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某码头工程施工方案

浙江某码头工程施工方案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364.03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浙江某码头工程施工方案

5.2.2.1工程概况

5.2.2.1.1工程名称:

DB37/T 4288-2020 烟道式余热锅炉定期检验规程.pdf5.2.2.1.2工程地点:

5.2.2.1.3码头结构形式及设计靠泊等级

5.2.2.1.4工程主要内容

5.2.2.1.5主要工程量

5.2.2.1.6施工坐标和水准点

5.2.3自然条件分析

5.2.3.1水文资料

5.2.3.2.1气温

5.2.3.2.2降水

5.2.3.2.5热带气旋

5.2.4施工总体安排

5.2.4.1施工部署

5.2.5主要施工方案

5.2.5.1施工工艺总流程

5.2.5.2沉桩工程

5.2.5.2.1概述

5.2.5.2.2水上沉桩工艺流程

5.2.5.2.3打桩船选用

5.2.5.2.4沉桩定位测量

5.2.5.2.5系统设置和调试

5.2.5.2.6定位数据的计算准备

5.2.5.2.7打桩船就位

5.2.5.2.8沉桩定位

5.2.5.2.9桩身防腐涂层的保护

5.2.5.2.10沉桩技术质量措施

5.2.5.3锚杆嵌岩钢管桩施工

5.2.5.3.1施工工艺简述

5.2.5.3.2施工工艺流程

5.2.5.3.3施工平台搭设

5.2.5.3.4施工方法及要求

5.2.5.3.5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5.2.5.4钻孔灌注桩施工

5.2.5.4.1钻孔灌注桩施工简述

5.2.5.4.2施工顺序

5.2.5.4.3、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流程

5.2.5.4.4钻孔灌注桩施工测量

5.2.5.4.5施工测量放样

5.2.5.4.6施工技术方案及工艺操作要点

5.2.5.4.6.1搭设工施工作平台

5.2.5.4.6.2护筒埋设

5.2.5.4.6.3钻孔

5.2.5.4.6.4钻孔时注意事项:

5.2.5.4.6.5清孔

5.2.5.4.6.6清孔注意事项

5.2.5.4.6.7钢筋笼制作安装

5.2.5.4.6.8水下砼配制和灌注

5.2.5.4.6.9砼灌注时注意事项

5.2.5.4.6.10常见问题的处理和预防

5.2.5.5预制构件工程

5.2.5.5.1预制构件简述

5.2.5.5.2主要施工工艺

5.2.5.5.2.4预制构件保证质量的技术措施

5.2.5.6预制构件安装的技术要求

5.2.5.7现浇砼工程

5.2.5.7.1现浇砼简述。

5.2.5.7.2夹围囹的技术质量要求

5.2.5.7.3模板的技术质量要求

5.2.5.7.4钢筋施工技术质量措施

5.2.5.7.5现浇砼枝术质量措施

5.2.5.8砼防腐施工技术措施

5.2.5.9检验试验

5.2.5.9.1试验项目和手段

5.2.5.9.2试验计划

5.2.6创优计划和措施

5.2.7质量管理措施

5.2.8工程质量检查

5.2.9保证工期措施

5.2.1.1、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浙江舟山煤炭中转码头工程(水工施工图)

5.2.1.11、相关施工规范及验收标准

5.2.2.1工程概况

5.2.2.1.1工程名称:浙江舟山煤炭中转码头工程

5.2.2.1.2工程地点:浙江舟山煤炭中转码头位于舟山市六横岛东北从石柱头至黄礁岸段。其地理位置为东经122°09′00″,北纬29°45′00″

5.2.2.1.3码头结构形式及设计靠泊等级

该码头为高桩梁板结构,码头平面布置为反“F”布置,即卸船泊位布置在外海测,采用平台加系缆墩形式;装船泊位布置在岸侧,采用前后侧靠船方式;施工码头布置在近岸侧;后栈桥上装船皮带机和卸船皮带机采用单层并行布置。卸船码头设计靠泊15万吨级及5万吨级散货船组合;装船码头前侧设计靠泊3.5万吨级、2万吨级泊位各1个,后侧布置5千吨级泊位1个及2个港作船泊位。

5.2.2.1.4工程主要内容

5.2.2.1.5主要工程量

打入桩1658根(其中包括钢管锚岩桩47根),φ1200㎜钻孔灌注桩126根,现浇砼约7万余立方米,预制构件约5000余件。

5.2.2.1.6施工坐标和水准点

设计施工图坐标采用54北京坐标系统,高程以85国家高程为基准。

5.2.3自然条件分析

5.2.3.1水文资料

5.2.3.1.1、基面:国家85高程基准。

5.2.3.1.2、工程设计水位

5.2.3.1.3、波浪:浙江舟山煤炭中转码头工程以六横岛为依托,坐西南向东北,四周有西白莲山、湖泥山、虾峙岛、凉潭岛、后门山、元山岛和走马塘岛等岛礁以及舟山本岛、穿山半岛所环抱,有限地阻挡外海大浪对港址的直接侵袭,港域的波浪多为风引起的局部风浪。根据港址周围地形与风资料分析,确定ESE、SE向为港址码头的强浪向。根据六横一年期水文观测站的观测资料分析,本工程海域2级浪的出现频率占绝对优势,年出现频率占85.2%,3级浪次之,占14.5%,4、5级浪极少出现,仅占0.2%和0.03%。有效波高(Hs)的年平均值为0.21m,最大值为2.34m。十分之一波高(H1/10)的年平均值为0.26m,最大值为2.97m。最大波高的年极值为3.90m。平均周期的年平均值为2.5S,最大值为6.1S。

5.2.3.1.4、潮流:根据测流资料进行分析本海域的潮流情况,确定卸船码头、装船码头前沿各测点最大可能流速见下表:

潮流的最大可能流速统计一览表

备注:L0404~L0404是2004年春季的测验结果,BC01~BC04是2004年秋季的测验结果,SC01~SC04是2006年夏季的测验结果。

舟山位于大陆东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属北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受季风气候

的影响,年温适中,四季分明,冬夏长,春秋短,严寒和酷暑期较短。风向主要表现

为季风特征,冬季盛行偏北风,夏季多偏南风。光照充足,热量丰富,空气湿润,雨水充沛,总体气候条件较为优越。但受冷暖空气的交替影响,天气变化复杂,灾害性天气频繁。如夏季出现高温伏旱、台风暴雨,秋季有低温早霜及持续的秋雨,冬季有寒潮侵袭等,四季均可能出现各种不同程度的灾害性天气。

5.2.3.2.1气温

多年极端最高气温38.2°C(1971年8月20日)

多年平均气温16.2°C

多年最高月平均气温26.8°C(8月)

多年最低月平均气温5.8°C(1月)

5.2.3.2.2降水

多年年最大降水量1769.3mm(1993年)

多年年最小降水量961.3mm(1996年)

多年平均降水量1261.1mm

多年月最大降水量431.8mm(1989年9月)

多年最大日降水量195.2mm(1994年10月11日)

累年平均日降水量≥10mm(中雨)的天数为41.5d

累年平均日降水量≥25mm(大雨)的天数为13.8d

累年平均日降水量≥50mm(暴雨)的天数为3.3d5.

利用普陀长期站和梅山、虾峙站的气象资料,分析本工程区域风的特征。拟建港址风况表现出明显的季风特征,全年有两组主导风向,即偏西北(NW~N)风和偏东南(ESE~SSE)风:偏西北风3方位频率合计为36%,平均风速在4.9~5.0m/s间,最大风速在25~35m/s间;偏东南风3方位频率合计为22%,平均风速在4.0~5.2m/s间,最大风速在19~25m/s间。其它各风向频率在5%以内,平均风速相对较小。

多年平均雾日数:38d

历年最多雾日数:52d

历年最少雾日数:21d

根据六横气象站的一年期观测资料,本区共出现43天能见度≤5km的雾,其中24天出现能见度≤1km的雾,但是能见度≤1km的雾持续时间均不大于10小时。春季为雾的多发期,秋、冬季为全年雾日数最少的季节。

5.2.3.2.5热带气旋

热带气旋是影响工程区的主要灾害性天气系统。据52年的热带气旋资料统计表明,对工程区有影响的热带气旋平均每年3.1个,最多年有9个。热带气旋主要集中在7~9月,占总数的86%,其中8月份最多,占总数的33%,受台风影响最早时间的是5月19日,结束最迟时间是11月17日。台风影响的时间一般为2~3天,最长可达9天。对工程区影响严重的台风(工程区附件区域有一站以上最大风力≥10级)有21次,对舟山海域影响最严重的台风路径是在浙江中、南部登陆,然后转向东北出海消亡或转向西北内陆消亡的台风,另一类路径是中心接近舟山群岛沿岸北上的海上掠过型台风。在一年的观测期间,浙江省沿海受到3次台风的影响,分别为“海棠”、“麦莎”和“卡努”。其中“麦莎”台风对本工程海域的影响最大。“麦莎”期间,本工程海域实测2分钟最大风速为27.6m/s,风向ENE、E、ESE,瞬时极大风速为41.2m/s。

根据场地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埋藏条件、成因时代、岩性成分及其结构构造等,将本次勘探揭露的地基土划分为10个工程地质层组,共细分为47个工程地质层。现将各土层的工程地质特征自上而下分述如下:

灰黄色,饱和,流塑,无层理,局部稍具层理,土质较均一、细腻,易污手,局部夹薄层粉细砂,可见少量贝壳碎屑和云母残屑,含腐殖质。厚度1.5~12.5m。

灰黄色,饱和,流塑,无层理,切面光滑,有粘阻力,土质均一、细腻,易污手,有腥臭味,局部含薄层状粉砂,含少量贝壳、云母碎屑和有机质。埋深0.0~7.6m,厚度3.9~13.8m。

灰黄色,饱和,流塑,无层理,切面光滑,有粘阻力,偶夹薄层状粉砂,土质均一、细腻,易污手,有腥臭味,含有机质和少量贝壳碎屑、云母碎屑。埋深0.0~8.4m,厚度1.5~14.5m。

灰黄色,饱和,硬塑~可塑,无层理,含铁锰质斑、高岭土斑,切面较光滑,粘塑性较好,局部夹薄层状粉砂,含云母碎屑。埋深5.0~13.6m,厚度2.9~8.3m。

灰色,饱和,流塑,无层理,切面光滑,微层理,刀切时有粘阻力,手摸有滑腻感,含大量有机质和贝壳碎片,局部见薄层状粉砂。埋深3.0~5.6m,厚度1.9~5.6m。

灰土,饱和,流塑,具层理,土质较均一,有腥臭味,易污手,切面光滑,粘塑性好,干强度高,含有机质和云母碎屑,偶见贝壳碎片,局部为软塑状粘土。埋深2.3~15.0m,厚度1.8~11.2m。

灰色,饱和,流塑,具层理,土质较均一, 切面较光滑,粘塑性好,易污手,有腥臭味,干强度较高,具较高压缩性,夹粉砂薄层,层厚约1~2mm,可见少量云母碎屑和未腐化植物碎屑,偶见贝壳碎片,局部为软塑状粉质粘土。埋深4.0~17.6m,厚度1.9~20.2m。

黄灰色,饱和,可塑~硬塑,无层理,含黄色粉质粘土团块,局部有结核,切面不光滑。埋深12.1m,厚度3.9m。

灰色、灰黄色,饱和,软塑~可塑,切面稍显光滑,夹薄层状粉砂,层厚约1~2mm,含铁锰质结核,韧性好,干强度高,含有机质、少量云母碎屑和贝壳碎片。埋深6.4~21.9m,厚度1.5~8.8m。

灰色,饱和,流塑。薄层状、鳞片状双重构造,夹粉砂薄层,层厚约1mm,切面光滑,手捻摸有轻微颗粒感,易污手,有腥臭味,粘塑性好,含有机质,局部含大量贝壳碎片。埋深6.0~20.1m,厚度4.5~11.9m。

灰色,流塑,薄层状、鳞片状双重构造,层厚2~6mm,切面光滑,粘塑性较好,易污手,有腥臭味,夹粉土或粉砂薄膜,局部为粉质粘土或粘土,含有机质和云母碎屑。埋深11.9~17.8m,厚度5.8~12.7m。

灰色、灰黄色,饱和,软塑~可塑。稍具层理,土质较均一,夹粉砂薄层,层厚约2~3mm,切面较光滑,粘塑性较好,刀切时有粘腻的阻力,刀切面见铁锰质浸染,可见少量云母碎屑和未腐化植物碎屑,见极少量贝壳碎屑,偶含碎砾石。埋深10.5~33.6m,厚度1.4~32.8m。

灰色,饱和,软~可塑,薄层状为主,向下层理发育不明显,切面稍光滑,土质较均一,粘塑性好,局部夹极薄粉细砂层。埋深17.6~25.5m,厚度7.7~13.7m。

灰绿、灰黄色,可塑,厚层状,见薄层状粉砂,粉粒含量不均,切面稍光滑,见层理,含钙质结核、腐殖物,见少许铁锰质渲染。埋深14.8~25.5m,厚度3.8~7.1m。

灰绿,灰黄色,饱和,软~可塑,稍具层理,切面较光滑,土质均一,粘塑性好,含氧化铁斑,见少量贝壳残骸和未分解植物残骸。埋深18.5~27.0m,厚度2.4~8.0m。

灰色,软~可塑,薄层状,层厚2~6mm,粘塑性一般,粉粒含量高,夹粉土、粉砂薄层,含铁锰质结核,见有贝壳碎屑及植物残骸,局部见砾砂、碎石。埋深9.8~64.7m,厚度0.3~27.9m。

灰色夹灰黄、灰绿色,饱和,软~可塑,层理较紊乱,土质较均一,切面较光滑,粘塑性较好,含铁锰质结核,刀切时刀刃粘阻力大,层理间夹薄层粉细砂层,层厚约1mm,含有机质和云母碎屑,夹植物残骸,局部见贝壳碎片。埋深13.2~44.4m,厚度1.9~18.4m。

灰色,饱和,软~可塑,无层理,土质较均一,切面稍显光滑,粘塑性一般,偶夹少量碎石,局部见未见分解植物残骸。埋深21.0~37.8m,厚度3.5~6.8m。

灰色夹灰黄色,饱和,稍密~中密,厚层状,土质不均,卵石径约3~5mm,次棱角状,含量约5~20%,局部达50~60%,成分为凝灰岩;角砾含量30~50%,次棱角~次圆状,成分为凝灰岩;余为粘性土及少量砂。埋深8.4~62.4m,厚度0.6~4.6m。

灰黄~灰色,湿,稍密~中密。贝壳碎屑含量80~90%,粒径0.2~2.5cm,个别达4cm,其余为粘性土充填,钻进较困难。仅CZM14号钻孔揭露,埋深26.0m,厚度7.9m。

灰色,饱和,流塑,土质均一,切面光滑,粘塑性一般,含贝壳碎屑较多,具高压缩性。埋深20.6~47.5m,厚度1.4~5.4m。

灰绿、灰黄色间夹灰色,饱和,软~硬可塑,具层理,夹薄层状粉砂,厚1~3mm,切面光滑,粘塑性较好,刀切时粘阻力大,用手捻摸有轻微砂感,韧性好,干强度高,见铁锰质渲染;局部含10~30%的碎石或角砾,成分为凝灰岩;局部含贝壳碎屑,偶见泥质结核及植物残骸。埋深10.2~64.3m,厚度0.6~14.2m。

灰绿、灰黄间夹灰白色,饱和,可塑~坚硬,无层理,土质较均一,切面稍显粗糙,粘塑性一般,含铁锰质斑,部分高岭土化,偶见砂砾石。埋深12.2~66.2m,厚度1.6~11.1m。

灰绿、灰黄色,饱和,可塑~硬塑,局部坚硬,无层理,切面略显粗糙,土质较均一,干强度一般,韧性一般,含少量贝壳碎屑和氧化铁,见零星泥质结核。埋深26.0~56.5m,厚度1.0~5.9m。

灰~灰黄色,中密,饱和,厚层状,土质不均,砾含量约25~40%,局部含量较高,达50~65%,亚圆状为主;可见少量卵石,分布不均。圆砾、卵石成分均为凝灰岩。埋深33.6~63.5m,厚度0.4~3.9m。

灰色,软~可塑,厚层状,粉粒含量不均。埋深52.0m,厚度2.0m。

灰黄、灰绿色,硬可塑,无层理,切面较粗糙,略有砂感,粘塑性一般,干强度较高,含铁锰质斑和少量云母碎屑,局部含少量碎石。埋深31.3~63.9m,厚度0.7~8.6m。

灰色,饱和,软可塑,无层理,切面稍光滑,土质较均一,粘塑性一般,夹薄层状粉砂,可见少量未腐化植物碎屑,偶见贝壳碎屑,局部含砂砾。埋深9.6~65.5m,厚度1.2~8.1m。

灰色,可塑,厚层状,粉粒含量不均,局部含少量碎石,呈强风化状,含较多植物残骸。埋深58.5~68.5m,厚度3.5~5.9m。

灰色,很湿,中密,厚层状,层理不明显,局部夹薄层粉砂,切面不光滑,手捏有砂感,见少量贝壳碎片。埋深28.6~63.0m,厚度1.1~8.3m。

灰绿、灰黄色,饱和,硬可塑~坚硬,厚层状,切面稍光滑,土质不均,夹薄层状粉砂,含铁锰质结核,喊有机质和云母碎屑,局部含砂砾。埋深20.3~75.0m,厚度1.1~22.2m。

灰绿、灰黄色,硬塑~坚硬,厚层状,土质较均一,粘塑性一般,刀切时粘阻力大,用手摸有轻微砂感,夹粉砂薄层,层厚约1~2mm,切面稍显光滑,见铁锰质渲染,偶含砾砂。埋深21.5~74.1m,厚度2.7~10.0m。

灰绿、灰黄色,饱和,可塑~坚硬,无层理,切面较光滑,稍有光泽,土质不均,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粘塑性较好,含铁锰质斑及大量高岭土斑。底部含较多碎砾石,粒径0.3~4cm不等,次棱角状,碎石约占5~30%,粒径2~4cm,角砾约占10~20%,中粗砂约占5~15%。埋深29.9~71.7m,厚度1.2~10.0m。

灰绿、灰黄色,饱和,中密状,以圆砾为主,含量30~40%,亚圆状;卵石分布不均,一般含量20~30%,局部含量50~60%,亚圆状为主,粒径3~5cm,个别7cm。卵石、圆砾成分为凝灰岩,其它为中粗砂、粘性土充填。埋深34.9~65.5m,厚度0.4~2.4m。

灰绿、灰黄、灰白色,饱和,可塑~坚硬。无层理。切面光滑,韧性强,干强度高,粘塑性一般,含铁锰质斑,局部可见少量角砾和碎石,粒径0.5~3cm。埋深54.4~70.1m,厚度1.4~3.6m。

青灰色,硬可塑,厚层状,切面粗糙,见铁锰质渲染,含腐植物。埋深64.2m,厚度3.6m。

灰色,可塑,厚层状,切面粗糙,见铁锰质渲染,含腐植物。埋深64.2m,厚度3.6m。

灰色,黄灰色,饱和。中密~密实。砾石呈次棱角状,分选性差,约占25~40%,粘性土约占20%,其余中粗砂,切面粗糙砂感。埋深12.5~54.5m,厚度1.7~2.5m。

灰绿、灰黄色,饱和,中密~密实,厚层状,碎石径约2~5cm,含量约40~55%,角砾约10~20%,余者粘性土及砂。碎砾石呈棱角状、次棱角状。土质不均,局部碎石含量较少。埋深8.6~80.0m,厚度0.5~6.5m。

灰黄色,饱和,软塑~硬塑。无层理,切面粗糙,粘塑性较差,含5%~10%砾砂,局部可见少量碎石,次棱角状,成分以凝灰岩为主,含铁锰质斑、高岭土斑。埋深44.4~67.0m,厚度0.6~3.4m。

灰绿、灰黄色,饱和,中密,碎石含量15~20%,次棱角状为主,粒径2~6cm,角砾含量一般大于20%,碎石和角砾成分为凝灰岩,部分碎石和角砾手捏易碎,其余为粘性土。局部砾含量较少以粉质粘土为主,可~硬塑状,厚层状。埋深66.0~69.1m,揭露厚度一般大于8m。

灰绿色,硬塑~坚硬。原岩结构不清晰,大部分已成土状,偶见原岩结构及原岩团块,铁锰质渲染,部分高岭土化,局部可见少量强化碎块,手捏易碎。埋深28.9~73.1m,厚度0.6~2.8m。

灰绿、灰黄、灰紫、褐灰色,岩质较硬,凝灰结构,块状构造,风化强烈,矿物成分显著变化,裂隙很发育,呈网状,列席面铁锰质渲染,岩芯很破碎,呈碎石~碎块状,局部呈短柱状。埋深9.8~78.1m,厚度0.2~9.1m。

灰绿、灰紫色,岩质坚硬,凝灰结构,块状构造,岩质新鲜,节理裂隙较发育~发育,主要见与轴心夹角0~5、50~60、70~80三组,闭合状,局部微张,沿裂隙面见铁锰质渲染,次生节理网状分布,岩芯破碎,多呈块状,少量呈短柱状。埋深11.9~84.5m,揭露厚度3.1~13.2m。

灰绿、灰紫色,坚硬,凝灰结构,块状构造,岩质新鲜,节理裂隙不甚发育,岩芯较完整,多呈短柱——柱状,最大柱长35cm,重击难碎,断口锋利。埋深25.1~41.0m,厚度大于5m。

5.2.4施工总体安排

5.2.4.1施工部署

5.2.4.1.1、施工用临时码头:由于码头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是孤岛施工,附近无其它可上下船作业的地方,需从海堤后栈桥附近建临时简易码头二座,可作为施工材料及施工人员的运输。

5.2.4.1.2、砼来源:水上现浇构件砼大部份采用搅拌船浇注砼,栈桥有部份采用陆上注筑砼。

5.2.4.1.3、砼预制构件:卸船码头和装船码的预制构件由施工单位在预制厂内制作,采用水上运输运至施工现场进行水上安装施工。栈桥及施工码头预制构件由施工单位现场建造预制场,进行制作运至码头现场,采用架桥机安装及部份构件需现场装船由水上起重船进行安装。

5.2.4.1.4、临时设施:西便道的辅助房北侧以办公生活区为主,进港南线道路南侧为生产区,(详见施工总平面图)

5.2.4.1.5、施工用临时水、电

给施工单位提供的水、电接口至施工场地附近,由施工单位连接至临时设施及施工现场。由于岛上水资源短缺及电力不足,水上施工部份由施工单位配置发电船及供水船来解决,以解决施工现场供电供水的矛盾。

5.2.5主要施工方案

5.2.5.1施工工艺总流程

桩基础→预制构制作→桩帽及横梁现浇→构件安装→节点现浇→面板安装→现浇面层、皮带机支架砼平台和转运楼及变电房施工→附属设施安装→工程扫尾→工程竣工。施工工艺总流程见下图:

5.2.5.2沉桩工程

5.2.5.2.1概述

5.2.5.2.2水上沉桩工艺流程

水上沉桩施工工艺流程图

5.2.5.2.3打桩船选用

前栈桥、卸船码头最长桩长是、77~88m,打桩船选用桩架离水面高度65~93.5m四艘。根据制桩进展的实际情况,力争卸船码头、装船码头、施工码头、栈桥同时进行施打作业。运桩选用1000t—2000t方驳六艘和1000~3000kw拖轮三艘。

5.2.5.2.4沉桩定位测量

根据本工程码头离岸较远的特点,采用GPS系统进行沉桩测量定位。GPSETK定位精度(平面位置和高程)已达到厘米级,可以满足沉桩精度要求;利用GPSRTK定技术进行沉桩定位测量具有定位方便、速度快的特点,可实时提供放样点的三维坐标且不受天气影响,可全天候作业,在外海水域作业优点突出。

5.2.5.2.5系统设置和调试

打桩船到达沉桩桩位后,首先对船载GPS海上定位系统接收基准站发射的数据链的情况进行调试准备。将接收机、流动站电台、手薄按要求设置后,利用测控中心提供的控制点进行检测,其平面定位精度按下式估算:

m———预估的RTK测量点位置中误差。

m站—————基准站GPS平面控制点位中误差,B级网最大取10mm

a——RTK测量仪器标称精度水平固定误差,Trimble5700GPS为10mm

b———RTK测量仪器标称精度水平比例误差,Trimble5700GPS为1ppm

D———基准站到流动站距离,本工程取10km

将以上数据代入上式得一数值,即一次RTK测量的平面点位误差精度,取它的两倍中误差作为一次RTK测量的限差要求,可得采用RTK方式测量的成果与测控中心提供的点的三维坐标较差在34mm限差要求范围内。如不满足要求,应检查原因,重新检测,直到满足要求,才能用于沉桩控制。

5.2.5.2.6定位数据的计算准备

沉桩前,根据设计图纸计算出所有桩在设计桩顶标高处的平面坐标,村的方位角等定位数据,并根据打桩船预定的抛锚位置,计算出桩船各锚的锚位坐标,以作桩船抛锚定位的数据使用。所有定位数据计算后都心须有专人复核,确认无误后,方可使用。

5.2.5.2.7打桩船就位

由于本工程规模较大,工期紧,为了保证施工进度达到既定的目标,必须要进行卸船码头、装船码头、栈桥、施工码头等几个工作面同时施工,确保施工船舶有序到位,及时协调好各施工单位施工船舶,尤其打桩船上的各锚缆要合理分布,避免互相干扰。

5.2.5.2.8沉桩定位

将已计算好的各桩的桩号、X坐标值、Y坐标值、船角度、桩倾斜角度和Z坐标值输入MicrosoftAccess数据库,打桩时从该数据库中调用所打桩的定位数据,经核对确认无误后,启动监测程序,开始监测桩位,屏幕上显示出桩的偏位图,移船方向和移动的量值,按照照监测显示的图形和数据移动桩船向预定船位靠拢,直到当前船位与预定船位的横向和纵向差值小于5㎝,时扭小于0.5度时,下桩,压锤。开锤前,记录并打印开锤前的数据,然后开始打桩。打桩过程中,该系统自动记录锤击数、桩顶标高并显示最新50锤的不均贯入度。当桩顶标高达到设计标高后,停锤,记录并打印此时的偏位情况。

5.2.5.2.9桩身防腐涂层的保护

5.2.5.2.9.1、吊桩的钢丝扣下端,每根附一根棕绳,由人手牵拉,吊钩徐徐起落,使其慢慢趋近、离开桩身;严禁钩头、卡环等硬物磕碰桩体。

5.2.5.2.9.2、钢丝扣在吊桩过程中凡易与桩外表面有接触线段,将钢丝绳用麻袋或承压橡胶管外裹,减轻摩擦。

5.2.5.2.9.3、打桩背板滚轮用橡胶尼龙制作,切勿用铁滚轮,以防沉桩时摩损涂层。

5.2.5.2.9.4、与生产防腐涂层厂家提前联系,生产一种亲水性强和快速硬化的防腐涂料,一旦发现桩身有因不慎而磕碰破损处,在打桩前立即补

涂,确保桩入水前涂层完好无损。

5.2.5.2.9.5、夹桩采用包箍,且包箍与桩的接触面用沉头螺钉固定厚8mm~10mm橡胶皮,保护涂层,严禁在桩上焊任何构件。

5.2.5.2.10沉桩技术质量措施

5.2.5.2.10.1、沉桩测量资料采用电脑软件计算,并经项目总工校核后方可使用。

5.2.5.2.10.2、沉桩施工严格按设计停锤标准及规范要求执行,遇到异常情况及时向现场监理设计和业主汇报。

5.2.5.2.10.3、吊桩时保持各吊点同时受力,徐徐起落,减少震动,防止桩身损坏。

5.2.5.2.10.4、锤击沉桩时,桩锤、替打和桩保持在同一轴线上。替打应保持平整,避免产生偏心锤击。

5.2.5.2.10.5、下桩后不得用移动船舶的方法来纠正桩位。

5.2.5.2.10.6、沉桩结束后,及早进行夹围囹加固,使桩基连成整体。

5.2.5.3锚杆嵌岩钢管桩施工

5.2.5.3.1施工工艺简述

本工程锚岩桩共计47根,分布在前后栈桥部份桩基,装船码头联桥、防护簇桩的部份桩基及2只防撞墩。

5.2.5.3.2施工工艺流程

(打桩船沉桩后)→施工平台搭设→移机就位→清除钢桩内淤泥→安钻杆校正孔位调整倾角→安设套管→钻孔→反复提内钻杆冲洗→接钻杆→继续钻进→钻进至预定深度(岩心判别)→反复提内钻杆冲洗至孔内出清水→拔内钻杆(按节拔出)→安放锚杆、止浆塞、注浆管→高压灌浆→拔外套管(按节拔出)→钢桩内灌注混凝土至设计标高。

5.2.5.3.3施工平台搭设

锚岩施工平台布置示意图

5.2.5.3.4施工方法及要求

5.2.5.3.4.1、钻孔:在钻孔前,将钢桩内淤泥清洗干净后,定出孔位,下入φ350钢套管至基岩面,套管顶与钢桩顶焊接固定,水平方向、垂直方向误差均不应大于50mm。调整钻机角度、方向与设计一致后钻进。φ300金刚石钻头,清水钻进,岩屑排出孔外。钻孔底部的偏斜尺寸不应大于锚杆长度的3%,孔深不应小于设计长度,也不宜大于设计长度的1%。钻孔作业应作好施工记录及岩心的长度、回次、地质编录。编录后的岩心应保存完整,供有关人员验收持力层及终孔深度。

5.2.5.3.4.2、锚杆:锚杆2根[100mm槽钢,长度为6m,锚入基岩深度为4m。应除油污、除锈,严格按设计尺寸下料,沿轴线方向1.5m设置隔离架,保护层不应小于1.0cm。

5.2.5.3.4.3、安设:清孔后,锚杆放入钻孔之前,应检查杆体的质量,确保杆体组装满足设计要求。止浆塞、注浆管随杆体一同放入钻孔,止浆塞采用φ298~300薄钢板夹厚±50的橡胶制成,安设于基岩面处,注浆管头部距孔底50~100mm,杆体放入角度与钻孔角保持一致,插入孔内深度不应小于锚杆长度的95%,安放后不得随意扭动。

5.2.5.3.4.4、注浆。材料为水灰比0.4的水泥砂浆,掺入水泥用量6%的膨胀剂,水灰比不大于0.4,强度M35,流动度控制在16~20s,在无约束条件下自由膨胀率控制在5%~10%。注浆压力0.6Mpa左右。注浆浆液应搅拌均匀,随搅随用,浆液应在初凝前用完,并严防石块、杂物混入浆液。注浆作业开始和中途停止较长时间,再作业时用水或稀水泥浆润滑注浆泵及注浆管路。孔口溢浆或排气管停止排气时,且注浆量超过设计理论量时可停止注浆。

5.2.5.3.4.5、砼浇注。注浆完成后,拔出套管,在钢管桩内进行水下灌注混凝土至设计标高。

5.2.5.3.5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5.2.4.3.5.1、施工设备钻机、压浆泵、搅拌机应选型适当,运转正常。压浆泵流量计经鉴定计量正确。

5.2.5.3.5.2、钻孔前在孔口设置定位器,钻孔时使钻具与定位器垂直,钻出的孔与定位器垂直,钻孔的倾斜角即能与设计相符。

5.2.5.3.5.3、需选用套管湿作业钻孔时,钻进后要反复提插孔内钻杆,用水冲洗至出清水,再接一下节钻杆,遇有粗砂、砂卵石土层,钻杆钻到最后一节时,为防止砂石堵塞,孔深比设计深100~200mm。

5.2.5.3.5.4、锚杆不能沾有油污、锈蚀,与导向架要绑扎牢固。

5.2.5.3.5.5、严格控制终孔沉渣厚度和设计孔深。

5.2.5.3.5.6、水下砼浇注施工严格按施工规范要求进行。

5.2.5.4钻孔灌注桩施工

5.2.5.4.1钻孔灌注桩施工简述

本工程的钻孔灌注桩为后栈桥其中:栈桥74-92桩共83根,规格为Φ1200,工程量为4844.92m3。施工码头重件通道段,规格为Φ1000,21根;Φ1200,22根,工程量为2445.31m3,桩长为41~64m,共计126根。

5.2.5.4.2施工顺序

钻孔桩施工从岸边向海中推进,后栈桥桩基由92排一直到74排,其次为栈桥重件通道由Z28向Z11方向向前推进组织施工。目前由于海堤工程正在施工中,在靠近海堤附近的钻孔灌注桩,等海堤工程在桩基的位置加载基本完毕,沉降位移处于稳定后,方可进行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因此要求海堤施工单位本着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这一部位要加快进度。

5.2.5.4.3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流程

钻孔灌注桩施工艺流程图

5.2.5.4.4钻孔灌注桩施工测量

5.2.5.4.4.1、测量控制网:根据监理工程师业务联系单提供的测量控制网点进行复核。复核无误后,依据I019、I020二平面控制点、以石柱头和砖瓦厂两个高程点为控制网点,沿海堤建立施工控制加密网,随后上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方可用于施工测量。

5.2.5.4.4.2、施工中应妥善保护测量控制基点和加密控制点,应经常不定期对测量控制点进行观测校核,检查是否存在沉降或位移,以便及时采取对策。

5.2.5.4.4.3、施工中应妥善保护测量控制基点和加密控制点,应经常不定期对测量控制点进行观测校核,检查是否存在沉降或位移,以便及时采取对策。

5.2.5.4.5施工测量放样

5.2.5.4.5.1、先计算各桩位的理论放样中心坐标,绘制桩位放样表。

5.2.5.4.5.2、对于码头水上平台钻孔桩,待水上平台搭设完成后,利用全站仪在平坦台面测放桩位纵横十字轴线,然后焊接钢护筒定位框,并在平台底部合适位置焊接导向框。下沉钢护筒时,再用全站仪精确定位钢护筒。

5.2.5.4.6施工技术方案及工艺操作要点

5.2.5.4.6.1搭设施工作平台

5.2.5.4.6.1.1、本工程灌注桩全部为水上钻孔,,施工钻孔桩前,先在水上搭设钻孔工作平台,工作平台搭设必须具有足够的钻孔作业工作面和承载力。一般平台搭设面积按外围桩位中心线外2.0m处搭设,钻孔桩工作平台搭设至关重要,对钻孔的垂直度及质量有着密切的牵连,因此,工作平台搭设必须牢固。

5.2.5.4.6.1.2、平台搭设时,必须控制其搭设的标高,平台搭设的标高不宜过低或过高,平台标高=设计高水位+浪高+富余高度,并且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搭设必须牢固,为下一道工序打好有利基础。

5.2.5.4.6.1.3、根据本工程的水文地质情况,钻孔水深最深只有5米,采用Φ114×4钢管作平台桩,钢管打入采用简易式打桩机施工,钢管打入土层5m左右(实际打入土层根据地质的实际情况而定)。因单根钢管桩底部受力面积小,为了扩大其受力面积,我们采用钢管下端以上1.5m处设有帽顶,帽顶的材料采用3mm厚的钢板制作,帽顶与钢管应焊接牢固,并用Φ20钢筋与钢管和帽顶之间成斜拉式焊接,共焊4根,帽顶与钢管接触处用Φ20钢管进行平焊,这样帽顶受力时,不向上滑动。钢板帽顶的主要作用是钢管帽顶与地面的接触面大,达到一定的支撑能力,使上部钻孔作业时不沉降,从而达到其主要目的。钢管桩的间距一般为2m,根据现场实际施

工情况需要而定,待钢管桩施工完成后,上部采用14#槽钢进行连接,在连接14#槽钢时,其槽钢下部的搁置点采用10cm×10cm×10cm的三角托块,三角托块焊在钢管上(双面焊接),其主要作用承受槽钢上部受力后,槽钢单独与钢管桩焊接的牢固程度不够,利用三角块支撑上部荷载,起到不使槽钢往下滑的作用,从而保证平台的安全可靠性。

5.2.5.4.6.1.4、槽钢与钢管桩焊接时,应注意水平高程,应用水准仪控制槽钢焊接的高差,其水平高差不得超过5cm。槽钢焊接完成后,为防止平台发生水平移动,纵横向排架之间用50角钢交叉焊接作为剪力撑,外侧排架还须间距3米在两侧设置八字撑。钻机作业及行走用枕木呈纵横向固定于钢管桩顶部。

5.2.5.4.6.2护筒埋设

5.2.5.4.6.2.1、钢护筒沉放工艺流程:护筒入架→测量校核→部分下沉→测量校核→继续振动下沉到位。

5.2.5.4.6.2.2、埋设护筒位置控制:控制好护筒位置,是钻孔灌注桩施工前的一项主要工作,必须认真无误。采用经纬仪进行桩位放样,护筒沉设时采用十字拉线和吊锤严格控制桩位及垂直度,护筒平面位置由测量仪器定位,并严格保持护筒竖直位置,平面偏位不大于50mm,竖直线倾斜不大于1%。并要求将护筒埋入较为密实的土层,保证护筒位置平直、稳定、准确、不偏位,保持孔内不坍塌,护筒顶超出高水位1.5m。水上钻孔桩护筒沉放由钻机完成。

5.2.5.4.6.2.3、钢护筒制作及安装:钢护筒制作及安装是钻孔灌注桩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钻孔灌注桩的质量。护筒采用圆型立柱模板结构形式,由厚度δ=6mm的钢板卷成直径1.3m和1.1m的钢护筒。钢护筒一般每节高为1.25m左右,圆形通过卷板加工成型,要保证钢护筒的圆度,从而保证桩的质量,钢护筒焊接必须符合要求,焊接时,要求焊缝严密,不得进水,可用单面焊接,但必须焊接牢固。钢护筒长度根据现场水深及桩顶标高确定。

5.2.5.4.6.3钻孔

5.2.5.4.6.3.1、钻进成孔:采用回旋钻机钻孔和泥浆护壁的方法成孔,钻孔应连续进行。当遇到特殊意外情况而导致停钻时,应提出钻头并采取适当保护措施,保持壁孔稳定。钻机安装底座应平稳,回旋钻机顶部的起吊滑轮缘与轮盘中心的连线垂直于孔位中心线,偏差不大于20mm。为保护孔壁防止塌孔,钻孔施工需采用泥浆护壁,待泥浆造好后方可钻进,护壁泥浆生产采用含泥量高的优质黄土投入孔内自然造浆的方法,通过泥浆池进行循环置换。

5.2.5.4.6.4钻孔时注意事项

5.2.5.4.6.4.1、钻孔时施工单位必须要做好有效的环保措施。

5.2.5.4.6.4.2、正式开钻前应对钻机进行试钻,即先启动泥浆泵和转盘,使之空转一断时间,待泥浆输送进钻孔中一定数量后,方可正式开始钻进。

5.2.5.4.6.4.3、开始钻进时要经常观察转盘,如有倾斜和移位,要及时纠正,并检查电源线,对供浆、供电系统逐一检查。为准确控制钻孔深度,应在钻架或钻杆上做出控制深度的尺标,以便在施工中进行观测、记录。

5.2.5.4.6.4.4、在钻进过程中进尺要适当控制,在护筒刃脚处,应低档慢速钻进,使刃脚外有坚固的泥浆护壁。钻至刃脚下1.0米后,可按土质正常钻进。如护筒外测土质松软发现漏浆时,可提起钻锥,倒入黏土,再放入钻椎倒转,使胶泥挤入壁孔堵隙,稳住泥浆继续钻进。

5.2.5.4.6.4.6、成孔的控制深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孔深的控制根据钻机上的标记控制钻杆长度并用测深绳测量孔深。

5.2.5.4.6.4.7、钻进时,必须防止钻杆变动引起孔径扩大。

5.2.5.4.6.4.8、空压机送风须与钻椎回转同时进行,在接钻杆时,先将钻杆提高30cm,停止钻椎回转,再送风数分钟,清孔后再放下钻椎,进行接钻杆。

5.2.5.4.6.4.9、钻孔完成后,应立即检查成孔质量,并填好施工记录。

5.2.5.4.6.5清孔

终孔后,对成孔进行质量检查。孔深符合要求后进行第一次清孔,通过泥浆置换将孔底和泥浆中的钻渣清除,清孔时须保持孔内水头,防止塌孔。孔内沉渣厚度满足要求后,及时安放钢筋笼及砼浇注导管,第二次清孔用灌注导管进行,将孔底的钻渣清除,确保沉渣厚度满足规范要求。

5.2.5.4.6.6清孔注意事项

5.2.5.4.6.6.1、保持孔内水头,防止塌孔。

5.2.5.4.6.6.2、孔底沉渣厚度必须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混凝土导管下完后如果沉渣厚度不满足设计要求,用导管采用“气举法”进行二次清孔。

5.2.5.4.6.6.3、不得用加深孔底深度的方法代替清孔。

5.2.5.4.6.7钢筋笼制作安装

5.2.5.4.6.7.1、钢筋笼制作是钻孔灌注桩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钢筋笼制作好坏,对成桩的质量有着较大的影响,所以,钢筋笼制作必须按规定操作,确保工作质量。钢筋笼制作前,首先检查钢筋的种类、规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必须符合国家检验标准,并且要有出厂合格证及质保书,如对该批钢材有怀疑的应到指定的试验室做各种规格力学性能抽样试验,确认符合规范和要求后,方可用于本工程。

5.2.5.4.6.7.2、钢筋制作严格按设计要求及操作规范进行,其钢筋主筋的根数、长度、尺寸及箍筋的间距,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控制在允许偏差范围内,钢筋制作时,其焊接应按规范进行,各种钢筋焊接必须到试验室抽样检查,焊缝必须饱满,焊接牢固,不得出现焊缝夹渣、气孔、漏焊、裂缝、空洞及明显烧伤等现象。钢筋笼制作最重要的是笼的加强圈,钢筋笼的加强圈必须做到圆,不得出现鸭蛋形等形状。钢筋笼制作完毕后,首先进行自检,确认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后,工地质检人员进行检查验收,并填写“钢筋笼质量验收单”经业主及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并签字后,方可进入吊放工序。

5.2.5.4.6.7.3、钢筋笼在后方加工厂内下料必要时在排架上制作,分节制作,每段长为9m,运至现场后使用钻机分节下放。

5.2.5.4.6.7.4、钢筋笼长度根据桩长相应调整,接头钢筋错开。钢筋笼制作时先将主筋间距布置好,待固定好架立筋后再绑扎螺旋筋。主筋与架立筋、螺旋筋之间的接触点采用电弧焊固定。在钢筋笼上加设加劲箍,加劲箍间距2.0m,在每隔1.5m的断面上对称设置保护层垫块,其厚度为6cm、标号和构件设计强度相同。

5.2.5.4.6.7.5、钢筋笼堆放时的支垫间距为2m,以防止钢筋笼变形。钢筋笼在搬运及堆放过程中如发生变形,必须进行修整方可使用。

5.2.5.4.6.7.6、加工好的钢筋笼根据相应的桩位编号以免使用时混淆。

5.2.5.4.6.7.7、下钢筋笼时先将第一段钢筋笼对准孔位,垂直缓慢放入孔中,避免碰撞孔壁,利用钢筋笼顶端的架立筋暂时固定在桩架上。再将第二段钢筋笼吊起,对准位置后将对应钢筋进行焊接。同一断面接头数量不大于50%。焊缝须密实、饱满,单面焊接长度为10d(d为钢筋直径)。焊缝错开,钢筋笼下放到设计标高后,在钢筋笼顶设置临时钢撑架,临时钢撑架固定在桩架上,防止砼浇注时钢筋笼上浮、下坠及左右偏位。

5.2.5.4.6.7.8、钢筋笼沉放完毕后随即下导管进行二次清孔,经检查符合要求后即可灌注混凝土。

5.2.5.4.6.7.9、钢筋笼全部入孔后,按设计要求检查安放的位置标高并作好记录,符合要求后,将笼顶固定在孔口上,使笼子定位,防止笼子因自重下落或灌注砼时往上窜动造成错位。

5.2.5.4.6.8水下砼配制和灌注

5.2.5.4.6.8.2、水下砼灌注采用导管法。导管采用ф273mm无缝钢管制作的螺旋式快速接头,连接时在螺旋接头处抹满黄油并垫好止水胶圈,确保连接牢固不漏水,导管在陆上拼接,检查其轴线弯曲度应小于5cm。导管使用前须做水密及接头抗拉试验,水密试验水压不小于1.5MPa,接头抗拉强度不低于母材强度。

5.2.5.4.6.8.3、首批灌注混凝土的数量

根据V≥πD2(H1+H2)/4+πd2h1/4

V:首批混凝土所需数量(m3)

H1:导管底端至钻孔底间隙,取H1=0.4m

H2:导管初次埋置深度:H2≥1.0m,取h2=1.0m

h1桩孔内砼达到埋置深度H2时,导管内砼柱平衡导管外(或泥浆)压力所需的高度(m),即h1=Hwγw/γc

Hw:孔内混凝土面以上泥浆深度(m)

γw:孔内泥浆的容重(kN/m3)

γc:混凝土的容重(kN/m3)

根据计算确定首批砼为3.0m3,制作一个3.3m3集料斗,待集料斗内储满砼后开始拔出隔水球浇筑首批砼。

5.2.5.4.6.9砼灌注时注意事项

5.2.5.4.6.9.1、导管吊装前应试拼,接口连接严密、牢固。吊装时,导管位于孔中央。

5.2.5.4.6.9.2、砼灌注之前,应探测孔底泥浆沉淀厚度,如大于规定,须再次清孔。检查储料斗、漏斗、机具设备的完好情况。导管在吊入孔内时,其位置应居中、轴线顺直,沉放时应缓慢轻放,防止卡挂钢筋。

5.2.5.4.6.9.3、配制砼所用的材料应符合规范要求。

5.2.5.4.6.9.4、用于浇注的砼应有良好的和易性,塌落度控制在18Cm~22Cm之间,不符合规定不得使用。

5.2.5.4.6.9.5、浇筑首批砼时,导管下口至孔底距离控制在40cm,且使导管埋入首批砼的深度不小于1.0m,球塞拔起后,应连续进行浇筑,并尽可能缩短拆除导管的时间间隔,灌注过程中经常用测深锤探测孔内砼面位置,及时调整导管埋深,导管埋深控制在2m~6m为宜,特殊情况下不得小于1m或大于10m.

5.2.5.4.6.9.6、砼浇筑中经常测量孔内砼顶面标高,及时调整导管长度,保证埋深。

5.2.5.4.6.9.7、为确保桩顶砼质量,桩顶超浇0.5~1.0m砼,为了浇筑顺利,根据潮位的高低,在桩顶标高以上的水面护筒外壁开孔,使泥浆流出,减小压力,同时可准确地确定砼浇筑高度及桩头砼质量。

5.2.5.4.6.9.8、砼浇筑过程中,专人负责填写水下砼灌注记录,当混凝土灌注临近结束时,核对混凝土的灌入数量,以确定所测混凝土的高度是否准确,当确定混凝土的顶面标高到位后,停止灌注,慢慢拔出最后导管。

5.2.5.4.6.9.9、终灌标高高出设计桩顶标高0.5m以上,以保证桩顶凿除后混凝土质量,距桩顶2m以内和超灌部分混凝土必须振捣密实。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将桩顶超高部分凿除。

5.2.5.4.6.9.10、砼浇筑完毕后即可移机进行下一根桩的施工,为避免扰动已成孔的桩,下一根桩离灌注成的桩距离要大于5m,已灌注桩的强度大于5Mpa。

5.2.5.4.6.10常见问题的处理和预防

5.2.5.4.6.10.1、塌孔与缩径:钻孔过程中,在淤泥质地层钻进时,易产生缩径。为了保证孔径符合设计要求,可采用上下反复扫孔,扩大孔径。另外应经常检查钻锥尺寸,如发现钻锥磨损过大应及时更换,保证孔径满足设计要求。在砂层中钻进时容易产生塌孔,为了防止塌孔可适当加大泥浆比重,控制钻机钻进速度,以稳定土壁,使之达到合理护壁。如因地下水位变化大造成塌孔,可增加护筒深度和保持孔内外水位差。发生塌孔时应先探明塌孔位置,将砂和粘土混合物回填到塌孔位置以上1~2米,如果塌孔严重,应全部回填粘土,等回填物沉淀密实后,重新进行钻孔。

5.2.5.4.6.10.2、孔身偏斜:钻孔中如遇孔身偏斜、弯曲时,应分析原因,进行处理。一般可在偏斜处吊住钻头往复扫孔,使钻孔正直。或使用粘土回填到偏斜处,待沉积密实后钻进。防止发生上述现象的主要措施有:保持钻机平稳,钻进速度均匀,并及时检查垂直度,在钻具上可设扶正器或加大钻架上钻杆限制长度。

5.2.5.4.6.10.3、漏浆:成孔过程中,泥浆向孔外漏失,原因主要是遇透水性强的土层或护筒埋设太浅,回填土不密实或护筒接缝不密实等导致漏浆产生。若产生时可分别采取措施,如护筒内水头不能保持,宜采取护筒周围回填土夯实。在有护筒防护范围内,接缝处可用棉絮等堵塞武汉市建设工程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标准(武城建规[2018]3号 武汉市城乡建设委员会2018年8月).pdf,封闭接缝,稳住水头等。

5.2.4.4.6.10.4、糊钻及埋钻:成孔过程中,如遇此情况应对泥浆稠度、钻渣进出口、钻杆内径大小、排渣设备进行检查计算,并控制适当的尺寸。若已严重糊钻,应停钻,提出钻锤,清除钻渣。

5.2.5.4.6.10.5、钢筋笼上浮及压弯:在加工时按设计要求加工,主筋与钢箍焊接牢固,吊放时有足够的起吊点,并垂直吊入。灌注混凝土时,控制好混凝土浇筑速度,防止发生因浇筑速度过快钢筋笼上浮的现象。在钻进过程中应及时检查桩机导管垂直度,防止桩身倾斜,吊放钢筋笼时变形。

5.2.5.4.6.10.6、防止断桩: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采用以下预防:混凝土塌落度严格按照设计或规范要求施工。浇筑混凝土前检查搅拌系统,保证其正常运行。混凝土浇筑时,应连续进行,一气呵成,并经常检查混凝土顶面上升高度,及时掌握导管埋入深度,避免导管埋入过深或导管脱离混凝土面现象。

5.2.5.4.6.10.7、桩头处理及二次浇筑:当混凝土强度达到80%后,凿除表面的泥浆以及浮浆,并凿平,用清水冲干净,确保混凝土表面无杂物,然后进行钢筋笼焊接接长。支模板进行二次浇筑至设计标高,模板内表面要平整光洁,并在表面刷一层油;模板要密实,不得漏浆。

NB/T 42133-2017 全钒液流电池用电解液 技术条件5.2.5.5预制构件工程

5.2.5.5.1预制构件简述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