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国税局办公大楼工程技术标书施工组织设计

某国税局办公大楼工程技术标书施工组织设计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426.50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某国税局办公大楼工程技术标书施工组织设计

1本工程的招标文件及有关说明

3相关的法规、施工规范及标准

3.1《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

3.2《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

实施性隧道冬季施工方案.doc3.3《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

3.4《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

3.5《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3.6《砼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3.8《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

3.9《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

3.11《屋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02)

3.12《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

3.13《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96)

3.17《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

3.18《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88)

3.19《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

3.20《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

本工程是某市保税区国家税务局承建的某市保税区国税局办公大楼工程,位于某保税区11区,主楼五层,地下一层,建筑总高度为22.7米,总建筑面积4438m2。该工程由中国石油天然气华东勘察设计研究院设计。

该工程为框架结构,基础采用水泥深层搅拌和框架柱筏基础,现浇柱、梁、板采用C30砼。

该工程施工现场开阔,施工区域相对独立,作业场地充足,道路畅通,材料、设备运输便利,施工用电、水均已接至现场,高素质管理人员及技术工人充足,施工的内外部条件都已具备。

该工程地基持力层为花岗岩强风化带,地基局部可能存在煌斑岩脉及其它复杂地质情况,施工时应会请勘察、设计等专家仔细研究,另行处理。

5.1本工程的合同质量要求为合格。

5.2.1合同范围内的全部工程的所有使用功能符合设计或变更图纸的要求;

5.2.2分项、分部工程质量达到检验评定标准,合格率100%。其中以下专项工程达到:

所有的隐蔽工程必须经顾客代表或监理部门验收合格;

卫生间、屋面不出现渗漏,所有外墙及门窗不渗漏雨水;

所有设备安装、调试符合有关的规范规定。

按照国家对建筑工程质量保修的规定履行保修义务,其中:

建筑结构工程保修年限为其设计使用年限;

屋面防水工程、有防水要求的卫生间、房间和墙面的防渗漏保修年限为五年;

采暖工程保修年限为两个采暖期;

水、电安装及装修工程保修年限为两年。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分工

若我单位中标,我们将派出我公司国家级别的项目经理担任该工程的项目经理,另外派出1名优秀项目经理担任该工程项目副经理,组成项目经理部,同时配备具有丰富施工经验的优秀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对该工程实行全过程管理。

项目经理部下设生产、技术、质检、安全、材料和财务等6个职能部门,负责从施工准备、计划统计、生产调度、技术管理、质量控制、材料和设备的供应、进货检验和试验、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成本核算等方面的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

2.1现场各级各类人员,按照公司制定颁发的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各司其职、做好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和各环节的接口工作。

2.2对于本工程,公司总部负有以下职责。

2.2.1对该工程的宏观控制负有责任,并负责现场施工人员的调整配备工作,随工程进度需要及时调配人员,使现场人员能够满足工程需要,保证工程按照合同工期圆满完成。

2.2.2对于现场的工程进度,资金使用,材料设备管理,技术质量管理,安全文明施工,合同履行负有监督责任,并对该工程的各项资源配备负有调配职责,从资源配给上保证施工任务和顺利进行。

2.2.3对该工程负有指导检查核实职责,施工前,指导现场工作人员编制《施工组织设计》(《项目质量计划》)、《安全施工组织设计》等文件,并予以审查,对工程实体及各项管理工作实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核实,保证工程圆满按合同完成。

2.3现场项目经理部职责:项目经理部对于该工程负有直接责任,是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设计意图的具体执行者,负有把设计图纸等一系列质量文件具体落实的责任,具体施工中应遵守国家的现行的有关质量标准,规范和法律法规。

2.3.1项目经理作为该工程第一责任人,对各项具体工作的落实负责,负责组织本工程的均衡生产和工序管理,负责组织和管理进入本工地的人财物资源,做好人力、物力和机械设备的调配与供应,及时解决施工中出现的问题,保证履行承包合同。

2.3.2项目经理监督工程按照《施工组织设计》(《项目质量计划》)中的要求进行施工,组织质量保证体系和安全保证体系的现场落实工作。保证产品质量达到国家标准,实现安全生产。

2.3.3项目部定期(每周不少于一次)召开例会,对工程施工及存在问题进行协商解决。

2.3.5现场质量人员负责工程质量检查控制,对工程的实体进行抽样检查,并留下记录。

2.3.6现场材料人员负责工程材料的采购,并对所采购的材料质量负责,抽样检查并留下记录,负责对本工程的材料应用进行控制。

2.3.7现场安全人员负责本工程安全生产各项具体工作的落实,严格按照《安全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并留下记录。

2.3.8其他人员按照集团公司所制定的工作标准认真完成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和项目经理安排的工作。

根据我公司ISO9002质量体系要求,严格按照程序文件实施,保证组织机构的有效运行。

2.4.1对于该工程,我们将召开方案研讨会,确定这些文件并落实执行。

2.4.2为防止误用无效文件资料,在施工过程中文件资料的控制工作由项目主管技术员负责依据《文件资料控制工作程序》进行控制。

2.4.3为使采购的材料设备满足质量要求,材料设备采购由材料科负责依据《采购工作程序》、《顾客提供产品工作程序》、《常用建筑材料检验试验制取试样规则》进行进货、检验、验证和试验,并依据《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工作程序》、《检验和试验状态控制工作程序》《工程材料标识管理办法》根据进货验收结果进行材料状态标识,防止误用。材料的现场存放应根据《搬运贮存、包装工作程序》进行控制,机械设备的使用应根据《机械设备租赁、维修管理实施细则》执行,对于不合格的材料应按照《不合格品控制工作程序》《纠正和预防措施工作程序》进行控制,及时清理出现场并制定预防文件,防止问题的发生。

2.4.4技术员、质检员施工过程中依据《过程检验工作程序》《最终检验和试验工作程序》《常用建筑材料检验试验制取试样规则》进行检验和试验,依据《质量记录工作程序》留下记录,一旦出现不合格品应严格按照《不合格品控制工作程序》进行返工处理,杜绝不合格品留在工程中,并依据《服务工作程序》《竣工工程回访制度》进行工程防护,成品保护、竣工交付和回访保修。

1.1方案确定:我们将召开由生产、技术、安全、经济、计划参加的方案论证会,并以此为依据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工程进度计划,并对进度控制目标进行分解。

1.2分解质量目标,制定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保证工程质量。

1.3编制工程成本控制措施。

工程开工前,制定成本实施、组织、控制、核算、分析、跟踪目标,根据有关定额和取费标准编制预算成本。在其基础上,根据施工组织设计,按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其它直接费和管理费等建立计划成本,实际成本控制则通过成本的事先控制,材料费用的控制,施工过程中的支出控制与分析,不断实现计划成本,使成本控制不断完善、健全,实现较好的经济效益,并且做到:

1.3.1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各负其责,对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进行比较、优化。

1.3.2加强技术管理,杜绝返工,减少浪费、损失,采取先进技术和工艺,提高材料利用率,例如,钢筋采用无余料下料法,砼外加剂的应用等。

1.3.3正确执行劳动定额,实行计件工资制,及时向班组下达任务书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并及时组织核算总结。

1.3.4注意现场材料的节约与综合利用,余料回收与修旧利废,加强材料管理工作,实行领料单限额领料制,回收退料制,制定相应的奖罚措施,并加强工具、机械管理包干使用。

1.3.5外包工程以合同手段实现施工任务和降代消耗承包。

1.3.6合理使用机械,加强机械周材的维修,保养,增加周材周转次数、合理安排工序、避免待料窝工。

我公司由技术科及相关技术人员,参加设计交底及图纸会审、听取设计人员交底并审查以下内容:

1.4.1施工图是否完整、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1.4.2施工图与其说明书在内容上是否一致、图纸之间有无矛盾错误。

1.4.3建筑图与相关的结构图是否一致。

1.4.4审查设备安装图纸与土建图纸能否一致。

1.4.5基础设计或地基处理同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是否一致,弄清楚建筑物与地下构筑物,管线间的相互关系。

1.4.6掌握拟建工程的建筑和结构形式和特点、需要采取的新技术,复核主要承重结构或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是否满足施工要求。

1.4.7组织施工管理人员和技术管理人员对工人进行规范规程标准和技术学习。

工程开工前,按照施工组织设计中提出的建筑材料需用量计划、预制加工品需用量计划、施工机具需用量计划、生产工艺设备需用量计划进行施工物资的准备和前期的筹备工作,编制建筑材料采购计划,确定仓库和堆积面积,并组织运输,以确保物资的供应。其次,要对施工现场的临时用水和临时用电进行计算和安排。

施工现场用水主要用于砂浆搅拌、砼养护、粗装修等施工要求,机械用水量可不予考虑,由于主要用水项目基本不同时进行,可根据砼的日用水量计算。

q1=K1Q1N1×K2/8×3600×1

式中:q1-施工工程用水量L/S

K1-未预计的施工用水系数,取1.10

Q1-每班计划完成的工程用量,200m3

N1-施工用水定额,搅拌砂浆,取300L/m3

K2-现场施工用水不均衡系数,1.50

经计算q1=34.375L/S

q2=P1N2K3/K(T×8×3600)+P1N3K4/(24×360)

式中:P1-施工现场高峰昼夜人数,根据劳动力计划,取330人

N2-现场生活用水定额,取50/L人.班

N3-生活区昼夜全部生活用水定额,取80L/人.班

K3-施工现场生活用水不均衡系数,取1.5

K4-生活区生活用水不均衡系数,取2.0

T-每天工作班数,取2

经计算q2=15.8L/S

消防用水量:q3取10L/S

总用水量Q=q3+(q1+q2)×0.5=35.09L/S

供水管网须计算D=(4Q/1000Πv)0.5=0.173m

式中:D-配水管直径m

V-水管内流速,取1.5m/s

确定选作DN200水管,由建设单位协助引至现场,按平面布置图布管和安设水嘴及消火栓,并分别在工程靠近搅拌站处设一水箱,配以50m扬程水泵,用作砼、砂浆的搅拌或养护、消防的调节用水。

2.2.1根据现场的各种机械设备的额定功率和额定容量计算出总的施工用电量,根据下式计算:

总用电量P=1.05×(K1ΣP1/copφ+K2ΣP2)

式中主要设备电机额定功率之和:ΣP1=243.5KW――

电焊机额定容量:ΣP2=168KVA――

系数K1=0.5,K2=0.5,copφ=0.75

经计算:P=258.7KW

照明用电按0.1P计算

即现场总用电量为284KVA。

现场施工用电的电缆敷设根据现场平面布置图敷设,并设置标准配电箱,所用电缆均用五芯电缆,配电采用三相五线制。

塔吊、搅拌站等大型设备均设专线供电。其他用电设备用电从现场配置的配电箱中接出。引入线由建设单位协调,由城市供电网引入。

根据施工预算的材料分析和施工进度计划的要求,编制建筑材料需用量计划,确定仓库和堆积面积,并组织运输。另外开工后将购买高强覆塑木胶合板模板1200m2,组合钢模板600m2,木材50m3,角铁、槽钢6吨用于工程的大模板施工。

现场配置四台砂浆搅拌机,竖向焊接采用电弧焊机,垂直运输采用QTZ25塔吊1台。

投入本工程主要机械设备表(祥见附表一)

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和提出的劳动力需用量计划,确定工作班组,架子工、电气焊工、电工、机械操作工等特殊工种要求持证上岗,严禁无证人员进行操作。上岗前应由劳资人员及安全管理人员验证其上岗资格。

所有劳动力上岗前均要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施工现场的管理规章制度,安全施工规定,安全施工技术,分项工程操作技术,技术交底,以及精神文明方面的教育。

投入本工程的劳动力计划表(祥见附表二)

4.1施工现场控制网测量:根据甲方提供的永久性坐标点及水准点,按照建筑总平面图要求进行施工场地控制网施测、设置场区永久性控制测量标桩。

4.2做好“三通一平”认真设置消火栓、从前方道路引一环形道路入场,平整场地、在甲方协助下,将水电等引入场内,并按消防要求,设置消防水龙头、砂池、灭火器等。

5.1与周边关系的协调

我公司与各业务主管部门协作良好,与周围居民关系融洽,所有这些有利条件为我们干好本工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5.2与设计单位协调工作

5.2.1如果我单位中标,我们将立即与设计单位联系,进一步了解设计意图及工程要求,并根据设计意图提出我们的详细施工方案。

5.2.2积极参加施工图审查,协助建设单位会同设计人员提出建议,完善设计内容。

5.2.3对施工中出现的情况,除按监理工程师的要求及时处理外,还应积极修正可能出现的设计错误,并会同设计人员按照总进度要求,验收样板,进行地基验槽、地基处理、基础、主体结构验收、竣工验收等。

5.3与监理工程师工作的协调

5.3.1在施工全过程中,严格按照建设单位、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施工管理。在自检、专检的基础上,接受监理工程师的验收和检查,并按照监理要求,予以整改。

5.3.2贯彻已建立的质量控制、检查、管理制度,杜绝现场施工人员不服从监理工程师工作的不正常现象发生,使监理工程师的一切指令得到全面执行

5.3.3所有进入施工现场的成品、半成品、设备、材料、器具,均主动向监理工程师提交产品合格证或质量保证书,并按规定在使用前进行物理化学试验检测,主动递交检测结果报告,使所使用的材料、设备达到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

5.3.4按部位或分项、工序检验质量,严格执行“上道工序不合格,下道工序不施工”的原则,使监理工程师能顺利开展工作。对可能出现的工作意见不同的情况,遵循“先执行监理工程师指导后,再予以磋商统一”的原则,在现场质量管理工作中维护好监理工程师的权威。

5.4与特殊专业分包单位的协调

针对本工程施工工艺复杂、专项作业多的特点,对于设备安装、室外工程等业主另行选择的专项作业分包队伍,我们将给予全方位的支持与配合,同时仍应本着“分包为总包负责、总包为业主负责”的原则,加强对分包队伍的管理。

5.4.1在施工现场为分包单位提供现成的办公室、物料与工具保管仓库;为分包单位提供用水用电接口,供分包单位使用;无偿提供卫生设施供共同使用;无偿提供工地现有的升降设备供分包单位使用。

5.4.2统一做好工地的安全防护和保护工作,保护好分包单位已完工的成品和正在施工的设备及半成品。

5.4.3协助做好分包单位的预埋、预留、工程完工后水泥砂浆的填实设备,协助做好开洞的堵塞、复位、抹灰、上漆等工作。

5.4.4加强分包队伍的安全生产教育,熟知我公司的各项安全、文明施工的管理措施,重点增强其安全意识,减少安全事故和安全隐患,防微杜渐。

5.4.5加强与分包队伍的生产协调,对各分包单位之间在施工时间、使用场地、设备等方面的矛盾做好协调。

5.4.6邀请关键分包队伍的负责人,参加总监主持的协调会,使其明确责任,搞好工程进度与工程质量。

5.5.1按总进度设计制定的控制节点,组织协调工作会议,检查本节实施的情况,制订、修正、调整下一个节点的实施计划。

5.5.2由总监理工程师负责主持施工协调会,一般情况下,每周召开一次。

5.5.3项目部每周提出工作简报,向建设单位和有关单位反映、通报工程进展状况及需要解决的问题,使有关各方了解工程的进行情况,及时解决施工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根据工程进展,我们还将不定期地召开各种协调会,协助建设单位协调与社会各业务部门的关系,以确保工程进度。

总的施工顺序是先基础地下室后主体,先粗装修再精装修、安装工程在基础和主体阶段进行预埋,粗装修阶段插入施工,最后配合精装修收尾。

因为本工程工期较短,为了合理均衡地组织施工,使工序之间的衔接更趋科学化,人员物资能够均衡地开展施工,保证工程顺利按期完成,将本工程水平方向每层划分为四个施工段,沿垂直方向每层作为一个施工段。

本工程计划开工日期为2005年4月20日,竣工日期为2006年3月30日,总工期345天。为了合理均衡地组织施工,使工序之间的衔接更趋科学化,我们将采取双代号网络技术,对工程进展情况实行动态控制,按照图纸考虑人员物资能够均衡地开展施工。经过公司工程技术人员和有关生产、机械等部门主要管理人员共同研究,决定将本工程的施工工期控制在345天。

施工进度详细计划参见附图:某保税区国税局办公大楼工程施工进度网络图。

4.1.1测量仪器的选用

4.1.2工程定位放线及垂直度控制

4.1.2.1工程定位放线

根据规划部门提供的定位座标及建设单位提供的施工图纸和场区的标桩,进行定位放线,并确定本工程的测量控制桩,定位标桩布设,本工程拟设置八个定位及标高标桩,利用经纬仪引出施工操作现场,用600*600*1000的混凝土固定标桩龙门板,并在标桩的周围用栏杆维护,避免造成破坏,高程点用直径25mm的钢筋制作,作为施工现场的永久标桩使用,放线时结合龙门桩施放,永久标桩校核。

整个建筑物的定位放线在得到图纸后3日内完成,并经过有关部门验线合格,同意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注:其他碎部点的测量分别用经纬仪,50m钢卷尺测放,由以上控制点引测,测量放线完成后再校核其闭合情况。

4.1.2.2高程控制

根据建设单位及规划部门提供的原始水准点,引测到施工现场,与水平轴线控制桩结合建立半永久性水准点,互相通视互相校核。并且定期检查以上水准点的可靠性。楼层标高均以此水准点为基准用钢尺向上引测,为消除偶然误差,向上引测点应多设几个,并校核它们之间的误差,以免发生高程控制错误,每层做好高程标志。

在进行施工测量时和施工测量后,要特别注意对定位桩、水准点的保护,对以上桩位作出明显的标志,临时桩位要用红砖围砌进行保护和标识,杜绝对以上桩位、点位的人为破坏等。

4.1.2.3沉降观测

施工过程和施工后的沉降观测将作为关键工序进行控制,其操作严格按JGJ/T8-97建筑变形的测量规程进行。在一层柱施工时在预先定出的沉降观测点位置埋设铁件,拆模后用Φ20钢筋焊制沉降观测点。沉降观测点要作好保护刷防锈漆,不准作为电焊机的地线接线柱,并随着建筑物层数的增加进行观测,观测结果填入沉降观测记录表中,并绘制沉降量曲线图,对沉降曲线进行分析,并作为工程技术资料存档,当沉降量或沉降差超过规定时应及时报告,采取纠正措施。

现场建筑物周围设8个观测点进行沉降观测,埋设必须稳定,不受施工机具、车辆碰压、防止水准点高程变动。

施工过程沉降观测:主体施工完一层柱后,埋设观测点,开始观测,然后每增加一层观测一次,主体完成后观测一次,装饰阶段每个月观测一次。

根据沉降量与时间关系曲线判定,若最后三个周期观测中沉降速度小于0.02mm/d,可以认为进入稳定阶段。观测工作结束后,应提供下列结果:

4.1.2.4测量误差要求

4.1.2.4.1轴线平面位移不大于5mm。

4.1.2.4.2柱墙垂直度每层不大于5mm,全高不大于3‰,且不大于30mm。

4.1.2.4.3高程精度:层高为±5mm。

4.1.2.5注意事项

4.1.2.5.1所有轴线传递的高程控制均应以控制点和定向面为基础,不能乱用,因此必须加强控制点及定向点的保护工作。

4.1.2.5.2所有仪器必须定期进行校验,不经校验的仪器不准进入施工现场使用,检查资料必须齐全。

4.2.1土方开挖方案

根据所放的基础轴线和基础大样图进行清槽,清槽时注意标高和基础长宽尺寸,要求所有基础底必须清至持力层岩石,且无浮土。

经过自检合格后报请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勘探以及质监部门进行验槽,验槽合格后方准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待基础结构完成后,进行基础回填。回填应分层进行,每层厚度不超过300mm;振捣密实后方可回填上一层,回填过程中应取样送实验室进行试验,如发现密实度达不到要求,应重新进行振实。

基坑的土质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开挖长度、宽度,边坡度必须符合要求,基底应清理干净,无松动石块及浮土。

本工程基础、剪力墙采用钢模板,柱、梁、板采用覆膜胶合板。

4.3.1进场模板及要求

4.3.2基础模板支设

基础模板采用钢模板,用ф48×3.5钢管加固支设,模板间应用U形卡相互连结,拼缝采用海绵条或泡沫条,海绵条与模板平面平齐,不得伸入模板内里,以防海绵条进入砼基础内形成夹渣。砼浇筑前模板底部用水泥砂浆堵严,保证砼振捣质量。

4.3.3柱、梁、板模板支设

4.3.3.1柱模板支设

配置柱模时,柱模板立档间距不大于30cm,柱箍间距不大于40cm,柱箍采用[12的槽钢,柱支撑及校正采用满堂脚手架,脚手架间距不大于6m设斜撑或剪力撑一道,以确保立杆的稳定性,满堂脚手架的搭设应满足其支撑梁板的受力及构造要求。柱模板拼接采用阶梯缝,严禁直缝拼接。

柱模与梁柱接头模板一次配成,留设梁窝,模板一次支设,拆除时只拆柱身,留梁柱接头,保证接头美观,梁柱接头模板与柱身模板为两段,通过在拼缝处用木楞钉牢,并错茬拼装,拆除柱模时先将两节模板连接处的木楞拆除,再将柱身模板拆除,但不得挠动梁柱接头模板。

4.3.3.2梁、板模板

梁与板一起施工,采用胶合模板,梁板模板拼装时,应从两端向中间,以保证模板拼缝质量,严禁采用在梁柱交接处补条的做法。

梁底支撑采φ48×3.5钢管,间距符合设计计算,梁下支撑采用双排脚手架,以防止梁底变形、下垂,纵向间距为100cm,梁底下横向水平杆以75cm为宜,靠近模板端部的横杆距端部10cm。对于重量较大的梁支撑立杆与横杆采取加固,防止横杆下滑。支撑立杆下设5cm厚通长的垫板。

现浇板模板拼缝用胶带封贴,同时在模板的正反面用油漆编号,以便模板的周转使用,也便于发现轴线错误,以便及时改正。

大模板下部采用短钢管来增加刚度,间距不大于20cm,在模板接缝处采用10cm宽的木板,以便于大模板的固定,大模板压在梁侧模上面,在梁侧模上附条以便二者固定,大模板铺设时应从梁侧模处开始,从四周向中间赶,把拼缝或补条放在板中间,以保证拼缝质量。

现浇板模板支撑间距不得大于1200mm,立杆全高至少有2道双向平杆拉结,底平杆距楼地面小于300mm,平杆步距不大于1.5m,纵向水平杆采用纵横连续布置,每6m左右设一道剪刀撑或斜撑,以保证支撑的稳定性,板的支撑系统应与梁或墙体的支撑系统连成一个整体。

4.3.3.3楼梯模板

楼梯底面模板采用胶合板模板,侧模采用木模板,踏步模板采用木模板。踏步模板与楼梯踏步高度相同,支设时先支设楼梯平台梁底,待绑扎完钢筋后支设平台梁侧模,然后再支楼梯底模,楼梯底模根据与平台梁成的角度倒角,使角度与所成角相同。

4.3.3.4墙体模板

地下室墙体模板均采用钢模拼装,采用拉结片和U型卡将钢模拼装在一起,为保证地下室防水效果,地下室墙体拉结片采用止水环拉结片。

4.3.3.5构造柱模板支设

为防止浇筑混凝土时模板鼓胀,影响外墙平整,构造柱模板每隔1米以内设两根专用卡具,卡具通过砖墙上的预留洞与加固用的钢楞或木楞连接,卡具穿过砖墙的洞要预留,留洞位置要求从距地30cm开始,每隔50cm留一道,位置在构造柱大马牙槎以外的一个砖处。模板同墙体接触处采取加垫海绵条等防漏浆措施。

4.3.4模板质量控制

4.3.4.1柱模支设前,先在基底弹线校正钢筋位置,并为合模后检查位置提供准确的依据,另外再弹距墙柱100mm的控制线,以便检查。

4.3.4.2为防止胀模、跑模错位造成断面尺寸超差,位置偏离,漏浆造成蜂窝麻面,模板及支撑应符合模板设计要求。为固定柱底盘,在楼板浇筑混凝土时距柱30mm左右插入φ14的短钢筋头,外露长度不少于10cm,间距不大于40cm。在柱模板支设前用1:2水泥砂浆找平模板部位,但不吃入柱混凝土内,柱模板支设校正完毕后,用水泥砂浆封根部缝隙,防止跑浆造成烂根。

4.3.4.3对模板拼缝,节点位置模板支搭情况,认真检查,防止漏浆及缩颈现象。

4.3.4.4梁板底模当跨度大于6m时起拱,起拱高度为2/1000,悬臂构件应按1/200起拱,且起拱高度不小于20mm,板的长边方向严禁起拱。

4.3.4.5预埋件预留孔的位置、标高、尺寸应复核,预埋件固定方法可靠,防止位移。

4.3.4.6合模前钢筋隐检已合格,模内已清理干净,应剔凿部位,已剔凿合格并经隐蔽验收;合模后核验模板位置、尺寸及钢筋位置、垫块位置与数量,符合要求才能支设模板。

4.3.4.7模板涂刷隔离剂时首先清除模板表面的尘土和混凝土残留物后再涂刷,涂刷应均匀,不得漏刷或污染钢筋,如污染钢筋应用洗衣粉洗去。

4.3.4.8安装上层模板及支架,应对准下层支架立柱,并铺垫板,下层楼板应具有承受上层荷载的承载能力。

4.3.5.1梁板底模拆除前,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等级的75%以上,(以同条件下养护的试块抗压强度为准)结构跨度大于8m的梁板和悬臂构件应达到100%。

4.3.5.2侧模拆除前混凝土强度应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损坏,拆模后应立即采取透明薄膜包裹养护。

4.3.5.3在拆模过程中,如发现有影响结构安全的质量问题,应暂停拆除,经过处理后可继续拆除。

4.3.5.4模板拆除必须彻底,不得在梁柱节点处遗有木条,防止因梁底钢筋过密阻止混凝土进入形成的孔洞不易发现。

钢筋进场应有出厂质量证明书和试验报告单,钢筋表面或每捆钢筋应有标志,质量证明书应同钢筋标牌相对应,进场时按炉罐(批)号分批检验,检验内容包括查对标志,外观检查,并应按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抽样作力学性能试验,合格后方可用于工程中,钢筋加工过程中若发现脆断、焊接性能不良或力学性能显著不正常等现象,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对该批钢筋进行化学成份分析或其它专项检验。

4.4.1.1外观检查

从每批钢筋中抽取5%进行外观检查。钢筋表面不得有裂纹结疤和折叠。钢筋表面允许有凸点,但不得超过横肋的高度。钢筋表面上的缺陷深度和高度不得大于所在部位尺寸的允许偏差。钢筋每1米弯曲度不得大于4mm。

4.4.1.2力学性能试验

从每批钢筋中任选2根钢筋取四个试样分别进行拉伸试验(包括屈服点、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和冷弯试验,如有一项试验结果不符合,则从同一批中另取双倍数量的试样做各项试验,若仍有一个试样不合格,则该批钢筋不合格,不合格品拒绝使用到工程中,应予以退货。

进场后的钢筋和加工好的钢筋应根据型号分类堆放在由粘土砖砌成的基座上,基座高30cm,宽24cm,间距2m,外用1:2.5水泥砂浆抹面压光,严禁油污或污垢污染钢筋,严禁随意堆放,并挂好标志牌。

钢筋采用机械加工(包括箍筋制作),钢筋加工的形状尺寸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钢筋的表面洁净,无损伤、油污和铁锈,在使用前清除干净,带有颗粒状或片状老锈的钢筋不得使用。

钢筋的弯钩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进行加工,箍筋的末端应做135度弯钩,其形式符合要求,弯曲直径应大于受力钢筋直径且不小于箍筋直径的4倍,弯钩平直部分的长度不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

梁中钢筋采用闪光对焊或电弧焊;柱中钢筋采用电渣压力焊连接。

4.4.4.1钢筋焊接前先进行试焊,试验合格后方准施焊,必须让有电焊工操作证的电焊工在规定范围内进行焊接操作。钢筋焊接严格按规范规定和技术交底操作。钢筋焊接接头的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钢筋接头不应设置在梁端箍筋加密区范围内,且不应位于构件的最大弯矩处,距钢筋弯折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设置在同一构件的接头应相互错开,在任一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积的百分率:受拉区不大于50%,受压区可不限制,但同一纵向受力钢筋不应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接头。

4.4.4.2施工工艺:

4.4.4.2.1电渣压力焊

本工程框架竖筋大于φ14的钢筋采用电渣压力焊焊接,焊剂选用HJ431,存放在干燥的仓库内,防止受潮,如受潮在使用前须经250~300℃烘焙2h,使用中回收的焊剂,除去熔渣和杂物,并与新焊剂混合均匀后使用。

钢筋端头制备:钢筋下料采用圆盘锯,焊接部位和电极钳口接触的钢筋表面的锈斑、油污、杂物等,清除干净,钢筋端部若有弯折、扭曲,予以切除,不得用锤击矫直。

选择焊接参数:钢筋电渣压力焊的焊接参数主要包括,焊接电流、焊接电压和焊接通电时间。

安装焊接夹具和钢筋:夹具的下钳口夹紧于钢筋端部的适当位置,一般为1/2焊剂罐高度偏下5~10mm,以确保焊接处的焊剂有足够的掩埋深度,上钢筋安装时搭设脚手架,上钢筋由一人扶住,上钢筋放入夹具钳口后,调准动夹头的起始点,使上下钢筋的焊接部位位于同轴状态,方可夹紧钢筋。钢筋一经夹紧严防晃动,以免上下钢筋错位和夹具变形。

闭合回路引弧:通过操纵杆或操纵盒上的开关,先后接通焊机的焊接电流回路和电源的输出回路,在钢筋端面之间引燃电弧,开始焊接。

电弧过程:引燃电弧后,控制电压值,借助操纵杆使上下钢筋端面之间保持一定的间距,进行电弧过程的延时,使焊剂不断溶化而形成必要深度的渣池。

电渣过程:随后逐渐下送钢筋端部插入渣池,电弧熄灭,进入电渣过程的延时,使钢筋全断面加溶化。

挤压断电:电渣过程结束,迅速下送上钢筋,使其端面与下钢筋端面相互接触,趁热排除熔渣和溶化金属,同时截断焊接电源。

接头焊毕应停歇夹具20~30s后,才可回收焊剂和焊接夹具。

质量检查:在钢筋电渣压力焊接生产中,焊工应认真进行自检,若发现偏心、弯折、烧伤、焊包不饱满等焊接缺陷,应切除接头重焊,并查找原因,及时清除,切除接头时,应切除热影响区的钢筋,即离焊缝中心约为1.1倍钢筋直径的长度范围内的部分应切除。

4.4.4.2.2连续闪光焊

闪光对焊时合理选择调伸长度,烧化留量,顶锻留量以及变压器级数等焊接系数。

施焊时,先闭合一次电路,使两钢筋端面轻微接触,此时端面的间隙中即喷射出火花般融化的金属微粒–闪光,接着徐徐移动钢筋使两端面仍保持轻微接触,形成连续闪光。当闪光到预定的长度,使钢筋端头加热到将近熔点时,就以一定的压力迅速进行顶锻。先带电顶锻再无电顶锻到一定长度,焊接接头即告完成。

4.4.4.2.3电弧焊

定位:焊接时应先焊定位点再施焊。

运条:运条时直线前进,横向摆动和送进焊条三个动作要协调平衡。

钢筋预弯和安装应保证两钢筋的轴线在同一直线上,搭接焊时,用两点固定,定位焊缝应离搭接端部20mm以上。

施焊时,引弧应在搭接的一端开始,收弧应在搭接钢筋端头上,弧坑应填满。

搭接焊时,单面焊焊缝长度应大于10d,双面焊≥5d,焊缝高度h≥0.3d,并不应小于4mm,焊缝宽高b≥0.7d,并不应小于10mm(d为钢筋直径)。

焊接地线与钢筋接触良好,防止引弧烧伤钢筋。

焊接过程中,及时清渣,焊缝表面光滑、平整,不应有较大的凹陷、焊瘤,接头处不应有裂纹、咬肉,深度不应大于0.5mm,气孔、夹渣在2d的焊缝表面上不多于2个。

4.4.5.1基础钢筋绑扎

划出钢筋位置线,基础放线完成后,依基础配筋图在垫层上划线,定出基础钢筋的位置。基础钢筋网四周两行钢筋交叉点应每点扎牢,中间部分交叉点可相隔交错扎牢,但必须保证受力钢筋不位移。双向主筋的钢筋网须将全部钢筋相交点扎牢。绑扎时应注意相邻绑扎点的铁丝扣要成八字形,以免网片歪斜变形。

4.4.5.2梁筋绑扎

梁筋在梁底模板支设完成或砖墙砌至设计标高后开始绑扎,将主筋摆在所要绑扎的位置上,把箍筋依次套入,箍筋间距按设计绑扎,并错开活口位置。第一根箍筋距柱皮50mm,箍筋采用套扣法绑扎,主筋接头交错布置在两根架立筋上,主筋与箍筋交汇处全部绑牢,每隔2m用垫块垫好。如受力钢筋为多排排列时,在两排钢筋之间垫φ25的短钢筋,以保持其设计间距。梁柱节点处箍筋按节点处箍筋按设计要求加密。墙高大于4米,中间加圈梁。

4.4.5.3板筋绑扎

板底筋绑扎完后,开始绑扎负筋,负筋的分布筋通长绑扎,绑扎完负筋后底板筋用垫块垫起,保证保护层厚度不小于20mm。负筋用马凳架立,以保证设计间距,马凳梅花形每隔1m2放置一个。板中钢筋接长采用绑扎接头,搭接长度不应小于44d,且不小于300mm。同一截面内接头面积不得超过全截面钢筋面积的25%,两接头距离不小于500mm。板内钢筋不得在跨中搭接。

4.4.5.4柱筋绑扎

柱筋绑扎之前,先将药渣、药皮清除干净,按箍筋间距在柱筋上画好点,然后绑扎箍筋,将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动,由下往上绑扎,箍筋与主筋垂直,全部受力筋必须均与箍筋绑扎,并使其间距符合规范要求。梁柱节点内箍筋按钢筋加密区钢筋绑扎。预制过梁与柱相遇时应在柱内预留钢筋,构造柱与上下楼板相交处,施工时应预留插筋。

钢筋安装完毕后,应协同监理人员共同验筋,合格后方准进行后序施工。验筋应做隐蔽工程记录,主要检查以下几方面:

根据设计图纸检查钢筋的钢号、直径、根数、间距是否正确,特别是要注意检查负筋的位置;

检查钢筋接头的位置及搭接长度是否符合规定;

检查钢筋保护层是否符合要求;

检查钢筋绑扎是否牢固,有无松动变形现象;

安装钢筋时的允许偏差,不得大于规范规定;

检查焊接接头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4.5.1原材料要求:

水泥为普通水泥或设计要求的特殊水泥,所有水泥应由信誉良好的制造厂家供应,并应经监理工程师批准,水泥应根据生产进度计划进厂,进厂的水泥应有合格证,生产批号及28天补强报告单,工地组织验收核对并立即取样检验,合格后方准使用。各种不同标号品种的水泥应独立存放,且应做好防潮防淋保护。长久未用的水泥应在使用前加以检测,复试合格并经监理工程师认可后,方正式用于工程。

4.5.1.2细骨料与粗骨料

4.5.1.3外加剂选用

根据设计要求和具体施工需要,严格按配比掺加外加剂。外加剂进厂时应有合格证、说明书并应检验合格,经监理部门认可后方准使用。

4.5.2.1检查模板的轴线位置、截面尺寸、标高、垂直度、支撑的牢固程度及拼缝的严密程度。

4.5.2.2检查预埋管件及水电管线等是否按要求埋设,隐预检手续是否齐全。

4.5.2.4检查钢筋的保护层及固定是否已经做好。

4.5.2.5检查用于混凝土施工用的脚手架、振动器和振动棒是否准备好。

4.5.2.6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4.5.2.7填写混凝土浇筑申请书。

4.5.3本工程全部采用商品砼,现场不设搅拌站,商品砼由专业化公司生产。故在现场只对商品砼进行塌落度实验和试块留置,砼的搅拌过程不再做专门设计,但塌落度和试块留置工作必须严格按规范规定进行。

4.5.4混凝土的运输

现场除零星混凝土采用吊车加吊斗运输外,其余混凝土均采用泵送施工。混凝土泵送按JGJ/T10—95《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规定施工。混凝土泵在浇筑前应进行检查和试运转,同时配备专职人员随时检修。

4.5.5混凝土浇筑振捣

4.5.5.1当采用输送管输送砼时,应由远而近浇注;同一区域的砼,应按先竖向结构后水平结构的顺序。在浇筑柱砼时,布料设备的出口离模板内侧面不应小于50mm,且不得向模板内侧面直冲布料,也不得直冲钢筋骨架。浇筑梁板砼时,不得在同一处连续布料,应在2-3m范围内水平移动布料,且宜垂直于模板布料。

4.5.5.2浇筑混凝土时应分层连续进行,每层浇筑高度应根据结构特点、钢筋疏密决定,一般分层高度为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最大不超过去50cm。凡使用插入式振捣应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均匀捣实,移动间距宜为400mm左右,振捣时间宜为15-30s,且隔20-30min后,进行第二次复振。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5c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平板振动器的移动间距,应能保证振动器的平板覆盖已振实部分边缘。

4.5.5.3浇筑混凝土时,应连续进行,如必须间歇,时间尽量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凝结前,将此层混凝土浇筑完毕。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观察模板、钢筋、预留孔洞、预埋件等有无移动、变形或堵塞情况,发现问题应立即停止浇筑,并应在已浇处的混凝土凝结前修整好。浇筑混凝土时要求木工看护模板,发现漏浆、鼓模及时报告,并立即修复模板;钢筋工看护钢筋,确保钢筋位置正确。

4.5.5.4柱混凝土浇筑前底部应先填5-10cm与原混凝土内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水平结构的表面,应适时用木抹子磨平搓毛两遍以上。必要时,还应先用铁滚筒滚压两遍以上,以防止产生收缩裂缝。

对已浇筑完毕的混凝土,应在浇筑完毕的12h以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和浇水,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养护用水应与拌制用水相同。混凝土的浇水养护时间,对于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7d。

4.5.7施工缝的留置及处理

当必须留置施工缝时,施工缝处理应严格按照规范规定。将施工缝处松动的石子剔除干净并用水冲洗干净,再铺一层与原砼同配比的砂浆,继续浇筑。

4.5.8混凝土试验及记录

坍落度试验:湿润坍落度筒及其它用具,并把筒放在不吸水刚性水平底板上,然后用脚踏住两边的脚踏板,把从搅拌机中取出的混凝土,用小铲分三层均匀装入筒中,每层高度约为筒高的1/3左右,然后用捣棒捣25次,插捣时沿筒壁按螺旋方向由外向中心进行,顶层捣完后,刮去多余的混凝土,并用抹子抹平,然后垂直平稳地提起坍落筒,测量筒与坍落后混凝土最高点的高度差,即为混凝土坍落度。

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m3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每工作班拌制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不大于100盘时,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每一现浇楼层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每一验收项目中,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每次取样应至少留一组标养试件,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混凝土应振捣密实,不得有蜂窝、孔洞、露筋、缝隙、夹隙层等缺陷。

允许偏差项目不得超过规范要求。

4.6.1.1砌块进场时应有合格证和某市建筑材料准用证,按标准验收后应立即取样检验,合格后方准使用。

4.6.1.2砌块必须坚固、完整,强度满足设计要求,形状均匀一致,不含裂纹和其他问题,相当于储存样本标准,吸水率等指标应满足设计要求和国家规范的规定。

4.6.1.3水泥应保持干燥,并经过严格的检验和复试,如遇水泥标号不明或出厂日期超过三个月等情况,应经试验鉴定后方可使用,不同规格的水泥不得混合使用。

4.6.1.4砂浆用砂宜采用中砂并过筛,不得含有草根等杂物,含泥量不应超过5%,采用混合砂浆时,应购买熟化时间不少于7天的熟石灰膏,灰池中贮存的石灰膏,应防止干燥和污染,严禁使用脱水硬化的石灰膏。

4.6.2.1砂浆配合比采用重量比,配料要准确,砂、石灰膏配料精确度应控制在±5%以内。

4.6.2.2砂浆采用机械搅拌,拌合时间,自投料完算起不得少于2分钟,砂浆应具有良好的保水性。

4.6.2.3砂浆应随拌随用,水泥砂浆和水泥混合砂浆必须分别在拌成后3h和4h内使用完毕;如施工期间最高气温超过30℃,必须分别在拌成后2h和3h内使用完毕。

4.6.3.1将砌体基层清扫干净,在基层上弹出轴线、边线,门窗洞口位置和其它尺寸线,并立好皮数杆。

4.6.3.2在施工前一天,应将粘土砖充分湿润,施工前将砌块适当的润湿。

4.6.4填充墙施工要点

4.6.4.1本工程为框架结构,填充墙采用加气砼砌块砌筑。根据已弹好的控制线及门窗洞口位置砌筑。当砌筑到大梁下50~60mm时,间隔7天再用粘土砖5-60°角斜砌,并密实。

4.6.4.2填充墙砌体拉结筋设置。本工程采用植筋法设置拉结筋。在主体工程完成后,沿柱高每隔500mm在框架柱上钻眼,用结构胶将拉结筋与框架柱粘结在一起。拉结筋长度不少于1000mm,采用Φ6钢筋,钢筋末端设90度弯钩。

4.6.4.3按设计要求框架跨度大于4m时,其中间设置构造柱,砌体与构造柱处端头留马牙槎先进后退,填充墙砌体每500mm设2Φ6的拉结筋,并把马牙槎内余留的砂灰随砌随清理,构造柱底应凿毛,保证构造柱内无污物。

4.6.4.4砌筑前必须把压墙拉筋粘结好并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组砌。砌筑应按照由上而下的顺序进行。

4.6.4.5对于有可能与含水土壤接触的外墙,在室内地面下60mm处做1:3防水水泥砂浆防潮层。

4.6.5砂浆试块的留置:每一楼层或不同工作日的施工后或250m3砌体中的各种设计强度等级的砂浆,每台搅拌机至少检查一次,每次至少应制作一组试块(每组6块),如果砂浆强度等级或配合比变更时,还应制作试块。

本工程地下防水采用SBS卷材防水,防水工程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GBJ108—87《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施工。

地下水位高于防水层的施工部位,应先做降低地下水位和排水工作。

铺贴防水层的基层应干燥、平整,并不得有起砂、空鼓、开裂等现象,阴阳角做成角应做成圆弧形或钝角。

地面或墙面的预埋管件等处应进行隐蔽工程检查验收,使其符合设计和施工验收规范的要求。

防水层施工的环境温度符合设计要求。

保护墙放线→砌筑保护墙→保护墙找平层→抹垫层找平层→养护→清理→喷涂冷底子油→铺贴附加层→铺贴→抹保护层

拆除根部临时保护墙→结构面抹找平层→养护→喷涂冷底子油→接铺阴阳角附加层→铺贴卷材→砌筑保护墙

4.7.3.1保护层放线:建筑物基础底板垫层施工后,按施工图测放保护墙位置线。

4.7.3.2砌筑保护墙:按设计要求砌筑保护墙至基础底板上平标高以上200mm。

4.7.3.3结构防水面层基层抹找平层:为卷材粘贴牢固,在底板垫层、保护墙、结构基体做防护水面,应做找平层,要求阴阳角抹成圆角。

4.7.3.4喷涂冷底子油:为使铺贴卷材与基层结合,在铺卷材前,应在铺贴面上,喷涂冷底子油两道。

4.7.3.6防水层表面应按设计要求做好保护层。

广州市建设工程扬尘防治“6个100%”管理标准图集(V1.0版)(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2019年8月)4.7.4.1卷材与胶结材料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施工及验收规范规定。

4.7.4.2卷材防水层及其变形缝、预埋管件、细部做法,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

4.7.4.3基层牢固、表面洁净、平整、阴阳角处呈圆孤形或钝角,冷底子油涂布均匀,无漏涂。

4.7.4.4铺贴方法和搭接、收头应符合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粘贴牢固紧密,接缝封严,无损伤、空鼓等缺陷。

4.7.4.5卷材防水层的保护层应粘结牢固,结合密实,厚度均匀一致。

4.8.1.1施工前,应掌握施工图的要求,编制施工方案。

4.8.1.2按施工工序进行检验,基层必须平整、坚实、干燥、清洁、且不得有起砂、开裂和空鼓等缺陷。

4.8.1.3防水层的基层必须施工完毕,经养护、干燥,且坡度应符合设计和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JB/T 13897.2-2020标准下载,不得有积水现象。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