉降观测;

5.各种施工机具已运到现场并安装维修试运转正常,现场电源及供气系统应设双回路或备用设备,防止突然性停电、停气造成沉箱事故;

6.对进入沉箱内工作人员进行体格检查,并在现场配备医务人员。

10.5.1.沉井(箱)的制作

沉井(箱)的制作有一次制作和多节制作,地面制作及地坑制作等方案,如沉井(箱)高度不大时宜采用一次制作,可减少接高作业,加快施工进度;高度较大时可分节制作,但尽量减少分节节数。

场地平整→定位放线→开挖基坑(应用于地坑制作)→夯实基底→抄平放线验线→铺砂垫层、垫木或挖刃脚土模→安设刃脚铁件、绑钢筋→支刃脚、井身模板→浇筑混凝土、养护、拆模→抽出垫木或拆砖垫座。

当沉井(箱)高度不大时,应尽量采取一次制作下沉,以简化施工程序,缩短作业时间。如高度和重量都大,重心高,如地基处理不好,操作控制不严,在下沉前很容易产生倾斜,这时应采取分节制作,每节制作高度的确定,应保证地基及其自身稳定性,并有适当重量使其顺利地下沉,一般每节高度以6~8m为宜。每节下沉时应计算下沉系数,保证顺利下沉。

(1)沉井(箱)一般采用地坑制作,采用地坑制作法可减少沉井下沉的高度,同时也减小了沉井的施工高度,给施工带来便利。’

(2)地坑开挖的深度根据地质报告,地下水位,开挖的土方量综合考虑,确定施工方便,经济合理的开挖深度。

(3)根据基坑的大小来确定机械开挖或人工开挖,机械开挖时一般预留200mm厚土方,用人工清除,以免扰动地基土体。外围应留出2000~2500mm工作面,以便搭设脚手架及混凝土灌注施工,也便于沉井(箱)接节施工。如地下水位较高则还应设置排水沟及集水井,基坑上口设置挡水坝。

(4)基坑开挖放坡系数,根据土质类别而定,对黏土、粉质黏土放坡系数宜取0.33~0.75;对砂卵石类土放坡系数宜取0.5~0.75;对软质岩石放坡系数宜为0.1~0.35。

4.地基处理及刃脚的支设

(1)根据地基土的承载力验算是否能承受沉井重量或分节的重量。如不能,应对地基进行处理,处理方法一般采用砂、砂砾、碎石、灰土垫层,用打夯机夯实或机械碾压等措施使其能够承受沉井重量或分节的重量。

1)刃脚的支设,可视沉井(箱)重量、施工荷载和地基承载力情况,采用垫架法、半垫架法、砖胎模或土底模等。

2)较大较重的沉井,在较软弱地基上制作,常采用垫架或半垫架法,此法先在刃脚处整平地基夯实,或再铺设砂垫层,然后在其上铺承垫木或垫架,垫木常用16cm×20cm(或15cm×15cm)枕木,根数由沉井或每节的重量和地基(或砂垫层)的承载力计算得出。枕木应对称铺设。

3)对重量较轻,土质较好,地基承载力能够满足要求,可采用砖胎模和土底模,砖胎模采用MU7.5砖(或MU30毛石)、M10的水泥砂浆,沿周长分成6—8段,中间留20mm空隙,以便拆除。土底模按刃脚的形状成型后,土底模及砖胎模内壁用1:3水泥砂浆抹平并压光,在浇筑混凝土前涂刷隔离剂,保证刃脚光滑,以减少摩擦便于下沉。

1)井(箱)壁模板采用钢组合式定型模板或木定型模组装而成,为便于后序工程钢筋绑扎先支内模,待钢筋验收完毕后再封外模。

2)模板采用对拉螺栓紧固,由于一次浇筑混凝土较高,在支模前应对模板进行计算,避免胀模、暴模的现象出现。当有防渗要求或地下水位较高时,在对拉螺栓中间设:100×100×3mm钢板止水片,止水片与对拉螺栓必须满焊。为防止在浇捣混凝土时模板发生位移,保证模板整体稳定,应与内部的脚手架及外部脚手架、基坑边坡连接牢固。模板拼缝要严密,避免漏浆形成蜂窝麻面,模板应涂刷脱模剂,使混凝土表面光滑,减小阻力便于下沉。

3)模板及其支架安装和拆除的顺序及安全措施应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

1)在支好沉井一面模板即可进行钢筋绑扎,每节竖筋可一次绑到顶部,在顶部用几道环向钢筋固定,水平筋可分段绑扎。竖筋与上一节井壁连接处伸出的插筋采用焊接或搭接连接,接头错开,在35d并不小于500mm区域内或1.3倍的搭接长度区域内,接头面积的百分比不应超过50%。为确保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正确,内外钢筋之间加设批4支撑钢筋,每1.0m不少于1个,梅花形布置。在钢筋外侧垫置水泥砂浆保护层垫块或塑料卡。钢筋用挂线控制垂直度,用水平仪测量并控制水平度。

2)钢筋安装时受力钢筋的品种、级别、规格和数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3)混凝土浇筑和养护

1)根据沉井(箱)的大小选择混凝土拌和物输送机械,可采用塔吊或汽车吊吊运,最好选用臂长能完全覆盖整个浇筑面的混凝土泵车进行浇筑。浇筑前应在沉井四周搭设操作平台,便于混凝土浇筑作业。

2)混凝土浇筑应分层进行,每层厚度300~500mm(振动捧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为防止模板变形或地基不均匀下沉,浇筑时应从沉井(箱)两侧对称进行、匀衡下料,外壁和隔墙同时上升。每节沉井(箱)的混凝土应一次连续完成,不留施工缝。待下一节混凝土强度达到70%时方可浇筑上一节混凝土。当井壁有抗渗要求时,上下节井壁的水平施工缝应留成凸形或加止水带。支设下一节模板前,应将施工缝处剔除水泥薄膜和松动的石子以及软弱混凝土层,并冲洗干净,但不得积水。继续浇筑下节混凝土前,宜先在施工缝处铺一层与混凝土内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

3)混凝土养护:混凝土浇筑完毕后12小时内对混凝土表面覆盖和浇水养护,井壁侧模拆除后应悬挂草袋并浇水养护,每天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浇水养护时间,当混凝土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时不得少于7天,当混凝土内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时不得少于14天。

10.5.2沉井(箱)下沉

下沉准备工作→设置垂直运输机械、排水泵,挖排水沟、集水井→挖土下沉→观测→纠偏→沉至设计标高、核对标高→降水→设集水井、铺设封底垫层→底板防水→绑底板钢筋、隐蔽工程检验与验收→底板浇筑混凝土→施工内隔墙、梁板、顶板、上部建筑及辅助设施→回填土。

根据地下水和土质情况及施工条件,沉井下沉常用方法有排水下沉和不排水下沉两种。当沉井、沉箱所穿过的土层透水性较低,地下涌水量不大,不会因排水而产生流砂,或因排水造成井周地面过大沉降时,可采用排水挖土下沉法施工。排水下沉可以在干燥的条件下施工,挖土方便,容易控制均衡下沉,土层中的孤石等障碍物易于发现和清除,下沉时一旦发生倾斜也容易纠正;当土层不稳定、涌水量很大时,在井内排水挖土很容易产生流砂,此时可采用水下挖土不排水下沉。采用不排水下沉,井内水位应始终保持高出井外水位1~2m,井内出土可视土质情况采用机械抓斗水下挖土或用高压水泵破土,再用吸泥机排出泥浆。但

此方法需一定的冲土吸泥设备。

(1)大型沉井(箱)混凝土应达到设计强度100%,小型沉井达到70%以上,便可拆除垫木,进行下沉施工。抽除刃脚下的垫木应分区、分组、依次、对称、同步进行。

a.设明沟、集水并排水:在沉井(箱)内离刃脚2~3m挖一圈排水明沟,设3~4个集水井,深度比地下水位深1~1.5m,沟和井底深度随沉井挖土而不断加深,在井内或井壁上设水泵,将地下水排出井外。为不影响井内挖土操作和避免经常搬动水泵,一般采取在井壁上预埋铁件,焊钢操作平台安设水泵,或设木吊架安放水泵,水泵下加草垫或橡皮垫,避免振动。水泵抽吸高度控制不大于5m。如果井内渗水量很少,则可直接在井内设高扬程潜水电泵将地下水排出井外。本法简单易行,费用很低,适于地质条件较好时使用。

b.井点降水、井点与明排水相结合的方法:在沉井外部周围设置轻型井点、喷射井点或深井井点以降低地下水位,使井内保持干燥挖土。适于地质条件较差,有流砂发生的情况下使用。如采用此方法应编制详细的降水施工方案。

常用人工或风动工具,或在井内用小型反铲挖土机,在地面用抓斗挖土机分层开挖,挖土必须对称,均匀进行,使沉井均匀下沉,挖土方法随土层情况而定。

a.普通土层:从沉井中间开始逐渐向四周挖,每层挖土厚度为0.4~0.5m,在刃脚处留1~1.5m宽台阶,然后沿沉井壁每2~3m一段,向刃脚方向逐层全面、对称、均匀的开挖土层,每次挖去5~10cm,当土层经不住刃脚的挤压而破裂,沉井便在自重作用下均匀破土下沉,当沉井下沉很少或不下沉时,可再从中间向下挖0.4~0.5m,并继续向四周均匀掏挖,使沉井平稳下沉。

b.砂夹卵石或硬土层:从沉井中间开始逐渐向四周挖土,当挖到刃脚,沉井仍不下沉或下沉不平稳,则须按平面布置分段的次序逐段对称地将刃脚下挖空,并超出刃脚外壁约10cm,每段挖完用小卵石填塞夯实,待全部挖填后,再分层挖掉回填的小卵石,可使沉井均匀减少承压面而平衡下沉。

c岩层、风化或软质岩层:可用风镐或风铲等从中间向四周开挖,在刃脚口打炮孔,进行松动爆破,炮孔深1.3m,以lm的间距梅花形交错排列,使炮孔伸出刃脚口外15~30cm,以便开挖宽度可超出刃脚口5~10cm,下沉时,按刃脚分段顺序,每次lm宽用小卵石进行回填,如此逐段进行,至全部回填后,再去除小卵石,使沉井平稳下沉。

沉井下沉开始5m以内,要特别注意保持水平与垂直度,以免继续下沉时,不易调整。为减少下沉的摩擦力和以后的清淤工作,最好在沉井的外壁采用随下沉随填砂的方法,以减轻下沉困难。

挖土应分层进行,防止中部锅底挖得太深,或刃脚挖土太快,突沉伤人。

在挖土时,刃脚处,隔墙下不准有人操作或穿行,以避免刃脚处切土过多或突沉伤人。

在沉井开始下沉和将沉至设计标高时,周边每层开挖深度应小于30cm或更薄些,避免发生倾斜,在离设计标高20cm左右应停止取土,依自重下沉到设计标高。

一般采用抓斗、水力吸泥机或水力冲射空气吸泥等方法在水下挖土。

用吊车或卷扬机吊抓斗挖掘井底中央部分的土,使形成锅底,在砂或砾石类土中,一般当锅底比刃脚低1~1.5m时,沉井即可靠自重下沉,而将刃脚下土挤向中央锅底,再从井孔中继续抓土,沉井即可继续下沉。在黏性土或密实土中,刃脚下不易向中央坍落,则应配以射水管冲土。

水力吸泥机冲土,适用于粉质黏土、粉土、粉细砂土,在淤泥或粉砂层中使用水力吸泥时,为防止涌泥、流砂现象,应保持井内水位高出井外水位1~2m。

整个水力机械装置的进水管、排泥管及工作室内的连接管线,都采用橡胶垫座、法兰接头。安装和固定在沉箱顶板上或沉井上口的进水及排泥管宜采用直径150mm无缝钢管,并装设直径150mm阀门;排泥总管直径宜为250mm;工作室内进水管与水力冲泥机及吸泥相连接的管线宜为直径100mm,箱外管线与水泵站及排泥总管相连通。

b.水力机械系统的布置:一般干线管路铺设于场外,冲泥机一般布置在所分担挖土区段的中部,吸泥机布设在其附近。冲泥机应尽可能地采用两个工作面交替进行,每台冲泥机的移动距离,宜恰等于一节水管长度。

挖土时应注意创造自由面以提高效率;几台冲泥机在同一地点工作时,应密切配合协同动作;水力必须集中使用不要分散,特别应防止水锋交织,抵消力量;泥浆流运送时,要注意经常清除和冲洗沟槽底部淤泥,避免堵塞和泥浆外溢;沉井(箱)底面以上应保留0.3~0.5m厚土层,采用其他机械或人工方法挖除,以保持土体的天然结构和承载力,每次下沉以后的高度应能保持工作室内的自由高度不小于1.6m。

(4)沉箱人工挖土下沉方法

在开始进行时,气压沉箱和开口沉井完全相同,直到水压力增加到必须施加压缩空气时,才在气压下挖土。人工挖土下沉方法,也采用开口沉井挖土相类似的方法,采取分段、分层开挖,碗形挖土,自重破土方式,从中间开始向四周,在刃脚部位则沿刃脚方向全面、均匀、对称地进行,使均衡平稳下沉,刃脚下部土方边挖边清理,对各种土层具体挖土方法按沉井排水下沉法施工方法。

沉箱挖出的土体放在吊桶内吊出,在下沉时,宜每次将气压适当降低,促进沉箱下沉,但不得将气压降低到施工时气压一半以上。初次下沉每次不得超过30cm,以后每次不超过50cm。如果挖的是砂,则可用“吹出法”,利用工作室中和外界压力之差除去泥砂,只需在沉箱内装一根柔性蛇管到箱外即可。

如遇到基岩,刃脚周边的沟道被挖至设计标高,并使空气压力始终等于或略大于沟槽底面处的静水压力,同时在四角及中部沿沉箱保留地段的全宽度设枕木支柱,使沉箱支在枕木支柱上。待刃脚下面等于沟槽深度的岩石全部挖掉后,遂将支柱取去,并且稍稍降低工作室内的空气压力,使沉箱分3~4次下沉,使降落到设计标高处。

人工挖土下沉方法需用工具设备简单,操作方便,费用较低,但需较多的劳动力,施工速度较慢,再者工人在高气压条件下作业,条件差,如注意不够,则影响健康。

沉井(箱)位置标高的控制,是在沉井(箱)外部地面及井壁顶部四面,设置纵横十字中心控制线和固定的观测点及水准点与沉降观测点,以控制位置和标高。沉井(箱)垂直度的控制,是在井筒内壁按4或8等分标出垂直轴线,各吊线逐个对准下部标板来控制,并定时用两台经纬仪进行垂直偏差观测,挖土时,随时观测垂直度,当线坠离墨线达50mm,或四面标高不一致时,即应纠正。沉井(箱)下沉的控制,系在井(箱):筒外壁周围弹水平线,或在井(箱)外壁上四侧用红铅油画出标尺,每10mm一格,用水准仪观测沉降。沉井(箱)下沉中应加强位置、垂直度和标高(沉降值)的观测,每班至少测量两次(在每班中及每次下沉后检查一次),同时每层不小于一次,接近设计标高时,应加强观测,每2h一次,预防超沉,由专人负责并做好下沉施工记录,发现有倾斜、位移扭转,应及时通知值班技术人员,指挥操作人员随沉随纠正,使偏差控制在允许范围以内。

10.5.3沉井(箱)封底

分为湿封底和干封底两种,干封底施工设备和操作简单,质量易于控制,混凝土用量较少。沉井下沉至设计标高,经过观测在8h内累计下沉不大于10mm,.沉井下沉已经稳定时,即可进行沉井封底。

当沉井下沉到设计标高后,井内继续降水保持较低的地下水位,使地下水涌入井中流速小于6mm/min时采用于封底;整平基土使基土面由沉井内壁四周向集水井倾斜,在中部设2~3个集水井,深1~2m,插入φ600~800的带孔眼钢管或混凝土管,或钢筋笼外缠绕12号钢丝,间隙3~5mm,外包两层尼龙窗纱,上口低于底板混凝土表面100mm,四周填以卵石。由集水井向井壁四周辐射300mm×200mm排水沟,沟底铺100mm细碎石,然后在沟内放φ80带孔PVC管外裹两层纱滤网,最后用细碎石填满形成排水盲沟,使与集水井相互连通。井底的水通过排水盲沟汇集到集水井,用泵排出,保持地下水位低于基底面0.5m以下,然后浇筑封底混凝土。封底一般铺一层150~500mm厚碎石或卵石层,再在其上浇筑一层厚约0.35~1.5m的混凝土垫层,在刃脚下填严,振捣密实,以保证沉井的最后稳定。垫层混凝土达到50%设计强度后,在垫层上绑扎钢筋,两端伸入刃脚或凹槽内,浇筑上层底板混凝土。封底混凝土与老混凝土接触面应冲刷干净;封底混凝土浇筑时应在整个沉井面积上分层、同时、不间断地进行,由四周向中央推进,每层厚度300~500mm,并用振捣器捣实;当井内有隔墙时,应前后左右对称地逐孔浇筑。混凝土采用自然养护,养护期间应继续抽水。待底板混凝土强度达到70%的设计强度后,集水井逐个停止抽水、逐个封堵。封堵方法是将集水井中水抽干,在套管内迅速用于硬性高强混凝土或快硬水泥配制的混凝土进行封堵并捣实,然后上法兰盘用螺栓拧紧或四周焊接封闭,上部用混凝土垫实抹平。

井底向井中较大规模的涌水、涌砂、涌泥不可用于封底时,采用不排水封底(即在水下进行封底)。要求将井底浮泥清除干净,新老混凝土接触面用水冲刷干净,并铺碎石垫层,封底混凝土用导管法灌注,待水下封底混凝土达到所需要的强度后,即一般养护为7~14d,方可从沉井中抽水,检查封底情况,进行检漏补修,按干封底法施工上部钢筋混凝土底板。

沉箱下沉至设计深度,经2~3d稳定后,即可进行封底。封底前应将基底浮泥用人工挖除,送至吸泥机旁加以稀释成泥浆排往箱外,部分无法清除的软土,可掺加块石或砂砾夯实,使其稳定,然后再在整个沉箱底面铺设一层厚200mm的碎石并振实。刃脚内壁、墙内面及顶板底,均应事先用水冲洗干净,以保证与封底混凝土良好的结合。在浇筑时应分层浇筑,混凝土振捣密实。对于工作室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要求不出现温度收缩裂缝,应采取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度的措施,如采用水化热较低的水泥等措施。

在浇筑混凝土时箱内气压须继续维持至混凝土达到足以抵抗静水上托浮力的强度后,方可停止供气。

10.6.1沉井(箱)竣工后的验收应包括沉井(箱)的平面位置、终端标高、结构完整性、渗水等进行综合检查。有关渗漏验收标准应符合国家标准《地下防水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的规定。

10.6.2沉井(箱)的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表10.6.1的要求。

表10.6.1沉井(箱)质量检验标准

满足设计要求(下沉前必须达到70%设计强度)

封底前,沉井(箱)的下沉稳定

封底结束后的位置:刃脚平均标高(与设计标高比)

经纬仪,H为下沉总深度,H<10m时,控制在100mm之内

四角中任何两角的底面高差

水准仪,L为两角的距离,但不超过300mm,L<10m时,控制在100mm之内

钢材、对接钢筋、水泥、骨料等原材料检查

查出厂质保书或抽样送检

无裂缝,无风窝,空洞,不露筋

用钢尺量,最大控制在100mm之内

用钢尺量,最大控制在50mm之内

水准仪,但最大不超过1m

经纬仪,H为下沉深度,最大应控制在300mm之内,此数值不包括高差引起的中线位移

注:主控项目的三项偏差可同时存在,下沉总深度,系指下沉前后刃脚之高差。

1.沉井(箱)下沉前第一节应达到100%的设计强度,其上各节必须达到70%设计强度;

2.施工过程中妥善保护好场地轴线桩、水准点,加强复测,防止出现测量错误;

3.加强沉井过程中的观测和资料分析,分区、依次、对称、同步地抽除垫架、垫木,发现倾斜及时纠正;

4.沉至接近设计标高应加强测量观测、校核分析工作,下沉至距设计标高0.1m时,停止挖土和井内抽水,使其完全靠自重下沉至设计标高或接近设计标高;

5.沉至设计标高经2~3d下沉已稳定,即可进行封底。

10.8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1沉井是下沉结构,必须掌握确凿的地质资料,钻孔可按下述要求进行:

1)面积在200m2以下(包括200m2)的沉井(箱),应有一个钻孔(可布置在中心位置)。

2)面积在200m2以上的沉井(箱),在四角(圆形为相互垂直的两直径端点)应各布置一个钻孔。

3)特大沉井(箱)可根据具体情况增加钻孔。

4)钻孔底标高应深于沉井的终沉标高。

5)每座沉井(箱)应有一个钻孔提供土的各项物理力学指标、地下水位和地下水含量资料。

2沉井(箱)的施工应由具有专业施工经验的单位承建。

3沉井(箱)制作时,承垫木或砂垫层的采用,与沉井(箱)的结构情况、地质条件、制作高度等有关。无论采用何种形式,均应有沉井(箱)制作时的稳定计算及措施。

4多次制作和下沉的沉井(箱),在每次制作接高时,应对下卧层作稳定复核计算,并确定确保沉井接高的稳定措施。

5沉井采用排水封底,应确保终沉时,井内不发生管涌、涌土及沉井止沉稳定。如不能保证时,应采用水下封底。

6沉井施工除应符合本节规定外NBT 47002.4-2019 压力容器用复合板 第4部分:铜-钢复合板,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及《地下防水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02).的规定。

7沉井(箱)在施工前应对钢筋、电焊条及焊接成形的钢筋半成品进行检验。如不用商品混凝土,则应对现场的水泥、骨料做检验。

8混凝土浇注前,应对钢筋、模板尺寸、预埋件位置、模板的密封性进行检验。拆模后应检查浇注质量(外观及强度),符合要求后方可下沉。浮运沉井尚需做起浮可能性检查。下沉过程中应对下沉偏差做过程控制检查。下沉后的接高应对地基强度、沉井的稳定做检查。封底结束后,应对底板的结构(有无裂缝)及渗漏做检查。有关渗漏验收标准

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地下防水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02)的规定。

全国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试题解答及分析(2012-2018)原版-朱炳寅 5.24.pdf9沉井(箱)竣工后的验收应包括沉井(箱)的平面位置、终端标高、结构完整性、渗水等进行综合检查。

10沉箱工程施工除应符合本节的规定外,尚应符合气压沉箱安全技术的有关规定。

11气闸、升降筒、贮气罐等承压设备应按有关规定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