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新建污水处理厂排放管施工方案

XX新建污水处理厂排放管施工方案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137.22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XX新建污水处理厂排放管施工方案

污水处理厂排放管施工方案

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是一座新建污水处理厂,近期规模为5万m3/d,远期规模10万m3/d。出江排放管工程是整体工程重要的一部分,污水经处理厂处理后通过泵站和排放管排入现有防洪大堤外178m处长江中。排放口位于2#丁坝和3#丁坝连线向内16.5m。排放管工程范围从高位井起至长江中排放口,全长270米,主要工程内容有:

1)一座高位井(兼作顶管工作井),井内净尺寸7.50m×7.60m,钢筋混凝土井壁厚度0.7m,井内结构有纵横隔墙将高位井分为一个进水室和两个出水室。进水室与排海泵站的出水管相衔接,两个出水室分别与正常排放管和应急排放管相衔接。高位井的进水室和两个出水室分别设置铸铁闸门。

2)一根正常排放管,钢管DN1200,管壁厚16mm,管中心标高±0.00m(绝对标高),全长270m。

3)一根应急排放管,钢管DN1000房建工程施工工艺工法做法( 附图)(二).pdf,管壁厚14mm,管中心标高±0.00m(绝对标高),全长159.24m。

4)正常排放管排放口出口处设置0.35×0.5×17m钢筋混凝土板桩20延长米和块石理砌护坦,板桩上口设置0.45×0.5×20m钢砼导梁,顶标高2.10m。

5)应急排放管排放口出口处设置钢筋混凝土消力池和块石理砌护坦。

根据现场情况和《污水处理厂一期排海管岩土工程勘查报告》,本工程场地内的土层均属第四纪河口、滨海、浅海、沼泽和溺谷相沉积层,主要由粘性土、饱和粉性土和砂土组成。

根据地基土的特征、成因及物理力学性质差异,勘探深度内的土层可划分为4个主要层次,其中第①、②、⑤层根据土性特征可分若干亚层和次亚层。

①3浜填土层厚度为0.3~2.3m,含黑色淤泥及有机质,偶夹碎石、混杂物等,初时为明浜,场地平整后成为明浜。位于沉井区域内的浜填土在沉井起沉场地平整时用黄砂换填。

②1褐黄色粉质粘土层厚度为0.15~1.8m,呈可塑状态,中等压缩,工程地质性质相对较好。本沉井的起沉界面处于本层。

②2灰黄色粉质粘土层厚度为0.20~1.30m,中、高等压缩为软弱下卧层,工程地质一般。

③1灰色淤泥质粘土夹砂层厚度为1.90~5.90m,具有触变、流动的特性工程性质差,本层是天然地基的主要压缩层及软弱下卧层。本沉井封底结构位于本层。

④1灰色淤泥质粘土层2.10~7.20m为高压缩性灵敏软土,工程性质差。本层也是天然地基的主要压缩层及软弱下卧层。

⑤1灰色粘土层呈软塑状态,高等压缩,工程地质性质一般。

1.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排放管施工图纸;

2.招标文件及图纸中所指定的有关规范、规定、标准和参考标准:

3.建筑工程现场管理标准和有关法令性文件;

4.公司质量保证手册,有关程序文件以及相关的作业指导资料;

5.施工现场实际踏勘和现状情况;

6.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268—97)

7.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6—98)

9.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10.埋地钢质管道环氧煤沥青防腐层技术标准(SY/T—0447—96)

11.市政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DBJ08—220—96)

12.市政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DBJ08—224—96)

13.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96)

14.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

15.水运工程土工织物应用技术规程(JTJ/T239—98)

16.港口工程地基规范(JTJ250—98)

1、高位井(兼作顶管工作井)采用排水下沉、干封底沉井施工;

2、高位井至应急排放口正常排放管Ø1200×16钢管(180m)和应 急排

放管Ø1000×14钢管(150m)管道采用同时、双机头错位顶管施工,顶管工艺是泥水平衡,每节管长3米。顶管接收坑打设钢板桩围护,轻型井点降水待顶管顶到位置后,挖除土体,调出顶管机头;

3、应急排放口消力池至正常排放口Ø1200×14钢管长85m(实际长90m,留有5m间距是顶管机头和橡胶软接头)管道采用滩涂岸上制作、水上沉管施工;

4、应急排放口钢筋混凝土消力池施工采用编织袋装吹填砂的施工围堰围护,构筑物结构现场现浇;

5、正常排放口0.35×0.50×17m钢筋混凝土板桩打设采用水上打桩船打设的方法施工;

6、钢筋混凝土板桩与排放管连接处采取水下支设模板、浇注水下砼;

7、钢筋混凝土板桩上口钢砼导梁采取赶潮施工;

8、抛石护坦和管道上部抛砂、抛石采用水上船抛,C25砼采取赶潮浇筑;

9、施工便道利用编织袋吹砂填筑。

我项目部在认真阅读了排放管施工图,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多次实地踏勘施工现场,了解周围环境情况,分析各种影响工程施工的因素。对排放管施工的特点进行了讨论,编制了该工程实施的施工方案,以及工程质量、施工工期、安全生产等保证措施。编制时为了使方案更具合理性、经济性和可操作性,编制过程中对多种方案进行比较充分论证,以求开拓创新,优化方案,确保优质高效安全地完成本工程。

根据设计图纸,排放管的施工内容划分为“三个区域、两个区间”。“三个区域”分别为高位井区域、应急排放口区域和正常排放口区域;这三个区域通过两个区间相连,“两个区间”分别是顶管区间和沉管区间。

本工程防汛大堤外侧的施工,由于防汛大堤内外本身的高差,使施工机械很难进入到施工位置。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计划在大堤的堤顶道路上按2%的坡度筑坡,在顶管上方位置附近使堤顶道路的标高达到防汛墙的高度。在防汛墙外侧采用吹砂工艺抬高标高,沿顶管位置修筑一条宽度10m的道路接至防汛墙,形成一条堤顶道路至施工场地的通道,从而使施工机械车辆能够到达施工场地。

从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和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我们拟采用围堰的方法进行应急排放口区域的施工。

利用吹砂工艺修筑围堰,在围堰根部打设短钢板桩,以有桩坝的形式将施工场地完全封闭起来,排除江水的潮汐作用对工程施工的影响,将滩涂和水上施工转变为陆上施工。

根据不同施工区域和施工区间所需操作面的不同,围堰顶的宽度在10~5m之间,根据历年来的潮位情况,现最高潮位在3.5m~4.0m之间。围堰顶标高保证在5.5m左右,高于历年同期的高潮位,保证施工安全。围堰外侧按1:2放坡,在坡脚处插入6m长钢板桩,起到防止围堰滑移的作用,确保围堰的稳定性。

高位井为沉井结构,平面尺寸为9m×8.9m,下沉深度约7m,沉井采用二次制作一次排水下沉、干封底的方式进行施工。

顶管区间由高位井开始,至应急排放口区域(消力池)结束。共有两条管道,一条为DN1200钢管,壁厚16mm,管长180m;另一根应急排放管,直径DN1000,壁厚14mm,管长150m。两管平行布置,管中心线相距4.1m。管道中心标高±0.00m。管道外防腐采用环氧富锌底漆一度,干膜厚40um,环氧云铁底漆一度,干膜厚100um,超厚膜型环氧沥青面漆二度,干膜厚150um。内防腐环氧煤沥青普通级干膜厚度≥0.3um。

该顶管将穿越长江防洪大堤,施工时对长江防洪大堤保护尤为重要。因此,在顶管穿越防洪大堤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对大堤土体位移和沉降进行观测并加以控制。

4.5.2机械选型经过我单位技术部门结合地质和现场情况,依定该工程选用泥水平衡顶管掘进机进行施工。确保防洪大堤的稳定和安全。

泥水平衡掘进机是通过胸板前密封舱内护壁泥浆平衡正面土压,以泥水平衡自动控制土压力。

4.5.3泥水平衡掘进机的优势

泥水平衡顶管与其它顶管相比,具有平衡效果好,施工速度快、对土质的适应性强等特点,采用泥水平衡顶管工具管,施工控制得当,地表最大沉降量可小于2cm,每昼夜顶进速度可达20m以上。它采用地面遥控操作,操作人员不必进入管道。管道轴线和标高的测量是用激光仪连续进行的。能做到及时纠偏,其顶进质量也容易控制并适应砂性土层中施工,特别是穿越地表沉降要求较高的地段。

泥水平衡顶管机机头设有可调推力的浮动大刀盘进行切削和支承土体。推力设定后,刀盘随土压力大小变化前后浮动,始终保持对土体的稳定支撑力使土体保持稳定。刀盘的顶推力与正面土压力保持平衡。机头密封舱中接入有一定含泥量的泥水,泥水亦保持一定的压力,一方面对切削面的地下水起平衡作用,一方面又起到运走刀盘削下来的泥土的作用。进泥泵将泥水通过旁通阀送入密封舱内,排泥泵交密封舱内的泥浆抽排至地面的泥浆池或泥水分离装置内,通过调整进泥泵和排泥泵的流量来调整密封舱的泥水压力。

刀盘上承受的土压力和舱内泥水压力均由压力表反映,机械运转情况、各种压力值、激光测量信息、纠偏油缸动作情况均通过摄像仪反映到地面操纵台的屏幕上,操作人员根据这些信息进行遥控操作。由于顶管机头操作反映正确,可及时调整操作,所以泥水平衡顶管精度较高,顶进速度较快,且地表沉降量小。

根据本工程地质条件和工程特点,本工程采用泥水平衡式顶管施工。其施工工序见下顶管施工流程图:

1、测量控制、沉降检测点布置,顶进轴线测量。

2、施工现场平整,基坑内导轨安装,井内后座设置、操作平台搭建、工作坑安全护栏搭置。

3、材料准备、管节进场验收堆放、防腐层测试检查、钢管焊接材料进场验收。

4、顶管机头井下拼装、调试及系统调试。

5、洞口注浆加固土体、洞口止水安装。

6、侧壁减摩触变泥浆配制。

7、施工人员安全、技术交底。

基坑导轨保证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本工程基坑导轨由型钢和钢板焊接而成。在工作坑底板基础上事先预埋钢板,预埋钢板的位置与基坑导轨相吻合,以便导轨与之焊接。预埋钢板上的锚固钢筋焊接牢固并有足够的锚固强度,导轨安放后,在两侧用型钢支撑好,必要时再浇筑混凝土,确保导轨在受撞击的条件下,不走动,不变形。

主顶油缸架是拼装式结构,主顶油缸的安装要定位准确,保证油缸受力点的正确位置,其高程和平面安装误差小于5mm。

承压壁是承受和传递全部顶力的后座墙,更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并有足够安全度。本工程的承压壁设计先用混凝土浇平,后靠钢板用δ=70钢板,在钢板和混凝土平面之间衬满50mm松木板。

根据设计预埋的钢预埋件,我们在预埋件上安装工作坑洞口止水装置。该装置与导轨上的管道保持同心,误差小于2mm,工作坑洞口止水安置密封为橡胶止水法兰,在橡胶止水法兰之前预埋注浆孔,以便压注膨润土泥浆,在机头将要到达接收坑时,要精确测出机头状态位置,尽量满足预留孔与机头同心的要求。

注浆为“机头同步注浆”和“管道补浆”二部分,采用同一根总管和同一种浆液配方。触变泥浆由地面液压注浆泵通过2’’管路压送到各注浆孔内设置球阀,软管和接头的耐力5Mpa,支管通径为C1。在工作坑洞口止水装置处设置4个注浆孔,当管道外壁进入洞内,未与土体摩擦前就浸满浆液,触变泥浆随管外壁向土体渗入。在整个管道中每间隔3个管子设1个补浆断面共4个注浆孔,补浆按顺序依次进行,每班不少于2次循环,定量压注。

触变泥浆的配方和性能指标:

注浆压力:大于地下水压力,注浆量为建筑空隙的6~8倍。

顶进施工的主要程序,一是顶管工作井安放钢管程序,二是顶进程序二者循环进行。

顶管工作井安放钢管程序:

缩回主顶千斤顶→拆除管节内各种管道接口及电缆→退出环形顶铁配合→安放钢管→管材焊接、防腐涂料补涂→安装环形顶铁→安装管节内各种管道接口及电缆→伸出主顶千斤顶,顶进→主顶油缸顶到位→重复上述过程。

以上过程中以焊接管材、环形顶铁配合为技术要点,注意检查各个环节。

安放钢管前的检查准备工作至关重要,安放前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顶进前对成品钢管、焊接管材的坡口、焊条等材料从尺寸、规格、性能等均作详细检查,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开顶前,凿除洞口封堵砖墙,机头顶入洞口,为确保机头出洞时直线度,防止机头“漂移”,拟在工具管后3节钢管内预焊接螺栓吊紧座,过渡环与后3节钢管用螺栓从上部吊紧,使机头与后三节钢管练成一体,快速突破洞口外10m进尺,需要纠偏时再割断。

由于本机顶进中基本采用以泥水压力控制方式,即通过调整进泥泵和排泥泵的流量来调整密封舱的泥水压力。从而自动控制顶进速度,控制机头正面土压,防止顶进面倒塌,故须充分注意泥水压力情况。

顶管的总顶力控制是非常关键的顶管技术参数,因此,施工中必须根据设计分析计算沉井后座最大土压力,沉井允许承受的最大顶力和顶管长度,管子允许的轴向力,土的摩阻系数来设计施工顶力,中继间数量。

测量工作是顶管施工中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

顶进中工具管的高程、中心轴线的测量是最重要的,正常顶进时,每顶一节管对顶进轴线作三~四次测量,确定纠偏方向和时间,并对机头前10米、后20米的地面沉降监测点作一次测量,以便当班施工人员能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控制沉降幅度。每次测量均作详细记录,并据此绘制管道顶进轨迹图。

发现误差纠偏时,每隔200~300mm测量一次,根据测量数据,绘制工具管走向轨迹曲线,进一步指导纠偏工作。

工作坑内设置由地面水准点引入的临时水准点,为保证测量准确,每班交接班时对仪器进行校对与调整,并对工作坑的位移进行监测,方法是对井内设置的几个基准点进行一次测量。调整仪器后必须复制管道中心轴线与高程,并记录。

顶进管道在100米、150米和距离接收坑50米左右时应对管道轴线进行一次全面复测,使工具管进洞有找中的余量,顶管结束后必须全线复测。

由于工具与管道外径相差而形成的管道外周空隙以及工具管纠偏而形成的管道外周空隙或工具管及管道外周附着一层粘土随顶进而形成的管道外周空隙,会引起地面沉降。必须精心压注触变泥浆有效地予以填充,以减少地层损失。另外压注的触变泥浆可减少顶进摩阻力的50%。

本顶程采用机头注浆,机后钢管补救方案,即从机头后三节钢管均设置注浆孔,以便顶进时定量定点压,补浆,减小顶进时管外壁阻力,填充扰动土中的空隙,减小地面沉降。

配置的触变泥浆粘滞度高,失水量小,稳定性好,又要求切力低以满足较长距离输送,理论要求:

比重为1.06~1.10,粘度为20~30s

静切力80~130mg/cm2,含砂率<4%

胶体率>90~95%,失水率<14ml/30min

为方便施工,拟采用压、补浆为一种液体地配比、暂定为(重量比):

配置时,膨润土、CMC需水浸12小时。

注浆压力基本维持在2.5yh(y为土层容量、H为管顶覆土)顶进时还需根据地面形变,地下水位等因素适当调整压力和注浆量,每天地注浆量应浆固化。换浆量略大于触变泥浆量,压力根据地面隆起情况定,换浆用普通325水泥,水灰比0.6。

顶管允许偏差值为中线位移100mm,高程:+60mm,-80mm。

设置报警线:中线±50mm,高程+30mm,-40mm。

顶管中,由于周围穿透土层的变化,顶力的不均匀,管道连接的误差等因素,均可能造成顶管中线偏离设计中线设置,当管道偏;离>10mm时,需采取纠偏措施。

在工作井后靠前设置一牢固的测量平台,平台高度与轴线标高相匹配,并可作少量调节。在机头后壳体圆心处有一激光靶,从激光在光靶上的位置即可读出机头机尾的实际偏差,现场结合机头前后壳体折角、机头滚动角,二维倾斜仪读数、即可算出机头的现存偏差及发展趋势,从而确定纠偏动作的方向、大小及时机。

对某一纠偏动作,机头前后壳体即在这方向产生一定量的折角,在顶进时,机头即沿着此方向纠偏,每次纠偏操作的执行均需仔细讨论,记录在册,并密切观察其后反映,当班人员须将整个管道的线形偏差以曲线图形式绘出,以利操作控制。

为了消除测量基准的误差,在顶进100米、150米处还要对测量基准作一次全面复测。机头进洞前50米处,对机头偏差进行一次精确的测量,确定纠偏控制措施,以确保机头以尽可能小的偏差进洞,避免洞口错位。纠偏时的指导思想是“平行找顺,纠偏一半,反曲靠线,主动微调”。

发现误差时,不能急于归位,找出原因,减缓误差发展,第一步是首先找出误差大的一面进行纠偏工作,纠偏千斤顶在原基础上的伸出量不超过2~4mm,这时误差虽在增加,但已有回归趋势,第二步经过一段顶程后(3米左右)出现顶进轴线于设计中线平行时,可多顶一段距离(5~10米),管体在顶进中会接顺一些已弯曲的土洞,第三步向设计中心靠拢,仍将千斤顶继续伸出2mm左右,本着稳慢原则,每顶2~3米可向设计中心线靠近5mm,当总误差已校正1/2时,反响纠偏千斤顶开始伸出2mm,这时的工具头仍然向设计中心靠拢,但其轨迹可能已向反方向演变,故称为“反曲靠线”,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矫枉过正”,轨迹忽左忽右。

(1)纠偏前,要根据工具管本身已存在的斜率和轨迹,综合分析确定校正方向及纠偏千斤顶的伸出量。

(2)纠偏时要坚持勤测、勤调、微动的原则,每次纠偏一般情况下不大于0.5度,切忌猛纠、硬调。

(3)纠偏操作必须在顶进中进行,严禁在停止时纠偏。

(4)当进行主动纠偏时,应会同技术人员共同研究进行。

8工具管进出洞土体加固措施

顶管井在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扰动井周围土体,造成水土流失后产生空隙和应力状态分布不均匀,因此工具管进出洞口时,再次扰动土体,非常容易造成洞口处水、土坍塌。所以对洞口的加固十分重要,对工作井、接收坑洞口前一段距离土体采用压密注浆法,进行注浆加固,使该范围内的土体达到止水、密实。

9地上、地下挖弃土的安排及处理

因为采用泥水平衡掘进机,我们采用现场设置活动泥浆池和泥浆车,及时运出施工废弃泥浆。泥浆的安排及处理必须注意文明施工,严格按文明施工要求执行。

4.5.6顶管施工质量标准

1)顶进不偏移,管节不错口,管底坡度符合设计要求;

4.5.7顶管施工对大堤沉降控制

1、准备工作方面:施工前向有关单位了解防洪堤的结构情况,借阅相关图纸,明确大堤的基础埋深等相关数据,在顶管穿越前做到心中有数。制订应急预案,责任落实到人,备足应急物资,一旦出现意外情况做到事故处理紧张有序,将损失降至最低程度。

A、增加覆土厚度:两条管道的埋深约4m,相对比较浅,故长江防洪堤外侧施工便道布置在顶管上方,增加顶管上方覆土厚度。

B、试验段:将顶管由高位井顶出至防洪堤前的一段距离作为试验段,确定顶进速度、泥浆配比等相关施工参数以保证穿越防洪堤时将对土体的影响降低至最小程度。

C、顶进中措施:顶进过程中,管道外周的扰动空隙通过精心压注触变泥浆加以有效填充,顶管结束后,用水泥浆置换填充,以减少土层损失。此外,纠偏时坚持勤测、勤调、微动的原则,避免管道大起大落,以减少土层损失。在穿越地面构筑物时不准停机,控制切口角度,适当放慢顶进速率以减少土层损失。

3、施工监测方面:加强对防洪堤的监测频率,以达到动态监测的效果,对于防洪堤的沉降位移情况随时掌握,随时分析。如果出现异常情况或者监测数据超出了警戒值立即调查原因,进行相应的技术处理,保证防洪堤的安全。

1)监测内容为了及时收集、反馈和分析周围环境及围护结构在施工中的变形信息,实现信息化施工,确保施工安全。根据施工现场环境条件,确定本工程顶管穿越段长江防洪堤(沉降、位移)监测。

2)监测点(孔)位布置

沿防洪堤以点距5~10m设置测点。

徕卡NA2+GMP3水准仪

苏光DSZ2+FS1水准仪

苏光J2经纬仪PEAK灯光放大镜

a.建立监测成果及时汇报制度。

b.及时对监测数据进行综合整理分析,正常情况下每周向业主、监理以书面方式呈报一次;如遇特殊情况,每天呈报一次。监测资料的综合整理分析报告应包括阶段变形值、变形速率、累计值,并绘制沉降槽曲线、历时曲线等,作必要的回规分析,及对监测结果进行评价。

正常排水口区域是埋管区的终点,也是排放管工程的终点位置。此区域距离防汛大堤外测178m位于水域中,排放口管道基座结构设计为打设0.35×0.5×17m钢筋混凝土板桩共40根,呈“一”字形布置于管道中心线两侧各10m。板桩顶标高1.6m,其上设置0.45×0.5m钢砼导梁。板桩顶标高2.1m。管道与板桩之间现浇钢砼连接固定管道。

施工准备→测量定位→板桩预制→打桩区域挖泥疏浚→打桩→沉管→导梁、排放口钢砼施工→收尾

板桩工厂预制商品桩,按设计要求预制养护28天后,驳船运至打桩地点。

4.6.4板桩打设机械

拟用港机一号打桩船施工,船长45m、宽14m、型深3.2m、吃水2m,600吨船位;老锚船一艘,400吨位级自航驳船,长40m,宽10m,型深2.9m,吃水1.2m;运桩船一艘,600吨级自航驳船;抛锚船一艘,起重力20吨。

4.6.5施工技术措施

1)测量放样必须专业人员操作,采用一放一复制度,保证桩位准确;

2)打桩船方向与板桩方向呈“丁”字型布置;

3)打桩船就位后抛锚船抛五根锚,确保打桩船稳定;

4)首先打设定位桩,起始板桩打设至5m标高,然后打设第二桩至5m,……依次类推,40根桩全部打至5m标高后,再从第一根起始板桩送桩至设计标高(2.1m和-1.05m);

5)本工程沉桩以标高控制,如遇坚硬土层沉桩很困难,截桩至设计标高;

4.6.6导梁及钢砼墙施工

1)导梁施工前凿除板桩顶2.1m~1.6m,赶潮安装模板、绑扎钢筋、浇筑砼。

2)排放管管口位置钢砼墙施工,下口板桩不凿除(桩顶标高-1.05m),此部分采用水下加固模板、钢筋沉放、浇注水下砼的方法施工(-1.05m~1.6m)。

3)施工时搭设一宽度为4米的施工便桥,便桥结构及位置见附图。

打桩前向海事局、处申请办理航行通告,水上作业许可证;挖泥疏浚淤泥弃置位置,须征得有关部门批准;潮位、气候变化及时掌握,遇大风和恶劣天气立即停止施工,保护国家财产和施工人员人身安全。

防汛大堤外侧应急排放口至正常排放口之间管道设计为水下埋管,此段管道ø1200,壁厚14mm,总长度90m,其中排放口板桩外设置橡胶鸭嘴阀,板桩上为短钢管与鸭嘴阀法兰连接,板桩上短钢管向内是一橡胶软接头。沉管段管道与顶管段管道也是一橡胶软接头后采用钢哈夫连接。

管道中心标高±0.00m,管底50cm厚袋装粗黄砂。正常排放口20m范围管道胸腔回填粗砂至管顶,管顶上回填20cm厚袋装碎石、再抛填80cm厚块石,最上层设置C25砼灌砌块石50cm厚。正常排放口20m~40m范围管道回填黄砂约1m厚。40m以外管顶以下回填黄砂,管顶以上回填土。

1)挖泥船开挖管道沟槽,方驳运输淤泥至弃置位置;

2)管道采用岸上制作、水上90米一次沉管的方法施工;

3)制作场地选在防洪大堤坡脚外侧,吹砂成型;

4)利用潮水上涨时将管道浮起,打捞船托运至设计管位;

5)先沉排放口板桩位置,后沉顶管接口位置;

6)驳船抛填管道胸腔、管顶黄砂和块石,赶潮浇筑砼。

1)管道制作场地选在防洪大堤坡脚外侧10米位置,方向同防洪大堤,吹砂成型长100m,宽4m,顶标高2.9m,摆放枕木垫平。

放管组装的钢管段进行水压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管段防腐处理。其试验压力符合设计规定,设计无规定时,为工作压力的2倍,且不得小于1.0MPa,试压达到规定压力后10分钟内不得降压,并不得有渗水现象。完成后设置滑移装置。

3)排放管整体浮运前,管道两端管口采用堵板封堵,并在堵板上设置进水管、排气管和阀门。

1)沟槽开挖根据设计要求和结构的宽度、采用挖泥船开挖。成槽后,管道中心线距边坡下角处保持一定的距离,坡度1:5。防止淤泥涌进。开挖沟槽的泥土用方驳运至弃置位置,弃泥位置必须符合有关部门的要求和批准。

4)沟槽挖好后,测量槽底高程和沟槽横段面,其测量间距根据沟槽开挖方法及地质情况等确定,在全管道沟槽范围内测量。

5)水下开挖沟槽的允许偏差符合下表的规定。

6)沟槽挖至槽底施工完成后,经检验合格及时铺设。袋装黄砂基础。

7)沉管沟槽开挖围堰处,先将围堰断开,挖除一个槽形口,待沉管结束后再用袋装黄砂封闭。

4.7.5水下铺设管道

1)施工船舶的停靠、锚泊、作业及管道浮运、沉放等,办理海事局等有关部门的相应手续并满足其规定。

2)采用打捞船拖浮运法将管道运至设计位置。铺设排放管时,根据河道水位情况确定施工时间,不宜在水流速较大时进行施工。

3)排放管基础及时施工,要求投料位置准确,沟槽两侧定位桩上设置基础高程标志,由潜水员下水检验和整平。

4)排放管浮运至下沉位置时,在下沉前做好下列准备工作:

(1)设置管道下沉定位标志;

(2)沟槽断面及槽底高程符合规定;

(3)管道和施工船舶采用缆绳绑扎牢固,船体保持平稳;

(4)牵引起重设备布置及安装完毕,试运转良好;

(5)灌水设备及排气阀门齐全完好;

(6)潜水员装备完毕,做好下水准备。

5)排放管下沉时符合下列规定: (1)测量定位准确,并在下沉中经常校测;

(2)管道充水时同时排气;

(3)下沉速度不得过快;

6)排放管铺设后,检查下列项目,并作好记录。 (1)检查管底与沟底接触的均匀程度和紧密性,管下如有冲刷,采用砂或砾石铺填;

(3)测量管道高程和位置。

(5)管道验收合格后及时回填沟槽。回填时,投抛砂砾石将管道拐弯处固定后,再均匀回填沟槽。水下部位的沟槽连续回填满槽。

(1)排放管的施工场地布置、土石方堆弃及排泥等,不得影响航运、航道。施工中,对危及堤岸和建筑物采取保护措施。

(2)排放管施工前,对施工范围内的地形进行校测。设置在岸上的管道中线控制桩及临时水准点,不少于2个,设在稳固地段和便于观测的位置,并采取保护措施。

(3)沟槽土基超挖时,采用砂或砾石填补。

(4)排放管竣工后,进行水压试验。

(5)排放管竣工后,按国家航运部门有关规定设置标志牌,标明水下管线的位置。

4.8.1概况应急排放口设计为钢筋砼结构,平面呈梯形,上底3。6m,下底8。

6m,长10。6m,底板厚度40cm,墙板30cm厚,高度70cm~140cm底板顶标高2。6m和现有滩涂标高相平。

应急排放管顶管施工→应急排放管出口管道基础、管道→消力池砼垫层→钢筋绑扎→模板安装→砼浇筑→外围抛石护坦→拆除围堰、场地复原。

4.8.3施工方法消力池外围采用吹砂袋修筑围堰;

钢筋在污水厂内制作,现场绑扎,模板标准钢模现场拼装,

砼商品砼,手推车运至浇筑点现浇。

按现行相关钢砼施工规范进行施工。

在施工工期上方面,由于工程内容包括防汛大堤外侧施工,因此排放管施工必须保证在6月汛期到来前完成,工期相当紧张。

因此,只有精心策划组织流水交叉施工,制定详细周密的施工方案,选择最恰当的施工工艺,优化施工步骤,提高施工效率,才能保证这部分工程的顺利完成。

4.2.1技术保证措施

为确保本工程施工进度,合理划分施工流水段,分块组织流水作业。

做好各工种之间的配合工作,定期检查和协调各工种间的工序配合及工期配合。

为充分体现我公司的施工技术水平,我们运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施工经验,确保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施工工期。

4.2.2材料设备保证措施

为确保各阶段计划顺利完成,周转设备和模板及机械配置将按阶段计划实物量提前配置。

为加快施工速度,视施工进展和需要,组织设备材料超常规投入,公司可以确保供应相应的设备和材料,保证工程施工顺利进行。

充分利用本公司机械设备优势,满足工程需要,是加快整个工程进度的有力保证。

4.2.3劳动力保证措施

根据方案实施要求及施工进度和劳动力需求计划,集结有业绩、有信誉的施工队伍,组织劳动力分批进场,并建立相应的组织体系和管理制度。

发挥我公司管理的优势,调配充分的管理人员,协调各班组,进行立体交叉施工,确保工期目标实现。

4.2.4组织保证措施

施工场地移交后,我项目部将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场,随即进行施工准备工作,尽快熟悉工程情况,全面了解工期的各方面因素。

由公司主管经理主持召开每二周一次的项目经理部会议,对本工程施工进度、资金、物资、设备进行总调度和平衡、解决施工过程中的各类矛盾和问题,使该工程顺利进行。

项目经理以周计划控制分部分项工程进度,按计划要求每周召开一次平衡调度会,及时解决劳动力、施工材料和设备调度问题,确保工程按计划实施。充分发挥我公司施工组织管理的优势,由项目经理部门派管理人员按工序、分区域、流水段交叉施工,进行全过程监控,确保工期目标实现。

为确保本工程施工能够在保证质量、保证工期的前提条件下顺利实施,必须在严密的质量管理体系中,制定落实下列具体的有章可循的质量保证措施。

严格按审定的施工方案施工

本施工方案是根据本工程特点,技术要求、工程地质情况、现场施工条件等因素,并结合本公司在地区,尤其是在对重大项目成功的施工组织,成熟的现场管理经验而形成的,因此本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必须做到:

开工前,应组织所有涉及本工程的管理人员,现场施工人员熟悉了解本施工组织设计。使每个施工人员、管理人员对工程的总体要求明确,对本岗位的职责,质量要求和技术要求心中有数与深刻了解。

项目经理按照本方案的宗旨和意图,充分运用自己的工作实践和管理经验精心组织,精心协调指挥好队伍精心施工。

施工方案经地区多年实践表明,是切实可靠的,施工中应严格遵循。

施工技术措施要求既满足了规范、规程和设计要求,又考虑了实际

施工中的千变万化性,即既有依据标准,又有成熟经验,在施工中不得任意放宽。施工中如发现本设计有不当之处需修改时,应征得公司主审施工组织设计部门的同意。

要高的要求唯有按全面质量管理办法,通过加强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建立施工质量保证体系,使质量问题在整个施工全过程中,自始自终处于良好的状态控制之中。从而达到保证质量的要求。因此,施工中务必遵循以下行为规则:

1、认真做好施工图纸的会审和设计交底

2、工程开工前,应会同业主、设计单位、工程监理单位对施工图纸进行会审和设计交底。会审前,应对施工图纸的设计文件的内容进行全面的审核了解。弄清工程的数据、资料、内容是否齐全、清楚。图纸本身和相互之间有无错误或矛盾。设计的标准与国家的有关施工规程有无抵触。要求的施工工艺是否切实可行。施工图设计是否存在不合理的地方。正式会审设计交底时,应予以说明。当图纸有错误或矛盾时,应提请给予更正。当施工的数据、资料和内容不够齐全、清楚,应请设计单位给予补充说明。当设计拟定的标准宽于施工规范应予提醒。当发现设计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应提出修改设计的合理建议。

严格执行施工中的检验复核制度

各项隐蔽工程验收必须经工程监理单位在现场进行质量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继续施工。

严格工序之间的交接制度、保证工序质量

除列常的因素控制外,施工中还应健全完善工序的自检和工序之间互检工作。下道工序检查上道工序是否合格,如不合格必须重新返工处理,直至合格,然后再进行后续工序施工。每道工序应对下一道工序负责。每一道工序完成后必须有下一道搭接工序的责任人验收认可,凡不符合质量标准的,不得转入下道工序。

1.项目经理为安全施工的总责任人。

3.项目工程师负责组织安全技术措施的编制和审核,安全技术的交底和安全技术教育。

4.施工员对分管施工范围内的安全施工负责,贯彻落实各项安全技术措施。

5.工地设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负责安全管理和监督检查。

6.各专业人员都有岗位的安全职责。

JGJ/T12-2019标准下载7.每个施工人员亦有安全职责。

安全教育分为一般性安全教育和安全技术交底两部分。一般性安全教育包括:①全体职工进入施工现场前的入场教育;②定期安全意识教育;③新工人上岗教育;④各工种结合培训的安全操作规程教育。安全技术交底有:①具体分部分项工程及新工艺、新材料使用的技术安全交底;②每次安排生产任务的安全技术交底;③每天的上岗安全交底。

7.1.3安全设施验收

施工现场的安全设施搭设完毕以后,经验收合格挂牌后方可投入施工使用。

1.每月一次全面安全检查,由工地各级负责人与有关业务人员实施。

2.每旬一次例行定期检查,由施工员实施。

3.班组每天结合上岗安全交底进行安全上岗检查。

4.按工程进展需要GB/T 38892-2020 车载视频行驶记录系统,由专业部门组织实施不定期的专业检查。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