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花园1#楼模板工程施工方案

中和花园1#楼模板工程施工方案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
资源大小:790.02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中和花园1#楼模板工程施工方案

6、主要施工方法及措施6

7、顶板、梁及支撑体系12

GBT 38656-2020 特种设备物联网系统数据交换技术规范12、模板安装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15

13、模板工程技术质量控制措施17

14、模板工程安全措施要求18

为了使参与施工的管理人员和操作工人明确所担负工程任务的特点、技术要求、施工工艺做到心中有数,有统一计划、统一目标有组织地完成任务。

2.1《中和花园1#楼施工图》;

2.2《施工组织设计》;

2.5质量标准“市优质工程”;

2.6工期要求:540天;

2.7公司颁布的《程序文件》、《管理手册》;

板式筏形基础,厚1.8m

SBS(Ⅱ)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300、250、200

200、250、300

200、160、120、100、130

4.1施工部位及工期安排

根据施工进度计划施工部位及工期安排表

2007年6月20日~2007年7月30日

2007年7月31日~2007年8月20日

2007年8月21日~2008年1月20日

4.2劳动组织及职责分工

4.2.1管理人员组织及分工

管理人员组织及职责分工图

4.2.2模板施工班组人员及职责分工

模板施工班组人员组织及职责分工图

4.2.3工人分工及数量

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及施工流水段划分进行劳动力安排,主要劳动力分工及数量详见施工组织设计。

项目总工组织项目经理部技术、生产人员熟悉图纸,认真学习掌握施工图的内容、要求和特点,同时针对有关施工技术和图纸存在的疑点做好记录,通过会审,对图纸中存在的问题,与设计、建设、监理共同协商解决,取得一致意见后,办理图纸会审记录,作为施工图的变更依据和施工操作依据。熟悉各部位截面尺寸、标高,制定模板初步设计方案。

重量0.25、0.5kg

开口宽17~19、22~24

钻头直径12~20mm

长450、500、550mm

模板材料采用18厚腹膜多层板,模板周转次数为15次。顶板采用12厚竹胶合板,周转次数为19层。预留洞口及踏步采用木模,刨光并刷隔离剂。支撑采用碗口架及Ф48钢管进行加固。

本工程计划投入模板5000m2,以每层为一流水段组织层间施工,计划墙柱模板配2.5层,先投入1.5层使用,周转到15层后补充1层。梁板的模板配3.5层(冬季施工先投入3层,周转使用尚有5层作为周转损耗后的补充),材料用量见附表。

本工程模板隔离剂选用油性隔离剂,即机油和柴油按1:3比例调均匀。

6、主要施工方法及措施

6.1±0.000以下模板设计:

垫层厚度为100mm,垫层模板采用100×50mm方木,沿垫层边线设置方木,方木支撑在基坑护壁上。

地下室外墙对拉螺栓与模板接触处采用圆台型螺栓头组合式对拉螺栓,对拉螺栓分为内外杆(如下图)模板拆除时,该外杆螺栓头随之拆除,再用膨胀水泥砂浆填平,带止水钢片的内杆留在混凝土中,这样既符合规范要求,又起到控制墙壁厚度,还可以重复使用。

直段墙模板内竖楞50×100mm方木间距200mm,外竖楞用2Ф48×3.5mm架子管间距600mm布置,外墙用Ф12mm对拉止水螺栓布置间距400mm,内墙采用Ф12mm穿墙螺栓布置间距400mm,与3型扣件配套使用,在其上、中、下部各加一排Ф48×3.5mm钢管斜撑,间距600mm,上下交错布置。详见图

阴阳角模板现场定型加工,阴角模板按45º角拼缝对接,阳角模板直接对拼,在此龙骨上用100mmL70×6mm等边角钢固定,在角钢上打孔,每边用两个木螺丝固定在方木上,模板加工好后由塔吊吊装到作业面上安装。详见图

为保证整体墙模钢度和稳定性,另沿高度方向设三~四道地斜撑,从而形成了整套的墙板模板体系。

柱模板采用15mm厚多层板制作整体模板,竖楞采用50×100mm方木,方木均经压刨找平,每20cm一道。柱箍采用120×100mm方木(单面刨光),每450mm一道,最底一层距地面300mm。其板块与板块竖向接缝处理,做成企口式拼接,然后加柱箍、支撑体系将柱固定。支撑采用Ф48×3.5m架子管钢性支撑。详见下图。

(柱模板平面图、柱模节点)

梁模板及支撑详见附图,梁、柱模板节点处理详见图

6.2±0.000以上模板设计:

柱模板设计同6.1中(4)。

梁、板模板同6.1中(5)梁模板设计、6.1中(6)顶板模板设计。

楼梯模板为多层板。踏步侧板两端钉在梯段侧板木档上,靠墙的一端钉在反三角木上,踏步板龙骨采用50mm厚方木。制作时在梯段内划出踏步形状与尺寸,并在踏步高度线一侧留出踏步侧板厚度定上木档。

采用50mm厚的木板定型窗模,其角用定型角钢固定,并用螺栓拉牢,详见下图。侧面用铁钉将多层板固定在木板上,木螺丝要凹进多层板表面。上、下用边梁加内控式定位筋分左、右、中三道支撑定位,左右两侧与暗柱内控式定位筋

6.4后浇带、施工缝模板

底板后浇带模板为便于拆模分两块进行拼装,模板面板为多层板,次龙骨50×50mm,间距600mm方木,主龙骨50×50mm,间距400mm方木。在底板钢筋下垫3cm(同钢筋保护层)多层板以保证钢筋保护层的准确。详见下图。

顶板后浇带、施工缝处模板采用多层板,多层板紧靠钢筋上、下两侧,此处多层板厚度同钢筋保护层,详见下图。

6.5集水坑电梯井道模板:

集水坑电梯井道模板节点,详见下图

7、顶板、梁及支撑体系

7.1梁、顶板支撑体系系统为碗扣式满堂红脚手架,立杆间距为1200mm,水平杆间距为1200mm,本工程梁底、侧模均采用15mm厚多层板,侧模、底模用50×100mm间距200mm方木作通长背楞,100×100mm方木作梁底排木,间距500mm。梁底支撑间距500mm。

7.2对于跨度L4m或悬挑长度2.5m的梁应按施工规范的要求(支模)起拱,梁起拱0.003L,悬挑梁起拱0.005L,且混凝土强度达到100%时方可拆模。起拱从支模开始时进行(通过U托调整底模各部位标高),而后将侧模和底模连成整体。距梁端500mm处,在梁模上留设清扫口,待杂物清理干净后,将其堵严。

7.3梁模加固完毕后,即可支设楼板模板。楼板模板用18mm厚多层板,次楞用50×100mm方木,间距200mm,主龙骨用100×100mm方木,间距为400mm,支撑均采用可调节顶托。

柱、梁的模板加工必须满足截面尺寸,两对角线误差小于1mm,尺寸过大的模板需进行刨边,否则禁止使用。次龙骨必须双面刨光,主龙骨至少要单面刨光。翘曲、变形的方木不得作为龙骨使用。

模板表面平整度控制在1mm以内,拼缝小于1mm,模板必须具备足够的刚度、强度、稳定性,重点检查面板。

模板加工完毕后,必须经过项目经理部技术人员,质检人员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对于周转使用的多层板,如果有飞边、破损模板必须切掉破损部分,从作拼装处理。

9.1模板安装的一般要求:

竖向结构钢筋等隐蔽工程验收完毕,施工缝处理完毕后准备模板安装。安装柱模前,要清理杂物,焊接或因修整模板的定位预埋件,做好测量放线工作,抹好模板下的找平砂浆。

9.2分项工程模板安装要求:

集水坑、电梯井模板采用18mm厚多层板按坑大小加工定型模板。模板固定要牢固,并用钢丝绳将模板拉在底板钢筋上,防止浇筑混凝土时模板上浮。

b墙体模板安装顺序及技术要点:

模板定位、垂直度调整模板加固验收混凝土浇筑拆模

在安装模板前,按位置线安装门窗洞口模板,与模板钢筋固定,并安装好预埋件和木砖等。

安装模板采用两侧模板同时安装,第一步模板边安装锁定边插入对拉螺栓和套管,并将两侧模板对准墙线使之稳定,然后用钢垫片与螺栓固定于模板背面和方木上,调整两侧模板的平直。

用同样方法安装其它若干模板到墙顶部,内木楞外侧安装纵模加固钢管,并将纵模钢管用钢垫片螺栓固定,穿墙螺栓从外钢管中间插入,用螺母将钢垫片拧紧,使侧模板成为一体,安装斜撑,调整模板垂直度,检验合格后,与墙、柱、楼板模板连接。

模板安装时对拉螺栓等连接件都要连接牢靠,松紧力度一致,专职质检员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

安装墙模前,要对墙体接茬处凿毛,用空压机清除墙体内的杂物,做好测量放线工作。为防止墙体模板根部出现漏浆“烂根”现象,墙模安装前,在底板上根据放线尺寸贴海绵条,做到平整、准确、粘贴牢固并注意穿墙螺栓的安装质量。

c梁模板安装顺序及技术要点:

搭设和调平模板支架(包括安装水平拉杆和剪力撑)按标高铺梁底模板

拉线找直绑扎梁钢筋安装垫块梁两侧模板调整模板。

把下层楼板砼上弹出梁的轴线及水平线(梁底高引测用)并复核。

安装梁板模板支架前,在专用支柱下脚要垫通长脚手板,并且楼层间的上下支座要在一条直线上,支柱立杆采用双排,间距按计算结果采用1.2×1.5m。立杆布置双向水平撑上下共两道杆并适当布置剪刀撑,立杆加可调座。

在支柱上调整预留梁板模板的厚度,拉线安装梁底模板并找直。

梁高大于600时,加φ12对拉螺栓,每增高300mm加设一道对拉螺栓,间距300~400mm,呈梅花布置,施工方法同墙板。

按设计要求起拱(跨度大于4m时,起拱3‰),并注意梁的侧模包住底模,下面龙骨包住侧模。

d楼板模板安装顺序及技术要点:

“满堂红”碗扣脚手架主龙骨次龙骨柱头模板龙骨柱头模板、顶板模板拼装顶板内、外墙柱头模板龙骨模板调整验收

楼板模板当采用单块就位时,宜以每个铺设单元从四周先阴角模板与墙、梁模板连接,然后向中央铺设。按设计要求起拱(跨度大于4m时,起拱0.2%),起拱部位为中间起拱,四周不起拱。

e柱模板安装顺序及技术要点:

搭设脚手架柱模就位安装安装柱模安设支撑固定柱模

浇筑混凝土拆除脚手架、模板清理模板。

板块与板块竖向接缝处理,做成企口式拼接,然后加柱箍、支撑体系将柱固定。

10.1侧模在砼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损后,方可拆除。

10.2底模在砼强度符合下列表规定后,方可拆除。

按设计的砼强度标准值的百分率(%)

10.3拆模模板的顺序和方法,遵循先支后拆、后支先拆、先拆不承重模板,后拆承重部分的模板,自上而下,支架先拆侧向支撑,后拆竖向支撑原则。

10.4楼板、梁模板拆除要点:

在混凝土达到1.2Mpa能保证其表面棱角不因拆除而受损后方可拆除,拆除顺序为先纵墙后横墙。在同条件养护试件混凝土强度达到1.0Mp后,先松动穿墙螺栓,再松开地脚螺栓使模板与墙体脱开。脱模困难时,可用撬棍在模板底部撬动、严禁在上口撬动、晃动或用大锤砸模板,拆除下的模板及时清理模板及衬模上的残渣,在大钢模板面板边刷好隔离剂且每次进行全面检查和维修做好模板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保证使用质量。

10.6门洞口模板拆除

松开洞口模板四角脱模器及与大模板连接螺栓,撬棍从侧边撬动脱模,禁止从垂直面砸击洞口模板。防止门洞过梁混凝土拉裂,拆出的模板及时修整。所有洞口宽>1m时拆模后立即用钢管加托顶回撑。

顶板模板拆除除参考每层每段顶板同条件抗压强度试验报告,跨度均在2m以下,强度达到50%即可拆除,跨度大于8m的顶板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100%强度后方可拆除,其余顶板、梁模板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75%强度后方可拆除。拆顶模板时从房间一端开始,防止坠落人或物造成质量事故。

顶板模板拆除时注意保护顶板模板,不能硬撬模板接缝处,以防损坏多层板。拆除的多层板、主骨及碗口架要码放整齐,并注意不要集中堆料。拆掉的钉子要回收利用,在作业面清理干净,以防扎脚伤人。

10.7后浇带模板拆除

墙体、顶板模板拆模后,用撬棍从侧边撬动脱模,拆除下的模板及时清理模板残渣及画线剔凿后浇带处混凝土。

12、模板安装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

13、模板工程技术质量控制措施

13.1本工程所有模板产品均按国家现行规范、规程要求做为产品的检验标准。

13.3工程施工前期,精心设计、认真加工,对每个单项模板工程做方案,有措施、有计算,严格按照本工程的要求和特殊性设计,制作和质量监控,全面保证工程质量。

13.4根据工程总进度要求,要倒排模板工程的设计、制作、安装工期,保证各项准备工作按计划实施。

13.5在模板工程设计过程中以及施工前,模板设计人员与项目工程管理人员应多交进行技术交流及方案,从而确保模板施工与其它各项施工紧密结合,确保模板施工调有序地进行。

13.6模板进场前,根据项目部的工程安排及流水段划分,对模板进行设计编号和使用部位编号,有次序地安排模板分批进场,从而保证现场施工的需求又避免占用现场更多的地方放置模板。

13.7模板施工应完全按照现场文明施工方法,完全遵守现场安全文明守则,确保模板施工安全文明。

13.8模板所有零配件以及架体应安装牢固可靠,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

13.9局部细部模板方案需进一部与结构设计部门共同协调完成,在模板细部方案设计过程中要与建筑结构设计部门紧密联系,使模板与建筑结构设计协同一体化进行,这样才能最大可能的实现对整个工程项目的高质、高效、高速、低成本。

14、模板工程安全措施要求

14.1模板伤架设电线和使用电动工具采用36V的低压电缆。

14.2登高作业时,各种配件放在工具箱内或工具袋内,严禁放在模板或脚手架上。

14.3装拆施工时,上下有人接应,随拆随运转,并把活动部件固定牢固,严禁对方在脚手板上或抛掷。

14.4安装柱模板时,随时支撑固定,防止倾覆。

14.5预拼装模板的安装,边就位、边校正、边安设连接件,并加设临时支撑稳固。

14.6安装整块墙模板,不得将柱子钢筋代替临时支撑。

14.7吊装模板时,必须在模板就位并连接牢固后,方可脱钩,并严格遵守吊装机械使用安全有关规定。

14.8拆除模板时由专人指挥和切实可靠的安全措施,并在下面标出作业区,严禁非操作人员进入作业区。操作人员佩挂好安全带,禁止站在模板的横杆上操作,拆下的模板集中吊运,并多点捆牢,不准向下乱扔。拆模间歇时,将活动的模板、拉杆、支撑等固定牢固,严防突然掉落、倒塌伤人。

14.9拆下的支撑、木档要随即拔掉上面的钉子,并堆放整齐,防止朝天钉伤人。

圆钉、罗丝要装入专用箱内,不得随意乱丢,以免掉落伤人。

14.10楼层板面上的预留洞口,应在模板拆除时,随时按临边洞口的安全技术规范做好安全防护,将洞口盖严、盖牢。

14.11拆模起吊前,复查拆墙螺栓是否拆净,再确定无遗漏且模板与墙体完全脱离方可吊起。

14.12雨、雪及五级大风等天气情况下禁止施工。

14.13基础及地下工程模板安装时,先检查基坑土壁,壁边坡的稳定情况,发现有滑坡、塌方危险时,必须先采取有效加固措施后方可施工。

14.14操作人员上下基坑要设扶梯。基坑上口边缘1米内不允许堆放模板构件和材料,模板支在护壁上时,必须在支点上加垫板。

14.15模板放置时不得压有电线、气焊管线等。

14.16清理模板和涂刷模板隔离剂时,必须将模板支撑牢固,两板中间保持不少于60cm的走道。

14.17模板拆除时严禁使用大杠或重锤敲击。拆除后的模板及时清理混凝土渣块。由专人负责校对模板的几何尺寸,偏差过大及时修理。

14.18板、梁保证三层支撑,且支撑点在同一位置。

一、模板工程施工设计:

本工程质量目标较高,为市优质结构,为此,项目部把砼工程的质量目标定为清水砼,为达到清水砼的外观质量标准,项目部拟采用优质复合板,做为对本工程主要结构使用的模板材料,模板安装则采用对拉螺栓固定,背棱采用方木,支撑采用φ48×3.0mm钢管。

地下室部分剪力墙厚300㎜,高4.8m,采用大模板支撑体系,侧模由1.2×2.4m的竹木复合板拼装,对拉螺柱固定。

1.砼对模板的侧压力计算

按下式计算,取二者中的较小值

F=0.22γc·to·β1·β2·V

式中,F——新浇筑砼对模板的最大侧压力;

γc——砼的重力密度(KN/m3);

to——新浇筑砼的初凝时间,可采用to=计算;

T——混凝土的温度,地下室部分砼浇筑T取25℃,

地上部分砼浇筑T取20℃;

V——砼的浇筑速度(m/h);取V=2.5m/h;

H——砼侧压力计算位置处重新浇筑砼顶面的总高度(m);

β1——外加剂修正系数,取1.2;

β2——砼塌落度影响修正系数,取1.15;

F1=0.22·γc·()·β1·β2·V

=0.22×25××1.2×1.15×=60KN/m;

F2=γc·H=25×4.8=120KN/m;

F=min(F1,F2)=60KN/m;

F1,=0.22×25×()×1.2×1.15×=53.33KN/m;

F2,=25×2.9=72.5KN/m;

F,=min(F1,,F2,)=53.33KN/㎡;

模板的拉杆计算(对拉螺栓)

对拉螺栓由专业队伍制作,采用ø12圆钢,其间距计算如下:

P——模板拉杆承受的拉力(N);

F——砼的侧压力(N/㎡);

A——模板拉杆分担的面积(㎡),其值为A=a×b;

a——模板拉杆的横向间距(m);

b——模板拉杆的纵向间距(m);

ø12圆钢容许拉力12.9KN;

A===0.215m2

取a=0.45m,则b=0.477m

故地下部分考虑层高较大,模板对拉螺栓间距取a×b=450×450㎜;

地上部分A,===0.242m2

取a=0.43m,则b=0.54m

故地上部分模板对拉螺栓的计算间距为450×500㎜。

(二)板底模板支撑计算

本工程梁板砼采用一次整体浇筑的施工方式,用ф48×3㎜钢管做板底支撑,在顶端横杆上先做方木,再放模板,横杆则承受梁中荷载,把横杆做为连续梁计算如下:

模板以160㎜记,楼板区域尺寸7100×4500,支撑高度4.7m

模板自重0.3×0.25KN/㎡

钢管支架自重0.25KN/㎡

新浇砼自重2.5KN/㎡

施工荷载2.5KN/㎡

钢管支撑每区格面积为A,则每根立杆承受的荷载为

N=A·5.325=5325(N)<〔N〕=13.9KN=13900N

A<2.61㎡取A=1.2×1.5=1.8㎡

则每根立杆传受的荷载N=9585(N)

用ø48×3㎜钢管A=424㎜2

钢管回转半径为i===15.9mm

按强度计算支柱的受压应力为:

===22.61(N/mm2)

按稳定性计算支柱的受压应力为:

长细比===94.3

查表=0.594,则===38.06N/mm2

故支撑立杆间距取1.2m×1.5m,支撑各立杆布置双向水平撑,上下共两点,并适当布置垂直剪力撑,考虑到地下室层高较大,中间再加一道水平双向撑。

(三)、柱模板计算(层高取4.8m)

方形柱截面尺寸为1070×600,500×500等三里河安装施工组织设计,对于柱截面大于600的考虑对拉螺栓。

以900×700为例:

新浇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压力

取γc=25KN/m3,β1=1.2,β2=1.5;

F=0.22·γc·()·β1·β2·

=0.22×25×()×1.2×1.5×

F=γc·H=25×3.9=97.5KN/㎡

取F值较小值,F=78.27KN/㎡作为标准值,并考虑倾倒混凝土产生的水平荷载2KN/㎡,则总侧压力F=78.27×1.2+2×1.4=96.72KN/㎡

实木地板面层施工工艺标准(QB-CNCEC J030124-2004)(2)柱箍间距S的计算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