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组织设计--习水县廉租房

施工组织设计--习水县廉租房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1.33M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施工组织设计--习水县廉租房

招标工程项目(或标段)名称:

习水县2009年廉租住房和县城低收入人群服务配套设施工程一标段

招标人名称:习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投标人名称:遵义恒盛建筑实业有限公司

SH/T 3067-2017标准下载招标项目(或标段)名称:

习水县2009年廉租住房和县城低收入人群

服务配套设施工程一标段

投标人:遵义恒盛建筑实业有限公司(法人印章)

法定代表人或委托代理人:(签字或签章)

日期:二○○九年十月二十一日

1、关键施工技术工艺和重点难点的解决方案┅┅┅┅┅┅┅┅┅┅1

2、主要施工设备表┅┅┅┅┅┅┅┅┅┅┅┅┅┅┅┅┅┅┅┅┅57

3、劳动力和材料的投入计划┅┅┅┅┅┅┅┅┅┅┅┅┅┅┅┅┅59

4、施工进度计划┅┅┅┅┅┅┅┅┅┅┅┅┅┅┅┅┅┅┅┅┅┅62

5、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图和临时设施布置图┅┅┅┅┅┅┅┅┅┅66

6、工程质量保证技术措施┅┅┅┅┅┅┅┅┅┅┅┅┅┅┅┅┅┅68

7、安全文明生产技术措施┅┅┅┅┅┅┅┅┅┅┅┅┅┅┅┅┅┅80

1、关键施工技术工艺和重点难点的解决方案

1.1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法

在现场准备工作期间,应会同监理工程师及有关人员一道共同核对建筑总平面图、定位基准点、水准基点及高程,并逐项交接。

1.1.2平面轴线定位及竖向高程控制网的建立

1.1.1.1轴线控制网

在施工准备阶段,由施工员根据总平面图和基准点坐标定出建筑物控制轴线,并绘制单位工程现场轴线控制图及测量定位成果图,在该工程四周合适的位置埋设控制点,并根据具体情况妥善地保护,可以将控制点分别投影到另一稳定且不易破坏的地方。

定位过程中,除了依据控制点定位以外,还应将定位结果与已有建筑物对应检查,不符要求处应及时向业主、监理工程师等有关单位提出,并妥善解决。如本工程平面轴线网已建立,也应逐点校验,认可并办理交接认可手续。

1.1.1.2高程控制网

首先对现场进行勘测,根据建筑红线和业主指定的高程控制点,进行高程控制桩的测设。将测设结果书面报告给业主和监理。

1.1.1.3测设仪器及方法

采用激光经纬仪、50m钢尺综合测控技术控制平面轴线,运用S3水准仪、50m钢卷尺控制楼层标高。沉降观测采用高精度水准仪。

采用常规方法,极坐标法、角度交会法。

1.1.2建筑轴线控制网的建立及引测

1.1.2.1轴线控制网引测

本建筑物平面布置较为规则,轴线控制网采用建立二级方格网作为±0.000以下部分轴线控制及内控点布设的依据。

首级控制网以业主提供的定位轴线点作为控制测量的依据。建立独立的建筑坐标系统,在场区的基坑外建立场区的首级四边形导线网。建立四边形导线网前,首先对定位轴线点进行校核,无误后方可作为控制测量的依据。在导线控制网的基础上依据设计图纸进行轴线控制网的加密,建立二级方格网。

1.1.2.2轴线网引测(垂直度控制)

根据实际情况,建筑物的垂直度控制采用内控法,作为该工程的竖向控制方法。在内控法施测中主要用激光经纬仪对主楼主要控制线进行天顶、天底投测法进行投测。

1.1.2.3建筑物高程控制

采用钢卷尺引测法将基准高程控制点引测到各操作层,每个操作层至少设两点,然后用水准仪引测本操作层的其它标高

1.1.2.3建筑物沉降观测

测量基准点的确定,距离建筑物东、西、南、北四侧埋设4个水准基点组成水准网,进行互相校核。为检查此水准网的稳定性,要定期进行检测,以保证主楼沉降观测成果的正确无误。

水准基点设定后,要测出其绝对高程,根据市规划局测设的附近永久水准点进行联测,按Ⅲ等水准测量方法及要求进行环形闭合观测,其闭合差不得超过0.5(n为测数)。沉降观测点在浇筑一层柱混凝土时预埋好。在主体施工到竣工这一时间内,应定期进行观测,沉降观测每一层观测一次,直至沉降稳定。

主楼每次沉降观测结束后,及时检查记录,计算正确,精度合格进

行误差分配,最后将本次所测各个观测点的高程与上次各点高程核对无误后,填写沉降观测记录汇总表,作为工程验收技术资料,每次沉降观测结果上报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及设计院。

1.1.2.4施工测量措施

1.1.2.4.1成立测量组,专人观测和整理成果资料。

1.1.2.4.2有固定专用仪器和工具设备。

1.1.2.4.3按照规定日期、方法及专门检测单位进行校正仪器。

1.1.2.4.4建立复核制度,每次施测完,需经单位工程技术人员复核。

1.1.3.1土方工程:

1.1.3.1.1土方开挖

采用1.0m3斗容量型挖掘机进行开挖,开挖至离设计基底标高0.30m处,设计基底标高以上0.30m采用人工挖土,主要使用普通运输车场内运输,堆放在业主指定地点。土方开挖技术要点:为了保证基坑边坡安全,基坑边坡采用土钉锚杆支护。基坑土方开挖时,基坑周围10m内不得堆载重物。运输汽车不得在基坑边行走,以免影响边坡结构安全。基坑土方开挖后立即进行验收和进行混凝土垫层施工。

在基坑开挖过程中,为确保地下管线的安全,必需加强监测,并备足应急材料,以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1.1.3.1.2C15混凝土垫层施工

施工顺序:放线(支模(铺设混凝土(振捣(找平(养护。

⑴根据轴线定位桩将轴线引测到垫层上,按照图纸将垫层边线、电梯基坑边线、后浇带边线放出,定上木桩。

⑵根据基底的边线,采用5×10cm木方支设,外用ф10钢筋紧沿

木方外边打入土中固定。支设时按照垫层上标高拉通线支设。

⑶铺设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浇筑,地泵或汽车泵浇筑。

⑷振捣:泵送到浇筑面后,人工用铁锹铺混凝土,厚度略高于找平堆,随即用平板振捣器振捣。做到不漏振,确保混凝土密实。

⑸找平:混凝土振捣密实后,以木桩水平标高线为准检查平整度,高的铲掉,凹处补平。用水平木刮杠刮平,表面再用木抹子搓平。

⑹养护:已浇筑完的混凝土垫层,应在12h左右浇水,养护不得少于7d。

1.1.3.1.3阀板周围砖胎模的砌筑

沿阀板周边砌筑240粘土砖墙,砌筑高度950mm,内侧抹灰并压光,根部及转角处的阴角做圆弧状,以便铺设防水卷材。

1.1.3.1.4基础底板一层4mm厚SBS防水层施工

⑴铺贴防水层的基层必须按设计施工完毕,并经养护后干燥,含水率不大于9%;基层应平整、牢固、不空鼓开裂、不起砂。

⑵工艺流程:基层清理(涂刷基层处理剂(铺贴附加层(热熔铺贴卷材(热熔封边(做保护层

⑶基层清理:施工前将验收合格的基层清理干净。

⑷涂刷基层处理剂:在基层表面满刷一道用汽油稀释的氯丁橡胶沥青胶粘剂,涂刷应均匀,不透底。

⑸铺贴附加层:阴阳角部位加铺一层卷材。按规范及设计要求将卷材裁成相应的形状进行铺贴。

⑹铺贴卷材:将SBS防水卷材按铺贴长度进行裁剪并卷好备用,操作时将已卷好的卷材,用φ30的管穿入卷心,卷材端头比齐开始铺的

⑻细石混凝土保护层施工。

1.1.3.1.54mm厚SBS防水层施工

⑴拆模后,进行20mm厚1:2水泥砂浆找平。

⑵防水层施工工艺流程:基层清理(涂刷基层处理剂(铺贴附加层(热熔铺贴卷材(热熔封边(做保护层。

⑶基层清理:施工前将验收合格的基层清理干净。

⑷涂刷基层处理剂:在基层表面满刷一道用汽油稀释的氯丁橡胶沥青胶粘剂,涂刷应均匀,不透底。

⑸铺贴附加层:阴阳角部位加铺一层卷材。按规范及设计要求将卷材裁成相应的形状进行铺贴。

⑻防水层做好后粘贴50mm厚聚苯乙烯挤塑板

1.1.3.1.6土方回填

基坑回填采用素土人工分层夯实回填,每层虚铺厚度200~250mm。回填前,应清除基底上杂物,排除积水。回填土优先利用基坑内挖土的原土,含水量应符合要求一般以手握成团,落地开花为适宜,当含水量过大应采取翻块,晾干、风干或挖土回填,防止出现橡皮土。回填土的最优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按设计要求经试验确定。

回填时应从最低处开始,由下而上整个宽度水平分层均匀铺填土料和夯实。如分段夯实,交接填成阶梯形,分层交接处应错开,上下层接缝距离不小于1m。

雨季基坑(槽)的回填,工作面不宜过大,应逐段、逐片地分期完成。从运土铺到压实各道工序应连续进行,雨前应压宽已填的土层,并形成一定坡势,以利排水。

取样测压实后的干密度,不应小于16KN/m3,压实系数大于0.94。

1.1.4.1钢筋的原材及其施工试验

钢筋进场后由试验员按取样制度进行现场取样,原材经复试合格后方可用于本工程。不合格的原材禁止使用,钢筋规格不符合设计要求时,应由项目部技术人员同设计部门洽商处理,不得私自任意代用。钢筋的搭接焊接严格按操作规程及取样制度,按批量进行抽检试验,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1.1.4.2钢筋加工

钢筋的弯钩或弯折应符合下列规定:

Ⅰ级钢末端做180度弯钩,其圆弧弯曲直径D不应小于钢筋直径d

的2.5倍,平直部分长不宜小于钢筋d的3倍。Ⅱ、Ⅲ级钢筋末端作1350弯折时,其圆弧弯曲直径D不应小于钢筋直径d的4倍,平直部分长度应按设计要求确定。不大于90度弯折时,弯起钢筋中间部位弯折处的弯曲直径D,不应小于钢筋直径d的5倍。箍筋的末端应作弯钩,弯钩的形式应符合设计要求,用Ⅰ级钢筋制作的箍筋,其弯钩的弯曲直径应大于受力钢筋直径,且不小于箍筋直径的2.5倍,弯钩平直部分长度,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

钢筋加工的允许偏差(mm)

受力钢筋顺长度方向全长的净尺寸

钢筋安装:钢筋安装前,核对成品钢筋的钢号、直径、形状、尺寸、数量是否与料单、蓝图相符,准备好控制混凝土保护层的混凝土垫块,对绑扎形式复杂的结构部位,先确定钢筋穿插就位的顺序,并与木工联系讨论支模和钢筋的先后顺序,以减小绑扎困难。钢筋安装要严格按设计施工图进行,必须保证钢筋间距、位置正确,绑扎点要牢固,基础、

柱、墙板、平台板四周钢筋的交叉点必须每点扎牢。钢筋的接长:当直径大于φ16的竖向钢筋采用电渣压力焊,φ16以下的可采用搭接连接,水平钢筋接长视部位可采用对焊或搭接连接。对于柱、地下室墙体留出基础或底板面的插筋,在绑扎前先放出柱、墙边框线,在基础或底板钢筋绑扎后,在上下层钢筋面各设一道水平筋或箍筋,并焊于基础或底板钢筋上,插入插筋,校核其位置正确后与水平筋或箍筋焊牢。

1.1.4.3钢筋连接

柱、梁贯通筋采用直螺纹连接或气压焊接,当直径大于等于22优先采用直螺纹连接。

1.1.4.4钢筋绑扎

钢筋绑扎不仅要牢固,同时为防止扎丝外露混凝土表面产生锈斑,影响饰面层质量,绑扎时随手将丝头弯入结构里面。构造柱及圈梁钢筋的绑扎:构造柱主筋应在基础梁中生根,锚固长度35d,上下楼层的钢筋应在楼层面上连接,并保证搭接倍数,箍筋绑扎时应注意加密区的位置及间距。

1.1.4.4.1顶板的钢筋绑扎

由于本工程为全现浇顶板,因此顶板钢筋先在钢筋加工场加工成成品料后用塔吊运至操作现场,进行现场绑扎。现浇板钢筋绑扎的工艺流程为:清理模板(模板上画线(绑板下受力筋(预埋线管、预留孔及线盒(绑负弯矩筋(放置垫块及马镫。根据顶板配筋图中钢筋的位置,在顶板模板上弹出底铁位置线,起步钢筋距墙边50mm。按所弹出位置线绑扎顶板底铁,底铁在每跨间内的起步前二根钢筋相交点要全部绑扎,其它各交点可跳扣绑扎。(双向板相交点要全部绑扎)。待水电专业的电气

管线和预留孔等敷设完毕并经检查后,要进行负弯矩钢筋的绑扎。负弯矩钢筋每个相交点都要绑扎。绑扎时马镫要随时放好,并绑扎牢固。顶板钢筋绑扎完后,统一放置底铁保护层垫块(15mm厚),垫块间距离1500mm,上铁马镫离墙600mm左右,间距为600mm。钢筋绑扎完后,认真“执行三检制”,落实成品保护工作。确保“过程精品”的实现。钢筋不到位处理及保证钢筋弯钩朝向。混凝土楼板一打完,必须先弹线,每道墙最好弹5条线(轴线、墙厚度线、两侧大模板控制线),根据弹线位置检查钢筋是否移位,然后对所有钢筋不到位按规范要求1:6调整到正确位置,要求所有受力钢筋与箍筋或水平筋绑牢,Ⅰ级圆钢筋柱子竖筋弯钓要呈45°向内,其它立筋均要使弯钩垂直箍筋,楼板上负筋弯钩必须向下,板下铁弯钩必须向上弯,不得平放。钢筋位置的允许偏差,不得大于下表所规定的要求。

每个分项钢筋绑扎完毕后,技术员、质检员与作业班组质检员一起核验钢筋品种、规格、数量、位置是否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发现问题应立即整改,经自检、互检合格后,填写隐检,同时必须完成钢筋分项自检评定,报监理验收,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1.1.4.4.2筏板钢筋绑扎

重点控制好底板上下层钢筋的保护层和墙、柱插筋的定位。底板下层钢筋用10mm厚C15素混凝土垫块支垫,上层钢筋网采用钢筋“马凳”支承,间距1500mm,

“马凳”采用Ф16钢,且腰部另加设二道横撑及通钢筋。“马凳”的上下端部均需与网筋绑扎牢固。

底板上墙插筋伸到止浇筑混凝土时剪力墙插筋移位,墙插筋就位后,绑扎二道水平筋固定。

弹钢筋位置线(铺设底层钢筋(放垫块(绑扎地梁钢筋(敷设专业管线(安放支架(标识上层钢筋网间距(铺设上层钢筋(节点连接(二次放线确定插筋位置(墙、柱插筋(申报隐检。

底板钢筋钢筋直径粗、重量大,由塔吊运送到作业面,边吊运边接线铺设钢筋,按一个方向通常布置钢筋支架,间距1米,确保钢筋间距符合设计要求。底板四周立钢管固定钢筋端头定位筋。钢筋接头:基础底板钢筋上铁于支座处,下铁于跨中处搭接,接头错开50%,接头采用直螺纹连接,为防止墙、柱、插筋及甩出上层的搭接筋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位移,墙柱立筋下端附加Ф14临时定位箍筋固定。

1.1.4.4.3楼板钢筋绑扎:

楼板钢筋绑扎工艺流程:

检验楼板标高(弹钢筋位置线(绑扎底层钢筋(安放垫块(敷设专业管线(安放马蹬(标识上层钢筋网间距(绑扎上层钢筋(自检专检申报隐检(隐检验收签证(转入下道工序。

钢筋的接头:根据设计及规范要求,为提高工效和钢筋工程质量,

本工程剪力墙钢筋由于直径较小,按规范要求焊接的钢筋一律采用搭接焊接。I级钢筋采用E43焊条,II级钢筋采用E50焊条。III级钢筋采用E55焊条。

1.1.4.4.4钢筋的保护层

根据设计要求,地下室底板钢筋保护层为50mm,上部为20mm,地下室外墙迎水面的钢筋保护层厚度也为50mm,内侧为15mm,其余混凝土墙、板的钢筋保护层为15mm,梁的钢筋保护层为25mm,柱的钢筋保护层为30mm。

1.1.5.1模板选型

底板外侧模板采用Mu10机砖,M7.5水泥砂浆砌筑。侧模高度高出筏板混凝土面150mm,内侧面抹1:2水泥砂浆作胎模,墙厚240mm,每隔4m设370砖垛。本工程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支剪力墙结构,模板工程是影响工程质量的最关键因素。为了使混凝土的外形尺寸,外观质量都达到较高要求,充分发挥模板工程上的优势,采用先进合理的模板体系和施工方法,满足工程质量要求,实现清水混凝土的目标。

本工程采用12厚竹胶板和18厚覆膜双光面木夹板预拼大模板,垂直施工缝加设橡胶止水带,墙体模板采用组合大模板组装,ф14螺栓加固,根据房间尺寸计算模板用量及各种型号,模板必须表面平整、光滑,脱模剂涂刷均匀且不流坠,外墙采用由止水钢板的穿墙螺栓且外加圆台型胶木垫,穿墙螺栓水平方向距离不大于600mm,竖向离地高不大于200mm,距顶面不大于200mm,中间500mm均分,模板拼装时竖向背楞采用50×100mm木方,间距不大于250,模板就位上100×100木方间距不大于500,每道2根,Ф14穿墙螺栓每边120×120×10垫片,外加两个

螺母,加固用的斜支撑沿墙高不少于三道,整个模板及其支撑系统必须

满足刚度强度和稳定性的要求,保证模板不变形。

模板工程的实际施工经验,并汲取国内外先进工艺的基础上,拟采用双层覆膜过塑板,50×100木枋背肋,φ48×3.5钢管扣件及型钢加固的综合模板体系。

整个工程使用的模板均在木工车间统一制作成定型模板编号后,涂刷隔离剂后运至现场拼装。

1.1.5.2模板安装

模板在车间加工好后,按编号运至使用地点安装,所有拼缝处均粘贴海绵条,使拼缝搭接处接口严密,防止漏浆。模板重复使用前,清除表面混凝土残渣,对损坏的模板进行修整、更换,并重新粘贴海绵条,模板加工前应先对进场的材料进行检查验收,确认板材厚度一致,覆膜面光滑平整,木枋经压刨机双面压光使之厚度一致;面板裁口顺直并涂刷防水胶封口。在模板加工过程中,模板长边方向木枋伸出模板一个胶合板厚度,背枋安装时统一与模板错开150mm,以便装配模板时上下接头错开搭接,提高装配精度,减少拼装缝隙。

1.1.5.5.2柱子模板

1.1.5.5.3梁板模板

1.1.5.5.4楼板模板

采用早拆支撑体系和木夹板,木夹板与早拆支撑体系中的托梁之间用50×100mm木枋支承。

具体实施过程中,应根据结构图绘制模板图,包括支撑间距、位置,模板组合等。

由于早拆支撑体系是通过支承立柱使梁、板的支承间距小于2m,因此,对板来说其底模,只要待混凝土浇筑后的强度达到设计要求的50%即可拆除。为此,要求混凝土浇筑时应制作同条件养护试块,并根据该试块的试压值作为该底模拆除的依据。

对于梁底模而言,规范规定当其跨度小于等于8m时,混凝土浇筑后强度达到70%,即可拆除其底模。

许拉力N=24500N>18000N

选用M14螺栓间距为500×600mm

本工程二层以上模板计算模板的设计计算简图

1.1.5.5.5板模板计算

模板重0.5KN/m2混凝土

混凝土重25×0.25=6.25KN/m2

钢筋重1.1×0.1=0.11KN/m2

混凝土重25×0.25=6.25KN/m2

施工人员及施工设重2.5KN/m2

混凝土振捣荷载2KN/m2

不变荷载∑q=1.2×3.11×0.915=3.41KN/m

不变荷载∑q=1.4×4.5×0.915=5.76KN/m

⑵夹板强度验算,椤木间距610

M=0.100×3.41×0.612+0.117×5.76×0.612=0.378KN/m

δ=M/W=0.378×106/(1/6)×915×182

=7.65N/mm2[δ]=11Nmm2

⑶楞木强度验算:间距1000

q=3.373×0.61=2.28KN/m

p=6.3×0.61=3.84kN/m

M=0.100×2.28×1.02=0.677KN·m

δ=0.677×106/(1/6)×50×1002

=8.13N/mm2<1.3[δ]=16.9mm2

q=2.28×1.0=2.28KN

P=3.84×1.0=3.84KN

M=0.171×2.28×0.9+0.211×3.84×0.9=1.08KN·m

δ=1.08×106/(1/6)×50×1002=12.96N/mm2<1.3[δ]=16.9KN/m2

本工程框架梁400×800,底模木夹板400×18×1830,椤木5×10cm松木,间距450。

模板重:0.4×0.8=0.32KN/m

混凝土重:2.5×0.4×0.8=0.8KN/m

施工荷载:2.0×0.3=0.6KN/m

∑q=1.2×(0.32+0.8+0.6)=1.72KN/m

∑q=1.4×0.4=0.56KN/m

M=0.107×1.72×0.4572+0.121×0.56×0.4572

δ=0.0092×102/(1/6)×0.3×182=8.52N/mm2<[δ]=11KN/m2

W=(0.632×1.72×4572+0.967×0.56×4572)/100×9×103×(1/12)

×0.3×183=1.37<1/250=1.828mm

层高3.000m,扣除梁高0.8m,则计算长度为4.2m,采用φ48钢管撑,管壁厚3.5m,间距450m

底模传来荷载(3.48+0.56)×0.450=1.85KN

侧模重传来(0.4×0.4×2×0.450×1.2=0.18KN

板模传来(3.41+5.76)×0.450=4.19KN

λ=L/I=3.8/0.014=196.4查表得Ψ=0.21

δ=6.22×103/490=12.96N/mm2<[fy]=210N/mm2

N/φA=6.22×103/0.213×490=59.6N/mm2<210N/mm2

梁侧模采用七夹板车18×418×1830,档木间距305mm,档木采用4×6cm松木。

新浇混凝土最大侧压力p=25×0.7=17.5KN/m2

施工振捣荷载q=4KN/m2

恒载p=1.2×12.5×0.148=6.72KN/m

活载q=1.4×4×0.418=2.34KN/m

M=0.107×6.27×0.3052+0.121×2.34×0.3052=0.09KN·m

δ=0.09×106/(1/6)×418×182=3.99Nmm2<[δ]=11N/mm2

f=0.6326.27×3054)/100EI+(0.967×2.34×3054)/100EI

=0.30mm<305/250=1.22mm符合要求

E=9×103N/m2I=(1/12)×418×183mm4

q=6.27×0.305=1.91KN/m

p=2.34×0.305=0.7KN/m

M=(1/8)×(1.91+0.17)×0.4182=0.057KN·m

δ=0.057×106/(1/6)×40×602=2.381N/mm2<[δ]=16N/mm2

柱混凝土浇筑速度控制在1m/h,最大侧压力为:

F=0.22rct0B1B2V1/2=0.22×25×3×1.2×0.85×(3/2)

=16.83KN振捣荷载:2KN/m

荷载组合值:p=16.83+2=18.83KN/m

柱模采用2.4厚松木板,柱箍采用钢管(φ48.t=3.5)

间距50mm,柱最大截面为800×800

q=18.83×0.5=9.42KN/m

M=(1/8)q12=(1/8)×9.42×0.82=0.754KN·mφ48钢管

W0=5077.8mm3

δ=M/W0=0.754×106/5077=148.43N/㎜2

木模强度验算:按四跨连续梁计算,取木材计算宽度0.24

q=16.83×0.24=4.04KN/mp=4×0.24=0.96KN/m

M=0.107q12+0.12q12

=0.107×4.04×0.52+0.121×0.96×0.52=0.137KN/m

δ=M/W0=0.137×106/(1/6)×240×252

=5.48N/mm2<[fm]=13×1.15=14.95N/mm2

模板的拆除程序应符合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JGJ59-99《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等规范的规定。

非承重模板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损坏方可拆除(结构混凝土强度不宜低于1.2Mpa)。

承重模板(梁底模、楼板模、悬挑梁模)在混凝土强度达到下表要求时方可拆模,混凝土强度以同条件养护试块的抗压强度报告为准。

1.1.5.3模板施工

1.1.5.3.1本工程为框架结构,层高3.6m,由于层高较高,框架梁截面尺寸较大,梁柱接头钢筋较密,因此,该部位施工是本项目结构工程的一个重点。

1.1.5.3.2施工顺序:测量放线(绑扎框支柱钢筋(搭设满堂脚手架(铺设梁底模板(绑扎梁钢筋(支平台模板(绑扎平台钢筋(支柱模(插标准层剪力墙钢筋(验收(支模板。

1.1.5.3.3框架部分支模技术要求

⑴梁板模板支撑架采用Φ48×3.5标准脚手架钢管满堂搭设,板底部位纵横向间距1500mm,底部设扫地杆,扫地杆距楼面200mm,大横杆步距1000mm,每6m设一道剪力撑,杆件用扣件连接。立杆全部对中,对正连接,以利脚手架承重要求。框支梁底部脚手架立杆宽度方向间距500mm,长度方向间距700mm,梁下排架在梁底部位置设双卡扣加固。

⑵模板采用18mm厚聚酯涂膜木夹板,梁边模采用50×50木方,配以Φ48×3.5钢管以Φ14对拉螺栓进行加固,背木方间距400mm,Φ14螺栓间距400mm,分四排进行加固。梁底木方水平间距300mm,梁模板安装时应按规定要求起拱,起拱高度为梁跨的2‰。

⑶大梁纵向钢筋的绑扎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施工,保证主梁钢筋的设计锚固长度。为保证其安装质量及施工安全,钢筋绑扎前须搭设钢管承力架,使其荷载由承力架分担。

⑷混凝土浇筑前,严格控制混凝土坍落度,加强对节点核心区混凝土的振捣。由于楼层较高,浇筑柱子混凝土时,应用铁锹及溜槽入模,再由柱侧插入振捣棒振捣。

⑸由于转换层的特殊使用功能及受力性能,要求混凝土必须连续浇筑不得留施工缝。

⑹为保证混凝土浇筑的连续性,在备用电源,备用水源以及材料供应,施工防雨等具体工作应做好充分准备。以保证能够完全满足浇筑的需要。

⑺柱、框支梁截面大,混凝土量大,标号高应加强保温和养护。

1.1.5.3.4模板支撑体系验算

框支剪力墙结构模板验算为支撑体系,以梁最大截面1000×2000例进行模板支撑体系验算。梁板模板及支架验算如下:

D48×3.5标准脚手架钢管截面性质:An=489㎜2,i=15.78,p=78.5,混凝土自重25KN/m3,木方自重9KN/m3,模板自重0.3KN/m2,取1m为计算单元。

⑴作用在梁底模板的均布荷载q

①模板及其支架自重:q1=0.3KN/m2×1.92=0.58KN/m

②新浇混凝土自重:q2=25KN/m2×0.8×1.8=36KN/m

③钢筋自重:q3=1.5KN/m3×0.8×1.8=2.16KN/m

④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q4=2KN/m2×1=2KN/m

荷载设计值:q=1.2(q1+q2+q3)+1.4×q4

=1.2×(0.58+36+2.16)+1.4×2=49.29KN/m

⑵梁底模板一般承在楞木或顶撑上,楞木间距为200㎜,按连续梁计算,可通过《建筑结构计算手册》的附表计算它的最大弯矩、剪力和挠度。再按以下公式分别进行强度和刚度验算。

截面抵抗矩:Wji≥M/fm;

剪应力:Tmax=3v/bh≤fv

挠度:WA=Kfql/100EI≤[W]=1/400

式中:M-计算最大弯矩

fm-木材抗弯强度设计值,施工荷载的调整系数m=1.3

U计算最大剪力KIqI,KI为剪力系数,可以从等截面连续梁的计算系数表中查得

I木楞间距,fv木材抗剪强度设计值,fv=1.4Mpa,Kf挠度系数;

梁底模板安连续梁计算,按最不利荷载布置。由等截面连续梁的计算系数表查得:

Wn=I/6bhI=1/6×800×202=53866㎜3

b=Max/Wn=0.24×106<fm=13N/㎜2

U=KvqI=0.62×49.29×0.2=6.11KN

剪应力Tmax=3v/2bh=3×4.8×103/2×800×20=0.45Mpa

fv=1.4Mpa>0.45Tmax

按强度验算荷载组合,进行挠度验算时,不考虑振动荷载,所以

q=q1+q2+q3=0.58+36+2.16=38.74KN/m

WA=KIqI4/100EI=0.967×38.74×2004/(100×800×1/12×800×203)

=0.62㎜<[W]=1/400=0.75㎜

本工程使用Φ48×3.2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支撑,顶部水平杆采用双卡扣固定,仍以最大截面框架梁1000×2000为例。框架梁底部设五排支撑杆,纵向支撑杆间距为800㎜。单根横向水平钢管受力简图如下所示:

①横向水平杆强度的计算

传递给单根横向水平杆的集中荷载为:

P=49.29×0.8×1/5×1/2=3.9N/m

M=kmPI=0.268×3.94×0.8=0.84kn/M(查表得Km=0.268)

t=M/W=0.84×106/5080=165.4/㎜2<f=205N/㎜2

U=KfPI3/100EI=2.657×3.94×6003/100×206×103×12.19×104=0.0009㎜<WA=600/400=1.5㎜(查表得Kf=2.657)

作用在立杆上的最大施工荷载为:

N=49.29×0.5m×1/5=4.929KN

λ=uh/I=1.4×1000/15.8=88.7

立杆压力设计值为:K=ΦAfe=0.324×4.89×102×205=32.48>3.2KN

横向水平杆传递给立杆集中荷载为N=4.929KN,双卡扣抗滑承载力设计值为:17KN大于4.929KN。

1.1.6.1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1.1.6.1.1大体积混凝土的特点:高层建筑中,由于上部荷载大,大都采用混凝土体积较大的现浇钢筋混凝土实体结构。这种混凝土的特点是:结构截面大、混凝土强度等级高、水泥用量多,水泥水化所释放的水化热会产生较大的温度变化和收缩作用,由此形成的温度应力是导致钢筋混凝土产生的原因。裂缝大致有表面裂缝和贯穿裂缝二种。表面裂缝产生的原因是:混凝土浇筑后,水泥在水化过程产生大量水化热,使

混凝土温度上升。由于混凝土表面散热快,混凝土内部散热慢,形成混凝土中心温度高,表面温度底,使混凝土内部产生压应力,表面产生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时,混凝土会产生表面裂缝。这种裂缝危害较小,可采取加强表面抹面、保温、保湿等措施来弥补和避免。贯穿裂缝产生的原因是:混凝土浇捣初期,混凝土由于水化热引起升温,浇捣数日后,混凝土逐渐降温,降温差引起的变形,混凝土多余水分蒸发引起的体积收缩变形金属表面施涂混色油漆涂料施工工艺安全技术交底.doc,上述二种变形相加在受到地基和结构边界条件约束时引起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时,混凝土整个截面就可能产生贯穿裂缝。贯穿裂缝会影响结构整体性、防水性,钢筋锈蚀影响构耐久性,所以贯穿裂缝必须坚决控制。综上分析,大体积钢筋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控制的重点,就是要避免出现表面裂缝和坚决控制贯穿裂缝的发生。

1.1.6.1.2控制裂缝措施及计算:本工程设计底板厚度按800mm,接近1000mm,为确保混凝土不致产生温度裂缝,按大体积混凝土考虑。

⑴选用水化热较低的强度等级为42.5矿渣水泥或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并充分利用水泥活性,尽量减少水泥用量,以减少混凝土中水泥的水化热;

⑵混凝土中掺加粉煤灰、高效缓凝型减水剂,降低拌制混凝土的用水量,减小水灰比和水泥用量,延长水泥的凝结时间,推迟水化热峰值的出现;

⑶及时测定混凝土中各原材料性质,控制好粗细骨料的质量,用快速试验及调整优化混凝土配合比,严格计量,强化管理;夏季施工,采取降低原材料温度等降温措施;

⑷采用斜面分层法连续浇筑混凝土,采取二次振捣工艺,保证混

凝土密实。同时严防过振DBJ/T 15-199-2020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检测技术标准.pdf,避免混凝土离析;

⑸做好混凝土表面处理,在混凝土初凝前1~2h,先用长托尺按标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