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建施工组织设计

矿建施工组织设计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1.12M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矿建施工组织设计

×××煤业有限公司施工组织设计编审人员

第三节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11

TB/T 3267-2019 铁路货车承载鞍及弹性定位件第四节井田范围矿井储量生产能力服务年限 18

第六节井筒用途布置及装备 22

第七节井底车场及硐室 23

第九节采煤工艺及装备 27

第十节矿井三类工程量 29

第十一节矿井配套工程情况 30

第十二节编制施工组织的原则和依据 30

第十三节建井工期 31

第十四节产量递增计划 32

第二章井巷工程施工方案 33

第一节井筒施工方案 33

第二节凿井设备布置与悬吊提升方案 35

第三节井筒开工顺序 35

第四节井筒贯通方案 35

第五节井筒装备施工方案 36

第六节井下主要硐室施工方案 36

第七节井巷工程网络计划 37

第三章矿井建设施工方案 40

第一节三类工程施工顺序和施工组织的基本原则 40

第二节矿井建设网络计划和建设工期 41

第三节矿井投产方案 42

第四章矿井建设施工部署 43

第一节井上、下施工区域的划分 43

第二节矿井建设战役的部署 43

第三节内部与外部的关系 44

第四节矿井建设运输部署 45

第五节施工队伍基地 45

第五章辅助系统施工方案 47

第一节“五通一平”工程 47

第二节建井通风系统 49

第三节生产辅助系统方案 50

第四节井巷工程施工机械化作业线 52

第五节井塔施工方案 53

第六节重点土建工程施工方案 55

第七节重点机电安装工程的施工方案 57

第八节矿井建设期间的环境保护与绿化 58

第九节矿井施工总平面布置 62

第六章矿井建设的准备工作 67

第一节前期准备工作 67

第二节缩短建井工期的主要措施 .......................68

第七章矿井建设的组织与管理 69

第一节建设工程管理制度 69

第二节实行工期、投资、质量三大控制 69

第三节依靠科技进步,加强科学管理 71

第四节人力资源配置 72

第五节职业健康管理 72

第六节主要安全技术措施 74

第一节建设项目资金概算 94

第二节原煤生产成本 97

第三节技术经济分析及评价 99

第四节矿井设计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01

×××煤矿是×××有限公司新建项目之一,井田位于山西省×××县南部,北界距×××县城关镇约6km,行政区划属于山西省忻州市×××县×××管辖。井田处于河东煤田北部,是×××矿区的一部分。

井田南北最长约8.32km,东西最宽约5.43km,面积为34.4467km2。矿井装备一个综采工作面,单产达到5.0Mt/a的生产能力,服务年限为63.15a,配套一座选煤厂、铁路专线31.9km。矿井采用斜井开拓方式,设计巷道总长度21878m(岩巷4868m、煤巷17010m),总掘进体积502334m3。矿井设计土建工程量建筑物及构筑物总体积945309.9m3、建筑物及构筑物总面积124448.7m2。矿井设计机电设备总台数1864台套,管路46.21km,(包括压风、黄泥灌浆、制氮、排水、地面给排水、供热管网等),井筒装备350m,缆线80.7km。

为了矿井基本建设工作安全有序的进行,优质高效的完成建设任务,我们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参考矿井初步设计说明书及施工图纸,仔细研究井田地质条件和工程技术特征,依据相关规程、规范、标准编制了×××煤业有限公司施工组织设计。

×××井田位于河东煤田北段,井田北界距×××县城关镇约6km,行政隶属山西省忻州市×××县桥头镇和孙家沟乡所辖。井田地理坐标:北纬38°51′30″~38°56′00″,东经111°03′15″~111°07′00″。

国土资源部划定矿区范围为南北最长约8.32km,东西最宽约5.43km,井田面积为34.4467km2。井田东部以吕梁山脉与宁武煤田相隔,南部为河东煤田白家沟资源补偿项目详查区,西部邻黄河与陕西神府煤田隔河相望,北部为神华集团神东公司×××煤矿。

井田北东部约4.0km有神(陕西神木)~骅(河北黄骅港)铁路通过,南部约21km有苛岚~瓦塘铁路,两条铁路向东交汇于神池县义井镇而最终与东部北同蒲铁路相接;北部有与神~骅铁路并行的省级公路,向东约60km在五寨县三叉镇可与209国道相接,区内及邻近地区大部分运输依靠县级公路。×××县城向东有公路可直达五寨县三岔。往西经×××黄河大桥可与陕西和内蒙古相通。乡镇之间以简易公路相连,井田东部有桥头~兴县公路通过。因本区沟谷甚多,地形复杂,黄土、红土覆盖严重,乡村间主要通道仍是简易大车土路及人行小路,交通目前总体可称略显不便,尤其雨季交通较为困难。

井田位于山西北部吕梁山西侧,黄河中、下游峡谷东岸。总体地势为东南高、西北低,井田内最高点位于本区中部王家里村东北山梁处,绝对标高+1145.5m,最低点位于本区中部石河河床处,绝对标高+854.9m,最大相对高差290.6m。区内地表黄土、红土广泛分布。受当地侵蚀基准面控制,地形切割强烈,冲沟、梁、峁发育,植被稀少,沟系多呈梳状或树枝状,多数冲沟呈“V”字形,为复杂的黄土梁、峁状地貌。

井田属黄河水系,黄河从井田西部矿界外约3.7km处通过,由天桥北入境,至冯家川南出境,全程约54km。最大洪峰流量13000m3/s(2003年7月30日)。

井田内自北而南分布有黄河一级支流保寺河、石塘河与南河,河水由东向西注入黄河。其中保寺河发源于西堰,整个流域面积37.04km2,井田内面积10.89km2,流域内支沟发育,切割较深,仅井田范围内发育有支沟大小计20余条,且沟谷中分布有泉水;石塘河发源于官道峁,流域面积86.4km2,井田内面积19.27km2,发育有27条大小不等,切割较深的沟谷,沟谷内分布有一定数量的泉水;南河发源于付家圪台村附近,流域面积22.4km2,井田仅占4.26km2,井田内分布有沟谷十余条,沟谷内出露有泉水。各沟谷中分布的泉水为当地居民生活生产用水。虽沟谷中分布有泉水,但流量较小,多数支沟平时干涸,雨季时洪水暴涨暴落,具山地型河流沟谷特征。

井田属温带半干旱大陆季风气候。其总的特征是:气候四季分明,冬季漫长、寒冷、干燥、西北风盛行;春季较长、多风沙、常干旱;夏季湿度大,高温多雨;秋季较短,气候温和,天气晴朗。

区内多年平均气温8.8℃,一月份多年平均气温-8.6℃,七月份多年平均气温23.4℃,历史上年最高气温39.1℃(2000.7.20日),年最低气温-25℃(2002.12.27日)。1958~2002多年平均降水量422.8mm,最大降水量862.4mm(1959年),最小降水量206.6mm(1965年),日最大降水量168.6mm(1995.7.29日),时最大降水量39.6mm(1996.7.20日)。年平均蒸发量2145.4mm。

区内无霜期在165—208天,多年平均177天,初霜期平均在10月中旬,终霜期平均在4月。结冰期为10月下旬至次年4月,标准冻土深度130cm。相对湿度多年平均为51%。

本井田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区域内据资料记载,历史上曾发生过6次地震,震级在2.7~5.5级之间。

井田内地层由老到新为: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第三系、第四系。地层发育稳定,产状平缓,部分上覆基岩零星出露于沟谷之中,山坡和山脊多被第三、第四系红、黄土覆盖。地层总体上由东向西由老到新依次出露。石炭系中统本溪组、上统太原组、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为本区含煤地层。井田内地层由老到新叙述如下:

奥陶系中统峰峰组(O2f)

灰黄色砂、砂土、亚砂土夹砾岩透镜体

棕黄冲积砾岩、砂砾岩、薄层砂岩

长石石英砂岩、砂质泥岩

紫红色砂质泥岩、长石砂岩

含灰绿色条带状砖红色泥岩

灰绿色、灰紫色长石石英砂岩夹砖红色泥岩

紫红色长石石英砂岩、紫红色泥岩

紫红色泥岩、砂岩、长石石英砂岩

灰绿、黄绿色长石石英砂岩砂质泥岩及煤线

砂岩,泥岩,灰岩、粘土岩,煤,油页岩

粉砂岩,泥岩、灰岩,煤线、铝土矿,山西式铁矿

灰黄色白云质泥灰岩,灰岩

白云质泥灰岩,黄绿色页岩

厚层白云岩,白云质灰岩

灰白色含燧石结核白云岩,泥质白云岩

浅灰色厚层状白云质灰岩,隐晶质结构,裂隙发育,岩性坚硬。含有鹦鹉螺和菊石类化石。W302号孔揭露其厚度150m。为岩溶裂隙含水层,岩溶裂隙发育不均,承压水头高,富水性中等。

中统本溪组(C2b):

为一套滨海、浅海相含煤沉积岩系。上部主要为灰色粘土岩,粉砂岩、石灰岩,有时发育1~2层薄煤层;下部为深灰色粉、细砂岩;底部多为铝土岩,局部可见发育有山西式铁矿。灰岩中含腕足类化石。本组厚12.80~48.00m,平均21.85m。为本区隔水层。与下伏地层平行不整合接触。

上统太原组(C3t):

主要为黑灰色砂质泥岩、泥岩,灰白色中粗砂岩、粉细砂岩,灰色灰岩、泥灰岩及煤层组成,为一套海、陆交互相含煤沉积。本组共含煤8层,由上至下依次编号为5、6、7上、7、8、9、10、11号煤层,其中中部6~7号煤层间发育1~2层海相泥岩或泥灰岩,俗称“×××灰岩”。9号煤之上在区外桥头、魏家滩一带发育一层含砾砂岩,最厚达29m,称为桥头砂岩。有时可见一层泥质白云岩,含腕足类化石,称“关家崖”灰岩。9号煤层位于本组中下段,全区普遍发育。下部普遍发育一层灰、灰黑色生物碎屑灰岩(LO扒楼沟灰岩)。底部为灰白色、厚层状中粗砂岩、含砾粗砂岩(K2晋祠砂岩),一般厚0~2.30m。灰岩及生物灰岩中含有大量的腕足、螺、海百合茎等动物化石及碎片。本组厚89.65~126.00m,平均100.86m。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

下统山西组(P1s):

河流、三角洲相为主的含煤沉积。主要为灰白色砂岩、灰色粉、细砂岩、砂质泥岩,黑色炭质泥岩及煤层组成。底部一般为灰白色粗粒砂岩(K3),该砂岩厚度变化较大,区外北部桥头一带相变为细砂岩。含有1、2、3、4号4层煤层,其中主要可采煤层4号位于本组下部。本组厚度38.44~115.90m,平均65.65m。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

下统下石盒子组(P1x):

为一套内陆河、湖相沉积。上部以紫红色、杂色泥岩为主,中部为灰绿、黄绿、灰白色粉砂岩、泥岩与长石砂岩互层,底部为灰白、灰黄色厚层状含砾粗砂岩、石英砂岩(K4)。本组厚81.20~144.33m,平均121.87m。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

上统上石盒子组(P2s):

上段:为紫红色厚层状粗粒长石石英砂岩与紫红色泥岩互层,夹有灰绿色泥岩条带,底部为淡青色巨厚层含砾粗砂岩。

中段:为紫红色、灰绿色泥岩、砂质泥岩夹灰绿色砂岩,底部为灰绿色粗粒长石砂岩。

下段:为紫红色泥岩夹细砂岩、厚层含砾粗粒长石石英砂岩组成,底部为黄绿色巨厚层含砾粗砂岩(K6)。

本组厚159.60~293.97m,平均238.95m,出露于本井田西及西北部。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

上统石千峰组(P2sh):

黄绿色、灰绿色、中、粗砂岩与砖红色泥岩、砂质泥岩互层。底部为灰紫色巨厚层状含砾粗砂岩(K8)。上部砖红色泥岩中夹有灰绿色条带,近顶泥岩中夹数层淡水灰岩。本组厚0~113.50m,平均54.72m,在深沟底部出露较多。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

下统刘家沟组(T1L):

下部以砖红、灰红色厚层板状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夹薄层砖红色泥岩为主,底部为灰白色巨厚层粗粒长石石英砂岩,局部含砾(K9)。上部以砖红色泥岩为主,夹灰绿色砂岩条带,泥岩中有灰绿色斑块和钙质结核,厚度约50m以上。

本组出露于本井田西部,残留厚0~133.50m,平均111.25m。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

e.第三系上新统×××组(N2b)

中、上更新统(Q2+3):

河东煤田位于鄂尔多斯聚煤盆地东部边缘地带,呈南北条带状展布。其东为山西地块;南北两端分别受秦岭和阴山两个东西向构造带控制。这一特殊的大地构造位置,决定了本区在中、新生代强烈构造活动时期所形成的地质构造格局具有自身的特色。它既有别于活动强烈的山西地块先期挤压褶皱,后期伸展、断陷;而又不同于相对稳定的鄂尔多斯盆地。长期以来构造变形较为微弱,表现为过渡性质的盆缘构造类型。

由于东界离石大断裂是一条近南北向构造带,断裂以东以吕梁复式背斜为主体的晋西隆起带也呈南北向展布。因此南北向构造是控制河东煤田构造变形的主体构造。

本区位于河东煤田北端,区内构造简单,地层产状较为平缓,东部走向基本近SN,西部走向稍偏NW,为N15°W。向W倾斜的单斜构造,倾角一般6°左右。井田东部3km以外在炭峪沟村一带,出露煤层自然露头,此处地层倾角略有增大,为8°~10°。

本区不存在大型断裂和岩浆岩侵入以及柱等构造现象的存在。

煤系地层:本区主要含煤地层为二叠系山西组和石炭系太原组。山西组平均厚65.65m,含煤4层,由上至下编号为1号、2号、3号、4号,主要可采煤层为4号煤层,3号煤层为局部可采煤层,其它煤层不可采,本组煤层平均总厚7.68m,含煤系数11.6%;太原组平均厚100.16m,含5号、6号、7上号、7号、8号、9号、10号、11号等8层煤层,其中主要可采煤层为7上号、7号、9号,另外8号在本区中西部可采,为次要可采煤层,其它为局部可采或不可采煤层,本组煤层平均总厚9.87m,含煤系数9.8%。

太原组含煤地层整体呈灰黑、灰白色。地层上、下多有较稳定的海相层存在,以区别于山西组含煤地层。其底部发育灰白色中、粗石英砂岩,有时含砾,称之为“晋祠砂岩”(K2),易于识别。

9号煤层位于太原组中下部,距7号煤层约28.51m,其间发育一层含菱铁质的石英长石砂岩层,称为“桥头砂岩”,或含一层泥质白云岩,含腕足类化石,称为“关家崖灰岩”。煤层结构复杂,易于对比。

10、11煤层均为极不稳定煤层,位于9号煤层之下。10、11号煤层之间常发育一层青灰色隐晶质石灰岩,厚1.00~2.00m,称“扒楼沟灰岩”。

本区主要含煤地层为二叠系山西组和石炭系太原组。山西组主要可采煤层为4号煤;太原组主要可采煤层为7上号、7号、9号,另外8号在本区中西部可采。自上而下叙述如下:

4号煤层:位于3号煤层下2.05~22.90m,平均12.03m。煤厚4.02~11.70m,平均厚7.69m。煤层全区赋存,呈中部厚、四周薄之势。煤层结构较简单,夹矸多为2~3层,个别9层。夹矸岩性以泥岩、砂质泥岩为主。煤层顶板为砂质泥岩、粉砂岩及泥岩,有时为中、粗砂岩,底板为高岭质泥岩及粉、细砂岩。煤层可采性指数Km=1,为稳定可采煤层。

7上号煤层:位于4号煤层下7.89~36.90m,平均26.67m。煤厚0.53~1.94m,平均1.45m,结构简单,全区赋存,只在本区东南角W104号钻孔煤层变薄不可采,区内呈西厚东薄之势。煤层顶板多为砂质泥岩,底板多为泥岩、砂质泥岩。煤层可采性指数Km=0.95,属稳定煤层。

7号煤层:位于7上煤层之下4.82~9.30m,平均6.81m。本煤层全区赋存可采,并且由东南至西北具有明显的增厚现象。煤层厚0.90~8.75m,平均3.59m。结构简单,含0~2层夹矸。顶板岩性为细砂岩,底板岩性为砂质泥岩。煤层可采性指数Km=1,为稳定煤层。

8号煤层:位于7号煤层下3.40~10.20m,平均6.07m。煤层厚0~2.05m,平均0.77m。区内中西部赋存并可采。可采部分厚度变化不大。在1.00~2.05m之间。结构简单。顶、底板多为中、粗砂岩。煤层可采性指数Km=0.63,为较稳定煤层。

除W104钻孔变薄不可采外,全部可采

井田内中西部赋存大部可采

第三节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1、可采煤层顶底板性质

伪顶:分布于本井田的东南角,岩性为炭质泥岩,薄层状,水平层理,厚0.10~0.20m。

直接顶:岩性为砂质泥岩、高岭质泥岩、粉砂岩及泥岩,厚0.6~8.5m。先期开采地段的中部直接顶为复层结构,层数最多为6层,为泥岩、砂质泥岩及薄煤层互层,沿层面微细软弱结构面较为发育,顶板的稳定性较差。

老顶:岩性主要为粗砂岩、含砾粗砂岩,局部为中细砂岩,中厚~厚层状,水平层理,交错层理发育,钙泥质胶结,分布稳定,厚2.50~12.75m。含砾粗砂岩多为泥质胶结,自然状态强度高,遇水强度显著降低,水稳性差,容易造成顶板冒落。W302号岩石力学测试,含砾粗砂岩单向抗压强度71.1MPa,软化系数0.32,属坚硬岩石。

底板:岩性主要为砂质泥岩、高岭质泥岩,局部为泥岩、中粗砂岩,水平层理,微波状层理,泥岩含植物根化石,岩石力学测试,细砂岩单向抗压强度47.5MPa,属中硬岩石。

伪顶:呈散状分布,岩性为泥岩、炭质泥岩,水平层理,厚0.20~0.40m。

直接顶:岩性为粉砂岩、砂质泥岩及泥岩,薄层状、水平、微波状层理,层面富含植物茎叶碎片,厚0.63~6.56m。采区东部局部为复层结构,岩性为薄层状粉砂岩、炭质泥岩及薄煤层互层,沿层面容易产生离层,稳定性较差。

老顶:岩性主要为石灰岩、泥灰岩,结构致密,为隐晶质结构,块状构造,细微裂隙充填方解石,厚1.0~4.0m,岩石力学测试单向抗压强度48.2MPa,属中硬岩石。

底板:砂质泥岩、粉砂岩及泥岩,局部为细砂岩,厚0.88~2.50m,砂质泥岩单向抗压强度17.6MPa,属软质岩石。

伪顶:岩性为炭质泥岩,厚0.10m。

直接顶:岩性以粉砂岩、炭质泥岩为主,其次为泥岩、砂质泥岩,厚2.00~4.60m。粉砂岩水平、波状层理发育,层面具炭质条带,半坚硬;泥质岩性脆易碎,抗风化能力弱,属软质岩石。

老顶:本井田的西北部、中部、中东部和西南角有老顶分布,岩性主要为细砂岩,中厚层状,钙泥质胶结,中等坚硬~坚硬,厚0~3.75m。

底板:岩性主要为砂质泥岩、粗砂岩,局部为中细砂岩、粉砂岩、泥岩。岩石力学测试,粉砂岩单向抗压强度38.3MPa,属中硬岩石。

直接顶:岩性为砂岩泥岩粉砂岩,厚1.95~13.98m。

老顶:岩性为粗砂岩、中砂岩,可采区均有分布,厚度变化不大,2.6~6.79m。粗中砂岩多为中厚层~厚层状,具水平层理、斜层理、交错层理,泥质孔隙式胶结,半坚硬~坚硬。岩石力学测试,中砂岩单向抗压强度55.2MPa,属中硬岩石。

底板:岩性为中粗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及泥岩,厚1.00~3.10m。

伪顶:岩性为炭质泥岩,厚0.10m。

直接顶:有直接顶分布,岩性为高岭质泥岩,砂质泥岩,薄层状,水平层理,微波状层理,粘土矿物主要为高岭石,岩石胶结程度较高,为半坚硬岩石,厚1.00~3.50m。

老顶:全区分布,岩性主要为粗砂岩、含砾粗砂岩,局部为中细砂岩,砂岩多为巨厚层状,斜层理、交错层理发育,钙质、泥质胶结,半坚硬~坚硬,东部厚度较大,最厚达42.18m,向西具变薄之趋势,最薄处仅1.25m。岩石力学测试,细砂岩单向抗压强度40.90MPa,属中硬岩石。

底板:岩性为高岭质泥岩、砂质泥岩,厚0.75~6.25m。

2、井巷围岩工程地质特征

勘探区居于长条带状的河东煤田北端,基本为一走向SN,向W倾斜的单斜。区内经本次及以往勘探均未发现断层,构造简单。待建矿井井巷穿越的地层有太原组、山西组、下石盒子组、上石盒子组、石千峰组、第三系上新统及第四系中、上更新统。各自的工程地质特征分述如下:

A.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

由砂岩、粉砂岩、泥质灰岩、砂质泥岩、泥岩及煤组成。本组岩石的组合特征是砂岩类与泥岩类相间成层,砂岩多为中厚层~厚层状,胶结致密,裂隙不发育,岩石力学测试,单向抗压强度40.9~64.3MPa,属中硬~坚硬岩石,岩体结构类型有整体结构、块状结构、层状结构。7上煤层顶板泥灰岩分布较为稳定,结构致密,强度高、硬度大,单向抗压强度48.2MPa,属中硬岩石。泥岩类层数较多,薄层状~中厚层状,水平层理较为发育,泥岩层面之间多充填煤屑和植物叶茎碎片,性脆易碎,有离层现象,W302号孔岩石力学测试,砂质泥岩单向抗压强度17.6~29.1MPa,属软质岩石,岩体结构多属层状~薄层状结构。

B.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ls)

岩性为砂岩、砂质泥岩、泥岩及煤,上部以砂质泥岩、粉砂岩夹

中细砂岩,下部多为中粒、粗粒砂岩组成。4号煤层底板K3砂岩及顶板K4砂岩分布稳定,构成了4号煤层的老底和老顶。砂岩厚度一般较大,以厚层状为主,泥质胶结,砂岩单向抗压强度43.7~71.1MPa,属中硬~坚硬岩石,岩体结构多为块状、层状结构。泥质岩水平、微波状层理发育,层面含植物根、茎、叶化石,质软、性脆,水稳性较差,岩体结构以层状结构为主。

C.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P1x)

顶部以泥岩为主,中部为粉砂岩、泥岩与砂岩互层,底部为厚层状含砾粗砂岩,砂岩厚度大,为厚层、巨厚层状,交错层理较为发育,矿物成份为石英、长石,含云母、岩屑,泥质胶结,局部裂隙发育,多属中硬~坚硬岩石。泥岩较软,胶结较弱,强度弱~中等。本组岩体结构以块状、层状结构居多。

D.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P2s)

岩性为砂质泥岩、泥岩夹细砂岩,厚层状含砾中粗砂岩,底部为含砾粗粒长石石英砂岩。砂岩为巨厚~厚层状,钙质、泥质胶结,一般为中等坚硬岩石,局部为坚硬岩石,裂隙不发育,岩体结构类型有整体结构、块状结构、层状结构,泥岩相对较厚,胶结强度为弱~中等,较易风化,暴露地表十多天即风化为碎块,属较软岩层,岩体结构一般为层状结构。

E.二叠系上统石千峰组(P2sh)

本组地层岩性多为板状粗粒、中粒砂岩,泥岩类沉积少,上部岩石已风化,裂隙较发育,破碎强度低。下部岩石一般为中等坚硬岩石,钙泥质胶结。泥岩疏松、易碎,抗冻、抗风化性能弱,属较软岩层。

F.第三系上新统(N2)

棕红色粘土、亚粘土,内含铁锰质斑点,局部钙质结核较多,干燥时坚硬,湿润具胀缩性。底部有一层钙质胶结的砾岩,砾石成分主要为石灰岩,砾径大小不一,最大者直径20cm,小者仅数毫米,俗称“子母石”,半胶结状,由于风化作用,在深切的沟谷中发生崩塌。

G.第四系中上更新统(Q2+3)

粉土、粉质粘土,结构致密,具微弱湿陷性,地表可见柱状节理,大孔隙,压缩性中等~低。

据地勘报告:各煤层的自燃倾向性等级判定为I类,属于容易自燃煤层。

据地勘报告:该区地温场基本属于地温梯度正常区,该区主要可采煤层4号煤温度为24.9℃,7号煤层温度为26.2℃,9号煤温度为26.7℃,均低于31℃,所以该区在煤矿开采中基本不存在热害问题。

井田位于天桥泉域南部径流区。该泉域分布于山西、陕西、内蒙古接壤地区黄河谷地两岸,南北长200千米,东西宽100千米,辖山西省河曲县、偏关县、×××县、神池县、五赛县、岢岚县、兴县;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清水河县;陕西省府古县、神木县。泉域面积13591.48平方千米,其中可溶岩裸露面积为2839平方千米,主要分布在泉域的东北与南部地区,占泉域面积的21%。天桥泉域岩溶水出露于黄河东岸,泉域内岩溶裂隙水具有独立的补、径、排条件,可见泉水主要有3处,分别是:天桥大坝铺至铁匠铺一带,泉流量3.5m3/s;龙口地区,泉流量0.52m3/s;老牛湾地区,流量2.49m3/s。据资料:泉域岩溶裂隙水在黄河河谷内形成了数十公里多达数百个泉点的天桥泉排泄带,总排泄量6.51m3/s以上。

井田位于天桥泉域南部径流区,且处于深部径流的滞缓带。天桥泉域岩溶水在灰岩裸露区接受补给后,经地下径流,分别从井田的东部及南部侧向补给井田岩溶水地下水。由于奥灰埋藏深度向西逐步增大,岩溶发育逐渐减弱。因此,井田岩溶水地下水接受补给后转向北径流,最终在铁匠铺以北黄河河道以泉的形式排泄。北部边界:自西向东分为二段,西段从准格尔旗老山沟-清水河县走马堰段,西北部属东胜大陆,向北基本无古生代碳酸盐沉积,构成隔水边界;东段走马堰-韩庆坝,北侧为太古界花岗岩以及集宁变质岩,构成北部隔水边界。

东部边界:东北部从韩庆坝-后兴泉同为太古界变质岩隔水边界;中段自北向南由杨家窑-刘家窑-下水头-暖崖东-大严备-异井镇-杨圈沟,受地形等条件影响,沿线地下水位较高,一般在1100m以上,向东西两侧地下水位降低,构成了与东侧神头泉域相隔的地下水分界;南段在大东沟一带以沙泉河、汾河的地表分水岭形成与雷鸣寺泉域分界的地表分水岭为隔水边界(该地段地表水边界与地下水的隔水边界重合)。

东南及南部边界:芦芽山背斜轴部大面积出露古老变质岩系,地势高,自北向南芦芽山(2772m)-和尚泉-野鸡山-板塄山(2206)-黑茶山(2203),构成东南隔水边界,西端为与柳林泉域地下分水岭边界。

GB/T 32620.2-2016标准下载西部边界:南段以奥灰系灰岩顶板埋深1000m线为地下水滞流性阻水边界;中段以黄莆-高石崖扰曲和田家石板张性断裂作为阻水边界;北段以奥陶灰岩顶板埋深800m(标高400m)线为阻水边界。

第四节井田范围矿井储量生产能力服务年限

2006年7月省发改委对山西省晋北煤炭基地河保偏矿区总体规划进行了审查,2007年10月南京设计研究院对规划进行了修改,规划对×××煤矿和×××矿井相邻边界进行了调整,并将位于×××井田浅部境界至煤层露头之间的范围划入本井田,调整后×××井田走向长6.63km,倾向宽8.40km,面积50.83km2。

19504701.68

19510126.71

T/CBDA 37-2020 机场航站楼建筑幕墙工程技术规程.pdf19510120.80

19509036.42

19509035.90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