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铁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青藏铁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1.64M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青藏铁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第六篇:施工组织及施工进度安排

6.1.1新建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第一期土建工程施工预招标书及设计文件

6.1.2施工招标答疑书及补遗书

SYT 7351-2016 油气田工程安全仪表系统设计规范6.1.3铁道部颁布的现行设计、施工及验收标准

6.1.4青藏铁路(高原冻土区)桥涵、路基施工技术细则(初稿)

6.1.5现场考察资料

6.2.1线路自然特征

青藏铁路由青海省省会西宁到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全长1956km,其中西宁至格尔木段长846km已建成运营,该线全长1142km,新线建筑长度1110km。

青藏线格尔木至拉萨段第三标段位于青海省格尔木市境内纳赤台(不含)~冻土北界,设计里程为:CK903+450~CK955+550,全长51.72km。桥梁总长5452.54m,占标段长度的10.54%,其中特大桥1262.24m/2座,大桥2805.9m/9座,中桥757.9m/13座,小桥430.5m/15座,道路桥196m/1座;钢筋砼盖板涵2955.38m/150座。纳赤台距格尔木市区90km,属柴达木盆地南缘,格尔木至昆仑山之间,属内陆水系,汇入青海柴达木盆地的达布逊湖,跨经的主要河流有格尔木河、雪水河、小南川.本地区部分河谷切割较深,因而高桥较多。

线路沿昆仑河而上,所经地区地形平坦开阔,河岸冲刷影响严重,阶地上冲沟发育,纳赤台至小南川段为高原荒漠,小南川至冻土北界有部分高寒草原,昆仑河谷切割严重,两岸陡立,河谷纵坡较陡,雪水融化时汇流快,流速急。

本标段经过的河流为格尔木河内陆河水系,沿昆仑河、小南川而上,本段地区河谷切割较深,桥墩较高,其中三岔河特大桥最高墩达52m。

本标段地处昆仑山以北,线路沿昆仑河及其支流三岔河、小南川阶地而上,部分线路位于洪积扇上。洪积扇目前处于稳定状态,线路所经地段高差较大,无多年冻土分布,阶地上冲沟发育,河岸冲刷严重,沿线受风沙、湿地影响,需采取防护措施,桥墩需采取冲刷防护。

本标段分布有高寒草原,高寒草甸。

本标段工程分布于地震烈度七度和八度地区。

6.2.7交通运输情况

外来料,直发料,厂发料,通过铁路运至格尔木和南山口火车站,本标段109国道与新建铁路并行并与线路多次立交,运输条件较好。

6.2.8当地材料的分布情况

砂、片石、道碴:沿线附近仅南山口附近有石场开采;

砖:仅格尔木市有灰沙砖厂;

石灰:仅干沟有石灰厂;

粘土:沿线没有可供钻孔桩利用的粘土。

6.2.9水源、电源及燃料等可资利用情况

水源:纳赤台有昆仑柳泉(矿泉水厂)水质较好,可作为饮用水,其余昆仑河、小南川水质较差,含盐较重;

电源:沿途纳赤台、大滩兵站抽水站,均采用发电机自发电;无可供铁路施工的电源。

燃料:沿途无燃煤可资利用,全部油料由石油公司采购。

沿线主要疾病有高原病类的高原反应、高原昏迷、高原肺水肿、高原心脏病、高原血压异常、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混合型高原病等,地方病类的鼠疫、碘缺乏病、布氏菌病、大骨节病、氟中毒和克山病等,传染病类的结核病、肝炎、伤寒和副伤寒、淋病、梅病、百日咳、流行脑脊髓膜炎、猩红热、流感、洌、疟疾等偶有流行。

6.2.11线路技术标准

路段旅客列车行车速度与最小曲线半径:100km/h路段,困难地段最小半径600m;

最大坡度:20‰(加力牵引);

牵引类型:内燃,预留电化条件;

机车类型:近期DF8B型,远期6轴1000HP内燃机车;

牵引质量:近期2000t,远期3000t;

到发线有效长度:650m,另加70m,预留850m;

闭塞方式:自动站间闭塞;

机车交路:客货机车交路均采用格尔木、拉萨两机务段机车套跑的特长交路,格尔木至那曲的区段列车采用格尔木至那曲立即折返的特长交路。

6.2.12主要工程数量

3318690/252042

2923705/394985

路基附属、防护、加固工程

风沙防火带平铺卵(碎)石土

2955.38/150

6.2.13工程特点及重点、难点

本标段线路沿青藏公路109国道行走,多次与其相交,线路靠格尔木端桥涵相连,特大桥,大中桥主要集中在CK903+450至CK939+200段,地表基本沙漠化,有湿地基处理;靠拉萨端有深季节冻土等。工程的主要特点是:

(一)高原:海拔高,气压低,大气含氧量低和气温低,线路海拔高程在3560m至4360m之间;

(二)年施工时间短:一般工程年施工时间8个月,负温下施工时间比例较大;

(三)施工技术及工艺新;

(四)工期短:本标段线下土建工程有土石方397万断面方(不含站场土石方),路基附属圬工5.96万圬工方,正线桥梁40座,共5256.54延长米,钻孔灌注桩10358.56米,9孔20米109国道跨线桥,150座涵洞等主体工程。主体工程2001年7月1日开工,2002年8月10日竣工,实际施工工期仅9个月,工期要求2002年11月15日铺轨到冻土北界。

根据(80)铁基字665号《关于试行《铁路基本建设工程开工报告审批办法》的通知》中规定的重点工程标准,结合本标段的具体情况,以及业主对工期的要求,确定三岔河特大桥和小南川4号特大桥为本标段的重点工程。

三、工程难点:施工环境恶劣。

青藏铁路是我国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的一项重大举措。它的建成,将填补西藏地区不通火车的空白,给西藏自治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带来历史性的变化。同时具有战略防御等重大意义。我们将采取科学、严格的管理手段,运用优良设备,精选精兵强将,采用先进技术进行施工,以确保总目标的实现。

确保全部工程达到国家、铁道部现行的工程质量验收标准以及青藏铁路验收的有关规定。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100%,优良率达到92%以上,并满足全线创优规划要求。

杜绝责任重大伤亡事故,年负伤率控制在5‰以内,杜绝火灾、重大机破和压力溶器爆炸事故,确保安全生产指标达国标。

本标段站场线下工程施工安排2001年7月1日开工,2002年8月10日主体工程完工,比招标文件规定工期提前15天。桥面系在铺架顺利通过本标段后,一个月内完成。

针对青藏高原的特定环境,依据有关法规及青藏铁路的环保方面的有关规定,在施工过程中和工后制定并采取有效措施,全面达到环保标准。

五、劳动卫生和医疗保障目标

针对高寒缺氧气压低、环境恶劣的特点,依据《青藏铁路卫生保障指导意见及保障措施》,制定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施工人员的身体建康,实现“控制突发(急性)高原病亡事故发生”,做好卫生保障工作。

6.3.2施工指导思想

强化管理:以人为中心,以工程为对象,以创优质、保安全、保工期为目标,以合同为依据,强化各项管理,充分挖掘生产要素的潜力,确保目标的实现。

科学组织:进场后,在进一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报监理和业主批准后,严格按其组织生产。根据工程的分布和施工总目标合理部署施工队伍的管辖范围及工程内容,施工队伍和指挥机构的驻地、施工便道及场地布置有利施工及环保。取土、弃土、排污等严格按设计文件和甲方与当地环保部门签订的有关协议和要求进行处理。结合本工程的特点,制定一套符合施工合同又适合本工程的管理办法,使本工程的施工全过程严谨、科学。

强攻暖季:本标段起点纳赤台线路标高为3600米,终点冻土北界线路标高为4600m,五月份标前调查时仍大雪飘飘,2001年12月份、2002年1、2月份原则上不安排施工。结合本标段路基土石方量大、桥涵多、墩身高、工期短的特点,重点组织两个年度暖季的施工。充分利用线路长,场地开阔的有利条件,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加大投入,多开作业点,力争全段在中标后两个月内全面开工。抓住重点,兼顾一般,做到强攻而不冒进,大干而不蛮干,尽情展示国有大型企业的现代化施工风范。

确保工期:保证在合同工期内干净利索地完成全部工程,不留尾工。

保护环境、文明规范:大小临设施布局合理,场地规范整洁,机具设备、物资材料定点定量、定位堆放。争做全线文明施工典范。高度重视环保,贯彻“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开发和保护并重”的原则,爱护青藏高原的一草一木。珍惜国土资源,严格按设计和业主与当地环保部门的意见施工,不污染环境。尊重地方政府,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搞好路地关系,军民关系,尊重业主、尊重监理、配合好设计部门,建立一个良好的施工外部环境,做到施工场地景观化、施工操作规范化、施工工艺程序化。

不留后患:由于本标段内有湿地,深季节冻土等不良地质,大面积施工前,先作试验段,取得经验后全面展开。不仅要做到严格按设计文件和施工规范的起码要求施工,确保工程质量,而且要加强观察(测),发现与设计不符的情况时,及时报告设计单位和业主进行修改或补充完善,并积极予以实施,使工程不留任何后患,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6.3.3施工组织机构

成立哈尔滨铁路局青藏铁路建设指挥部,全权履行合同的权利和义务,确保工程按期、优质、高效、安全地完成。

指挥部设指挥长1名,副指挥长2名,总工程师1名,下设工程科、经计科、财务科、材料厂、医疗队、环保办、中心试验室、公安分处、办公室、管辖两个项目经理部。

材料厂按合同和设计文件要求,承担工程材料的采购和管理工作,确保工程所需的各种材料供应。

按合同要求设置医疗队,配备适应高原的必要医疗抢救设施及药品,承担施工人员的劳动卫生保障工作,同时做好高原劳动卫生知识的宣传,提前对参建人员进行有关高原疾病预防、自我保健等各方面的教育培训,加强预防高原疾病的意识。

中心试验室承担本标段一切原材料、半成品的试验、检测工作,并承担施工现场各项检测、量测工作及科研工作,及时提供各种试验及检测、量测数据。

项目经理部设项目经理1名,项目副经理和总工程师各1名,下设工程部、经计部、安质部、财务部、物资机电部、派出所、办公室、试验室、卫生保健队。项目经理部下设8个施工队,第一项目经理部和第二项目经理部分别管辖2个机械化施工队、两个桥梁施工队。

项目经理部组织机构框图

6.3.4施工队伍布置及任务划分

第一项目经理部承担CK903+450~CK925+000段计21.55km范围内的桥涵、路基和上碴工程。项目经理部下辖四个施工队、其中土石方机械化施工队2个,简称机施一队、机施二队,每队160人;桥梁施工队2个,简称桥施一队、桥施二队,每队180人,共680人。

机施一队承担CK903+450~CK912+800段9.35km范围内的路基及附属、上碴施工任务。

桥施一队承担CK903+450~CK916+200段12.75km范围内桥梁、涵洞施工任务。

桥施二队承担CK916+200~CK925+000段8.8km范围内的涵洞、桥梁施工任务。

机施二队承担CK912+800~CK925+000段12.20km范围内路基及附属工程,上碴的施工任务。

第二项目经理部承担CK925+000~CK955+550段30.55km范围内的路基及附属、涵洞、桥梁、上碴及工程施工任务。下辖4个施工队,其中土石方机械化施工队2个,简称机施三队、机施四队,每队各160人,桥梁施工队2个,简称桥施三队、桥施四队,每队180人,共680人。

机施三队承担CK925+000~CK943+000段18km范围内路基及附属,上碴施工任务;

桥施三队承担CK925+000~CK933+000段8km范围内的桥梁、涵洞的任务;

桥施四队承担CK933+000~CK955+550段22.55km范围内的桥梁、涵洞施工任务;

机施四队承担CK943+000~CK955+550段12.55km范围内的路基及附属、上碴施工任务。

本标段工程于2001年7月1日开工,线下主体工程于2002年8月10日完工,其中2001年12月及2002年1、2月不安排施工,实际施工时间为10个月零10天。

1、施工总进度安排见横道图见表3

路基工程于2001年7月1日开工,2002年7月30日竣工。

涵洞工程于2001年7月1日开工,2002年6月30日竣工。

桥梁工程于2001年7月1日开工,2002年7月30日竣工。

桥面系于铺架完成后1个月竣工。

上底碴从2002年7月1日开始,8月20日前完成,面碴在成型的路基上储备部分外,主要存放在大滩车站,整道时用轨道车沿线供给。如南山口碴场条件许可,也可用工程列车供给。

站后工程2002年10月1日可以开工。

6.3.6施工要素安排

根据施工安排总体计划安排,我局本着早进场、早开工、精心组织、合理安排,均衡施工的原则,有计划组织劳动力进场,满足施工生产需要,劳动力按管理人员:技术工人:普工为1:4:5的比例组成。施工高峰期如劳动力不足时,由局培训基地补充。

巫峡长江公路大桥施工组织设计劳动力计划动态表表(4)

劳动力动态图(单位:人)

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1800

三、材料供应:本工程主材由甲方统一组织施工单位招标采购,供货合同由施工单位签订,其他物资由乙方自行采购;厂发料全部由南山口材料厂供应;外购直发料首先由营业线火车站运至南山口物资储备基地,再由汽车运至工地;地材由局指挥部中心试验室在格尔木市附近选择合格料场采购运至工地,运距90km~160km。考虑到本标段砂、片石、碎石用量大,而南山口现有碴场年产量仅2万立方米,远远不能满足工程施工需要,所以拟在南山口、干沟、万宝沟等地选择合适料场,设立日产量1000立方米以上的石场三个,以满足本标段工程对砂石料的需求。

四、机械设备及检验试验设备计划

由于青藏铁路低温、高海拔、空气稀薄、缺氧,且海拔每升高1000米内燃机械输出功率降低10%,故要选用大功率、高原高寒型的设备。为解决功率恢复,提高冷却能力、冷启动,防老化等问题,在整机的配置上增加功率储备和涡轮增压器。新购设备在厂家改装,现有设备自己改装,以满足施工生产的需要。

拟投入本合同工程的主要施工机械表

162KW1.25m3

工程施工组织设计(顶管)204KW1.57m3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