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用线特大桥简支梁桥墩施工方案

专用线特大桥简支梁桥墩施工方案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387.58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专用线特大桥简支梁桥墩施工方案

专用线特大桥简支梁桥墩施工方案

《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

《xxx3#特大桥施工资料》

《单线圆端形桥墩》(叁桥(2005)4203—A)

黄果树2018年中央财政森林抚育补贴项目(招标文件)《单线圆端形空心桥墩》(叁桥(2005)4205—A)

xxx3#特大桥(预应力混凝土梁桥)是本标段重点控制工程,也是全线重点控制工程,桥中心里程DK3+690.69,长1802.55m,共59跨,墩身平均高26m,最高墩32.5米,最低墩3米。孔跨布置为4×24+7×32+3×24+22×32+5×24+4×32+3×24+6×32+3×24+2×32。桥基础均采用钻孔桩基础,直径为1.0m;承台采用矩形承台;桥墩采用圆端形实体墩、圆端形空心墩等,桥台采用T形桥台。桥梁上部结构形式主要有:跨度24m、32m标准简支T梁。

本桥所在区域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地震峰值加速度α=0.15g,特征周期Tg=0.40s。

根据设计图纸,简支梁桥墩有以下2种结构形式:单线圆端形空心墩和单线圆端形实体墩。根据本桥引桥的设计特点,两种结构形式

的桥墩结构参数见表1:

表1、简支梁桥墩结构参数汇总表

具体结构如图1~4所示。

图1、单线圆端形实体墩结构示意图(单位:cm)

图2、单线圆端形空心墩结构示意图(单位:cm)

⑴分段搭设施工脚手架,铺设脚手板,用作操作平台及固定墩身钢筋。

⑵实心墩每次浇筑高度不能超过10米;空心墩第一次浇筑实心段3m,空心段每次浇筑高度不超过6米,最后浇筑墩顶实心段3.5m。

⑶根据设计图纸,按每段浇筑高度进行钢筋下料,钢筋连接采用搭接焊,单面焊接焊接长度≥10d,每段墩身钢筋四角都需设定位钢筋,以保证墩身钢筋位置的准确性。

⑷墩身施工工艺流程如下:施工准备→绑扎钢筋→拼装模板→浇筑混凝土→养护并拆除模板→绑扎下一节段钢筋并安装模板→施工至墩顶→拆除模板。

采用Φ48×3.5mm双排钢管脚手架搭设,在钢筋连接和模板连接处满铺脚手板,作为施工平台。四个面均需搭设剪刀撑,沿脚手架纵向两端和转角处起,每隔10m左右设一组。

墩身竖向主筋采用吊机吊入支架内,并用定位钢筋或钢管定位,固定于脚手架最上层钢管上,调整好各主筋位置及斜度,然后进行主筋的焊接及横向水平钢筋的绑扎。

⑴立模之前应将旧混凝土顶面冲洗干净,旧混凝土与新混凝土接触面应做凿毛处理,清除表面水泥浆,露出新鲜的混凝土。模板边混凝土与模板顶面平齐,以保证混凝土施工缝线形美观。新旧混凝土结

合面凿毛处理用钢丝刷刷洗或凿毛,用水洗刷时混凝土强度须达到0.5MPa,凿毛时混凝土强度须达到2.5MPa。在浇筑新混凝土前用水湿润旧混凝土面。

⑵立模板之前,在承台的墩身边缘打一层砂浆找平层,厚度以现场抄平交底为准。中间填塞木楔,以保证墩身模板在养护期间有一定的伸缩空间,避免由于温度应力产生混凝土裂纹。

⑶立模板时以测量队在承台上放样的墩轴线为模板轴线进行拼装。

⑴进场验收合格后的模板要经过处理才能进行拼装。

⑵钢模板处理要经过如下工序:

①清洗;②打磨;③灰浆抹面;④打磨刨光;⑤干燥;⑥均匀涂刷脱模剂(机油加色拉油);⑦晾干;⑧经过3小时后重新涂刷;⑨保养看护。

已经使用过的模板重复利用要经过如下工序:

①清洗;②干燥;③除锈;④均匀涂刷脱模剂;⑤晾干;⑥经过3小时后重新涂刷。

模板在拼装之前严格进行除锈处理,包括承台与墩身连接钢筋也要进行除锈。

模板安放配合施工方案分四阶段完成,分别为下部实心部分、实心部分顶至托盘底、托盘及垫石。大块组合钢模板在施工点现场吊装。吊装前应确定拼装顺序,自下而上逐节安装,每节模板安装后都应认

真检查,合格后,方可继续安装下一节。模板拼缝用双面胶填塞,不得有缺漏现象,模板之间使用螺栓连接,两面采用对拉钢筋加固,对拉钢筋每侧螺帽至少使用2个。

模板拼装时,严格控制板与板之间的错台不得大于1mm。超过1mm时,立即调节,如无法调节时采用打磨的方式消除。

槽钢两端(对拉钢筋边)加焊2块钢板(厚14mm)补强,更换对拉钢筋时不得擅自加工。

模板拼装完毕,混凝土灌注前,要对对拉钢筋专人检查,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针对技术交底,按照交底尺寸,在拼装过程要随时检查、校正。

对于模板上的预留孔尺寸要按照交底尺寸进行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通知技术人员确认。

模板安装好后,检查轴线、高程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模板垂直度是否符合要求,模板接缝是否平整紧密,保证模板在灌注混凝土过程受力后不变形、不移位。模板内干净无杂物,拼合平整严密。

外模板应在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2.5MPa、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致因拆模而损坏时方可拆除。内模板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15Mpa、保证其表面不发生塌陷和裂缝现象时,方可拆除。拆除外模时,人工配合吊车分块吊起拆除,内模的拆除方法与外模相同。

灌注过程要安排专人负责观察、记录模板的情况,随时检查对拉钢筋松紧程度,使对拉钢筋受力均匀。

混凝土振捣过程尤为重要,注意在振捣时不能触碰到对拉钢筋、模板,以免使对拉钢筋震动,使螺帽松脱。

模板外侧的槽钢,在对拉钢筋两侧加焊两块钢板,增强槽钢强度。

钢筋绑扎高度达到3米,开始立外侧模板。立模前,按照承台顶面标出的墩身边线做10cm厚的砂浆带,四角垫上钢板,精确调平后立第一节模板。第一节模板立好并测量准确后,才能立第二节模板,并拉好缆风,测量,调整。注意预埋墩内侧主筋。

对拉钢筋及螺帽每次使用前应进行检查。检查对拉钢筋及螺帽是否滑丝,对拉钢筋是否有截面削弱,如发现有上述问题立即更换对拉钢筋及螺帽。

空心墩外部施工脚手架采用钢管支架,搭设高度应比施工段墩高高出1~2m,支架的搭设主要是给钢筋工及模板工提供一个作业平台,工作平台四周设置不少于1.5m高安全护栏,支架的搭设要牢固,四周设置拉风绳,以减少风力吹动的影响。

空心墩内部施工时在墩内部架设钢管,用于模板的支撑,同时采用拉筋对模板进行了加固。

①、空心段第一节:搭设脚手架,拉上剪刀撑和缆风。然后,利用吊机将钢筋吊入支架内,与下层钢筋一一对应焊接。立墩身外模及内模,浇筑墩身混凝土。墩身下实体段顶部应设置排水坡,在墩四周设置四个Ø100的PVC管,将墩身内积水排出。

②、空心段第二节及以上:继续向上搭设脚手架,拉上剪刀撑和缆风。由于支架较高,至少拉2层缆风。利用吊机将钢筋吊入支架内,与下层钢筋一一对应焊接。立墩身外模及内模,浇筑墩身混凝土。空心段范围设有通风孔,上下交错布置,预埋Ø100PVC管。墩内设有上下爬梯,采用预埋半围形U型螺栓的方法进行设置。每节模板拆除后,可用于距墩顶同高度的其它墩的施工。

模板保护层采用墩身混凝土同配比砂浆垫块,空心墩设置对拉螺栓,中间设置水平支撑钢筋,以保证空心墩混凝土的厚度满足设计要

求,支撑钢筋焊接在主筋上,以保证定位准确。模板间加固采用Φ22螺纹钢作为拉筋,间距为1m。

㈢、进行上实体段墩身施工

上实体段高度为3.5m,墩顶有50cm的倒角。空心墩顶设有进人洞,尺寸为70cm×140cm。在浇筑上实体段时预埋半围式U型螺栓。墩顶实体段内模需在墩内搭设支撑,上部梗肋采用组合钢模或者木模较好,拆模后可通过墩顶检查孔取出。大块钢模不利于拆除。

空心墩壁较薄,最小处60cm,在内模相应位置开设振捣孔,操作工人在墩内进行混凝土振捣作业。分层厚度不大于30cm,振捣密实,空心梗肋阴角位置要充分振捣,防止留下空洞。

钢筋应无有害的锈蚀,无锈皮、油漆、油脂或其它杂质。每批钢材应有出厂试验报告、质量证明、对钢筋受损表面其截面积的减少不大于5%,对轻微浮锈要进行除锈处理,每批钢筋都必须试验合格,经监理批准后方可使用。

钢筋在加工厂加工成型,钢筋加工厂内需设置钢筋操作台、配备电焊机、弯曲机、切割机等,并做好在雨天施工保证措施。

钢筋的下料:依照设计图纸中各种型号钢筋的设计长度,结合弯成不同角度的钢筋伸长值进行划线下料,同时需根据所进钢材的长度、同一种规格型号的钢筋设计的不同尺寸,以及钢筋连接接头宜相互错开,在受拉区纵向受力钢筋接头不得超过其总面积的50%的标准,统一考虑下料。

钢筋弯曲成型:钢筋的弯曲均应在操作平台和弯曲机上进行,对所下的钢筋料在弯起点和平台上划线标志,也可在平台两端各设置卡盘,手工操作。不同的钢筋弯曲时应注意确定钢筋的板桩位置和板距,先从中部做起,将末端弯钩作为最后一个程序。操作弯曲机时也要注意,根据钢筋弯曲部分的图纸要求芯轴直径应随钢筋大小更换,末端弯钩严格按规范、设计要求制作,弯起钢筋严格按规范、设计要求制作。对复杂的弯曲钢筋都应进行试弯一根,然后检查其弯曲形状、尺寸是否和设计要求相符,方可再进行成批生产。

钢筋的连接:钢筋连接按规范进行焊接或搭接。为保证主筋连接的顺利进行,加工好的主筋在存放、运输、安装过程要加强保护防止

变形,对钢筋外露螺纹采用塑料帽对其进行保护。施工时对每一个焊缝进行检查,对钢筋的抗拉强度和冷弯均按照一定的频率进行抽检。

主墩主筋采用定位钢筋辅助安装。首先由测量队进行放样,将定位钢筋水平焊接固定于劲性骨架上,定位钢筋距混凝土边缘的净距为:净保护层厚+主、箍筋直径+安装误差经验值,安装误差是指钢筋加工、安装及冷弯等工序引起的误差。在定位钢筋上将每根主筋位置标记出来,然后用铁丝将主筋绑扎于定位钢筋上。定位钢筋按每4.5m高布置一道,每次安装9.0m高钢筋必须在四周设置2道定位钢筋。

主筋定好位后,在主筋上标记出箍筋的水平位置,从下至上绑扎水平箍筋,水平箍筋绑扎至施工缝以上2~3层。

砼采用混凝土拌和站集中拌制,输送泵泵送至工作面,分层均匀对称浇筑,分层厚度30cm,并充分振捣密实。

经常检查搅拌设备中的搅拌机、砼搅拌输送罐车、振动器等设备不要发生故障,为防偶然故障须备用机械或配件,保证墩身连续浇筑。

每次浇筑前,检查并维修便道,保证砼搅拌输送罐车正常的路况要求。

砼泵车的配管、脚手架与作业人员通路的跳板,不能直接放到钢筋、模板上,必须用支架和木马支撑。

(2)浇筑前的各项检查

检查模板尺寸是否符合计设及技术规范要求,检查对撑脚手架是否己顶紧。

检查钢筋是否按设计图规定的截面位置布置,并确保在砼浇筑过程中不变形。

检查模板是否均匀刷涂脱模剂,如模内掉落有钢筋头、焊渣等异物或积水,用高压风吹扫干净。

为保证砼有良好的可泵性,对砼原材料、配合比等都有严格的规定,严格按高性能混凝土的各项指标对原材料进行控制。对骨料的最大粒径级配、砂率、最低水泥用量都做了一定的限制,为保证砼和易性掺砼外加剂,砼掺高效缓凝减水剂改善砼的初凝、终凝时间,以满足墩身混凝土施工以及适合砼的泵送要求。

在浇筑墩身时注意预埋各种预埋件。

自高处向模板内倾倒混凝土时,为防止混凝土离析,必须采用串筒,串筒底部离浇筑面高度不得大于2米,以不出现混凝土离析为度;浇筑过程中针对墩身截面积大,混凝土坍落度大等的特点,为防止砂浆与骨料分离,浇注砼时采用多点布料的办法,空心墩横桥向每侧2点,顺桥向每侧设1点,共设6个布料点。实心墩不少于4个。

在浇筑混凝土时,在串筒口下面,混凝土堆积高度不得超过1米。

混凝土浇筑时应按照一定厚度、顺序和方向分层浇筑,分层厚度控制在30cm以内;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坍落度,满足泵送要求的前提下,坍落度宜控制在规定的最小数值,确保在振捣过程中不出现泌水现象。

应在下层混凝土初凝或能重塑前浇筑完上层混凝土。

本墩身砼浇筑配备数量足够的插入式振捣器,使其振动能力大于砼浇筑能力。砼浇筑时,由工班长统一指挥振动,配4~6名熟练振捣工。

振捣作业中应注意的事项:

混凝土浇筑时分层厚度不大于振动棒作用长度的1.25倍,振动器捣固砼的层厚,对于泵送砼采用30~40cm为宜;使用插入式振动棒振动时,水平移动间距不得超过振动棒作用半径的1.5倍,考虑到振动器的有效半径,其间距以不超过50cm为宜,与侧模保持50mm~

100mm的距离;插入式振动棒的振动深度,一般不应超过振动棒长的2/3~3/4,分层浇筑时,应插入下层混凝土50mm~100mm,使上下层混凝土结合牢固。

混凝土振捣时遵循快插慢拔的原则,以混凝土表面不再有沉落且无气泡上冒为准,严防出现蜂窝麻面现象。插入时宜稍快,提出时略慢并边提边振,以免在混凝土中留有空洞。

混凝土振捣时采用平行式或梅花式,但是不得漏振、欠振、过振;混凝土浇筑后,应立即进行振捣,振捣时间要合适,一般可控制在25s~40s为宜;振动器不能直接触到布置在模板内的钢筋上;现场有备用振动器,万一出现故障,可以迅速更换。

如出现以下情况之一时,表明混凝土已振捣完成:

混凝土表面停止沉落,或沉落不显著;

振捣不再出现显著气泡,或振动器周围无气泡冒出;

混凝土表面呈现平坦、浮浆;

混凝土已将模板边角部位填满充实。

砼浇筑完后,监控砼内外温差,采取内通循环水,外部湿润,顶面盖湿麻袋进行砼养护。对墩顶砼外露面,待表面收浆,凝固后即用麻袋覆盖,并定人经常在模板及麻袋上洒水,在常温下不少于7昼夜。由于墩身均比较高,无法采取洒水养护,则在拆模之后,立刻采用薄膜进行包裹,阻止水分蒸发,防止混凝土开裂。

由于墩身截面尺寸不断变化,施工过程中的测量控制工作尤为重要,具体方案如下:

㈠、墩身测量放样的主要方法

墩身测量放样的主要方法是“全站仪三维坐标法”,即在墩位附近的控制点上架设仪器,直接测量墩身上测点的三维坐标X、Y和高程H,更换控制点再次测量墩身上测点的三维坐标X、Y和高程H,然

后将两次测量平均值与对应点的设计值比较,计算出二者的差值,再将点位移至设计位置。

㈡、劲性骨架的施工放样

在已安装完的劲性骨架上焊一块小角钢作定向装置,将加工成型的劲性骨架块件吊装就位并使上下节劲性骨架上下对中,用吊垂球的办法控制劲性骨架的垂直度,然后用全站仪三维坐标法测量其顶部三维坐标,平面坐标X、Y和高程H,根据测量坐标与设计坐标的差值调整劲性骨架到位并将其连接焊牢。

钢筋安装时先利用劲性骨架作定位架,安装竖向主钢筋,在定位钢筋上用钢卷尺按照设计位置对竖向主钢筋进行测量放样并进行“粗定位”,然后在竖向主钢筋上用钢卷尺放样,安装水平构造钢筋,待模板安装完成后,调整好钢筋保护层。

㈣、墩身空间位置的控制及模板放样

墩身空间位置的控制主要是对影响混凝土成型的模板的空间位置控制,保证模板不侧移,不扭转。控制测量方法:在模板的顶面选取其墩身中心点和两圆弧的4个端点作为测量放样的定位点,用全站仪三维坐标法在预先设置的控制点上先测量各定位点坐标X、Y和高程H,然后根据各点高程H计算各点设计坐标X'、Y',则各点实测坐标X、Y与其设计坐标X'、Y'的差值即为模板的调整量,据此可以校正模板至设计位置,以保证墩身的正确空间位置。模板安装允许偏差如下表所示:

㈤、墩身施工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1>墩身施工测量的控制基准点要经常复测,防止点位移动;

<2>温度、日照和风力对墩身的变形影响较复杂,其对施工测量放样的影响值很难得知。所以对墩身各部位进行施工测量放样时,应尽量选择夜间温度较低、风力较小、外界环境相对稳定的时段进行。

<3>由于墩身的不断增高和混凝土收缩、徐变、风荷载、温度等因素影响,墩身必然会有少量的变化,所以在对墩身各部位的相关位置和变化点进行测量放样时,应避免误差的累积,保证墩身各部尺寸达到设计要求。

1)雨季施工中,应根据工程特点合理安排机具和劳动力,快速组织施工,并注意保持施工主便道畅通,以免影响各种施工机具及材料的运输。

2)修建好临时排水措施,保持排水沟渠的畅通,保证施工场地及作业场地不受水浸。

3)雨季时,砼施工作业场地应设置好防雨措施,保证必要时连续作业不会因下雨影响施工质量。

4)雨季到来时前应对存放料场进行最大限度的存料,防止因雨季影响结构材料进场,而影响工程施工。

5)施工材料如水泥、钢筋等要存放在库房内,按要求垫高、堆码、防止、雨水侵袭,砂石料也应存放在防雨棚内,防止因含水量变化而影响混凝土质量。对机电设备、钢结构等堆放场地采取防雨、防潮措施。

6)加强与气象部门的联系,取得气象预报资料,避免在雨天作业。必要时对作业面采用局部覆盖处理,待雨停后再按正常施工。

1)混凝土的拌制严格按试验室冬季配合比拌制。冬季混凝土搅拌应使混凝土获得良好的和易性和使拌合物湿度均匀,有利于强度发

展。其投料顺序一般先投入骨料,干拌均匀再投入加热的水和防冻剂等外加剂,等搅拌一定时间后,水温降至40℃左右时投入水泥,拌合

均匀。注意搅拌时要绝对避免水泥遇到过热出现假凝现象。

2)混凝土原材料加热采用加热水的方法,加热最高温度不得大于80℃,水泥不得与80℃以上水直接接触,水加热采用电加热,加热水使用的水箱应予保温,其容积应能使水达到规定的使用温度。

3)拌制掺用防冻剂的混凝土,因防冻剂为液体,应先配制成规定浓度溶液,然后再根据使用要求,用规定浓度溶液再配制成施工溶液。各溶液应分别置于明显标志的容器内,不得混淆,每班使用的外加剂溶液应一次配成。

4)冬季施工搅拌站存放骨料必须加盖遮盖物,以防止雨雪混入骨料,搅拌混凝土时骨料中不得带有冰、雪、冻团。

5)混凝土的搅拌时间应比常温延长50%并符合有关规定。

6)混凝土拌制好后,应及时运到浇灌地点,在运输过程中,要注意防止混凝土热量散失、表层冻结、混凝土离析、水泥砂浆流失、坍落度变化等现象。在运输距离长的情况下,加强运输工具的保温覆盖。保证混凝土入模温度10℃左右,最少不低于5℃。混凝土在浇灌前,应清除模板和钢筋的冰雪和污垢,装运拌合物用的容器应有保温措施,浇灌过程中发生冻结现象时,必须在浇筑前进行加热拌合,保证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不低于10℃。

7)分层浇注厚大的整体式结构混凝土时,已浇注层的混凝土在未被上一层混凝土覆盖前不应低于2℃。采用加热养护时,养护前的温度也不得低于2℃。

8)模板外的混凝土表面的保温层,不得采用潮湿状态的材料,也不得将保温材料直接铺盖在潮湿的混凝土表面,新浇混凝土表面采用塑料布等防水材料覆盖并进行保温。对边、棱角部位的保温厚度应增大到面部位的2~3倍。混凝土在养护期间应防风防失水。

9)桥上混凝土的养护用铺盖塑料布及防水材料保温,留设采温孔,派专人记录混凝土温度。当达不到温度要求时使用暖棚。

10)当采用暖棚法施工时,暖棚各测点温度不得低于5℃,并应设专人检测混凝土及棚内温度。暖棚内测温点应选择具有代表性位置进行布置,在离地面50cm高度处必须设点,每昼夜测温不应少于4次。

11)采用组合钢模板时,采用整装整拆方案。当混凝土强度达到1N/mm2后,可使模板轻轻脱离混凝土后,再合上继续养护到拆模。

7、冬、雨季质量保证措施

(1)冬季质量保证措施

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和工期要求,确定冬季施工的工程项目。

收集当地气象台(站)历年气象资料,设置工地气象观测点,建立观测制度,及时掌握气象变化情况。

编制冬季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对有关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和培训。

落实冬季施工的工程材料、防寒物资、能源和机具设备。

配制混凝土时,选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水灰比不大于0.5。掺用适量的引气剂、引气型减水剂等外加剂,以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

对拌制混凝土的各项原材料按热工计算和实际试拌,确定满足混凝土浇筑需要的加热温度。原材料加热时首先考虑拌合用水加热,不能满足要求时再考虑对集料加热,以满足混凝土运输和入模温度。

拌制混凝土前,清除或融化骨料中的积雪和冻结团块。严格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和坍落度,混凝土搅拌时间较常温时间延长50%。混凝土拌合物的出机温度不低于10℃,入模温度不低于5℃。

混凝土运输车加设保温措施,尽可能缩短混凝土的洞外运输时间。

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40%及5MPa前,不得受冻。喷射混凝土作业区的环境温度和进入喷射机的材料温度不低于5℃。已喷射混凝土的强度未达到5MPa前,不得受冻。

(2)雨季质量保证措施

雨季前,编制雨季施工作业指导书,明确防护措施及相关责任人,作为雨季施工中的强制性执行文件,严格执行。

雨季施工由专人负责天气预报,及时传递雨情,根据天气趋势预报,合理安排工序,进行适合于雨季施工项目的安排,提前做好防护工作

空心墩施工做好墩内的排水。雨天时停止混凝土的浇筑施工。混凝土浇注中突发阵雨时,立即遮盖备用篷布,保证结构混凝土不受雨淋。

四、高空作业安全管理措施

1、高空作业涵义及预防意义

高处作业是施工企业过程中极为常见的一种施工方式,其危险性不但与施工作业人员素质、施工管理、施工方法有关,而且与施工作

业的环境,施工使用的工具、施工作业的难度等有关,造成的危害主要为高处坠落和物体打击,高处作业严重威胁着施工作业人员的人身

安全,为此极有必要对高处作业危害进行预防并采取相应安全措施,减少事故的发生。

2、高处作业基本安全要求

(1)、为消除高处作业的危险性,施工单位应针对承建的工程项目的特点,在编制施组及施工方案时有针对性地编制本项目所涉及到的高处作业的各项安全技术措施,并由技术负责人逐级向作业班组做好安全技术交底。

施工负责人对高处作业所用设施、设备及个人防护用品齐备且符合安全标准要求方可作业。

(2)、严格执行作业人员身体检查制度,凡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精神病、癫痫病、眩晕等不适合高处作业人员,均不可从事高处作业。

对从事高处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业技术和安全技术培训,经考试合格发给岗位证书后,再持证上岗。

(3)、加强个人防护,从事高处作业的人员作业时着装要符合规定要求,上衣应采用紧身工作服,即袖口、下摆、中腰有调节的纽扣和腰带,下衣裤脚应裹紧;脚下穿软底防滑鞋,作业时要戴好安全帽,系好帽带,并系好安全带。

(4)、高处作业必须设置安全防护网,每4m设置一道,并要保证安全防护设施完善健全,安全标志齐全醒目,对安全防护设施和安全标志不得毁损和擅自移位拆除。

(5)、在高处作业中,根据作业区域的气候和环境,采取可靠的防滑防寒和防冻安全措施,必要时还需安置避雷装置,并定期或不定期随时专人检查安全防护设施情况。

3、几种高处作业的安全防护

施工中的临边作业是指施工现场高处作业中工作面的边沿没有围护或有低于800mm围护时的作业。

处于这种临边状态下的沟、坑、槽边,深基础周边,桥墩(台)周边。施工现场的挖坑挖地沟、挖地槽的边沿作业均属临边作业。

(2)、临边作业的安全防护要求

在进行临边作业时必须设置牢固可靠的防护栏杆和安全网。

防护栏杆上横杆离工作平台高度为1~1.2米,下横杆离工作面高度为0.5~0.6米,各立柱杆之间距离在2米以内,防护栏杆要自上而下用小眼安全网封闭,或设置高度不低于18cm的档脚板。

(1)、洞口作业的涵义及其内容

洞口作业是指在建筑结构体上存在的各式各样的孔与洞边口从事的高处作业。它还包括凡深度在2米及其以上的桩孔、人工挖孔、沟槽与管道孔洞边沿上的高处作业,有时对因特殊工程和工序需要而产生使人物有坠落危险或危及人身安全的各种洞口也按洞口作业防护。

(2)、洞口作业的安全防护要求

洞口作业有各种方式的防护措施,要针对各种洞口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类型的防护措施,可设置牢固的盖板,防护栏杆、安全网等,洞口要设置醒目的警示牌和警示灯。

(1)、攀登作业的涵义及其内容

攀登作业是指施工过程借助登高工具和设施,在攀登的条件下从事的高处作业,登高设施要根据施工的作业要求和环境选用,为经济和安全,尽量利用现有的建筑结构和脚手架的登高梯道和垂直运输工具。

(2)、攀登作业的安全防护要求

(1)、悬空作业的涵义及其内容

悬空作业是指在从事构筑物的施工过程中,当周边处于临空状态下,无立足点或无牢靠立足点条件下的高处作业,为保证悬空作业安全,需要针对构筑物的具体情况,建立牢固的立足点,配置防护栏杆

安全网及其他安全设施。

较多见的悬空作业有:悬空钢筋绑扎、砼浇注、构件安装、梁体架设等。

(2)、悬空作业的安全防护要求

悬空作业使用的机具设备,如起重设施、脚手架、吊篮(笼)平台等使用前要进行安全检测,为减少悬空作业危险性,钢结构吊装尽可能在地面组装。绑扎较高大物体钢筋笼时,严禁作业人员在钢筋骨架上上下攀登,应在笼体的周边搭设操作台架。

从事构件安装,作业人员必须系好安全带,设专人监护,确保作业安全。

操作平台作业是指施工现场搭投各种临时性的操作台或架以供堆放材料及作业。

操作平台有移动式和悬挑式,当平台高度超过2米时,应在四周设防护栏杆,平台上要严格控制荷载,标明操作人员和物料的重量,平台操作如用卷扬机控制,要经常检测起重机具设备的安全性能。

(1)、六级以上大风及雷暴雨天禁止露天高处作业。

(2)、夜间施工照明光线不足,禁止高处作业。

(3)、安全带系绳长度需要3米以上,应购买加有缓冲器装置的专用安全带,悬空作业无处挂安全带时,应设安全拉绳或安全栏杆等。

4、高处作业人身事故的应急处理

高处作业对施工人员最大危害是高处坠落,现场救护因伤害程度不一,处理方法不尽相同,原则上要求果断,及时稳妥,正确而迅速,细致全面,切勿慌乱。

条件允许下可向医院求救,尽可能在短时间内得到处理,条件不允许针对伤者情况采取应急处理,当坠落者呈休克、昏迷的状态,如发现无呼吸和心跳,应在进行心肺复苏术的同时转送医院,如果怀疑有脊椎骨折,切忌使脊椎作过伸、过屈的搬运动作,应该用滚动法将伤者滚到担架上,或三人同时用双手将伤者平直抬至木板上。

对颈椎损伤的伤者,要有专人扶插下颌和枕骨,沿身体纵向略加牵引力,使颈部保持中位,并用物品放至头颈两侧,防止头部转动,用车辆转运时,宜采用足前头后平卧位,或与行车方向垂直平卧,以免下坡或急刹车时影响颅脑血流。

总之,只要施工单位在高处作业上认识到施工作业人员、施工作业环境、施工设备材料、施工作业管理等方面潜在危险因素,加以有针对性的预防和监控,是完全可以避免高处作业的事故发生,而达到安全生产之目的。

1.1现场人员应首先迅速拉闸断电,尽可能的立即切断总电源(关闭电路),亦可用现场得到的干燥木棒或绳子等非导电体移开电线或电器。

1.2将伤员立即脱离危险地方,组织人员进行抢救。

1.3若发现触电者呼吸或呼吸心跳均停止,则将伤员仰卧在平地上或平板上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或同时进行体外心脏按压。

1.4立即拨打120救护中心与医院取得联系(医院在附近的直接送往医院),应详细说明事故地点、严重程度,并派人到路口接应。

1.5通知有关现场负责人。

常备药品:消毒用品、急救物品(绷带、无菌敷料)及各种常用小夹板、担架、止血袋、氧气袋。

3.1在未脱离电源时,切不可用手去拉触电者。

3.3注意保护好事故现场,便于调查分析事故原因。

3.4要求心肺复苏要坚持不断的进行(包括送医院的途中)不随便放弃。

1.1火灾发生后现场人员应先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抢救被火围困人员。

1.2把被浓烟窒息昏迷者背到空气新鲜畅通处,托起患者的下颌,使病人的头向后仰,猛压病人上腹部来畅通气道,有必要时,抢救者用手捏闭病人的鼻孔,然后吸足气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

1.5冲水冷却法,即将水直接喷射到燃烧物上,以熄灭火焰或将水喷到附近未燃烧的可燃物上,使可燃物免受火焰热力的威胁,避免燃烧。

1.6隔绝空气法即用干粉灭火器或湿棉被等难燃物覆盖,在燃烧表面,隔绝空气,以将火熄灭。

1.7防止蔓动,即将火焰附近的易燃物和可燃物从燃烧区转移后,防止正在燃烧的物品飞散,以阻止燃烧蔓延。

1.8项目负责人负责现场的物资、车辆的调度。

常备药品:消毒用品、急救物品(绷带、无菌敷料)及各种常用小夹板、担架、止血袋、氧气袋、灭火器等救火物资

3.2分析着火原因T/CECS528-2018 建筑给水聚丁烯(PB)管道工程技术规程及条文说明.pdf,视情况采取相对应的措施。

3.3书面文物,重要的档案资料等,一旦着火切不可用水扑救。

3.4于水的易燃液体着火后不宜用水扑救,因为着火的易燃液体会漂浮在水面上,到处流淌,反而造成火势蔓延。

3.5机器设备失火不能用水扑救,一则是水有导电性易造成电器设备短路烧毁;二是容易发生高压电流沿水柱传到消防器械上使消防人员触电造成伤亡。

3.6硝酸、盐酸遇火不能用水扑救GDBD-2021-03标准下载,因为这三种强酸遇水后会发生强烈的放热反应,引起强酸四处飞溅,甚至发生爆炸。

3.7钾、钠、锂和易燃的铝粉,锰粉等着火,千万不可用水扑救,因为它们会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生存大量可燃性气体-氢气,不但是火上加“油”,而且极易发生爆炸。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