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地铁1号线续建工程土建5标段工程深基坑施工方案

深圳地铁1号线续建工程土建5标段工程深基坑施工方案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942.59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深圳地铁1号线续建工程土建5标段工程深基坑施工方案

深基坑施工方案编制的依据、范围、原则

1、深圳地铁1号线续建工程土建5标段工程相关设计资料、合同文件、招标文件及投标文件;

2、盾构段隧道结构施工图(2/1/D08/B/J08/WOO/QT/00600/B);

Q/GDW 11901-2018 风力发电资源评估方法3、《深圳地铁1号线续建工程出入段线(原深圳西站站)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细勘察阶段)(2006年7月)、现场调查资料及我公司在深基坑施工方面的丰富经验;

5、我公司在深圳、广州、北京、上海地铁施工方面的施工经验和研究成果及现有的施工管理水平、技术水平、机械设备配套能力以及资金投入能力。

出入段线左、右线基坑降水、排水;基坑土方开挖和回填;深基坑监测等。

1、确保工程安全的原则

根据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及周边环境的特点,结合区间明挖及车站明挖的施工特点,使用可靠成熟的工法和技术,做好信息化施工,确保工程安全。

2、确保工期实现的原则

优化施工组织,合理安排区间土方开挖的施工顺序,加强工序衔接,合理安排土方开挖顺序,及时进行边坡保护,采取操作性强的技术措施,确保关键工期的实现。

3、确保工程质量的原则

确立对质量终身负责的观念,完善质保体系,严格过程控制,精益求精,确保优质工程。

4、勇于技术创新的原则

1、地形地貌及既有建筑物和管线

深圳地铁1号线续建工程出入段线明挖段位于深圳市南山区与保安区交界地,双界河南侧,平南铁路西侧。南侧为高填方场地,北侧侧为河道及水沟。本区间所在地区为海冲积平原,场地为规划填海用地,现已基本填筑完成,地形基本平坦,地面高程5.19~8.6m。本场地无市政地下管线分布。

本区间所在场地地质构造主要表现为燕山期花岗岩岩浆侵入作用,花岗岩在风化作用下形成残积层,上部沉积海积淤泥、海冲积的粘性土层和砂层,地表为人工素填土。

本车站范围内上覆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堆积层(Q4ml)、海积层(Q4m)、海冲积层(Q4m+al)、残积层(Qel),下伏燕山期花岗岩(γ53),主要地层概述如下:

(1)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堆积杂填土、素填土,海积淤泥,海冲积粉质粘土、粘土、粉土、粉砂、中砂、粗砂,下为残积砂质粘性土、粘性土。

(2)燕山期花岗岩:中粗粒结构,块状构造,主要成分为石英、长石、云母,按风化程度可分为全风化岩、强风化岩、中等风化岩。

地下水位埋深0.0~4.0m,水位高程1.44~5.36m,水位变幅0.5~2.0m。

地下水总的径流方向为由东南向西北。

地下水的排泄途径主要是蒸发。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

4、岩土分层及其岩性特征

根据岩土的时代成因及其工程特征,本场地的地层分为5主层17个亚层,各地层分布、接触关系详见地质柱状图、工程地质纵断面图。

(1)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堆积层(Q4ml)

按填土填料成分不同分为①1素填土、①2素填土、①3素填土和①5杂填土4个亚层。

(2)第四系全新统海积层(Q4m)

(3)第四系全新统海冲积层(Q4m+al)

按照颗粒级配或塑性指数可分为③4粘土、③5粉质粘土、③6粉土、③7粉砂、③9中砂、③10粗砂和③11砾砂7个亚层。

(4)残积层(Qel)

由花岗岩风化残积形成,按照其大于2mm颗粒含量(%)可分为⑥2砂质粘性土及⑥3粘性土2个亚层。

(5)燕山期花岗岩(γ53)

褐红、褐黄、肉红、浅灰、黄褐、黄色,中粗粒结构,块状构造,主要成分为石英、长石、云母,按风化程度可分为⑦1全风化花岗岩、⑦2强风化花岗岩和⑦3中等风化花岗岩3个亚层,分述如下:

⑦3中等风化花岗岩:岩体呈块状、短柱状,局部呈土夹砂砾、碎块状。最大揭示厚度6.6m。

(1)工程地质水文条件复杂,淤泥层厚

本标段位于海积平原,上覆第四系填土、海积淤泥,海冲积粘性土、砂层、残积层,下伏风化花岗岩岩体。素填土、杂填土、残积土及全、强风化岩土质不均,呈坚硬~流塑状态,有球状风化残留体存在,容易引起不均匀沉陷,施工开挖容易坍塌,属较不稳定土体。

根据踏勘资料和现场实际情况,前海站及鲤~新区间出入线表层为抛石挤淤填筑,许多大石块处于地表杂填土层及淤泥层中,给后序的围护结构施工带来很大的困难。

场地普遍分布有较厚的(2~12m)海积的淤泥,具有孔隙比大,压缩性高,抗剪强度低等特点,具触变性、流变性和不均匀性,属不稳定土体,施工中易产生侧向滑动,导致基坑侧壁围护结构的失稳和位移,淤泥层开挖及钢支撑的及时架设是重点。

场地普遍存在海冲积的饱和砂层,富水性大,结构松散,属较不稳定土体,透水性强,施工中易发生坍塌、涌水、涌砂、管涌、基底涌水等现象。

饱和状态下花岗岩残积土、全风化岩土质不均,属较不稳定土体,受施工扰动,强度骤降,渗透性增大,围护桩施工易发生桩底涌泥、涌砂等危害,也极易造成基坑侧壁失稳,基坑底板隆起变形,翻浆冒泥,涌水等危害。

(2)地下水水位高、水源丰富,潮汐水对工程有较大影响。

本标段地处前海湾填海区,地下水埋深较浅,水源丰富,潮汐水对底下水位有较大影响。

标段范围内的含水层主要是砂层,与双界河河水及海水有水力联系,结构松散,自稳性差,施工中易发生坍塌、涌水、涌砂等现象。地下水的浸泡会使岩土抗剪强度降低,变形加大,易造成基坑变形、失稳、坍塌。

在施工过程中,随着地下水向基坑的涌出,砂土中细颗粒也随水流失,造成砂层结构更加松散,渗透性加强,地下水和细颗粒土流失加剧,作为透水性差的花岗岩残积土和全风化岩的透水性加强。基坑开挖后,具承压性的强风化岩中地下水会通过残积土和全风化岩以越流的形式向基坑内渗透,加大基坑出水量,给施工带来困难。基坑开挖引起基坑内外水头差加大,易引起基坑隆起、管涌等不良现象。

本工程包括出入段线右线,里程为LYSK0+412.310~LYSK0+944.543,基坑总长532.233m,基坑宽51m~9m,基坑深约13.5m;出入段线左线,里程程为LZSK0+780.000~LZSK0+897.224,基坑总长为117.224m,基坑款为51~9m,基坑所处地层条件较差,在填土层下即为淤泥、砂层,另外本基坑地下水位埋深浅,在淤泥层中降、排水难度大。

具体参数详见基坑设计图纸(2/1/D08/B/J08/WOO/QT/00603/B~2/1/D08/B/J08/WOO/QT/00612/B)。

土方开挖实施的重点与难点及对策

控制围护体系的稳定及基坑降排水、淤泥开挖是工程施工的一项重点,也是难点

本标段地处海积平原,上覆第四系素填土、人工堆积素填土、海积淤泥较厚(2至14米)、海积粘土、海冲积粗砂、中砂、砾砂,下为花岗岩残积砾质粘性土、砂质粘性土、粘性土,下伏燕山期花岗岩,全风化~微风化。车站基坑深度较深,地下水埋深较浅,工程地质水文条件复杂,有特殊土和不良地质,特别是淤泥层较厚,地下水丰富。含水层主要为砂层,结构松散,自稳性差,透水性强,随着基坑降水的进行。

淤泥层较厚的区段,不但基坑挖泥困难,挖机易下陷,需采取特殊措施。基坑开挖使用的机械设备是否合理,抽排水措施是否有效、变形控制是否及时等诸多因素是保证明挖结构施工安全的技术核心。

根据我公司多年的经验,在施工中采取以下主要对策:

1、认真做好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地下水的处理

在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对地下水的处理以引导、降排为主。开挖过程中设置坑底排水沟和集水井,使地下水位降至开挖面以下至少0.5m,然后将沟内积水汇集至抽水点,使用抽水设备将基坑内地下水排走,保证开挖面上无水作业。

4、基坑开挖时采取的措施

基坑开挖阶段,注意避免基底因浸水而导致的地层力学性能的下降及可能产生的软化,基坑开挖时采取预加固措施,注意完善雨季施工时的防水、排水措施,最后一点是尽可能快地封闭基坑底板。

测量、监测是本工程的重点

加强监控量测工作,把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其地层和围护结构的动态变化始终纳入可控的管理系统之中。开挖支撑施工严格按时空理论进行,在施工这些特殊部位时安排专人巡视。

1、建立施工测量小组。测量的人员和仪器必须有绝对的保证和相对的稳定。所有参加测量的人员都必须持证上岗,并且建立各测量人员的岗位负责制。测量仪器必须定期校核和控制在使用有效期内。同时加强对测量仪器的管理。

2、高程桩、定位桩必须认真复核,同时与其他专业间的接口测量也必须认真进行。中线、水平、断面测量达到《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和《深圳地铁建设工程施工测量技术规定》和设计文件的要求。隧道实测底板、顶板高程偏差,线路中线两侧实测轮廓尺寸偏差均符合验收标准。各种工程桩位要采取可靠措施加以保护,要有明显的标致,防止人为损坏。

3、高度重视、加大投入、健全组织、明确分工、落实责任、严格执行“三检制”制度、严肃施工纪律。

4、结合车站和区间地形地质条件、支护类型、施工方法等特点,确定监测项目和使用的监测仪器。

5、车站与明挖段监测项目主要包括:围护结构水平位移、土体侧向变形、围护结构变形、孔隙水压力、围护结构侧土压力、地面沉降、地下水位、支撑轴力等。本工程监测项目包括:水平位移、地面沉降。

明挖段施工期间地表水的排放及暴雨的防护是本工程的重点

由于深圳降暴雨的概率频繁,雨量又较大,本标段车站与明挖段所处地表比较空旷,场地处理无组织排水状态,集水量大。地表水的疏排对深基坑明挖结构的影响较大,如何在施工现场设置连续、顺畅的排水系统,合理组织排水,确保基坑施工安全是工程的重点。

1、场地地面要控制好标高和平面坡度,做到排水畅通无积水。排水沟用砖砌,流水面用水泥砂浆抹面。排水沟穿越道路采用埋管或加盖板。并现场布设连续、顺畅的排水系统,合理组织排水。场地出入口处设冲洗槽,所有车辆经冲洗干净后方可驶出。场地内设沉淀池、化粪池、隔洞池等,做到所有的生活或其他污水必须分别处理后,方可经排水渠排入附近的河道。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排水方案设计,计算施工排水量,以便报批。严格执行深圳市人民政府1999年第85号文件关于《深圳经济特区市政排水管理办法》。

2、基坑的周边设置排水(截水沟),作为通常情况下的挡水设施;配备足够数量的编织袋,及时对基坑周围做围堰,防止地面水大量流入基坑;配备足够泥浆泵,用于排除积水;施工现场仓库配备备用的潜水泵、泥浆泵;及时获取天气信息,预先作好准备工作;在现场进行平面布置时,考虑适当加大明排系统的能力,并加强管理保持其畅通

3、基坑开挖期间,在车站基坑内做好排水沟、集水井和降水井,并设专人负责及时抽排。

排水方案详见:《深圳地铁1号线续建工程土建5标段排水专项施工方案》。

总体施工以保证安全为前提,加强区间与车站施工的协调,按照“先主体、后附属、平面多工序、立体多层次”的方式组织生产,充分发挥我集团公司在复杂地质条件下修建城市地铁的能力,强化资源配置。施工统筹兼顾,资源合理配置,确保质量、工期、安全、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等目标的实现。

施工进度。根据施工重点、难点及关键部位采取相应对策及可靠的技术措施。

(1)熟悉、审核设计图,参加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

(2)复测控制桩和水准点,并制定测量方案和监控量测方案。

(3)按监理工程师要求,优化施工组织设计。

(4)做好技术交底和培训,安排好检验试验工作。

(1)编制施工计划和施工程序,协调各工序及各专业间的配合工作。

(2)组建施工管理机构和专业作业队伍,并进行进场前的施工教育培训。

(3)编制材料和设备供应计划并做好供应。安排好预制构件和非标准件加工以及施工机具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

(4)架设供电线路,接通施工用水管路,确定材料、设备等运输线路。

(5)做好场区的临时排水、车辆、车轮冲洗沟槽设施及场地、道路硬化等及其他全部临时工程。

(6)组织施工机械设备和材料进场。

(7)落实季节性施工措施。

(8)向监理提交安全生产(含消防安全)计划;落实安全、消防和保安措施,以及文明施工管理措施。

出入段线盾构段隧道结构采用四个工作区域同时施工的原则,每个区域长为120~180m,每个区域施工顺序详见附图一。

施工现场管理及工序组织协调

出入段线盾构隧道技术负责人,生产管理

项目技术主管、质量控制

现场全面管理、执行指令

监测点埋设、监测实施、数据处理

合理组织原材料的采购、验收和保管;原材料、机具、设备的合理调配,对工程材料、机电设备的质量和管理负责

施工质量检查,按合同、设计、规范要求施工;按三检制、报验程序进行隐蔽工程、各工序检查评定

施工安全检查、安全培训教育、文明施工、环境保护等工作

生产过程安排、指导、监督检查

定期和不定期抽水,抽水设施维护,降水井拆除

冠梁与第一道钢支撑施工

生产过程安排、指导、监督检查

生产过程安排、指导、监督检查;

包括土方开挖、连续墙面凿平等。

朱书潮和各区段技术负责人

围檩、支撑架设、预加力、支撑的保护

(2)施工过程中,技术部各工序技术负责人负责现场工序的技术指导、技术监督,并及时处理施工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及时反馈信息;技术部门对施工计划、建筑物调查与保护等进行管理。工程部各工序负责人负责现场施工安排与实施情况检查、督促落实,对现场资源配置与调度进行管理,及时处理问题;安排领工值班。

基坑开挖与支护施工顺序与施工步序

本工程基坑共分4个开挖工作区域(面),每个开挖段分为10个小段,每段长度约8~12m,开挖前首先确保基坑定位准确,然后进行基坑内两侧降水从一端向另一端开挖。明段基坑开挖采用分段放坡开挖,纵向由一端向另一端依次推进,竖向每一段内从上到下分六层开挖,分层开挖示意见下图。

基坑两侧降水→第一层土方开挖至第一个台阶→施工A排水沟→土方分层开挖至第二台阶→施工B排水沟→分层土方开挖至基底上30cm处→设置C排水沟→人工突击开挖基底上30cm土方→地基基础验收→铺设混凝土垫层

1)按规定的技术标准、地质资料以及周围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等的详实资料,严格细致地做好深基坑施工组织设计(包括周围环境的监控措施)和施工操作规程,施工方案按要求组织专家会审。

2、对开挖中可能遇到的渗水、边坡稳定、涌泥流砂等现象进行技术讨论,制定应急措施并提前进行相关的物资储备。准备好地面排水及基坑内抽排水系统。

3、确保地下连续墙的按时完成,开挖前20天进行基坑降水工作,保证基底以上地层开挖时的稳定,保证开挖施工如期进行。

4、按设计要求租赁、加工备足应急用钢板桩数量,备好出土、运输和弃土条件,确保连续开挖。

5、对基坑周边30m范围内的建筑物进行调查,并对基坑、周围建筑物、地面及地下管线等编制详细的监控和保护方案,预先做好监测点的布设、初始数据的测试和检测仪器的调试工作、检测工作准备就绪

基坑开挖主要工序施工方法及技术保证措施

基坑工程降水主要是为了使基坑内地面至基坑底以下一定深度内的土层疏干并排水加固,便于土方开挖,更有助于提高围护结构被动区及基坑内土体的强度和刚度,以确保基坑的顺利开挖和地下结构的施工,其中包括降低浅层潜水的地下水位,降低土体的含水率,提高土体的抗剪强度稳定性,防止发生流砂、管涌和基坑回弹隆起等。

降水采用重力降水办法用深井泵抽水,深井降水在土方开挖前20天进行,每口深井配深井泵二台,深井泵抽水不连续进行,有水则抽,断水则停。按时抽水,最初水位高,水量多,每次抽水出水时间长,间隔时间短,以后随水位下降,每次抽水出水时间短,抽水的间隔时间逐渐放长。

基坑开挖施工方法与技术措施

1、基坑分层分段开挖顺序及开挖步序

(1)基坑开挖分段开挖,每段根据每个区域采用从一端向另一端开挖或整体开挖;

(2)基坑从上而下分层开挖,随开挖随架设钢支撑;

(3)基坑开挖时纵向放坡由于挖掘机操作工艺的要求而挖成台阶形,台阶长度4m~5m左右。但总的土坡还是要控制1∶2左右的纵坡。施工中采用中部超前挖土方式,并充分利用"时空效应"以加强土体的稳定。

(4)区域内每段从一端开始开挖时,一次性挖至基坑底。

2、基坑开挖及出土方法

土方开挖的顺序、方法必须与设计工况相一致,并遵循“降水开槽、先将水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分层开挖的每一层开挖面标高不低于该层排、降水沟的底面或设计基坑底标高。

1)先用挖掘机沿基坑两侧开挖临时排水沟,然后设置降、排水设施及排水点集水坑,最后从横断面中间向两侧开挖。

2)当基坑深达到5米时,需要设置2台挖掘机配合倒挖;当基坑深度达10米时,采用3台挖掘机进行台阶式倒挖。

3)基底岩层拟采用液压破碎锤破除,人工配合装土,汽车吊与龙门吊提升。

4)基坑开挖时纵向放坡由于挖掘机操作工艺的要求而挖成台阶形,台阶长度4m~5m左右。但总的土坡还是要控制1∶2左右的纵坡,淤泥较厚段可控制在1∶3左右的纵坡。

5)碴土由挖掘机挖装至自卸汽车,运输至临时弃土场;

6)开挖时每挖一层,及时设置临时排水沟,然后向下继续开挖。

7)基底严格控制最后一次开挖,控制超挖。

8)为确保基坑稳定,垫层施作完7天之内将钢筋砼底板浇筑完毕。

9)开挖过程中设专人及时绘制地质素描图,当基底地层与设计不符时,及时与设计、监理单位沟通、共同处理。

10)设排水沟,渗水及雨水及时泵抽排走。由于南方天气多变,时有暴雨,备足排水设备,做好预警工作,确保基坑安全。

11)开挖过程中,按既定的监测方案对基坑及周围环境进行监测,以反馈信息指导施工。

基坑开挖及出土方法纵断面示意图

15)基坑开挖允许偏差与检验方法见下表

基坑开挖允许偏差与检验方法

基坑石方开挖主要是含砾泥质粉砂岩和砂岩。岩质较硬,采用液压破碎锤破除方案。

3、基坑开挖及出土安全技术措施

(1)基坑开挖在开挖沿纵向分段、按台阶数分层,各层土体的开挖应掌握先中间后两侧,对称、平衡的施工原则,并严格按要求的顺序进行。

(2)每个施工段内的土方开挖必须遵循“竖向分层、水平分段”的原则,每层的厚度根据台阶的间距而定。各层间小段的划分按8~12m原则。

(3)基坑开挖时严禁超挖,分层开挖的每一层开挖面标高不低于该层台阶的底面或设计坑底标高。

(4)基坑横向放坡开挖,随挖随刷坡,严格控制纵坡的稳定性,分层开挖刷坡坡度在基坑设计开挖边坡坡率土层在1:1以内,岩层在1:0.5以内,放坡的总高度与长度之比不大于1∶1.2。为确保开挖边坡的稳定及安全性,在每一层之间根据设备设置宽度为4m~5m的台阶。

(5)在坡顶外设置截水沟或挡水土堤,防止地表水冲刷坡面和基坑外排水再回流渗入坑内。在整个基坑周围地面设置挡墙和集水沟,确保地面水不流入基坑。基坑开挖后,及时设置坑内排水沟和集水井,防止坑底积水,集水坑与基坑挡墙内侧的距离应大于1/4基坑的宽度。

(6)在开挖至基底300mm时,由人工清底开挖至设计标高,严防超挖。

(7)基底挖出后立即施做垫层,挖出一块做一块,防止基底风化,为确保基坑稳定,开挖至基底后,迅速施工接地网工程,并在垫层施作完后7天之内将钢筋砼底板浇筑完毕。

(8)土方开挖时,根据现有场地情况,弃土堆放尽可能远离基坑坡顶。

(9)开挖过程中设专人及时绘制地质素描图,当基底土层与设计不符时,及时通知设计、监理处理。

(10)开挖过程中,按既定的监测方案对基坑及周围环境进行监测,以反馈信息指导施工。

1、基坑单个工作面日均出土量达3000m3,外运弃土受出土时间,运距等影响较大,开挖中把合理组织安排弃土外运作为一个关键环节来抓。

2、弃土外运专人负责组织安排,场地内、外统一调度,协调内外关系,组织安排出土车辆运输。场地外的运输路线与业主及有关部门协调安排,确保外运弃土按计划进行。

3、考虑雨天、特殊情况造成的工期滞后等因素及外部环境的影响,最大弃土量按最大开挖出土量的84%计。

4、弃土场地按要求设置,并作好挡护、平整及夯实。

5、经对施工现场周围进行考察,弃土场位置设在前海填海区处进行弃土。

6、遵守广州市政府及市政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

1、基坑施工监测组织与流程

负责监测方案实施,管理,监测数据的分析

负责监测方案实施,监测数据的分析

监测方案实施,资料整理

监测方案实施,资料整理

①负责监测方案和监测计划的制定。

②监测仪器的选择和调试、仪器保养维修工作。

③负责量测计划的安排与实施,包括量测断面选择、测点埋设、日常量测、资料管理等。

④按测点布设,量测和资料报告整理3个阶段进行监测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⑤负责及时进行量测值的计算和绘制图表。并快速、及时准确地将信息,量测结果反馈给现场施工,以指导施工。

⑥每次量测结束后,及时进行数据计算和分析,当天将监测结果和可能出现的问题通知主管工程师,并协助主管工程师制定相应措施。并及时向监理工程师汇报监测成果。

信息化施工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2、基坑施工监测项目与相关要求

并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及《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有关规定,结合本站实际情况确定主要监测项目见下表:

边坡土体顶部的水平位移

精密水准仪、铟钢水准尺

水平间距12米布置,相邻两组测点间间距20m

监测基坑开挖引起的地表变形情况,确保施工安全

围护结构施工中1次/天;开挖过程2次/天;主体施工1次/周

每次开挖后立即进行,每20m一断面

围护及开挖时1次/2d

(2)监测点布设及相关要求见下图

1)地面、构筑物、管线监测点布设

②边坡土体顶部的水平位移:距基坑边0.2H、0.5H、1.5H布置,相邻两组测点间距20m;

边坡土体顶部水平位移监测点布置示意图

③地表沉降:每20m一断面;

④支护结构的水平位移及垂直位移:围护结构上每10—15m选一个测点;

⑤地面建筑物监测点的布设:

b、建筑物监测按二等变形测量精度等级用精密水准,铟钢尺进行测量。与地面沉降共用高程监测控制网。

⑦地下水位:每25m一个;

⑧孔隙水压力:在典型断面上。

主要监测项目选择仪器见下表:

基坑监控量测控制标准表

3、基坑工程监测项目的实施方法

1)观察方法:每次开挖后技术人员对工作面地层进行肉眼观察,并记录结果。如果水文、地质情况没有变化,每10m做一次观测记录;如果水文,地质情况有变化,包括水位、水量、水质、地层性质、厚度等,根据地质情况变化及时记录。若渗漏的地下水中含有泥砂,立即报警。对已施做的边坡结构裂缝进行观察和记录描述,如发现异常立即报警。

2)数据处理:将所有的记录当天存入计算机监测管理系统,统一管理。

(2)边坡土体顶部的水平位移监测

1)量测精度:±1mm。

2)监测方法:利用土体水平位移测斜孔和水平观测孔,用高精度经纬仪进行量测。

3)数据处理:监测结果存入计算机监测管理系统绘制水平位移曲线图统一管理,并进行回归分析,判断基坑开挖对地表变形的影响。

1)监测方法:在地表埋设测点,用精密水准仪进行地表沉降的量测。

2)数据处理:沉降监测紧随开挖进行,沉降值存入计算机监测管理系统绘成沉降曲线图统一管理,并绘制报表。

(4)支护结构变形监测

1)监测方法:利用围护结构水平位移测斜孔T/CECS 616-2019 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技术规程(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用测斜仪、水准仪、水准尺、

收敛仪等量测,在基坑开挖时跟踪量测。

2)数据处理:监测基坑开挖引起的围护结构变化情况,监测值存入计算机监测管理系统绘制围护结构变形曲线图统一管理。当某段土体位移过大时,查明原因采用加强措施,加强锚杆、支撑和改良、加固地层等措施,保证施工安全。

4、监控量测数据处理与应用

所有的观测数据,都按《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变形量测要求的各项限差进行控制。对监测原始数据进行数据改正、平差计算、生成监测报表和变形过程曲线图、计算各点的高程及沉降量、累计沉降量。量测数据分析与反馈,用于修正设计支护参数及指导施工、调整施工措施等。

JBT 13879-2020标准下载(1)监控量测结果的整理

每次测量后,将原始记录存入计算机监测管理系统进行统一管理,并及时以图表形式作直观的反映,对于位移、变形速度变化和加速度的变化,自动预警,提出相应的参考措施、对策。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