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运专线某跨公路特大桥连续梁施工方案

客运专线某跨公路特大桥连续梁施工方案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2.54M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客运专线某跨公路特大桥连续梁施工方案

1.5主要工程数量 3

2.1支架及模板形式 3

2.1.1支架形式 3

CJT499-2016标准下载2.2.2模板形式 3

2.4劳力及机械设备组织 3

三、现浇梁施工方案 3

3.1总体施工方案 3

3.3.1跨路区支墩加纵梁门洞支架 3

3.3.2非跨路区支架 3

3.3.3支架结构要求 3

3.3.4支架基础 3

3.3.5模板结构及支撑体系 3

3.5地基承载力检算 3

3.6.1非跨路区支架施工 3

3.6.2跨路门架施工 3

3.7.1支架预压目的 3

3.7.2支架预压方法 3

3.7.3测量方法 3

3.7.4预设反拱 3

3.7.5支架调整 3

3.8.1支座质量验收 3

3.8.2球型钢支座布置 3

3.8.3永久支座安装 3

3.8.4球型支座的安装工艺要求 3

3.8.5临时支座安装 3

3.9模板制作与安装 3

3.9.1模板材料 3

3.9.2施工顺序 3

3.9.3模板安装 3

3.9.4箱梁底板中通气孔、泄水孔、预埋件 3

3.9.5底模预拱度设置 3

3.9.6模板脱模剂 3

3.10钢筋及预应力管道 3

3.11第一现浇段A、B、C混凝土施工 3

3.11.1 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及要求 3

3.11.2混凝土浇筑施工组织 3

3.11.3浇筑混凝土前的准备工作 3

3.11.4浇筑方案 3

3.11.5混凝土拌制 3

3.11.6混凝土运输及入模 3

3.11.7混凝土浇筑 3

3.11.8桥面混凝土施工 3

3.11.9混凝土浇筑施工注意事项 3

3.12预应力施工 3

3.12.1预应力钢绞线的编束和穿束 3

3.12.2预应力张拉 3

3.13孔道压浆及封锚 3

3.13.1压浆前的准备工作 3

3.13.2水泥浆的拌制 3

3.13.3压浆工艺 3

3.14合拢段混凝土施工 3

3.14.2施工方法 3

3.14.3作业组织 3

3.14.4技术质量措施 3

3.14.5中跨合拢段 3

3.15模板、支架拆除 3

3.15.1模板拆除 3

3.15.2支架拆除 3

4.1监测的主要内容 3

4.1.1主要对荷载最大和特殊部位的支架需进行以下项目的监测。 3

4.1.2监测频率、周期 3

4.2.1支架沉降监测点布置 3

4.2.2支架水平位移监测点布置 3

4.3支架应力监测点的布设 3

4.4监测方法及报警值 3

4.4.1监测方法 3

4.4.2支架水平位移监测 3

4.4.3支架应力监测 3

4.4.4监测报警值 3

4.5监测数据记录、分析及信息反馈 3

4.5.1监测数据记录、分析与处理 3

4.5.2监测报表和信息反馈系统 3

六、质量目标及质量保证措施 3

6.2质量保证体系 3

6.3思想保证措施 3

6.4制度保证措施 3

6.5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3

6.6检查和质量信息反馈措施 3

6.7技术保证措施 3

6.7.1波纹管防堵孔措施 3

6.7.2箱梁徐变上拱控制措施 3

七、安全文明保证措施 3

7.1安全生产目标 3

7.2安全保证体系 3

7.3安全保证措施 3

7.4文明施工措施 3

4跨**公路连续梁现浇支架计算书

**特大桥跨**公路连续梁施工方案

1.1.1本工程合同文件、图纸及投标施工组织等相关资料;

1.1.2铁道部部现行的客运专线有关标准及规范;

1.1.3业主规定的工期、质量目标;

1.1.4本单位管理水平、技术和机械装备水平以及同类或类似工程所积累的施工经验以及本单位所掌握的国内外施工新技术、先进经验和各种施工总结资料。

本施组按照“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科学组织、均衡生产”的原则进行编制,具体为:

1.2.1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围绕重点项目周密部署、合理安排、科学管理。

1.2.2采用平行流施工方法,施工过程中采用动态管理,及时调整计划中不符合实际的部分,保证施工工期。

1.2.3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创优规划和质量保证措施,确保工程质量。

1.2.4严格遵循有关环保和水保法规,采取保护方案及相应的保证措施,配合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做好环保和水保工作。

1.2.5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减少资源消耗,降低生产成本。

1.2.6采用适宜的施工方法和工艺,提高机械化施工水平,结合场地及交通等情况,合理优化施工方案,确保工程质量及施工安全。

1.2.7推行ISO9001质量保证标准体系,制订工程创优规划,编制项目质量计划,重点把好技术方案审查关、材料进场检验关、施工过程控制关,切实保证实现质量目标。

**特大桥跨**公路32+48+32m现浇连续梁箱梁施工,里程DK582+300.54~DK582+414.14。

本跨路连续梁位于204#墩~207#墩,跨**公路。

跨径组合为32+48+32m。箱梁截面类型为单箱单室、斜腹板、变截面结构。桥面宽12m,底板宽5.0m~5.5m,顶板厚度除梁端60cm以外均为40cm;底板厚度40至80cm,按折线变化,其中端支点为60cm;腹板48~60~80cm,厚度按折线变化,中止点处腹板加厚到145cm,端支处腹板厚为65cm。全梁在端支点、中跨跨中及中点处共设5道横隔板,横隔板设有孔洞,供检查人员通过。

该连续梁全长为113.5m,计算跨度为(32+48+32)m,梁底下缘按二次抛物线变化,曲线方程为y=x2/344.1025。边支墩支座中线至两端0.75m。根据CRTSII型板式无碴轨道对桥面构造的要求,梁面设置顶宽3100mm的加宽平台,距梁端1.45m铺设泡沫塑料板,该区域加高平台15mm,其余区域加高平台65mm,加高平台平整度应满足3mm/4m及2mm/1m的要求。调整后的截面高度为:中支点截面中心处梁高4.05,线路中心线及底座板范围梁高4.115;中跨跨中84直线段,边跨1295直线段,截面中心处梁高3.05,线路中心线及底座板范围梁高3.115。

Ф25预应力混凝土用螺纹钢筋

本支架采用碗扣式支架,其结构形式如下:在混凝土硬化好的基础顶面放置15×15×0.5cm钢板作为支架立杆底座,在已放置好的底座上搭设WDJ碗扣式Φ48×3.5mm多功能钢支架,纵桥向立杆间距60cm;横桥向立杆距为(1×120+1×90+2×60+4×30+5×60+4×30+2×60+1×90+1×120)cm,即腹板区为30cm,底板区为60cm,翼缘板区为(90+120)cm组合,共22排。

模板采用竹胶板与定型钢模组合的形式。在箱梁断面转角圆弧段处采用定型钢模,其余用18mm竹胶板。钢模板预留2cm与竹胶板榫口相接的接口,保证箱梁外观平顺,线形美观,符合设计线形。

上部结构计划2009年5月20日开工,8月18日完工(详见施工工期横道图)。

2.4管理机构、劳力及机械设备组织设置

图2.4.1一分部连续梁现场组织机构框图

表2.4主要专业管理、技术人员

成立一个现浇箱梁施工队,由施工经验丰富的骨干人员组成:队长副队长各一人、技术负责人1人、技术人员及现场管理人员4人、以及其他操作人员,主要负责现浇连续箱梁的施工。

现浇箱梁施工队下设:支架班组、模板班组、钢筋班组、混凝土班组、预应力班组,对人员进行分班组管理,按工序进行流水作业,责任到人。

204#~207#墩连续梁劳动力安排表

压路机、吊车、混凝土泵车、混凝土运输车司机

HZS60、HZS90

2.5.1施工用水:拌和及养护用水都取自一分部搅拌站抽水。

2.5.2施工用电:利用一分部搅拌站的630KVA变压器供电,同时配备1台120KW柴油发电机,作为备用发电机组。

2.5.3施工便道:利用桥梁桩基施工时修筑的施工便道。

2.5.4临建设施:生产、生活房屋已建成,且数量充足,临时借地面积能够满足生产、生活需要。

2.5.5施工机具设备:施工所用机械设备已全部到位,维修、保养完毕,运转状况良好,且数量充足。

2.5.6测试仪器:设有试验室、工区测量班,能检测现浇施工过程中的全部项目。

2.5.7材料进场情况:梁体结构所需的各种材料已部分进场,并检验合格,其它材料正在积极组织运输根据施工进度情况陆续进场。

2.5.8.1编制施工操作细则:根据工程特点、施工工期、环保要求以及施工调查收集的有关资料,组织相关人员编制工程质量计划,对关键工序编制作业指导书、工程施工方案、工程质量保证措施,并报监理工程师审批。

2.5.8.3技术交底:由项目总工程师组织技术骨干对施工方案进行优化、完善、修正、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创优规划、关键工序作业指导书等并下发各部门及管理人员执行。施工技术部门按照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内容,对各部门及施工作业人员进行总体施工技术交底,对施工中每道工序对各工班下达详细的技术交底书,进行作业层交底,技术交底内容包括相应的安全环保技术交底。

2.5.8.4岗位培训:针对本工程标准高的特点,组织施工技术人员和相关专家对管理人员、技术工人、安全员等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客运专线施工、验收暂行规定,技术标准和施工技术指南、技能培训、工程质量、职业道德,以及国家、行业、地方现行的有关工程质量、施工安全、环境保护等法律法规,培训合格后方能上岗。

及时与交通部门联系,按交通部门要求在醒目位置设置行车导向、限速、限高、限宽、前方施工减速慢行、红色警示灯等标志。在门架前后设置减速带、防撞墩、隔离栏杆等安全措施(见示意图)。

现浇桥梁所处地段为粉质黏土及砂土厚度为1~2米,地基承载力约为230KPa,但在支架施工前应对地基面层及局部进行换填和加固处理,增加地基承载力,减小地基变形。

地基处理范围宽度按照支架宽12m,两侧各加宽0.5m即13m。长度按照箱梁施工所需的范围进行处理。先用挖掘机将表层耕质土、有机土挖除外运,再夯实处理后,铺一层10~20cm风化砂找平,再铺一层15cm厚C20的混凝土,做2%的横向坡排水坡(桥中心两侧排水)。换填采用机械进行分层夯实,换填后要高出地面20cm,作动力触探,要求承载力不小于300Kpa。承台基坑及泥浆池清淤后采用分层回填并整平压实,用YZ20吨振动压路机进行辗压,顶部浇筑80cm厚C20混凝土。为避免地基受水浸泡,在两侧开挖40×50cm的排水沟,排水沟分段开挖形成坡度,低点开挖集水坑,确保地基基础不受雨水浸泡。

一般地段地基处理示意图:

跨路采用支墩加纵梁预留门洞支架方案,非跨路采用碗扣钢管支架。

3.3.1跨路区支墩加纵梁门洞支架

3.3.1.1门洞尺寸

根据公路行车安全以及跨**公路施工方案的要求,在**公路预留两个机动车门洞+两个非机动车门洞,机动车道横向净宽4m,非机动车道横向净宽1.5m,门洞净高>5m。

3.3.1.2门洞支墩基础

机动车道门洞支墩基础采用C20混凝土条形基础,基础宽120cm,厚度80cm,长18m;非机动车道门洞支墩基础采用C20混凝土条形基础,基础宽80cm,厚度80cm,长18m。

3.3.1.3门洞支墩

门洞支墩采用碗扣钢管支架,非机动车道每个支墩3排立杆,立杆间距按0.25×0.3m布置,即顺桥向0.25m,横桥方0.3m,步距0.6m;机动车道边柱腹板立杆为6根,立杆间距按0.20×0.3m布置,即顺桥向0.20m,横桥方0.3m,步距0.6m;底板下立杆为5根,立杆间距按0.25×0.3m布置,即顺桥向0.25m,横桥方0.3m,步距0.6m;机动车道中间柱立杆在腹板下为8根,立杆间距按0.125×0.3m布置,即顺桥向0.125m,横桥方0.3m,步距0.6m;底板下为6根,立杆间距按0.20×0.3m布置,即顺桥向0.20m,横桥方0.3m,步距0.6m。支架上下用升降杆调平,顶升降杆上顺门洞方向放置I14工字钢作为枕梁。

3.3.1.4门洞纵梁

门洞顶部纵梁(顺桥向)采用2根40b槽钢,横桥向每排立杆对应位置布置一根。

作为纵梁支点的横梁(横桥向)采用I20a型钢,每个支点处二根。

考虑纵梁安装与拆除高度过高给施工带来难度,在纵梁上搭设钢管支架调节高度,立杆的布置与其它地方相同。在纵梁的顶部、立杆的底部布置横桥向方木150×150mm。

碗扣立杆支架顶部方木布置方式同其它地方。

3.3.2非跨路区支架

在混凝土硬化好的基础顶面放置15×15×1cm钢板作为支架立杆底座,在已放置好的底座上搭设WDJ碗扣式Φ48×3.5mm多功能钢支架,纵桥向立杆间距60cm;横桥向立杆距为(1×120+1×90+2×60+4×30+5×60+4×30+2×60+1×90+1×120)cm,即腹板区为30cm,底板区为60cm,翼缘板区为(90+120)cm组合,共22排(如图)。支架布置设计如下:

a.底板立杆按0.6×0.6m进行布置,即纵向净距0.6m,横向间距0.6m;腹板立杆按0.6×0.3m进行布置,即纵向净距0.6m,横向间距0.3m。

b.翼板立杆按0.6×(1.2+0.9)m进行布置,即纵向净距0.6m,横向间距(1.2+0.9)m;

d.所有立杆必须设扫地杆。钢管接头应相互错开。底部两层横杆步距为0.6m,中间部分横杆步距为1.2m,底板以上(翼板下)两根横杆步距为0.6m。并根据施工情况加密设置,保证支架整体稳定性。

支架外围四周设剪刀撑,内部沿桥梁纵向每4排立杆搭设一排横向剪刀撑,横向剪刀撑间距不大于5m,在腹板处每排脚手架均应设置,支架高度通过可调托座和可调底座调节。

边跨等高段支架及模板横断面图

3.3.3支架结构要求

3.3.3.1支架结构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刚度、稳定性。

3.3.3.2支架在承重后期弹性和塑性变形应控制在15mm以内。

3.3.3.3支架部分地基的沉降量控制在5mm以内,地基承载力大于300KPa。

3.3.3.4支架顶面与梁底的高差应控制在理想值范围内,且应与预留拱度通盘考虑,预留门洞支架处预留拱度要考虑门洞纵梁的挠度。

按满堂支架的设计方案,要求地基承载力大于300kPa。

3.3.5模板结构及支撑体系

3.3.5.1外模结构

模板结构是否合适将直接影响梁体的外观,外模面板采用厚为18mm的竹胶板,面板尺寸1.2m×2.4m,转角圆弧处采用定型钢模。脚手架顶托上顺桥向布置方木,腹板下方木采用150×150mm,底板范围内采用100×150mm(立放)。上层布置横桥向方木100×100mm,间距250mm。底模面板采用18mm竹胶板,竹胶板直接钉在横桥向方木上。在钉面板时,每块面板应从一端赶向另一端,以保证面板表面平整。腹板固定在竖向和横向100×100mm方木上,方木间距40cm,顺桥向2根Ф48钢管及26型蝶形扣件,钢管设直径为16的拉杆。翼板面板固定在竖向和横向100×100mm方木上,方木间距60cm。为保证箱梁底板倒角处混凝土线型顺畅,在竖向支撑内与腹板底部顺桥向布置一条100×100mm方木,方木钉在底模横桥向方木上,并与斜支撑顶紧。

3.3.5.2内模结构

预应力连续箱梁内模均采用钢管作骨架支撑,高压竹胶板作面板,厚为18mm。由于箱梁内净空高度为120~285cm,内模骨架设计尽量少占净空,以利于箱梁底板混凝土的散料、振捣及内模的拆除。内模上、下面板骨架采用100×100mm方木,间距0.6m。

3.6.1非跨路区支架施工

组装顺序:立杆底座→立杆→横杆→斜杆→接头紧锁→脚手板→上层立杆→立杆连接销→横杆。

支架组装以4人为一小组,其中二人递料,另外二人共同配合组装。组装时,要求至少二层向同一方向,或由中间向两边推进,不得从两边向中间合拢组装。

在地基处理好后,按照施工图纸进行放线无误后,便可进行支架搭设。首先安放立杆底座,然后将立杆插在其内,立杆的接长缝错开,即第一层立杆用长1.5m(2.4m)和3.0m的立杆错开布置,往上则均采用3.0m的立杆,至顶层再用0.6m(1.5m)长度的顶杆找平。在装立杆时及时设置扫地横杆,将所装立杆连成一整体,以保证立杆的整体稳定性。立杆与横杆连接时,先将上碗扣滑至限位销以上并旋转,使其搁在限位销上,将横杆接头插入下碗扣,待应装横杆接头全部装好后,落下上碗扣并预缩紧。

支架搭设好后,测量放出几个高程控制点,测量交底应明确弹性变形和非弹性变形考虑值,以避免以后托架调整过多。然后带线,在立杆上口安装可调顶托,可调顶托是用来调整支架高度和拆除模板用的,支架使用的可调顶托可调范围为70cm左右。施工时注意支架间距应相应调整。

脚手架钢管安装好后,在可调顶托上沿横向铺设10cm×15cm的方木,箱梁外模底板下方15cm×15cm的木条纵向密布,布置好后可进行支架预压。

3.6.2跨路门架施工

1)行车道共计设2个门洞,每个门洞净宽为4.5m,净高为5.0m,预留通道纵梁采用钢梁跨越,支墩采用脚手架钢管。

2)施工前应同交通管理部门积极沟通协调,确保施工安全。

门洞施工尽量在夜间,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对车辆通行的影响,门洞施工时应作好安全防护工作,派专人负责维护交通施工安全;门洞的立柱前应设置防撞墩并配合设置限高与限宽及反光构筑物、防撞墩(如图)前设置减速带和4.5米高限高门架(见附图),以便保证施工的安全。

3)施工时应作好地下管线及地上干线的保护及迁移工作。具体跨路施工方法分为三步:

a、地基处理完成后,封闭左半幅,施工左侧门洞基础及中间门洞基础并搭设碗扣支架及纵梁,车辆从右侧绕行,双向对开(如图);

b、左半幅施工完毕后,封闭右半幅,引导车辆从左半幅的门洞及已处理完的基础上双向对开通行,施工右侧门洞基础并搭设相关碗扣支架及纵梁(如图);

c、左右幅施工完成后,引导车辆从左右半幅门洞正常通行;

d、支架拆除时按照相反的顺序,同样的交通疏导方案。先将右侧围护,拆除纵梁、支墩及基础,恢复路面;

e、将左侧围护,拆除纵梁、支墩及基础,恢复路面。

4)设置限速标示牌(限速20km/h)和警示牌,并派专人指挥交通。

a在门洞横梁上满铺设竹胶板,防止桥上施工杂物坠落;

b将翼板两侧的支架加高,超过翼板高度1.5m,对这些支架进行围护,作为防护挡板,以防坠物从平台上弹落桥下,同时可作为人员走道防护;

c对碗扣支架四周做全封闭防护,避免施工时往桥下掉杂物;

d在行车道前方设置限位门架,禁止超高、超宽车辆通行;

e在行车道前方设置警示牌,并设专职人员进行交通协调;

f在现浇支架支墩前后设置防撞墩加以保护,防止车辆碰撞碗扣支架。

3.7.1支架预压目的

为保证施工安全、提高现浇梁质量,在箱梁支架搭设完毕,箱梁底模铺好后,对支架进行超载预压。预压的目的一是消除支架及地基的非弹性变形;二是得到支架的弹性变形值作为施工预留拱度的依据;三是测出地基沉降,为采用同类型的桥梁施工提供经验数据。预压时间预计3~7天,预压过程随时测量和记录,根据预压测量结果绘制预压沉降变形观测曲线,以此确定施工预拱度。

3.7.2支架预压及卸载

加载用编织袋装土过磅后均匀堆码,用吊车分码吊至支架顶,由人工配合摆放,分层堆码。加载中由技术人员现场控制加载重量和加载位置,避免出现过大误差而影响观测结果。

卸载按与加载相反的顺序进行,即按100%、60%、30%、0进行,每级卸载完成对相应点位进行测量,分析变形曲线以确定合理的预拱度。

3.7.3测量点位及方法

为保证线路在运营状态下的平顺性,梁体应预设反拱,理论计算按设计实施,施工中反拱的设置根据具体情况,充分考虑收缩徐变的影响以及二期恒载上桥时间确定。预留拱度=设计拱度+预压沉降量,设计图纸中已提供设计拱度,包括施工阶段的恒载、预应力和混凝土收缩、徐变产生的挠度,预压沉降量根据现场地基承载力试验可得。

架体预压前,支架(底模)按照计算标高调整,确保支架各杆件均匀受力。预压后架体在预压荷载作用下基本消除了地基塑性变形和支架竖向各杆件的间隙即非弹性变形,并通过预压得出支架弹性变形值。

根据以上实测的支架变形值,结合设计标高和梁底预拱度值,确定和调整梁底标高。梁底立模标高=设计梁底标高+支架弹性变形值+设计预留拱度+地基沉降。

3.8.1支座质量验收

3.8.1.1支座进入工地后,按铁道部现行《铁路桥梁球型钢支座》(TB/T2331)以及铁道部颁布的有关客运专线铁路桥梁球型钢支座技术条件的有关规定,对支座的外观尺寸和组装质量进行检查,符合设计要求才能进行安装。

3.8.1.2支座的品种性能、结构形式、规格尺寸及涂装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产品标准的规定。

3.8.1.3固定支座及活动支座安装位置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3.8.2球型钢支座布置

球型钢支座可分为固定(GD)、横向活动(HX)、纵向活动(ZX)、多向活动(DX)四类。

3.8.3永久支座安装

安装支座前复测桥墩中心距离及支承垫石高程,检查锚栓孔位置及深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1)支座进场后集中堆放整齐,并做好防腐防锈措施。首先将支座就位部位的支承垫石混凝土表面凿毛,清除预留锚栓孔中的杂物,并用水将支承垫石表面浸湿,安装灌浆用模板。

2)用钢楔块楔入支座四角,找平支座,并将支座底面调整到设计标高,在支座底面与支承垫石之间留有20~30mm空隙,安装灌浆用模板(见图)。

3)检查支座中心位置及标高后,用无收缩高强材料灌浆。灌注支座下部及锚栓空隙处,灌浆过程中从支座中心部位向四周注浆,直至钢板与支座底板周边间隙观察到灌浆材料全部灌满位置。

4)灌浆材料初凝后,拆除模板及四角钢楔块,并用砂浆填堵钢楔块抽出后的空隙,拧紧支下座锚栓,待灌注梁体混凝土后,及时拆除各支座上、下连接锚栓。

安装时必须保证支座位置准确,与桥梁的连接符合设计要求,安装纵向活动支座时,其上下座板的导向挡块保持平行,交角不得大于5°。

支座安装保持与梁体垂直,支座上下板水平,不产生偏位。支座与支承垫石间及支座与梁底间密贴、无缝隙。支座四角高差不大于2mm。支座水平偏差不得大于2mm。

3.8.4球型支座的安装工艺要求

3.8.4.1采用球型支座时,支座垫石的混凝土强度等级C50,垫石高度应考虑安装、养护和必要时更换支座的方便,垫石顶面四角高差不得大于2mm。

3.8.4.2支座采用预埋套筒和锚固螺栓的连接方式,在墩台顶面支承垫石部位需预留锚栓孔河北某食品公司研究所及宾馆装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投标).doc,锚栓孔中心及对角线位置偏差不得超过10mm。

3.8.4.3支座安装时,采用测力千斤顶作为临时支撑,保证每个支点的反力与四个支点反力的平均值相差不超过±5%。

3.8.4.4球型钢支座在工厂组装时,应仔细调平,对中上下支座板,并用支座连接板将支座连接成整体。

3.8.4.5在支座安装前,检查支座连接状况是否正常,但不得任意松动上下支座连接螺栓。

3.8.4.6凿毛支座就位部位的支承垫石表面SY/T 6937-2013标准下载,清除预留锚栓孔中的杂物,安装灌浆用模板,并用水将支承垫石表面浸湿。

3.8.4.7仔细检查支座中心位置及标高后,用无收缩高强度灌注材料灌浆,灌浆材料性能要求如下页《灌浆材料性能》表: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