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山南路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韶山南路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1.34M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韶山南路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韶山南路改造工程是长沙市“新三年大变样”的重点工程项目之一,也是长沙市“畅通出口、建设新区”城建战略中的重中之重。它的建设拉开了长沙市“大干新三年、再创新辉煌”新一轮城市建设的序幕,建成后将在很大程度上解决长沙南向出城口的“交通瓶颈”问题,大大加强南向出城的交通通行能力,对于改善城市交通网络以及推动城市建设向南部新区转移的发展目标起到重要作用,同时对美化城市环境、促进“长、株、潭城市一体化”进程以及提高城市知名度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

本次投标范围为东塘至新中路口段,工程桩号为K0+320-K2+105.17,全长1785.17m,属旧路改造工程,包括排水、道路路基、基层、侧平石、人行道、挡土墙及地下通道等综合工程项目。

(1)排水采用雨、污合流制,管道位于道路中心线下,管径为Φ500-Φ1500,雨水进水管管径为Φ300。管道埋深大于6m时,管材采用钢筋砼Ⅱ级管;管道埋深在6m以内时,管材采用钢筋砼Ⅰ级管。管顶覆土为0.7-5m时,管道基础为180˚混凝土基础;管顶覆土小于0.7m以及大于5m时,管道基础为360˚满包式混凝土基础。D<500管道接口为水泥砂浆接口,D≥500管道接口为钢丝网水泥砂浆接口,检查井为D<1500时采用圆形检查井,D≥1500时采用矩形检查井,雨水口为双箅泄水井,井盖均为防盗防震重型铸铁井盖。

(3)人行地下通道设计均为浅埋,主通道净空2.85m,设计荷载为汽超-20、挂-12045m及30m现浇箱梁施工方案 _secret,地道内人行荷载为4KN/m2,按7度抗震设防,防水等级为一级;防水卷材采用三元乙丙防水卷材或抗老化多层复合防水卷材,沉降(伸缩)缝采用橡胶止水带防水;地下部分采用“防水剂及砼膨胀剂”补偿收缩砼无缝施工法施工。

(1)Φ1500管道:1532m

(2)Φ1000管道:242m

(3)Φ700管道:205m

(4)Φ600管道:188m

(5)Φ500管道:665m

(6)矩形检查井:41座

(7)Φ2000圆形检查井:6座

(8)Φ1250圆形检查井:12座

(9)Φ1000圆形检查井:19座

(10)雨水口:99个

(1)路基填方:13846m3

(2)路基挖方:50354m3

(3)四合料基层厚45cm:63171m2

(4)四合料基层厚30cm:44009m2

(5)麻石侧平石:3600套米

(6)中央花坛石:3400延米

(7)锁口石:3800延米

(8)挡土墙:558延米

(1)K0+484.5:主道5500×2850、出入口56160×4000

(2)K1+260:主道5500×2850、出入口54990×4000 

(3)K2+040:主道5500×2850、出入口62170×4000 

(1)本工程范围内单位及居民区众多,人流、车流相对比较集中,且施工中必须保证车辆及行人的正常通行,施工时的交通组织非常重要。

(2)本工程属于旧路改造工程,原有地下管线(电力、煤气、自来水、军缆、电讯等)错综复杂,施工前必须详细踏勘查明,施工中采取积极有效的保护措施,确保原有管线不受损坏。

(3)拆迁工程量相当大,本标段范围内原有道路路幅宽17.0m,拓宽改造后路幅宽60m,道路两侧房屋拆迁、绿化迁移以及管线移位工作量大,施工时需合理进行分段作业,贯彻“见缝插针、以建促拆”的方针,确保施工作业的顺利进行。

(4)本工程排水管道设计位于道路中心线,管道埋深较深,沟槽开挖作业面要求较大,且原有路幅仅为17.0m,因此排水施工时交通组织相对比较困难,需要利用拓宽旧路修筑临时便道进行交通分流。

(1)本工程经现场踏勘,电源根据分边施工可分别从道路两侧单位进行搭接,水源考虑利用现有消防水源或从两侧单位的水源进行搭接,施工中沿道路红线根据施工所需,合理进行布设。

(2)本工程设计道路路幅宽60m,且改造后道路中心线与旧路基本一致,机动车道半幅路幅宽15m,便于组织分幅施工进行交通分流。

(3)本工程与劳动路、新建路及二环线等多条道路相接或相交,施工车辆、机械设备、材料等进出场比较方便。

(2)工程量大、工期要求紧。本工程有排水管道、路基土石方、道路基层、侧平石、人行道、挡墙以及人行地下通道等多个施工项目组成,施工内容多,工程量大,工期要求较紧,施工中必须科学组织,合理安排,确保施工中各个环节紧密衔接,方能确保工期目标的实现。

(3)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本工程包括排水,道路以及人行地下通道等多个工程项目,是一项典型的市政综合建设工程,要求一支技术力量强、类似施工经验丰富的专业施工队来完成任务。

(4)管线协调施工难度大。本工程是一条包括排水、道路、人行地下通道以及综合管线在内的综合性城市道路工程,道路两侧地下新敷设管线较多,包括电力、电信、自来水、煤气、军缆、铁通、路灯、交通讯号等管道,交叉施工干扰较大,协调施工难度大,施工中必须合理安排,方能保证各道工序及相关工作有序进行。

(5)安全文明施工要求高。本工程地处市区中心地段,沿线单位、居民区集中,施工中必须强化安全文明施工要求,做好施工现场的环境保护,杜绝安全事故发生,避免施工干扰周边正常的生产生活,保障道路两侧单位及居民的正常出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为确保本工程顺利完成,由公司挑选优秀一级项目经理负责,实行对该工程的管理。挑选多次参与类似施工任务并具备丰富现场经验的人员组成“韶山南路改造工程”项目经理部,对本工程的工期、质量、成本及安全生产方面统筹控制。项目经理部内设工程组、质检组、机料组、综合组和计财组。

各岗位、部门主要职能职责如下:

项目经理:在本工程的实施过程中代表公司履行工程合同,全面负责工程项目的管理。

项目副经理:协助项目经理,负责现场生产管理,编制施工计划,协调质量、技术与生产进度的关系。

工程组: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设立排水工程施工队、土石方施工队、道路工程施工队、人行地下通道施工队及侧平石与人行道安装施工队,并设测量队和资料及预决算室。各队既各负其责又接受统一指挥,密切合作。其主要负责组织实施现场施工、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归档及合同管理。

质检组:分管试验、质量检查。负责组织实施质量计划,对施工所用材料进行检验,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质量检验和监督。

机料组:负责工程材料的供应和设备调配,同时对所购材料及各类物资的质量负责,负责施工机械设备的维修及保养。

计财组:分管计划统计和财务会计。

4.1施工部署指导思想

根据工程的工作内容及现场实际情况,结合交通组织分流的要求,为确保工期目标的实现,整个工程施工应遵循:整体控制、分边施工、分段组织的原则,按:先东边后西边、先排水(地道)后道路、先下游后上游、管线同步施工的思路进行施工组织。

整体控制、分边实施是指本标段工程必须作为一个完整的部分按合同进行质量、进度等全面计划安排和控制;分边实施是根据交通组织和地道施工的需要,进行半封闭施工。

分段组织。由于本工程路线长,全长约1.8公里,工程项目内容较多,有土石方、排水、地道、路基及挡土墙、人行道等附属构造物,工程量较大,工期紧。为确保工期目标实现,将本工程分成若干个施工段,分别同时组织平行流水施工作业。

先东边后西边。根据设计图纸,设计道路中线与现有韶山路中线基本一致,排水工程位于道路中线,考虑半幅封闭施工时重点保障出城车辆由北往南的正常通行,进城车辆在新中路立交实行“卡”车分流,改由二环线及芙蓉路入城,施工时先进行东半幅的排水、地道及道路施工。

先排水(地道)后道路、先下游后上游。本工程排水工程量大,沟槽开挖深,地道数量多,结构工序较复杂,工期较长,是整个工程施工控制的关键。因此施工前期只有加快排水、地道工程施工进度,为道路施工创造条件,从而确保整个工程顺利完成。

管线同步施工。本次新敷设管线均位于道路两侧拆迁范围内,对排水施工和交通组织影响不大。施工前期,管线施工可与排水施工同步进行,为道路施工创造条件,同时管线施工提早完成,确保总工期目标实现。

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为确保工期目标实现,本工程拟分成三个作业面分别同时组织平行流水作业。

第一工作面:东塘立交至赤黄路(即:K0+320-K0+800)段排水、道路工程(包括K0+484.5地道及赤黄路交叉口)。

根据施工部署指导思想在工程总体安排上分四个阶段组织施工:施工准备阶段、东半幅排水(地道)及道路施工阶段、西半幅排水(地道)及道路施工阶段、扫尾阶段。

4.3.1施工准备阶段

4.3.1.1工地驻地建设:租赁办公室,搭设工棚等临时设施,布设施工现场内电力、水力走廊。

4.3.1.2现场交接桩,建立施工测量控制网,组织测量放样,并将测量成果上报监理、业主。

4.3.1.3砍伐、移裁现道路两侧树木,并在距中线西侧8.5m处现道路路幅外侧修筑一条宽8m的便道,保证分流后的有效车行路面宽度,为车辆分流作好准备。

4.3.1.4在道路中线西侧7m处设置南北向围挡,对东半幅道路封闭施工。

4.3.1.5加强管线交底,进行管线调查,了解现有管线的分布情况,并制订管线保护措施。

4.3.2东半幅排水(地道)及道路施工阶段

4.3.2.1排水(地道)工程施工

本阶段首先进行排水、地道工程施工。三个排水(地道)及道路施工作业面的排水工程按“先下游后上游”的原则,分别按:Y7→Y21、Y21→Y41及Y41→Y61方向同时进行挖槽、安管、砌井及回填施工;为避免与地下通道施工形成交叉作业影响,每个工作面地下通道部位的排水管道应先进行施工。

K0+484.5、K1+260及K2+040三处地下通道施工,按照:基坑开挖→浇筑垫层→底板→侧墙、顶板→踏步出口→回填→装饰工程的施工顺序分别同时组织平行施工。

4.3.2.2道路工程施工

东半幅主排水施工完毕后,即可进行:水泥砼路面破除、路基成型、铺筑基层料及侧平石、人行道施工;施工安排按照先主线段后交叉口范围施工,交叉口范围分别以相交道路中线位置进行围挡分区作业。

4.3.2.3非机动车道、人行道施工

非机动车道、人行道施工根据管线施工进度组织施工,施工完一段管线即进行一段非机动车道、人行道施工。

4.3.2.4交通组织

东半幅排水(地道)及道路施工时,车辆分流至现韶山南路西侧便道上道行驶;交叉口范围的排水、道路施工交通组织详见“交通组织措施”。

4.3.3西半幅排水(地道)及道路施工阶段

4.3.3.1排水(地道)工程施工

本施工阶段内无纵向排水主管,只有9处横穿道路方向的支管和路面雨水横管,可穿插在路基施工过程中完成,本阶段施工重点为地下通道和道路路基工程。

K0+484.5、K1+260及K2+040三处地下通道西半幅施工按照:基坑开挖→浇筑垫层→浇筑底板→浇筑侧墙、顶板→踏步出口→基坑回填→装饰工程的施工顺序分别同时组织平行施工。

4.3.3.2道路工程施工

本阶段道路工程施工按照:先主路后交叉口、地道部位的原则组织施工,即先进行直线段路基、基层及人行道施工,待地道形成后,再进行地道部位及交叉口范围的路基、人行道施工。

4.3.3.3非机动车道、人行道施工

本阶段非机动车道、人行道施工按东半幅相同的顺序和方法进行施工作业。

4.3.3.4交通组织

本阶段西半幅排水(地道)及道路施工时,车辆分流至东侧已完工的道路基层上行驶。

4.3.4扫尾阶段:施工现场扫尾、设备退场。

根据设计管线综合图,本工程各种新敷设地下管线(电力、电讯、燃气、自来水等)均位于现韶山南路两侧拆迁范围内,与排水工程施工及交通组织基本无交叉作业影响,施工前期各管线的施工可与排水工程施工同步进行,同时为保证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工程顺利完成,两侧管线施工应在基层施工的中期完成。

本标段各种管线穿越赤黄路、新建路交叉口时,为确保交叉口交通顺畅,减少对交叉口交通的影响,各种管线与排水管道一道在合理的交通组织下,同时进行穿越交叉口段的施工,以减少对交通的影响。

进场后马上组织专业测量人员组成工地测量组,根据设计图纸及资料进行沿线调查,核实施工范围内对施工有影响和需拆除的障碍物的准确位置,探明原有各种地下管线情况,按设计要求或指定范围在施工前与有关单位联系,弄清具体种类、尺寸、位置、高程等,重要管线设置插牌标记,作好原始记录。同时安排人员复测原地面、纵横断面与设计图进行对比并核对土(石)方数量,确定缺土、余土及弃土的数量,制定详细的土方调配方案。

水准点闭合差:±12Lmm。L为水准点之间的水平距离,单位为km。

导线方位角闭合差:±40n秒,n为测站数。

固定测桩间距离(m)允许偏差

<200m1/5000

>500m1/20000

(2)建立地面测量控制系统,恢复和标定路线的中线,对丢失的桩位及时进行补测。中线测量后,立即进行水准点的复核与加设,在施工范围内建立导线控制网及高程控制网,并报经监理及业主单位复核认可,以此作为施工依据。控制点设在不易扰动、方便校核、易于保护处。

(3)对经过复核认可后的导线和高程控制点采取永久性保护措施,如用砼进行加固等,以保证其在使用中的准确性。同时对导线点将桩寄出路幅外,施工中如导线点毁坏后便于及时予以恢复。

(4)对使用的导线点和高程控制点应每个月校核一次,防止其发生变化而引起的施工误差。

(5)施工前,对所使用的测量仪器(全站仪、水准仪、测距仪等)进行校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6)路基施工前,应详细检查、核对纵、横断面图,发现问题应进行复测。若设计单位提供的路基横断面原地面情况与现状出入较大,应会同监理及业主等有关部门进行复测并及时将成果上报。

(7)测量工作要及时、准确,并及时向施工人员提供测量数据和进行现场交底。施工人员对测量标志进行认真保护。同时,施工中测量人员应对断面的开挖及填筑情况经常进行检查,尤其应注意对中桩标高和断面边坡度的观测,以便及时指导纠正。

5.2.1工艺流程:见“排水管道施工工艺流程图”。

排水管道施工工艺流程图

5.2.2质量标准允许偏差

相邻管间错口:15%管壁厚,且不大于20mm

对接时管子错口:50mm

(1)本工程沟槽开挖分三个工作面按照由下游至上游的顺序进行施工作业。

(2)管沟开挖前,应事先对下游出水口的老管道进行现场调查测量,查明标高和管径是否与设计一致,如有出入应立即通知设计等有关方面研究解决。

(3)工程开工前必须对原有管线综合图进行仔细阅读,对原有管线位置做到心中有数。沟槽开挖前每隔50m挖一条距现有地面以下2m深的全断面探槽,并对周边所有检查井开盖探明,查明开挖范围内各管线走向、埋深及位置,找出现场管线与原管线图中标示管线是否差异,以及图中未标示的管线,以避免沟槽开挖时破坏原有管线,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有老管线的位置,采用人工开挖,并对老管线采取临时悬吊及加固保护措施。在沟槽开挖过程中请指挥部协调各管线单位派人旁站,对在管线图中未标示及探查中未发现的管线予以及时保护,如若破坏也可在最短时间内进行维修,以免延误工期和造成更大的损失。

(4)沟槽开挖采用机械开挖为主,根据现场实际土质情况,按规定放坡,保证施工工作宽度以及沟槽安全。

(5)沟槽深度超过5.0米时,应采取台阶式沟槽断面进行开挖,并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放坡,以确保槽壁稳定不致产生塌方等安全事故。具体见“台阶式沟槽开挖断面图”。

(6)沟槽开挖时,机械开挖至沟底标高上20cm左右,然后采用人工清基至设计标高,防止开挖超深。对沟槽出现软土时采用动力触探试验,如不能达到设计承载力要求时,可考虑换填或打桩等方法及时处理,同时对管道基础采用配筋措施。

(7)沟槽底两侧纵向挖一条30cm×30cm的临时排水沟,并每隔30m左右设一集水坑,用泥浆泵将坑内集水随时抽出排入就近现有排水系统,以保证沟槽内不积水。

(8)在土质较差、地下水位较高地段或现场没有适宜宽度的工作空间时采用沟槽支撑,确保槽壁稳定。

(9)为了保证排水施工过程中的污水、雨水、积水能得到有效排放及沿线单位、居民的正常生产、生活,在新建排水系未形成之前不能破坏原有排水系统,施工过程中如有堵塞、损坏必须立即疏通、修复,保证其畅通。新排水系统形成后沿线居民、单位排水应接入新建排水系中,如实际施工中不能利用原有排水接入时必须修建临时排水设施将其在能接入处接入。

(1)沟槽到位并通过验收后,应立即浇筑平基砼,以防雨水和地下水浸泡基底。

(2)管道安装采用后三合一法,即先浇筑平基,待平基砼达到一定强度后再将安管、接口、浇筑后座砼三道工序连续进行。

(3)安管前在平基面上弹线以控制安管中心线,安管时采用挂边线法控制管道顺直度,用高程桩法控制管内底高程。

(5)管子安好后,用干净石子卡牢以防止滚动,并及时浇筑管座砼,浇筑时应两侧平衡进行,以防将管子挤偏。 (6)接口为钢丝网水泥砂浆抹带接口,下管道前应将每节管子两端管口各10cm范围内进行凿毛,抹带前将已凿毛的管口洗刷干净并刷水泥浆一遍,在抹带的两侧安装弧形边模,然后分层进行压抹砂浆和安装钢丝网,注意抹带砂浆外光内实,钢丝网平整,加强养护,防止干裂。

(1)检查井砌筑中应注意砂浆饱满,灰缝平整,没有通缝,井壁圆滑,流槽平顺,井底干净、美观,标高准确。井径尺寸规范,井壁粉刷圆滑,砼井座座浆安砌,并按照设计路面标高纵横挂线控制井盖板与路面平顺衔接。

(2)检查井施工时不能利用管道平基帮宽井基,井室应砌筑在整体水泥砼基础上。在沟槽开挖时应计算检查井准确位置,浇筑管基时,将检查井井基宽度一次浇够。

(3)井室内流槽砌砖时交错插入井墙,便于墙与流槽形成整体。

(4)管井完成后必须按要求进行闭水试验,达标后方可进行回填。

5.3.1工艺流程:见“挖方路基施工工艺流程图”及“填方路基施工工艺流程图”

5.3.2质量标准及允许偏差

填方-80cm、挖方0-30cm:>95%

填方80cm以下:>93%回弹模量:EO≥40Mpa

弯沉值:≤200中线高程:±20mm平整度:20mm

宽度:+200mm横坡:±20mm且不大于±0.3%

挖方路基施工工艺流程图

(1)施工范围内的水泥砼和沥青砼旧路面及地下构筑物等障碍物在挖掘机和推土机无法破除时,采用炮机结合风镐的方法予以清除。

(2)土方开挖前应首先将开挖边线及标高进行控制,边线可设置一些醒目的标记,如涂了红油漆的木桩标识,标高则可以按测量的方格网控制点用石灰予以标识,以保证开挖的范围和标高准确达到路床粗平的效果。

(3)开挖前对土质予以确认,用目测法和触探仪对开挖范围进行测试,如果土质符合路基要求,则直接开挖,否则应及时通知监理、设计、质监等有关人员到现场予以确认,并制订相关处理方案对软基进行处理。

填方路基施工工艺流程图

(4)路床开挖前对原有地下管线种类、尺寸、位置及覆土深度等进行插牌标识,管顶上部覆土电缆、煤气管线不足100cm,上下水道不足50cm,不得使用机械开挖。

(5)路基挖方必须按设计断面自上而下整幅开挖,不得乱挖、超挖,严禁掏洞取土,以保证施工安全。弃土必须及时清运,不乱堆乱放。堆土距路槽口上边缘不小于1.0m,高度不超过2.0m。

(6)挖方接近设计标高时,应根据土质适当预留虚高。

(2)根据本工程的具体情况,路基填筑采用横向及纵向分层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施工。

(3)路基填筑根据设计断面分层填筑压实,采用振动压路机分层碾压,分层厚度应为10-30cm,填筑时先填路中,再逐渐至路边。

(4)填方区原地面不平时,应从低处开始填筑压实,并注意清理基底。遇不同种类土时,必须分层填筑,不得混杂乱填,以免形成水囊或滑动面。透水性较差的土填筑在下层时,其表面应做成一定的横坡(一般为双向4%横坡)以保证来自上层透水性填土的水分及时排出。

(5)在路基填筑施工中,安排少量人工配合机械作业,清除回填土中的杂草及树根等杂物。

(6)管顶上部覆土,管线(电力、通讯、有线、给水等)不足100cm,排水管道不足50cm时,不得使用重型机械进行碾压,管沟、管井周围回填在对称的两侧或四周分层回填夯实。

(7)路基范围内构筑物处的回填应组成专门的班组负责,回填时要求均衡、对称、分层,回填材料采用细粒粘性土或级配砂,压路机碾压不能到位的地位须采用蛙式打夯机进行夯实。

(8)如进行路基加宽时,应将加宽一侧的杂物清除并进行开蹬(即修筑台阶),以利新旧路基搭接。

(9)路基填土要求分层碾压,压实时严格控制土的含水率,当土的含水率过小,则需润土,当土的含水率过大则将土质翻晒吹干到适宜的含水量后再碾压密实。

(10)碾压工作应自路基边缘向中央进行,先用12t以上的压路机压两遍,经调平后采用18t以上的重型振压进行碾压,碾压速度不能超过30m/min,碾压时两次轮迹需重叠不少于30cm,碾压至无明显轮迹且达到密实度要求为止。

(1)按测量桩橛线位、高程及横坡要求,使用机械或人工进行清理找平。人工找平采用挂高程线,机械找平采用断面标高撒石灰标志点控制,同时根据土质预留虚高。

(2)采用三轮压路机自路边向路中进行碾压平整,每次要求轮错半轴,速度小于30m/min,并于全宽路基内均匀压实。

(3)路床整形完成后,要进行路基压实度试验及弯沉值检测,并认真作好试验检测记录,备作收工资料。

5.4.1工艺流程:见“四合料基层施工工艺流程图”。

四合料基层施工工艺流程图

5.4.2质量标准及允许偏差:

容许弯沉值:上基层39.6下基层100.8

压实度:上基层≥98%下基层≥96%

平整度:10mm厚度:±10mm

横坡:+20mm且不大于0.3%

(1)本工程基层料采用45cm厚四合料(石灰、煤渣、砾石、土)。

(2)四合料基层料采用装载机场外集中拌制,然后用自卸汽车运至摊铺地点,再用人工配合推土机或摊铺机进行摊铺,振动压路机和光轮压路机碾压成型。

(3)四合料基层施工严格遵循“料、配、拌、闷、铺、压、找、养”八字方针。

料:用于四合料基层的石灰、炉渣、砾石等材料必须经试验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试验包括粒料的颗粒分析、砾石压碎值、石灰的有效钙及氧化镁含量、炉渣的SiO2+Al2O3含量和烧失量等。石灰宜采用II级以上的新灰,块灰应充分消解,未消解的块灰粒径不大于1cm;炉渣宜采用较粗颗粒且含水量适宜,砾石最大粒径不应大于4cm。

配:根据设计要求的基层强度标准,上基层无侧限抗压强度0.8Mpa,下基层无侧限抗压强度0.6Mpa,由试验确定基层料的配合比及最佳含水量。试件在规定温度下保温养生6天,浸水1天后,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同时根据试验配合比在工地实际使用时应将石灰剂量提高0.5%-1.0%。

拌:采用装载机集中拌和,拌和后混合料色泽一致、没有灰条、灰团和花面,没有粗细颗粒“窝”且水份合适、均匀。

闷:拌制好的四合料宜在拌和场地堆闷7d左右再进行摊铺。

铺:摊铺前,应对路床进行检测,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基层料的摊铺,同时对底层应适当洒水以保持湿润。

基层料摊铺前应进行含水率及均匀性等检查,同时分段按设计用量上料,避免场内重复运输。

基层料应分层摊铺,每层松铺厚度应小于30cm,按事先建立的高程网进行控制。在摊铺上基层混合料前,应对下基层表面洒水湿润。

压:碾压前应检验基层料的实际含水量,并根据情况作适当调整,应保持混合料处于最佳含水量±(1-2)%时进行碾压。

初压时用6-8t小压路机由边向中稳压1-2遍,随后马上进行测量并及时找补。找补厚度不足5cm时,应将下层刨松,找补完后用12-15t重型压路机复压,直至无明显轮迹为止。

找平后,在混合料处于最佳含水量时,采用12t以上的压路机由边向中进行碾压,速度不宜超过2.0km/h,道路两边碾压时,碾压轮应超出边线外不小于30cm。

严禁压路机在已完成或正在碾压的路段上“调头”和急刹车,以保证基层表面不受损坏。

对井周及构筑物附近碾压不能到位的地方,采用蛙式打夯机进行补夯密实。

找:碾压后立即进行高程测量,对误差较大处及时用细料进行找补,对骨料较密集处采用石灰和炉渣按1:1配制的二合料进行嵌缝。

养:碾压成型后随即施水养护,保持基层表面湿润,养护时间不少于5d。

5.5.1工艺流程:见“侧平石施工工艺流程图”。

5.5.2质量标准及允许偏差

(1)侧平石采用质地均匀的天然麻石经机械切削加工而成,要求表面无裂纹,色泽一致,棱角完整,装卸时不准摔、砸、撞、碰,以免造成破损。

(2)按侧平石顶面标高挂线绷紧,按线砌筑侧平石,侧平石要安正,切记前仰后合,侧面顶线应顺直、圆滑、平整,无高低错牙现象,平面无上下错台、内外错台现象。

(3)侧平石应保证尺寸和光洁度满足设计要求。外型美观,对弯道部分侧石应按设计半径专门加工弯道石,砌筑时保证线型流畅、圆顺,拼缝紧密。

(4)勾缝时必须再挂线,把侧石缝内的杂物剔除干净,用水润湿,然后用1:2.5砂浆灌缝填实勾平。

5.6.1工艺流程:具体见“人行道施工工艺流程图”。

5.6.2质量标准及允许谝差:

路基压实度:0-80cm ≥90%

厚度:   ±10mm

横坡:   +20mm且不大于0.3%

宽度:   不小于设计规定

(1)人行道路槽挖方考虑到综合管线密布,施工时以人工开挖为主,机械开挖为辅,施工中重点加强管线保护工作。

(2)人行道路基填筑中对管线沟槽部位全部采用天然级配砂砾回填,同时考虑到综合管线埋置深度较浅,不便于碾压作业,设计采用天然级配砂砾石对不合格的土基段进行换填处理,天然级配砂砾石要求采用小型夯实机具配合水夯分层夯实。

(3)人行道采用30cm厚四合料基层,基层料采用装载机场外集中拌制,自卸汽车运至施工现场,人工配合推土机或摊铺机摊铺,三轮压路机与振动压路机碾压成型。

(4)四合料基层要求分二层铺筑碾压,四合料基层施工遵循“料、配、拌、闷、铺、压、找、养”八字方针。

(5)人行道四合料基层碾压中要求特别加强管线检查井周边的夯实,必须有专门班组负责,采用小型夯实机具分层填筑夯实。

(6)人行道路床及四合料基层的施工测量可根据已安砌的锁口石、侧石挂基准线进行控制、检测。

5.7.1工艺流程:具体见“人行地下通道施工工艺流程图”。

5.7.2质量标准及允许偏差

钢筋保护层厚度:除地道部分外侧(迎土面)为35mm外,其余均按《砼结构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4-92)第3、5、7条执行。

钢筋锚固长度:当砼强度为C20时,Ⅰ级钢筋La为30d,Ⅱ级钢筋La为40d;当砼强度为C30时,Ⅰ级钢筋La为20d,Ⅱ级钢筋La为30d;钢筋搭接长度为1.2La。

人行地下通道施工工艺流程框图

相邻两板表面高差:2mm

模内尺寸:+3mm、-8mm

预埋件、预留孔位移:10mm

(3)底板、侧墙及顶板砼工程

断面尺寸:+8mm、-10mm

5.7.3.1施工测量

(1)平面控制利用施工段内导线控制网采用全站仪坐标放样法进行施工放样,并设纵横方向控制桩。

(2)利用施工段内的水准控制网引测到地道施工区域内控制桩位,经复核无误后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并在施工过程中经常进行复测检查其准确性。

(3)±0.000以上采用标杆控制标高,利用场内控制点测定标杆上的标高并划分标记,基坑底部采用水准仪后视标高控制。

(4)每次测量均需有完整详细记录,做到有测必记,作为主要的施工技术资料进行归档管理。

5.7.3.2基坑开挖

(1)基坑采用机械进行开挖,开挖前应根有现场管网综合图并结合现场踏勘资料详细探明开挖范围内的各管线位置、埋深、类别及数量等,必要时要人工开挖探槽进行管线查勘。

(2)由于基坑开挖工作面较大,开挖后管线暴露需要时间长,因此施工期间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管线保护。根据不同的管线,电力、电信、军缆等柔性管线采用彩条布外包后直接悬吊保护,自来水、老排水及煤气等刚性管道需在管道底部设置支垫后,再进行悬吊保护。

(3)基坑开挖严格按测量放线进行开挖,开挖时不得扰动基底土层,如发生超挖,必须采用级配砂砾石回填。

(4)基坑开挖后及时浇捣砼垫层,避免基坑土被浸泡和防止边坡坍塌。根据土质情况,边坡采用自然放坡,特殊部位视具体情况采用钢板桩、木桩或砂袋等进行支护。

(5)基坑开挖后在坑边设置截水沟或筑水捻,防止施工用水及雨水冲刷边坡引起边坡坍塌,同时在基坑上方搭设遮雨棚,具体见“地道基坑开挖示意图”。

5.7.3.3钢筋工程

(1)钢筋进场后必须按不同型号、等级、牌号、规格及生产厂家分批验收、分别堆放,不得混杂,并应插标志牌以便识别。钢筋运输、存放应避免锈蚀、污染,露天堆放时要垫高并加以遮盖。钢筋表面有严重锈蚀麻坑、裂纹、夹砂和夹层等缺陷时,严禁使用。

(2)钢筋必须在监理工程师认可的试验室进行屈服点、抗拉强度、延伸量、冷弯试验及焊接性能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3)钢筋经调直除锈后,严格按设计图纸和有关规范要求下料。

(4)钢筋加工可选在场内进行,加工棚设在基坑的一侧。

(5)底板钢筋绑扎顺序:底板底层主筋→分布筋→支撑筋→顶层主筋→顶层分布筋

(6)顶板钢筋绑扎顺序:由于顶板为双层配筋,其施工方法与底板一样。

(7)为固定钢筋的骨架,底板、顶板和侧墙钢筋绑扎过程中,采用Φ14的钢筋设置支撑筋,间距为0.8m×0.8m。

(8)钢筋绑扎完成后,必须报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砼浇筑作业。

5.7.3.4模板支撑

通道内模板支撑采用满堂红支架结构,侧墙采用斜撑边坡单排架搭设,立柱间距为0.6m,水平横杆步距为1.5m,斜撑为剪刀撑每四排设一道,纵向连续设置,具体见“模板施工安装图”。

5.7.3.5模板工程

模板采用定型模板,采用6×10木方制成定型模板,2cm厚杉木板基层,3mm厚榉木板贴面,要求表面平整,不变形,不翘曲,在拼装过程中随时检校垂直度,保证模板拼缝严密不漏浆。侧模安装时采用M12对拉杆(间距60cm×60cm),同时考虑防水要求高,为抗渗等级S6,故同时采用一次性止水螺杆固定,内垫20mm厚中密度板和5mm厚止水钢板,顶板模板直接铺装于满堂红支架上。具体见“模板施工安装图”、“侧墙对拉杆施工图”、“定型模板单体图”。

(1)本工程地下通道砼均采用商品砼,砼浇筑前必须进行配合比规定的预备试验并报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方可使用。

(2)本工程地下部分采用“防水剂及砼膨胀剂”按补偿收缩砼无缝施工法施工。

(3)砼浇筑前对所有支架、模板、钢筋预埋件按图纸进行检查,清理干净模内杂物全现浇大模板多层住宅搂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并使之不得有滞水、锯木、施工碎片及其它附属物,未经监理工程师同意不得进行砼浇筑作业。

(4)通道砼分两次浇捣(底板与下部50cm墙体一次、墙体与顶板一次),底板与墙体之间水平施工缝分别留在底板上500mm,施工缝处设钢板止水带。

(5)施工期间,做好基坑排水工作,开挖排水沟及集水坑并粉水泥砂浆,使地下水面低于施工面300mm,严防地下砼强度及抗渗性降低。

(6)浇筑砼的自落高度不得超过2米,否则采用串筒或斜槽卸料,以防产生石堆积、砼离析等现象,从而影响砼质量。

(7)浇筑砼时经常观察模板、支架、钢筋的情况室外供热管道安装工程施工工艺(二),当发现有变形移位时,立即停止浇筑,并在已浇筑的砼初凝前修整完好。

(8)砼施工采用机械振捣,达到表面平整泛浆、无气泡排出为止。插点间距350mm,严防漏振、欠振、过振;底板顶板砼采用退浇法,采用插入式和平板式振动器振捣相结合,进行二次振捣,以提高砼的密实度和抗渗性。墙体采用斜面分层推进浇捣。机械振捣严格按《砼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有关规定依次振捣。

5.7.3.7施工缝的留置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