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新铁路第二双线某段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

兰新铁路第二双线某段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2.74M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兰新铁路第二双线某段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

兰州至乌鲁木齐第二双线Xx段

1. 编制依据、原则、范围及设计概况 1

某道路二侧景观带工程施工组织设计1.1. 编制依据 1

1.2. 编制原则 1

1.3. 编制范围 2

1.4. 设计概况 2

2.1. 线路概况 3

2.2.主要技术标准 3

2.3.主要工程数量 4

2.4.征地拆迁简况 4

2.6. 控制工程及重难点工程 6

2.6.1.重点桥梁工程 6

2.6.2.重点隧道工程 6

3.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特征 8

3.1.自然地理特征 8

3.1.1. 地形、地貌特征 8

3.1.2. 工程地质特征 9

3.1.3. 水文地质 10

3.1.4. 气象 10

3.1.5. 不良地质与特殊岩土 16

3.2. 交通运输情况 18

3.3. 沿线水源、电源、燃料等可利用资源情况 18

3.4. 沿线建筑材料分布情况 20

3.5. 其他与施工有关的情况 22

4. 施工组织安排 23

4.1. 建设总体目标 23

4.1.1.质量目标 23

4.1.2.安全生产目标 23

4.1.3.工期目标 23

4.1.4.投资控制目标 24

4.1.5.环境保护目标 24

4.2. 管理模式、建设组织机构和任务划分 24

4.2.1.管理模式 24

4.2.2.建设组织机构和任务划分 24

4.2.3.设计、咨询、监理及施工单位现场组织机构 25

4.2.4.施工标段划分 26

4.3. 总体施工安排和主要阶段工期 26

4.3.1.总体工期安排 26

4.3.2.总体施工顺序 26

4.3.3. 主要阶段工期安排 27

4.4.施工准备、征地拆迁和建设协调方案 27

4.5. 各专业工程进度安排 28

4.5.1.路基进度安排 28

4.5.2.桥梁进度安排 28

4.5.3.隧道进度安排 30

4.5.4.无砟轨道进度安排 30

4.5.5.铺轨进度安排 31

4.5.6.站房进度安排 31

4.5.7.四电进度安排 31

4.6. 分年度完成主要工程数量及投资计划 32

4.7.专业间衔接与配合 32

4.8.施工组织总平面布置示意图 34

5. 大临设施及过渡工程方案 35

5.1. 施工道路 35

5.2. 铁路便线设置 35

5.3. 施工便桥设置 35

5.4. 材料厂 35

5.5. 填料拌合站 35

5.6. 混凝土拌和站 35

5.7. 简支梁预制场 35

5.7.1.梁场设置原则 35

5.7.2.梁场布置方案 36

5.8. 双块式轨枕预制场 37

5.8.1.轨枕场设置原则 37

5.8.2.轨枕场布置方案 37

5.9. 铺轨基地 38

5.9.1.铺轨基地设置原则 38

5.9.2.铺轨基地布置方案 38

5.10. 临时通信、电力、给水及其他大临设施 38

5.11. 主要过渡工程 38

6. 控制工程和重难点工程施工方案 39

6.1. 控制工期及重难点隧道工程 39

6.1.1. 高家山隧道 39

6.1.2. 福川隧道 39

6.1.3. 大坂山隧道 39

6.1.4. 祁连山隧道 40

6.2. 控制工期及重难点桥梁工程 40

6.2.1. 小峡湟水河特大桥 40

7. 主要施工技术方案 41

7.1. 施工准备 41

7.1.1. 征地拆迁 41

7.1.2. 施工图计划安排 41

7.1.3.设计交桩 41

7.1.4.技术交底 42

7.1.5.开工报告 42

7.2. 路基工程 43

7.2.1.工程概况 43

7.2.2.施工方法、顺序、措施 43

7.2.3.路基施工工艺要点 46

7.2.4.路基沉降观测与评价体系 59

7.2.5.路基施工环境保护 61

7.3. 桥梁工程 62

7.3.1.工程概况 62

7.3.2.施工安排原则 62

7.3.3.总体施工方案 63

7.3.4.施工方法及工艺 64

7.4. 隧道工程 77

7.4.1.工程概况 77

7.4.2.总体施工方案 77

7.5. 轨道工程 104

7.5.1.工程概况 104

7.5.2.施工总体安排 104

7.5.3.无砟轨道道床施工方法及工艺 105

7.5.4.铺设无缝线路 113

7.6. 房建工程 118

7.6.1.工程概况 118

7.6.2.施工安排 120

7.7. 四电工程 122

7.7.1.工程概况 122

7.7.2.施工进度 123

7.7.3.主要施工技术方案 124

8. 主要工程材料设备、主要施工装备、劳动力及投资安排 133

8.1.主要工程材料设备采购供应方案 133

8.1.1.甲供物资设备采购供应方案 133

8.1.2.甲控材料设备采购供应方案 133

8.1.3.自购物资设备和地材的采购供应方案 133

8.1.4.主要工程材料的运输方案 134

8.1.5.设备采供计划 134

8.1.6.分年度主要材料设备计划 135

8.2.关键施工装备的数量及进场计划 135

9. 建设与施工管理措施 136

9.1.施工组织设计管理 136

9.2.质量管理措施 138

9.2.1.质量管理机构 138

9.2.2.质量保证组织体系 138

9.2.3.质量控制要点 141

9.2.4.质量控制措施 142

9.2.5.试验检测 148

9.2.6.沉降及变形观测与评估 149

9.3.安全管理措施 149

9.3.1.安全生产保证体系 150

9.3.2.安全生产管理重点 151

9.3.3.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153

9.3.4.安全生产应急预案 156

9.4.工期控制措施 157

9.4.1.组织措施 158

9.4.2.技术措施 158

9.4.3.合同管理措施 158

9.4.4.经济措施 159

9.5.投资控制措施 159

9.5.1.投资控制目标 159

9.5.2.投资控制总体要求 159

9.5.3.投资控制要点 159

9.6.环境保护措施 163

9.6.1.环保管理体系 164

9.6.2.环保总体要求 164

9.6.3.环保措施 164

9.7.冬期、夏期、雨季施工措施 165

9.7.1.冬期施工措施 165

9.7.2.夏期施工措施 167

9.7.3.雨季施工措施 167

9.8.节约用地措施 169

9.8.1.正式工程 169

9.8.2.临时工程 169

9.9.补充耕地(含复垦)措施 170

9.9.1.工程技术措施 170

9.9.2.改良土壤 171

9.9.3.土地复垦时机 171

9.9.4.抚育管理 171

9.10.成品及半成品保护措施 171

9.10.1.已完工桥梁墩台、涵洞保护措施 171

9.10.2.预制梁保护措施 171

9.10.3.钢筋、模板保护措施 172

9.10.4.桥面系、轨道、道岔构件与沿线四电设备保护措施 172

9.11.文明施工措施 172

9.11.1.文明施工目标 172

9.11.2.文明施工措施 172

9.12.信息化管理 173

9.12.1.信息系统的构成 174

9.12.2.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 174

9.13.项目标准化管理 174

9.13.1.管理制度标准化 174

9.13.2.人员配备标准化 175

9.13.3.现场管理标准化 175

9.13.4.过程控制标准化 175

10. 存在问题 176

10.1.工期问题 176

10.2.过隧道架梁问题 176

10.3.张掖以西分散小梁场问题 176

10.4.兰州、西宁枢纽站房工期问题 176

10.5.联络线问题 177

11. 施工组织图表 178

11.1.附表 178

11.2.附图 179

编制依据、原则、范围及设计概况

⑴相关法律、法规和铁道部规章制度。

⑵国家对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批复文件。

⑶本项目采用的标准、规范、规程等。

⑷铁道部与地方政府对铁路建设的商谈纪要及实施协议等。

⑸铁道部批复的初步设计文件。

⑹勘察设计合同以及合同的有效组成文件。

⑺当前客运专线铁路建设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施工装备水平。

⑻科学研究及试验成果。

以上⑴~⑼项的文件清单见附表1。

⑴节约资源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依法用地、合理规划、科学设计、少占土地、保护农田;搞好高原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减少破坏脆弱生态环境;支持矿藏保护、文物保护、景点保护;维持既有交通秩序。

⑵科学、经济、合理的原则。树立系统工程的理念,统筹分配各专业工程的工期,搞好专业衔接;合理安排施工顺序,组织均衡、连续生产;以关键线路为中心,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工期、资源优化;管理目标明确,指标量化、措施具体、针对性强。

⑶引进、创新、发展的原则。积极采用、鼓励研发旨在提高工程技术和施工装备水平、保证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加快施工进度、降低工程成本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

⑷“六位一体”管理的原则。结合建设项目特点,建立建设项目管理的目标体系、责任体系、分级控制系统和评价评估体系,按照计

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基本环节,将质量、安全、工期、投资效益、环境保护和技术创新分解细化为最佳匹配的实施目标,以标准化管理为基础,全面实现“六位一体”管理要求。

⑸符合性原则。满足建设工期和工程质量标准,符合施工安全。

本施组的编制范围为新建兰新铁路第二双线Xx段DK1+700(设计起点)~DK1119+679(甘新省界),线路正线全长1065.856km,其中甘肃省798.933km,青海省266.923km。

国家发改委于2009年8月20日下发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新建兰新铁路第二双线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发改基础【2009】2159号)。批复的项目投资估算总额为1435亿元,其中工程投资为1355亿元。批复的总工期为5年。

铁道部于2009年10月26日下发了《关于新建兰新铁路第二双线兰州至西宁哈密至乌鲁木齐段站前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铁鉴函【2009】1451号)。批复的兰州至西宁、哈密至乌鲁木齐段站前工程初步设计概算为433.75亿元(全部为静态投资),其中甘肃省范围60.62亿元,青海省范围111.49亿元。批复的总工期为5年。

本线位于甘肃省、青海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三省区,是我国亚欧陆桥铁路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线路西端经乌鲁木齐延伸至边境口岸阿拉山口,中段经吐鲁番衔接南疆线辐射南疆地区,东端经兰州铁路枢纽通过陇海线、包兰线、兰青线联系内陆腹地及内蒙古、青海和西藏地区。线路东起甘肃省省会兰州市兰州西(不含),途经青海省民和县、乐都县、平安县至青海省省会西宁市,后折向北经大通县、门源县,穿越祁连山山脉进入甘肃省河西走廊西行,经民乐县、张掖市、临泽县、酒泉市、嘉峪关市、玉门市以及新疆自治区哈密市、鄯善县、吐鲁番市,西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起讫点里程DK1+700~DK1883+300,线路正线全长1775.779km,其中甘肃省798.933km,青海省266.923km,新疆维吾尔自治区709.923km。

本线Xx段跨越甘、青两省。起讫点里程DK1+700~DK1119+679,线路正线全长1065.856km,其中甘肃省798.933km,青海省266.923km。设18处车站,其中中间站15处(民和南、乐都南、平安、大通、门源、民乐、张掖南、临泽南、高台南、清水北、酒泉南、嘉峪关南、玉门镇、柳沟南、柳园南),越行站3处(军马场、清泉南、石板墩南)。

正线主要技术标准如下:

⑶最小曲线半径:5500米;

⑹到发线有效长:650米;

⑺列车运行控制方式:自动控制;

⑻行车指挥方式:综合调度。

征迁工作的首要任务是保证控制性工程按期开工,依次解决影响线下工程、架梁通道和电气化施工的迁改问题。拆迁工作的主要原则是突出重点、系统解决、一次到位,避免发生重复拆迁。征地拆迁数量类别情况如下:一、甘肃省红线征地41684.4亩,回购用地132.3亩,漫流区用地9015.6亩,防风沙用地16696.7亩。房屋拆迁246345m2,企业拆迁约74家。二、青海省红线征地10067亩,房屋拆迁346805m2,企业拆迁约66家。

Xx段线路以张掖为界,东西两段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气候环境、工程分布等具有明显不同的特征。

本段桥梁共264座,考虑桥梁长度、工期及技术复杂程度,影响工期的桥梁工程为小峡湟水河特大桥。孔跨型式见下表。

DK180+528.3

全线隧道共50座,考虑隧道长度、控制工期、技术复杂及施工困难程度,确定控制工期及重点隧道工程5座,如下表。

特长隧道,地处高原、高寒区,洞身埋深大,穿越千枚岩和板岩层,控制工期

长隧道,地处高原、高寒区,进口段碎屑流地层,隧道涌水量大,控制工期

特长隧道,地下水侵蚀性高

下穿宁大高速公路后,下穿城镇区1.1公里,埋深较浅。地质条件差,存在有石膏岩、盐岩,均为Ⅳ、Ⅴ、Ⅵ级围岩,控制工期

兰州西至民和(DK0+000~DK90+900),地势西高东低,海拔1500~2200m,相对高程50~150m,区内黄土广布,沟壑交织,黄河、湟水河各级阶地发育,部分地段基岩裸露。又可细分为黄河河谷、湟水河谷、黄土塬梁峁和低中山等次一级地貌单元。

民和至军马场段(DK90+900~DK370+000),线路穿行于祁连山地,由一系列北西西-南东东的三、四级山脉和山间盆地、山间谷地组成,海拔多在2000~4400m,又可细分为湟水河谷、低中山、西宁盆地、大坂山地、门源盆地和冷龙岭山地等次一级地貌单元,盆地和谷地地势较缓,多为第四系地层覆盖,山地则地势陡峻,基岩裸露。

⑶河西走廊山前冲、洪积平原区

军马场至柳园南(DK370+000~DK1025+000),地势开阔,其中军马场至张掖为民乐倾斜平原,海拔从3100m下降到1466m,纵坡坡度达5%~20%;张掖至石板墩南段线路走行于河西走廊山前戈壁及疏勒河冲、洪积平原区,地形平坦、开阔,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地面高程1440~1900m。区内城镇较多,交通便利,疏勒河冲洪积平原区绿洲交替,地下水丰富。区内城镇较多,交通便利。本段地层除个别地段基岩出露外,大部分为第四系松散沉积层覆盖。

⑷天山东脉北山南麓丘陵区

柳园南至省界(DK1025+000~DK1119+679),为天山东脉北山南麓丘陵区,地形波状起伏,地面高程1600~1860m,相对高差30~100m。区内人烟稀少,地表荒芜,地表零星覆盖粗、细圆砾土,大部分地段基岩裸露,多呈砾漠、岩漠地貌景观,地层以古老变质岩系及侵入岩为主,地下水不发育。

沿线地层的分布主要受构造控制,从元古界至新生界均有出露,岩性复杂多样。陇西黄土高原、湟水河河谷及两岸低中山、西宁盆地、门源盆地、河西走廊山前冲、洪积平原,主要为中、新生界断陷盆地陆源碎沉积物,出露第三系、白垩系泥岩、砂岩及砾岩,表层广布第四系,以黄土、卵砾石土松散沉积物为主。祁连山高中山区、天山东脉北山南麓丘陵区,元古界、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第三系地层均有出露,岩性以砂岩、砾岩、泥岩、页岩、灰岩等沉积岩及片岩、片麻岩、大理岩、千枚岩、板岩、变安山岩等中浅变质岩为主,伴有元古代、加里东期、华里西期岩浆岩侵入体,岩性以花岗岩、闪长岩为主;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广泛分布于各沟谷及大型不良地质体分布区,以黄土、碎石类土为主。

沿线区域地质构造处于祁连褶皱系构造单元及其边缘部位,祁连褶皱系为北西向展布,沿线涉及次级构造单元由东向西有如下:中祁连中间隆起带、北祁连优地槽带、河西走廊沉降带等。

本线经过主要水系兰州至祁连山为黄河水系,祁连山至乌鲁木齐为内陆水系。本段内陆水主要为河西走廊内流域。沿线经过的主要河流有黄河、湟水河、黑河、疏勒河等。

沿线地表水主要有黄河、湟水河、北川河、大通河、黑河、北大河、疏勒河。河水以大气降水和融雪作为主要补给来源。水量丰富,水质良好。

本线地下水类型主要有第四系孔隙潜水、承压水和基岩裂隙水、构造裂隙水、碳酸盐岩岩溶裂隙水。

孔隙潜水主要分布于河谷阶地、盆地及冲、洪积扇、河沟滩地和地势低洼处。水质各处不同,水位、水量变化大,对污工有不同程度侵蚀性。

第四系承压水分布于河西走廊中的盆地和山前冲、洪积倾斜平原的前缘地带,水质良好,对污工没有侵蚀性。

基岩裂隙水分布于基岩的原生及风化节理、裂隙中。水量不大,水质较差,对污工有不同程度侵蚀性。

构造裂隙水分布于断裂带及影响带中、褶皱储水构造裂带。水量不大,水质一般较差,对污工有侵蚀性。

碳酸盐岩岩溶裂隙水:分布于大板山、祁连山个别地段,呈条带状,分布。对污工有不同程度侵蚀性。

本线跨越二省,沿线气候也有较大差异:兰州至民和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区;民和至民乐属高原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区;民乐至省界属中温带干旱大陆性气候区。其特点是气候干燥,旱季长、雨季短,降雨量较少且集中,昼夜温差变化较大,春、秋季多风,夏季短促,冬季寒冷。祁连山地南侧(西宁、大通、门源一带),下半年受孟加拉湾的西南暖湿气流影响,气候凉爽湿润,降雨量较大。达坂山、冷龙岭一带海拔高,气候垂直分带性明显,气温寒冷,日温差大,天气多变,常有突发阴雨、风雪、冰雹,冰冻时间长。详见气象资料汇总表。

线路西段地区的大风是本线值得特别注意的特殊气象问题,主要有:

(1)高台~低窝铺风区:里程范围DK565~DK850+000,约237km,兰铁建设函【2006】557号文确定为一般风区,风力相对较弱。

(2)低窝铺~安北的安西风区:里程范围DK850+000~DK970+00,约123km,虽大风频繁,有“安西一场风,由春刮到冬”之谚语,但其风力相对较弱,风向与线路大多呈小角度相交或平行。

(3)安北~峡东:里程范围DK970~DK1012,约42km某高层施工组织设计.doc,乌铁计【2006】234号文确定为一般风区。

兰新第二双线Xx段气象资料汇总表

DK0+OOO~DK71+100

【河北图集】12N2:燃气(油)供热锅炉房工程DK71+1OO~DK107+300

DK107+3OO~DK153+360

DK153+36O~DK179+200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