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办公楼中心工程高支模专项施工方案200页,含计算书.doc

06.办公楼中心工程高支模专项施工方案200页,含计算书.doc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doc
资源大小:2.2 M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06.办公楼中心工程高支模专项施工方案200页,含计算书.doc

1编制依据 2

2工程概况 2

3 施工、劳动力计划 4

JGJ/T 406-2017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技术标准4高支模设计 6

5施工准备 20

6支撑及模板支设 21

7高支模验收 30

9变形监测、监控措施 32

10模板及支撑拆除 33

11安全保证措施 34

12应急救援预案 36

13计算书 42

13.1 宴会厅高支模计算

13.2 计算机房高支模计算

13.2.1二层夹高支模计算

13.2.2屋面高支模计算

13.3地下室大梁高支模计算

13.4金库高支模计算

13.5、5#楼局部高支模计算

1.2依据鑫信合中心(A、B、C)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1.3依据鑫信合中(A、B、C)区工程设计图纸;

1.4《建筑施工手册》第五版;

1.5《建筑施工计算手册》汪正荣著;

1.15企业ISO9001:2008 质量体系管理文件和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

本工程位于成都高新区南部园区石墙片区(金融总部商务区)名都路,净用地面积23199.08m2。规划总建筑面积213559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45427.5㎡;地下建筑面积68131.5㎡;地下室四层、局部三层,1#楼为28层、2#楼为25层建筑髙度131.9m。

根据《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导则》(建质〔2009〕254号)第1.3条规定,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混凝土构件模板支撑高度超过,或搭设跨度超过,或施工总荷载大于15kN/㎡,或集中线荷载大于20kN/m的模板支撑系统属于高大模板支撑系统。

本工程下列梁、板属于高大模板支撑系统范畴,必须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经专家论证:

五、5#楼局部高支模统计表

总工期720日历天,工程开工日期为2013年08月08日,整个工程竣工日期为2015年07月28日。

主体施工期间需注意高支模的设计、搭设、监护、拆除等专项内容。

本工程所需模板、木方的材料周转计划如下表:

3.2.2材料技术要求

——本工程高大支模施工全部采用钢管脚手架(扣件式)搭设支撑体系。支模的纵横杆、内外立杆等均选用Ф48.3×3.6钢管,模板采用18 厚覆膜胶合板,背楞方木尺寸为50×100mm,梁底顶撑为可调节U形钢支托。所有材料必须具备相应合格证书,并按规范要求进行现场验收,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顶托必须逐个检查,对存在螺纹滑丝等现象的一律不得使用。方木开裂破损的一律不得使用。对高大支模中使用的模板、方木、钢管等材料,使用过一定周期不能确保符合原有力学性能的情况下,要选样做破坏性力学试验,确定能够满足使用承载。 3.3设备要求

木工圆锯、木工平刨、压刨、手提电锯、手提压刨、打眼电钻、线坠、靠尺板、方尺、铁水平、撬棍等各种设备机具均准备到位,正式使用前试用调整,并及时保养维修。3.4劳动力准备

(1)根据现场管理需要,项目部安排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对现场模板架体支设进行监督。监督小组主要成员为项目安全部全体成员、分管工长及相关技术人员。

(2)做好施工人员进场的安全、质量、防火、文明施工等教育工作,进行岗前培训,对关键技术工种必须持证上岗,按规定进行三级安全技术交底,交底内容包括:施工进度计划;各项安全、技术、质量保证措施;质量标准和验收规范要求;设计变更和技术核定等。必要时进行现场示范,同时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遵纪守法教育。

4.1宴会厅楼支模设计

4.1.1板高支模设计

4.1.2梁高支模设计

4.2计算机房高支模设计

4.2.1板高支模设计

4.2.2梁高支模设计

4.3地下室大梁支模设计

4.4地下室金库高支模设计

4.4.1板高支模设计

4.4.2梁高支模设计

4.5 5#楼局部高支模设计

4.5.1板高支模设计

4.5.2梁高支模设计

(1)500×1100梁高支模设计

(2)400×1700梁高支模设计

(3)400×2000梁高支模设计

(4)400×2400梁高支模设计

(5)400×2700梁高支模设计

(6)300×3100梁高支模设计

(5)800×1800梁高支模设计

(6)700×2400梁高支模设计

施工前编制有针对性的高支模施工方案,提供高支模施工技术保障;明确项目工程、质量、安全、物质等各部门施工管理人员任务与责任。同时组织人员认真熟悉方案,结合本工程的特点,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并做好施工前三级技术安全交底,搞好上岗人员的培训工作。

(1)轴线、模板边线放线:用经纬仪引测建筑物的边柱或墙轴线,并以该轴线为起点,引出其他各条轴线。根据施工图弹出模板边线及水平检测线,以便于模板的安装及校正。

(2)水平标高控制:根据模板实际施工要求用水准仪把建筑水平标高直接引测到模板安装位置,也可引测到其他过度引测点,并办好预检手续。

5.3.1施工放线严格进行复测,作到准确无误。

5.3.2组织施工机具和建筑材料的进场,按施工平面布置图进行停(堆)放。塔吊运转正常,能覆盖施工平面。5.3.3砼养护材料,按计划到场并堆放整齐。5.3.4钢筋加工车间和砼搅拌站处于正常状态。5.3.5控制钢筋保护层用的水泥砂浆垫块准备充足,操作平台搭设完成。5.4物资准备

作好材料、机具的计划工作,使物资能保质保量按时进场,不误施工。

5.5积极与市政、路政、公安、交警等部门进行协调,解决车辆及施工过程中占道的相关事宜,保证现场混凝土施工不间断。

(1)模板支架搭设前对员工进行技术和安全作业交底。

(2)对钢管、扣件等进行检查验收,严禁使用不合格的材料。

(3)对支架的搭设场地进行清理工作。

(1)楼面顶架、模板安装前,应对班组进行全面的技术安全交底,对安装方法、搭设安装顺序、技术标准、质量安全要求等做好详细的技术交底工作。

(2)在支顶安装过程中,应设置防倾覆的临时措施,待其安装完毕且核正无误后才予以固定。

放线→放置纵向扫地杆→自角部起依次向两边竖立底立杆,底端与纵向扫地杆扣接固定后、装设横向扫地杆也与立杆固定,每边竖起3~4根立杆后,随即装设第一步纵向平杆和横向平杆、校正立杆垂直和平杆水平使其符合要求后,拧紧扣件螺栓,形成构架的起始段→按上述要求依次向前搭设,直至第一步支撑架交圈完成→第二步纵向水平杆→第二步横向水平杆,并随搭设进行设置剪刀撑。

6.1.2架体搭设方法

支撑系统采用Φ48,壁厚3.5的钢管满堂脚手架。钢管要求平直,不得弯曲。扣件采用“十”字扣件进行紧固。梁板立杆纵横间距、步距按设计,扫地横杆距地200,设扫地杆及剪刀撑加强架子的稳定性。架子搭设在钢筋混凝土楼板上,并且在搭设支撑架时,楼层架空部位高架应随施工楼层搭设,以保证架子的稳定性。

(1)搭设面积根据结构的实际尺寸搭设,特别是立柱位置定为准确,便于梁支撑受力均匀。

(2)扣件式钢管采用Φ48×3.5mm,不得采用锈蚀、裂纹、弯曲和起毛刺的钢管。钢管长度当用于立杆、大横杆、剪刀撑时,以2.7~6.0m为主。

(3)扣件有直角扣件、回转扣件和对接扣件。对接扣件,开口应朝下,以防雨水进入,扣件的拧紧程度适度。立杆垂直,并必须采用对接。

(4)施工中应采取措施,防止砂浆、水泥等污物填塞顶托螺纹。

(5)交叉支撑、水平加固杆、剪刀撑不得随意拆卸,因施工需要临时局部拆卸时,施工完毕后应立即恢复。

6.2支撑架的构造要求

6.2.1架体总体要求

——保证结构和构件各部分形状尺寸,相互位置的正确;

——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施工中所产生的荷载;

——构造简单,装板方便,并便于钢筋的绑扎、安装,浇筑混凝土等要求;

——多层支撑时,上下二层的支点应在同一垂直线上,并应设垫板;

——支架搭设按本模板设计,不得随意更改;要更改必须得到相关负责人的认可。

——每步纵横向水平杆必须拉通。

——水平杆件和剪刀撑杆件接长应采用搭接扣件连接。

——对接接头位置要求如下图:

——搭接接头要求如下图,将搭接长度范围内的中心点看成对接点,此时其搭接位置要求同对接(上图)。

——必须设置纵横扫地杆。纵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上皮不大于200mm处的立杆上,横向扫地杆也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当立杆基础不在同一高度上时,必须将高出的纵向扫地杆向低处延长两跨与立杆固定,高低差不应大于1m。

——立杆应采用对接接头,且接头位置不应设置在同步内,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两个相隔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各接头中心至柱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步距的1/3。

——钢管立杆垂直度偏差不得大于架高的1/300,且控制在50mm以内。

——每根立柱底部应设置底座及垫板,垫板厚度不得小于50mm。

沿地面上200m设置一道纵横扫地杆。扫地杆与各立杆之间用直扣连接。

——在架体外侧周边及内部纵横向第5~8m,应由底至顶设置连续竖向剪刀撑,剪刀撑宽度应为5~8m。

——在竖向剪刀撑顶部交点平面应设置连续水平剪刀撑。扫地杆的设置层应设置水平剪刀撑。水平剪刀撑至架体底平面距离与水平剪刀撑间距不宜超过8m。

——当立杆纵横间距为0.9×0.9m~1.2×1.2m时,在架体外侧周边及内部纵横向每4跨(且不大于5m),应由底至顶设置连续竖向剪刀撑,剪刀撑宽度应为4跨。

——当立杆纵横间距为0.6×0.6m~0.9×0.9m(含0.6×0.6m、0.9×0.9m)时,在架体外侧周边及内部纵横向每5跨(且不小于3m),应由底至顶设置连续竖向剪刀撑,剪刀撑宽度应为5跨。

——在竖向剪刀撑顶部交点平面应设置连续水平剪刀撑,扫地杆的设置层应设置水平剪刀撑。水平剪刀撑至架体底平面距离与水平剪刀撑间距不宜超过6m。剪刀撑宽度应为3~5m。

——竖向剪刀撑斜杆与地面的倾角应为450~600,水平剪刀撑与支架纵(或横)向夹角为450~600,剪刀撑斜杆的接长应立杆的对接和搭接的要求。

(1)对接扣件的开口应朝上或朝内;扣件螺栓方向尽量一致。

(2)扣件螺栓拧紧力矩控制在40N.m。

(3)在主节点处纵横向水平杆、剪刀撑、横向斜撑等用的直角扣件、旋转扣件的中心点的相互距离不应大于150。

(4)抗滑扣件间应顶紧,安装完毕应由专职安全、技术人员进行复核验收。

(1)整体性:梁立杆纵向水平拉杆两端可用钢管与已浇注的钢筋混凝土柱顶紧或抱箍扣接;横向水平拉杆可伸进次梁、板底支撑立杆并与其水平拉杆扣接。如图:

(2)施工顺序:高支模区域应先浇筑墙或柱体等竖向结构混凝土,待墙柱施工至梁底10cm处,再施工梁、板结构的模板、钢筋、混凝土工程。

(3)泵送管道不能依附于满堂脚手架上,只能依附柱身另搭设支撑架。

(4)混凝土浇筑前应对模板进行预堆载,确保后续浇筑安全性;浇筑过程中,派人检查支架和支承情况,发现下沉、松动和变形情况及时解决。

(5)确保立杆的垂直偏差和横杆的水平偏差小于《扣件式脚手架规范》的要求。立杆支撑必须竖直(保证立杆轴心承载),禁止使用扭曲锈蚀严重的立杆,应采用对接扣件连接,禁止错接。立杆承载要贯通,禁止出现立杆传载到横杆,横杆再传递到立杆的情况(保证受力明确)。支撑必须保证横平竖直,成排成列,以保证横杆与每一根立杆能够用扣件连接。阴阳角应采用木坊进行定位,以保证线条平顺及防止出现胀模现场发生。

(6)顶托支座位置必须采用两根钢管并排传递承载的方式。顶托支撑插入长度应以保证顶托支撑稳定及不发生偏移为原则,一般以伸出长度不超过总长的1/3为宜。

(7)可调支托底部的立柱顶端应沿纵横向设置一道水平拉杆。扫地杆遇顶部水平拉杆之间的间距,在满足模板设计所确定的水平拉杆步距要求条件下,进行平均分配确定步距后,在每一步据处纵横向应各设一道水平拉杆。所有水平拉杆的端部均应与四周建筑物顶紧顶牢。无处可顶时,应在水平拉杆端部和中部沿竖向设置连续式剪刀撑。

(9)钢管扫地杆、水平拉杆应采用对接,剪刀撑应在用搭接,搭接长度不得小于1000mm,并应采用3个旋转扣件分别在 离杆端不小于100mm处进行固定。

(10) 支撑体系利用已浇筑的墙柱通过刚性连接,拉紧顶牢,确保支撑体系

放线→架体搭设→梁底模制安→墙柱模板制安→粱侧模制安→板模制安→护模

6.4.2模板配制原则

采用18mm厚优质胶合板,板与梁相交处,板模搁在梁侧模上,且要求平齐。

板模尽量考虑整模板,配制时两端向中间铺设,最小模板应≥1/3模板短边尺寸。

板缝拼缝时应用双面海棉胶条塞缝,防止漏浆。

电梯门洞口,梯间入户门洞口模板采用制作成定型木模门套,宽度为门洞口尺寸+5mm,高度为门洞口尺寸+5mm,以确保门洞口设计尺寸。

阳台边模采用从下往上吊线支设模板,以便于阳台边上、下对齐。

板面高差50mm的交界面,采用木方分隔支设,同时拆除及时。

a)板底采用18mm厚优质胶合板,背肋用50×100木方,边模采用45mm厚的木板通长设置,按梯步尺寸锯成齿形。

b)梯步立面模板采用18mm厚优质胶合板,平背50×100木方制作成定型梯步立面模板,上方通长钉两木方稳定,下部用木方抵在墙上。

C)柱模、梁模、板模均按编号顺序排列,注明尺寸、部位及方向。

板面高差部分采用木方钉九夹板加设十字架及斜撑支撑牢固,木板下方焊钢筋撑脚。

6.4.3模板安装施工方法:

安装梁模支架及满堂脚手架,支架采用Φ48,壁厚3.0的钢管,双排间距,然后在支撑立杆上抄出1米水平线(梁底标高引测用)并复核。按柱模顶部留出的梁缺口位置进行拉线安装梁底钢管,再铺梁底模,当跨度大于4米时,按1~3%0起拱。在底模上绑扎梁筋,经验收合格后,清除杂物,安装梁侧模板,将梁侧模板与底模用铁钉钉紧,尽量减少拼装产生的接缝,以便减少漏浆现象。最后拉线调直,两边用钢管夹设木方,梁侧模上口用钢管夹紧加固。当梁高超过600mm时,需加腰楞,并穿成品对拉螺杆加固。上翻梁采用两道对拉螺杆进行加固。

搭设支架,安装横竿及木方。支柱间距控制在900~1000,木方间距为300。支架搭设完毕后认真检查板下木方及支架安装的牢固与稳定,根据给定的水平线,认真调节支架的高度,将木方找平。然后铺设木模板,先铺角模与梁模和墙模连接,然后向跨中铺设平模。拼缝处下方必须有木方承托,最后对于窄条缝,采用木方嵌补,接缝不严密处采用嵌双面胶条,保证接缝严密。平板铺设完毕后,用靠尺塞尺和水平仪检查平整度与楼底板面平整度及标高,并进行校正。板模安装完成后应将杂物清理干净后绑扎板筋(现浇板为清水模板)

6.4.3.3模板安装要点:

重点控制梁侧模、墙模阴角处爆模问题的处理。

重点检查:边柱模下口,卫生间处墙模下口,梯间剪力墙模下口的漏浆问题。

模板接缝处采用海棉胶条塞缝,以防止漏浆。

模板及其支架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浇筑砼的重量及施工荷载。

安装现浇结构的上层模板及其支架时,下层楼板应具有承受上层荷载的承载能力,或加设支架;(即上层楼板砼施工完成后,才能拆除下层梁板架,同时满足拆模条件)。

在涂刷模板隔离时,不得沾污钢筋和砼接槎处。

模板的接缝不应漏浆,在浇筑砼前,木模板应浇水湿润,但模板内不应有积水。

模板与砼的接触面应清理干净并涂刷隔离剂,但不得采用影响结构性能或妨碍装饰工程施工的隔离剂。

浇筑砼前,模板内的杂物应清理干净。

对跨度不小于4m的现浇钢筋砼梁、板,其模板应起拱,起拱高度宜为跨度的1/1000~3/1000。

6.5模板安装质量控制

6.5.1根据各楼层的控制轴线放出墙柱轴线、截面尺寸及门窗位置模板边线,为便于支模,弹出墙柱边线时可向外延伸200mm作为控制线,该控制线也可便于模板检查基准线,

6.5.2根据楼层传递的标高控制点传递至施工层,该标高点主要控制模板架体支设高度、结构楼层高度、现浇梁、板、墙的控制标高。

6.5.3安装模板时,应按各部位尺寸配制模板规格型号,按顺序安装,按墙柱边线就位,反复检查校正其垂直度。校正合格后,在模板顶部安设固定位置的卡具,并紧固各部位扣件。

6.5.4安装上层模板及其支架时,下层楼板应具有承受上层荷载的承载能力;或加高支架。(砼强度未达到1.2N/㎜2时严禁拆模)上下层支架的立柱应对准;

6.5.5梁断面尺寸≥700㎜时,应加对拉螺栓控制断面尺寸;梁板跨度≥4000㎜时,应按跨长的1/1000~3/1000起拱;

6.5.6柱、墙高度超过3m又不便于串筒下料时,应留设高300㎜的下料口;

6.5.7模板安装完成后经“三检”合格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

6.5.8墙、柱子模板根部设清扫孔,清理模板内的杂物,浇筑砼时封闭。

6.5.9固定在模板上的预埋件、预留孔、预留洞均不得遗漏,且应安装牢固。其偏差应符合下表规定;

6.5.10在安装和浇筑砼时应检查维护模板及承重支架,发生异常时及时处理。

现浇结构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

注:检查轴线位置时,应沿纵、横两个方向量测,并取其中的较大值。

(1)模板存放场地要平整夯实。模板平放时,要有木方垫架。立放时,模板触地处要垫木方,以此保证模板不扭曲不变形。不可乱堆放或在已组拼的模板上堆放分散模板和配件。

(2)工作面己安装完毕的墙、柱模板,不准在吊运其他模板时碰撞,不准在预拼装模板就位前作为临时依靠,以防止模板变形或产生垂直偏差。工作面己安装完毕的平面模板,不可做临时堆料和作业平台,以保证支架的稳定,防止平面模板标高和平整产生偏差。

(3)墙体模板拆除时先拆除斜撑,再卸掉水平背楞,用撬棍轻轻撬动模板,使模板与砼脱离,不得用力过猛,特别是阴阳角及洞口模板。以免模板变形。

(4)楼板模板拆除时先拆除水平拉杆,然后拆除立杆。梁模板拆除时先拆除侧模,再拆底模,拆除时砼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受损坏。模板拆除时混凝土强度必须满足要求。

(5)方木堆放应整齐,按规格码放,下面垫上旧方木,下雨天要用塑料布盖上。由于胶合模板受潮膨胀,所以堆放地面要干燥,铺垫方木,下雨时,要及时覆盖,防止受潮。

(6)涂刷脱模剂应在木工作业场地进行,严禁在模板安装完毕后涂刷,防止污染钢筋。

(7)为保证结构位置断面准确,梁身平直,支模前应在砼表面弹出柱、梁构件边线控制线,故安装时带通线安装,放好支撑块。

(8)为防止保护层地过大或过小,应垫好保护层垫块。为保证结构物件位置细部尺寸,平整度符合要求,模板支完后应根据校核线进行检查校核。

(9)浇筑前应有专人护模,检查各扣件的坚固情况及剪力撑、山形卡等。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解决,消险隐患。

7.1支撑体系检查验收

7.1.1对使用的支模架检查以下内容:

——查看钢管、扣件材料产品质量合格证、质量检验报告。

——检查钢管表面的平直度,不应有裂缝、结疤、分层、错位、硬弯、毛刺、压痕和深的划道。

——钢管必须涂有防锈漆。

7.1.2支模架使用中,应定期检查的内容。

——检查底座是否松动,立杆与底座是否落空。

——检查扣件螺栓是否松动。

——安全防护措施是否符合要求。

7.1.3支模架的主要验收内容

——查看垫板是否晃动,检查方法:观察。

——立杆垂直度:用经纬仪或吊线和卷尺测量,立杆偏差:2m高处不得到大于±7mm、横距偏差不得大于±20mm。立杆总垂直度不得大于±100mm。用钢卷尺测量。

——纵向水平杆偏差,一根杆的两端高差不得大于±20mm,同跨内两根纵向水平杆高差不得大于±10mm,用水平仪或水平尺测量。

——扣件安装:(1)同步立杆上两个相隔对接扣件的高差应大于500mm,用钢卷尺测量:(2)扣件螺栓拧紧扭力矩65N.m,用扭力扳手检测。

——剪力撑斜杆与地面的倾角45o-60o,用角尺检测。

7.1.4架体支撑体系验收,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相关人员及项目总监、专监共同验收及合格后,并签字后方能进行下道工序。未经验收合格的架子不得使用。

(1)高支模搭设前应先按方案图进行放线,做出样板单元,经监理等相关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继续搭设。

(2)高支模安装完毕后,必须先由班组、项目部自检,再通知公司相关主管部门检查合格后,并报监理单位、质监站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才能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

(3)高支模拆除前,必须向监理单位申请拆模报告,监理单位签字同意后方可拆模。

8.1混凝土采用先支好梁底模板,浇柱,然后绑扎梁钢筋,封梁侧模板,支板模板,绑扎板钢筋,最后浇筑梁板混凝土。这样,由于柱有一定的强度,可以增强模板支撑体的整体刚度和稳定性。

8.3混凝土浇筑过程应严格按方案程序进行,在支架下面要安装照明灯,在安全员的监督下,派木工进行巡查,发现问题立即进行加固。如果支架沉降、位移达到报警值时,安全员应即报告现场施工负责人,现场施工负责人查明情况,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和加固措施。发现险情,安全员、现场施工负责人要及时通知现场作业人员撤出危险范围。

梁板混凝土浇筑采用输送泵将砼输送至楼层,用塔吊辅助泵管布料的方式。混凝土输送管的固定,不得直接支承在钢筋、模板上,应沿水平管宜每隔一定距离架设马凳固定,以便排除堵管、装拆和清洗管道。

梁、板应同时浇筑,浇筑方法应由一端开始用“赶浆法”,即先浇筑梁,根据梁高分层阶梯形浇筑,梁混凝土浇筑完以后,随即用插入式振动器将梁振捣密实。当达到板底位置时再与板的混凝土一起浇筑,随着阶梯形不断延伸,梁板混凝土浇筑连续向前进行。浇筑板混凝土的虚铺厚度应略大于板厚,浇筑时必须保证均匀布料,严禁集中堆载,楼板采用平板振捣器垂直浇筑方向来回振捣。楼板混凝土浇筑时应根据标高控制点拉线控制楼板的顶面标高,顶面用2m刮尺将表面刮平,并用木抹子将表面搓平搓实。为了增强混凝土的密实度,在第一遍混凝土振捣后在混凝土初凝前对框支梁混凝土进行二次振捣,以充分排除混凝土内的孔隙水。

8.5按规范要求,对于同一单位工程,同一强度等级等级的混凝土,连续浇筑每100m3 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块,每一楼层留设不少于3组的同条件养护试块,以为拆模提供强度数据。每一楼层各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分别留置一组600℃.d的等效养护试块,以检测结构的实体混凝土强度。对于标准养护试块,拆模后送至检测中心进行标准养护,对于同条件养护的试块,拆模后将试块放置在靠近结构构件或部位的相应位置,并采取相同的养护方式。

混凝土浇筑后,对楼板采用浇水保湿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对于剪力墙、框架柱,拆模后采用涂刷养护液的方法进行养护。砼浇筑后12h以内严禁在其上面进行施工作业。

浇筑混凝土时,防止踩踏钢筋,碰撞插筋和预埋铁件,保证钢筋和预埋铁件位置正确。

混凝土浇筑时不得用重物冲击模板,过道要搭设跳板,不得在梁和楼梯踏步模板吊帮上行走或踩蹬,保证模板牢固和严密。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强度达到1.2MPa以上,方准在其上进行下一工序操作。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撒落在楼板和墙面上的混凝土要及时清理。

9.1班组日常进行安全检查,项目部每周进行安全检查,分公司每月进行安全检查,所有安全检查记录必须形成书面材料。

9.2高支模日常检查,巡查重点部位:

1)杆件的设置和连接、支撑、剪刀撑等构件是否符合要求。

2)底座是否松动,立杆是否悬空。

3)连接扣件是否松动。

4)架体是否有不均匀的沉降、垂直度。

5)施工过程中是否有超载现象。

6)安全防护措施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7)支架与杆件是否有变形的现象。

每隔10~15m间距各布设1个监测剖面。每个监测剖面应布置不少于2个支架水平位移和变形监测点、3个支架沉降观测点。监测仪器精度应满足现场监测要求,并设变形监测报警值。

在浇筑砼过程中应实施实时监测,一般监测频率不宜超过20~30分钟一次;在砼初凝前后及砼终凝前后也应实施实时监测。监测时间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一般监测时间应控制在7天左右。

9.5模板支撑体系的监测

9.5.1监测项目:支架沉降和位移。

9.5.2测点布设:根据需要在梁下或梁上均设一个监测剖面。

9.5.3监测频率: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实施监测。

9.5.4变形监测报警值:梁底托梁钢管立杆变形为5mm,水平位移为3mm。对场地狭窄,不便于观察的监测点应布置在表面进行观测。

10 模板与支撑拆除控制

模板拆除均要以同条件混凝土试块的抗压强度报告为依据,填写拆模申请单,由专业工长和项目技术负责人签字后报送监理审批方可生效执行。

侧模: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表面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损坏后,方可拆除。

底模:构件跨度大于8m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100%后,方可拆除。构件跨度小于8m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后,方可拆除。预应力部位的拆模为达到设计要求的混凝土强度和预应力完成后拆除。

拆模时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

模板拆除顺序与安装顺序相反,先支后拆,后支先拆,先拆非承重模板,后拆承重模板,先拆纵墙模板后拆横墙模板,先拆外墙模板,再拆内墙模板。

(1)梁板拆除:先将支撑上可调支托松下,使龙骨与模板分离,并让龙骨降至水平拉杆上,接着拆下全部边接模板的附件,再用铁钎撬动模板,使模板降下由龙骨支撑,拿下模板和龙骨。

(2)梁、柱模在确保表面不受损坏时方可进行拆除。先拆除斜撑,再拆除模板和对拉螺栓及附件,再用撬棍轻轻撬动模板,使之与砼分离。

(3)拆下的模板及时清理粘结物,涂刷脱模剂,并分类堆放整齐,拆下的构配件及时集中统一管理,并做相应的防护处理。

(4) 拆除模板时,操作人员应站在安全的地方,拆除跨度较大的梁下支顶时,应先从跨中开始,分别向两端拆除。

10.4拆除支撑体系注意事项

(1) 拆除前应全面检查支撑体系的扣件连接、支撑体系等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2)拆除支撑应先清除其上的杂物及地面的障碍物。

拆除作业应由上而下逐层进行,严禁上下同时作业。水平拉杆要跟随立杆逐层拆除。

(4)模拆除后,立即包上护角,并进行养护。

11.2.1扣件架搭设工程安全技术措施

(1)梁、板下脚手架沿梁方向两边设置剪刀撑,靠近地面的地方设置扫地杆,水平连接杆和剪刀撑的钢管类型同脚手架钢管。

(2)搭设前应严格进行钢管的筛选,凡严重锈蚀、薄壁。严重弯曲及裂变的杆件不宜采用。

(3)严重锈蚀、变形,螺栓螺纹已损坏的扣件不宜采用。

(4)建筑金属的拉杆,不宜采用铅丝攀拉,必须使用埋件形式的钢性材料。

(5)所有扣件紧固力矩,应达到40~65N.m。

(6)同一立面的小横杆,应对等交错设置,同时立杆上下对直。

(7)斜杆接长,不宜采用对接扣件。应采用叠交方式,二只回转扣件接长,搭接距离视二只扣件间隔不少于0.4m。

11.2.2模板工程安全技术措施

(1)进入施工现场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高空作业人员必须佩带安全带,并应系牢。安全带应高挂低用。

(2)经医生检查认为不适宜高空作业的人员,不得进行高空作业。

(3)工作前应先检查使用的工具是否牢固,板手等工具必须用绳链系挂在身上,钉子必须放在工具袋内,以免掉落伤人,工作时要思想集中,防止钉子扎脚和空中滑落。

(4)安装与拆除模板,应搭脚手架,并设防护栏杆,防止上下在同一垂直面操作。

(5)高空,复杂结构模板的安装与拆除,事先应有切实的安全措施。

(6)二人抬运模板时要互相配合,协同工作。传递模板、工具应用运输工具或绳子系牢后升降,不得乱抛。高空拆模时,应有专人指挥。并在下面标出工作区,用绳子和红白旗加以围栏,暂停人员过往。

(7)模板支架在施工中,严禁集中超负荷堆放钢筋、混凝土、机械设备及其他材料,防止物体坠落及支撑体系坍塌。

(8)支模过程中,如需中途停歇,应将支撑、搭头、柱头板等钉牢。拆模间歇时,应将已活动的模板、支撑等运走或妥善堆放,防止因踏空、扶空而坠落。

(9)模板上有预留洞者,应在安装后将洞口盖好,混凝土板上的顶留洞,应在模板拆除后即将洞口盖好。

(10)拆除模板一般用长撬棒,人不许站在正在拆除的模板上,在拆除楼板模板时,要注意整块模板掉下,更要注意,拆模人员要站在门窗洞口外拉支撑,防止模板突然全部掉落伤人。

(12)装拆模板时,作业人员要站立在安全地点进行操作,防上上下在同一垂直面工作;操作人员要主动避让吊物,增强自我保护和相互保护的安全意识。

(13)拆模必须一次性拆清,不得留下无撑模板。拆下的模板要及时清理,堆放整齐。

在高支模区域内施工极可能发生高空坠落、模板坍塌、物体打击等重大伤亡事故。本预案针对梁板高支模施工可能发生的高空坠落、模板坍塌、物体打击触电、火灾等紧急情况的应急准备和响应。

火警:119 公安:110 医疗:120 交通:122

项目部应急救援小组成员名单为:

组 员:唐远东、王安兴、胡晓勇、宋代盛

12.3应急救援机构职责

(1)负责制定事故预防工作相关部门人员的应急救援工作职责。

(2)负责突发事故的预防措施和各类应急救援实施的准备工作,统一对人员,材料物资等资源的调配。

(3)进行有针对性的应急救援应变演习,有计划区分任务,明确责任。

(4)当发生紧急情况时,立即报告公司相关主管部门并及时采取救援工作,尽快控制险情蔓延,必要时,报告当地部门,取得政府部门的帮助。

12.4应急救援工作程序

(1)当事故发生时小组成员立即向组长汇报,由组长立即上报公司,必要时,汇报当地有关部门,以取得政府部门的帮助。

(2)由应急救援小组组织项目部全体员工投入事故应急救援抢险工作中,尽快控制险情蔓延,并配合、协助事故的处理调查工作。

(3)事故发生时,组长不在现场时,由在现场的其他组员作为临时负责人指挥安排。

(4)事故发生时,应急救援小组立即组织营救受害人员,组织撤离或者采取其他措施保护危害区域内的其他人员。抢救受害人是应急救援的首要任务,在应急救援行动中,快速、有序、有效地实施现场急救与安全转送伤员降低伤亡率,减少事故的损失。

(5)事故发生后迅速控制危险源,对事故造成的危害进行监测、测定事故危害区域、危害性质及危害程度。做好现场清洁,消除危害后果。查清事故原因,查明人员伤亡情况,协助上级部门对事故调查

(6)项目部指定专人负责事故的收集、统计、审核和上报工作,并严格遵守事故报告的真实性和时效性。

(7)规划应急线路,确定医院位置,便于事故发生后及时送治。

(1)外用药品:双氧水、雷佛奴尔水、红药水、碘酒、消毒的棉签、药棉、纱布、胶布、绷带、创可贴、跌打万花油、眼水、眼膏、磺胺结晶、烫火膏、清凉油或驱风油、三角巾、急救包。

(2)服药品:人丹、十滴水、保济丸或藿香正气丸、一般退烧药品。

(1)物体打击急救措施

当发生物体打击事故后,抢救的重点放在对颅脑损伤、胸部骨折和出血上进行处理。

1)发生物体打击事故DB61/T 1249-2019标准下载,应马上组织抢救伤者脱离危险现场,以免再发生损伤。

2)在移动昏迷的颅脑损伤伤员时,应保持头、颈、胸在一直线上,不能任意旋曲。若伴颈椎骨折,更应避免头颈的摆动,以防引起颈部血管神经及脊髓的附加损伤。

3)观察伤者的受伤情况、受伤部位、伤害性质,如伤员发生休克,应先处理休克。遇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挤压。处于休克状态的伤员要让其安静、保暖、平卧、少动,并将下肢抬高约200,尽快送医院进行抢救治疗。

4)出现颅脑损伤,必须维持呼吸道通畅。昏迷者应平卧,面部转向一侧,以防舌根下坠或分泌物、呕吐物吸人,发生喉阻塞。有骨折者,应初步固定后再搬运。

遇有凹陷骨折、严重的颅底骨折及严重的脑损伤症状出现,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等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后,及时送就近有条件的医院治疗。

5)防止伤口污染。在现场,相对清洁的伤口,可用浸有双氧水的敷料包扎;

污染较重的伤口,可简单清除伤口表面异物,剪除伤口周围的毛发,但切勿拔出创口内的毛发及异物、凝血块或碎骨片等,再用浸有双氧水或抗生素的敷料覆盖包扎创口。

6)在运送伤员到医院就医时,昏迷伤员应侧卧位或仰卧偏头台建[2020]240号:关于印发台州市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查验收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pdf,以防止呕吐后误吸。对烦燥不安者可因地置宜地予以手足约束,以防伤及开放伤口。脊柱有骨折者应用硬板担架运送,勿使脊柱扭曲,以防途中颠簸使脊柱骨折或脱位加重,造成或加重脊髓损伤。

(2)高空坠落急救措施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