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东湖综合治理工程长堤路桥拱圈模板支架专项施工方案.docx

环东湖综合治理工程长堤路桥拱圈模板支架专项施工方案.docx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docx
资源大小:1.6 M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环东湖综合治理工程长堤路桥拱圈模板支架专项施工方案.docx

鄱阳县环东湖综合治理工程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

1.1危大工程概况和特点 1

1.2危大工程概况及特点 7

JGJ/T 479-2019 低温辐射自限温电热片供暖系统应用技术标准(完整清晰正版).pdf1.3施工平面布置 8

1.5技术保证条件 12

3.1施工进度计划安排 14

3.2材料与设备配置计划 14

5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32

5.1组织保障措施 32

5.3监测监控措施 35

6施工管理及作业人员配备和分工 39

6.1施工管理人员 39

6.2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40

6.3特种作业人员 40

6.4其他作业人员 41

8.1编制目的及范围 44

8.2重大危险源的识别、评价、公示 45

8.3应急预案工作流程 45

8.4应急救援组织架构及职责 46

8.5危险源预防措施 47

8.6危险源应急措施 50

8.10宣传教育 54

8.11应急预案措施的演练 54

8.13应急救援物资与药品配备计划 55

8.14应急救援路线 55

9计算书及相关图纸 56

9.2结构设计原理 56

9.3碗扣式拱圈模板支撑架计算 56

9.4拱圈侧模板计算 68

长堤路桥拱圈模板支架专项方案

1.1危大工程概况和特点

鄱阳县环东湖综合治理工程位于江西省鄱阳县中心城区,范围北至锦宇大道,西至五一路和滨湖路,南至沿河路,东至人民南路和东经三路,环东湖周边区域,总面积 360.33 公顷。

长堤路位于鄱阳县环东湖综合治理工程区中南部位,近似东西走向,东至五一南路,西至尚湖路,为提质改造工程,设计宽度为 22.0m。长堤路桥为长堤路提质改造项目中的一座新建市政大桥,桥梁位于东湖长堤路中段。桥梁上部结构采用九孔圆弧无铰板拱;下部结构采用桩基接承台,桥梁全长 156.0m,桥面总宽度 22.0m。建成后,桥下可满足游船通航功能,并增加长堤路两侧东湖通透性。

全桥 9 个拱圈沿桥梁中心对称布置,均采用钢筋混凝土等截面圆弧无铰板拱。拱圈厚度为 0.6m,横桥向宽度为 21.8m。拱圈净跨 L0=13~16m,净跨径组合为:(13+14+15+3×16+15+14+13)m,净矢高 f0=5.1~6.4m,其中第 1、2、8、9 孔净矢跨比为 1/2.55,其余孔净矢跨比为1/2.5,各拱圈起拱标高均为 15.20m。

本桥拱上结构包括填料、侧墙、护拱、桥面现浇层以及桥面系组成。拱圈拱脚处护拱采用 C20 混凝土;侧墙采用 C30 混凝土,并配置表面钢筋;拱上填料采用级配碎石填筑,填料上进行桥面铺装层施工。

1.1.2桥位自然条件

鄱阳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海洋季风气候的特征,四季分明,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年平均日照数达 2098 小时,全年无霜期 277 天,太阳辐射数为 115 千卡/平方厘米。桥址区气象要素观测资料统计如下:

极端最高气温:39.7℃ 月平均最低气温(1 月):1.2℃

多年平均风速:2.8m/s 全年最大风速:21 m/s

根据区域地质资料,该区新构造运动以间歇性整体抬升为主,以致发育多级夷平面和河流阶地,但新构造运动对本工程的建设不产生具体影响。本次勘察在钻孔控制范围内,未发现断裂构造及新构造运动迹象。无影响场地稳定的地质构造断裂。

近场区范围内近代未记录到 6 级以上地震,地震活动相对较弱,区域构造稳定性好,场区及外围 25km 以内无活动断层发育,场区内无中强地震(震级大于等于 4.7 级)记载。工程场地地形平缓开阔、起伏较小,不存在易液化的饱和砂土和粉土,场地岩土以中软土、中硬土为主,但部分建筑(构)筑物地基或地基下卧层分布淤泥、淤泥质粉质粘土等软弱土。

工程区地处翻阳县中心城区的环东湖片区,东湖南北长、东西窄,湖面面积约 197.6ha,常水位为 15.62m,湖面被长堤路、吴芮祠人行桥、上东湖人行桥和蓝鄱湾通行路分为五块水体,水体相通,水面之间无法通航;湖中南北各有小岛一座,南部小岛浮舟寺有小路与陆地联通,北部小岛孤立水中;环湖岸线蜿蜒曲折、长度约 16.7km;东湖南侧邻近饶河。

区内地势较为平缓低洼,北高南低,南北高差约 4m,总体以东湖为主体,由内往外逐步抬高,环湖周边陆地高程约为 16.5m~24.0m,地形起伏不大。由于城市建设发展,东湖西侧及西南侧沿岸现状多为民房,南侧沿岸现状多为已拆迁地段,北侧及西北侧沿岸多为绿化带及其它景观建筑物。

拟建场地分布地层主要有第四系、白垩系、石炭系地层,桥址沿线根据钻探揭露的地层自上而下分述如下:

①人工填土(Qml):分布较广,系长堤路修建时人工填筑而成。据钻孔揭露,长堤路路面以下人工填土厚度约 5.9m~9.5m,多呈稍密~中密状;长堤路两侧湖底以下填土厚度 3.5m~5.8m,多呈松散状。人工填土主要为素填土,成份以粉质粘土夹碎石土组成。

②淤泥(Ql):主要分布在长堤路两侧湖床部位,厚度一般 2.0m~6.0m 左右,流塑状,具高压缩性,工程力学性能差,承载力低。

③淤泥质粉质粘土(Ql):分布较广,厚度为 0.2m~7.0m,软塑,具高压缩性,工程力学性能较差,承载力较低。

④粉质粘土(Qal+pl):局部分布,厚度为 0~9.0m,可塑~硬可塑状,具中等偏低强度、中等偏高压缩性,工程力学性能一般。

⑥全风化泥质粉砂岩(K):局部分布,厚度一般为 0.2m~1.5m,强度及压缩性中等,承载力较高。

⑦强风化泥质粉砂岩(K):普遍分布,厚度 10.0m~18.1m,极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 V,力学性能较好,强度较高。

⑧中风化泥质粉砂岩(K):普遍分布,顶面埋深在长堤路路面以下 23.9m~32.2m 左右,属较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 IV 级,力学性能较好,强度较高。

根据室内试验及现场原位测试结果,按相关规范、规程的有关规定,参考周边地区工程经验,提出本工程场地相关岩土层物理力学建议值,见下表。

工程区内地表径流较为发育,主要河流为东湖及饶河,水量受大气降雨影响较大,一般春夏季节降雨较多,河流水量充沛,导致水位上涨,秋冬旱季,河流水量锐减。场区内地表水水量受季节影响明显,对工程场地稳定影响不大,可采用边沟排水、涵管(洞)等措施进行处理。

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

松散岩类孔隙水:赋存于第四系填土层中,透水性强。地下水水量较丰富,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由高向低径流,在低洼处呈下降泉排泄。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下伏基岩裂隙中,水量较小,受裂隙发育及贯通程度控制,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和生活用水及周边环境水控制,地下水运动方式以地表或岩石节理裂隙及层面径流形式向场地低洼处流动。基岩裂隙水水量贫乏,水位埋深较深。

根据区域地质资料,桥址区无区域性断裂构造发育;桥址区地表普遍分布第四系堆积层,钻孔揭露亦未发育较大规模的断层破碎带。通过桥址比较,选定的桥址区避开了可溶岩区,因此,不存在岩溶问题;地表水和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和混凝土中钢筋具微腐蚀性。桥址位于东湖湖盆范围,不具备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条件,亦不存在土洞、采空区等不良地质作用。

该桥梁沿现长堤路跨湖段中东段布置,桥址位于东湖湖盆范围,地形平缓开阔。桥址区Ⅱ类场地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 0.05g、相应地震基本烈度为VI 度,基本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特征周期为 0.35s,区域构造稳定性好;桥址区及周边不存在影响场地安全的滑坡、崩塌及危岩体、泥石流、土洞、采空区等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不存在可液化的饱和砂土和粉土;但桥址区普遍分布的淤泥、淤泥质粉质粘土层属软弱土,属建筑抗震不利地段,工程场地类别为 III 类,基本地震动加速度为 0.065g、反应谱特征周期为 0.45s。通过采用合适的基础形式具备修建桥梁的地质条件。

东湖位于鄱阳县中心城区,紧邻县政府西南侧,水域面积约 197.6 公顷,控制集雨面积 9.5km2,环湖周长 16.7km。根据《鄱阳县城区“五湖”治涝规划方案》,东湖在汛期通过新桥电排站将涝水排至外江饶河,新桥电排站设计标准为 20~50 年一遇,并以 100 年一遇的暴雨标准进行校核,排涝标准为 1 日暴雨 24h 排至不淹重要建筑物高程。新桥电排站装机容量 2×180kw,设计排涝流量 2×2.1m3/s,根据《东湖区治涝治理规划补充报告》,当东湖起调水位控制在 16.08m(1985 国家高程,下同)时,不开机排涝的 100 年一遇校核洪水位为 17.20m,开机排涝的校核洪水位为 17.08m。

近年来东湖周边由于城市建设,湖体上部周边容积遭到侵占,且高程越高侵占容积越大,本次采用最新测量东湖库容曲线成果对东湖水位进行了复核。东湖治涝标准为 20~50 年一遇 1 日暴雨 24h 排至不淹重要建筑物高程,并以 100年一遇的暴雨标准进行校核,采用水量平衡法对其设计水位进行复核。根据水文复核计算成果,桥位处东湖不开机排涝 20 年、50 年和 100 年一遇的洪水位分别为 17.01m、17.18m 和 17.31m。东湖设计常水位为 15.62m,桥梁设计水位采用东湖 100 年一遇(P=1%)洪水位 17.31m。根据鄱阳县环东湖综合治理工程指挥部《关于明确鄱阳县环东湖综合治理工程新建桥梁通航要求的函》,桥下通航孔的设计水位按汛期最高通航水位 16.10m 控制。

1.2危大工程概况及特点

危大工程重点部位:拱圈现浇支架,圆弧形模板及支撑最高高度为8.3m。模架架体为:半圆弧形高度为5.1m、5.5m、6m、6.4m;架体跨度为13m、14m、15m、16m;拱圈混凝土宽度为21.8m,厚度为0.6m。

1、模板支架架体搭设高度、搭设跨度判定:架体搭设高度为H=8.3m,8m < H,架体搭设跨度为B=16.00m,B<18m。

可变荷载控制时荷载组合

S1=1.00×(1.2×(0.30+26.00×0.60)+1.4×6.00)=27.48kN/m2

永久荷载控制时荷载组合

S2=1.00×(1.35×(0.30+26.00×0.60)+1.4×0.7×8.30)=29.6kN/m2

所以施工总荷载为 S=max(S1,S2)=29.6kN/m2

3、此模板支架工程属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范围。根据本项目特点采用结构强度高、整体稳定性好、并具有自锁性能的碗扣式模板支架施工。

施工场地按“方便施工、便于管理、驻地共建、少占地、环保、经济”的原则进行布置,在满足施工的条件下,做到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达标。

钢筋加工厂、原材料堆放、模板加工及堆放场每处占地面积30×50m。桥梁采用满堂支架法施工,将桥梁,基础回填至承台面标高,各宽出桥边8m,利于料材吊装,及施工外脚手架搭设,排水系统在围堰周边两侧设置0.6×0.6m排水沟,在最低处设置集水井,两侧各设置1台水泵抽排。利用桥两侧不过水石土围上各布置一条施工便道,便道宽度7m,施工道面层采用碎石回填,施工便道与桥两侧围堰道路相通偱环布置。

1、确保模板支架在使用周期内安全、稳定、牢靠。

2、模板支架在搭设及拆除过程中要符合工程施工进度要求。

3、主要构配件材质要求

(1)碗扣式钢管脚手架用钢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GB/T3091中规定的Q235或Q345普通钢管,其材质性能应分别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700中Q235级钢和《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 1591中Q345 级钢的规定。

(2)立杆上碗扣和下碗扣、水平杆和斜杆接头、可调托撑和底座的螺杆及调节螺母等主要构配件的材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碗扣式钢管脚手架构件》GB24911 的规定。

(3)下碗扣当采用钢板冲压整体成型时,材料机械性能应不低于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 700 中 Q235 级钢的规定。严禁利用废旧锈蚀钢板改制。

(4)立杆顶部可调托撑与底部可调底座的螺杆当采用实心钢制作时,其材料机械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 700 中 Q235 级钢的规定;当采用钢管制作时,其材料机械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无缝钢管》GB/T 8162 中20 号无缝钢管的规定。

(5)可调托撑 U 形顶托板和可调底座垫座板应采用碳素结构钢制造,其材料机械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钢热轧厚钢板和钢带》GB/T3274 中Q235 级钢的规定。

(6)碗扣式钢管脚手架所用的钢管扣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管脚手架扣件》GB 15831的规定,扣件的螺栓拧紧力矩不得小于40Nm,当扭紧力矩达到65Nm时,不得发生破坏。

(7)立杆接长可采用内套管和外套管两种形式,套管各部位尺寸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碗扣式钢管脚手架构件》GB24911的规定。

(8)扣件应采用可锻铸铁件制作的扣件,其材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的规定,采用其他材料制作的扣件,应经试验证明其质量符合该标准的规定后方可使用。

4、扣件式钢管材料要求

(2)脚手架钢管每根钢管的最大质量不应大于25Kg,宜采用φ48×3.5钢管。

(3)钢管的尺寸和表面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表面锈蚀深度应 ≤0.5mm,锈蚀检查应每年一次。检查时,应在锈蚀严重的钢管中抽取三根,在每根锈蚀严重的部位横向截断取样检查,当锈蚀深度超过规定值时不得使用。

②钢管弯曲变形:对于长度≤1.5m的杆件钢管的端部弯曲≤5mm;对于立杆的弯曲,长度>3m、≤4m的钢管,弯曲≤12mm,长度>4m、≤6.5m的钢管,弯曲≤20mm;水平杆、斜杆的弯曲≤30mm。

(4)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应采用可锻铸铁制作的扣件,其材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的规定;采用其它材料制作的扣件,应经试验证明其质量符合该标准的规定后方可使用。

(5)脚手架采用的扣件,在螺栓拧紧扭力矩达65N•m时,不得发生破坏。

(6)脚手板采用木材料制作,每块质量不宜大于30Kg。

(7)木脚手板应采用杉木或松木制作,其材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木结构设计规范》(GBJ5)中Ⅱ级材质的规定。脚手板厚度不应小于50mm,两端应各设直径为4mm的镀锌钢丝箍两道。

(1)模板结构或构件的树种应根据各地区实际情况选择质量好的材料,不得使用有腐朽、霉变、虫蛀、折裂、枯节的木材。

(2)模板结构应根据受力种类或用途选用相应的木材材质等级。木材材质标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木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5的规定。

(3)用于模板体系的原木、方木和板材要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木结构设计规范》GB50005的规定,不得利用商品材的等级标准替代。

(4)主要承重构件应选用针叶材;重要的木质连接件应采用细密、直纹、无节和无其他缺陷的耐腐蚀的硬质阔叶材。

(5)当采用不常用树种作为承重结构或构件时,可按现行国家标准《木结构设计规范》GB50005的要求进行设计。对速生林材,应进行防腐、防虫处理。

(6)当需要对模板结构或木材的强度进行测试验证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木结构设计规范》GB50005的标准进行。

5、胶合模板板材的选用

(1)胶合模板板材表面应平整光滑,具有防水、耐磨、耐酸碱的保护膜,并应有保温性良好、易脱模和可两面使用等特点。板材厚度不应小于12mm,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模板用胶合板》ZBB70006的规定。

(2)各层板的原材含水率不应大于15%,且同一胶合模板各层原材间的含水率差别不应大于5%。

(3)胶合模板应采用耐水胶,其胶合强度不应低于木材或竹材顺纹抗剪和横纹抗拉的强度,并应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

(4)进场的胶合模板除应具有出厂质量合格证外,还应保证外观尺寸合格。

(1)建立项目经理总负责、项目总工程师分管,业务部门具体负责的技术保障体系,按规范标准要求和监理工程师的批示进行施工,保证材料应和机械设备正常运转以及技术指导、测试工作的顺利进行。

(2)坚持岗前技术培训制度,开工前对技术员进行专门的技术培训,使每个施工人员都了解本工程的施工、程序、工期技术要求,施工主要质量标准等,保证按程序操作。

(3)建立以项目总工程师负责的技术资料审核制度,对技术交底和设计图纸等进行内部审核及现场校对,保证准确无误地施工。

(4)严格执行技术复核制度,对技术交底、测量试验等所有技术资料的技术数据必须进行复核,未经复核或签字手续的不准施工。

(5)严格技术交底制度,开工前进行技术交底,每个项目开工前进行详细技术交底,所有技术交底均应有书面记录,未经技术交底的项目不准施工。

(6)施工过程中严把四关:

一是严把图纸关,首先组织技术人员进行图纸会审,让所有技术人员了解设计意图,其次严格按照图纸和规范要求组织实施,并组织三级技术交底。

二是严把测量关,由测量工程师对整个工程设计控制数据进行复核,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规定进行测量放线。

三是严把材料质量和试验关,由专业的试验人员组成现场试验室,对原材料、混凝土配合比等到进行自检或送具有相应资质的地方试验机构检验,杜绝不合格的材料及半成品使用到工程中。

四是严把过程工序质量关,监督和指导严格按技术图纸和规程规范进行施工,执行"三检制"。每道工序自检合格后报监理工程复检,上道工序不合格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施工现场做到有人管理,有人监督,使各项工程的施工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建质[2018]37号文]

《住建部关于实施37号文有关问题的通知》[建办质[2018]31号]

本工程施工图纸和施工方案

3.1施工进度计划安排

3.2材料与设备配置计划

1、钢管规格:Φ48.3×3.5;碗扣式支架立杆钢管强度为205.00N/mm2,水平杆钢管强度为205.00 N/mm2,钢管强度折减系数取1.00。架体结构重要性系数取1.00。

3、立杆的纵距 b=0.60m,立杆的横距 l=0.60m,脚手架步距 h=1.20m。

4、模板支架搭设高度为:上部结构按有支架施工设计,全桥 9 个拱圈沿桥梁中心对称布置,均采用钢筋混凝土等截面圆弧无铰板拱。拱圈厚度为 0.6m,横桥向宽度为 21.8m。拱圈净跨 L0=13~16m,净跨径组合为:(13+14+15+3×16+15+14+13)m,净矢高 f0=5.1~6.4m,其中第 1、2、8、9 孔净矢跨比为 1/2.55,其余孔净矢跨比为1/2.5,各拱圈起拱标高均为 15.20m。

5、内龙骨采用60×80mm木方,间距300mm,木方剪切强度1.7N/mm2,抗弯强度17.0N/mm2,弹性模量9000.0N/mm2。顶托梁采用双钢管φ48×3.5mm。

6、面板采用木胶板厚度15mm,剪切强度1.4N/mm2,抗弯强度17.0N/mm2,弹性模量9000.0N/mm2。

7、模板自重0.30kN/m2,混凝土钢筋自重26.00kN/m3。

8、施工均布荷载标准值4.00kN/m2,堆放荷载标准值2.00kN/m2。

9、回填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应大于88.75kN/m2,基础底面扩展面积0.3m2,地基承载力调整系数0.40。

地基处理混凝土硬化→定位放线、弹线布点→碗扣支架搭设→摆放拱盔钢管→调整拱盔标高→摆放模板底方木→底模加工安装→支架预压→观察测量→卸载→调整底模高程→钢筋加工绑扎→侧模加工安装→预埋件安装→检查验收→混凝土浇筑、养生→拆模→进入下道工序。

4.3.1地基处理混凝土硬化

承台浇筑完成后,拆模后可进行承台基坑回填。基坑回填采取分层回填,每层厚度在20cm内,落地搭设钢管支架的自重及其上部荷载均由脚手架基础传至地基。在搭设脚手架前,先采用砂石土分层回填,用推土机整平,利用18t以上振动压路机进行分层碾压,平整度高差在5cm,压实度大于96%,回填完成后进行地基承载力检测,满足支架设计地基承载力要求后表层浇筑20cm厚C25混凝土硬化,两侧宽出桥边3m,周围设置10cm×10cm排水沟,流向围堰集水井用排水泵排出。

4.3.2定位测量放线

首先在混凝土面上采用全站仪测设出桥梁各跨的纵轴线和桥横轴线,放出设计拱圈中心线。拱跨用墨线弹出纵向60cm与横向60cm的方格网。预先设置支架位置,搭交替方格网,按支架平面布置,精确计算出每根立杆计划长度,调节支架顶托至设计标高。

剪刀撑按下列要求设置(剪刀撑由普通脚手架钢管组成):

(1)当立杆间距小于或等于1.5m时,模板支架四周从底部到顶连续设置竖向剪刀撑,中间纵横向由底至顶连续设置竖向剪刀撑,其间距应小于或等于4.5m;

(2)剪刀撑的斜杆与地面夹角应在45~60度之间,斜杆应每步与立杆扣接,剪刀撑钢管搭接搭接长度不小于1000mm,采用3个旋转扣件分别在离杆端不小于100mm处固定。扣件的扭紧力矩应控制在40N·m左右;竖向和水平剪刀撑的斜杆应采用转向扣件与立杆连接,斜杆与立杆的扣接点距碗扣节点的距离应不大于15cm,当斜杆不能与立杆连接时,应与横杆扣接。

(3)当支架高度大于4.8m时,顶部和底部必须设置水平剪刀撑,中间水平剪刀撑设置间距应小于或等于4.8m,水平剪刀撑斜杆的夹角应控制在60~90°之间。

(4)剪刀撑搭设必须跟支架搭设同步进行。

4.3.4摆放拱盔钢管

桥纵向采用预先加工成形好的弧形双排钢管做拱盔,拱盔直接架在可调顶托上,弧型拱盔与可调顶托的弧形空隙中间可用钢筋支撑焊接或用木楔固定。

4.3.5调整拱盔标高

采用计算机CAD软件配合与二次抛物线方程方法,现场测量出设计标高,确定控制标高后调整顶托。

4.3.6摆放次楞方木底模板

(1)弧形拱盔上铺横次楞方木6cm×8cm的方木用钢丝绑扎固定,间距为0.3m方木与钢管交替排放,铺设次楞要严格按照预设间距进行,次楞铺设应随时检查上口标高,保证拱圈底板预拱度线形,主次楞铺设完成后,应进行组织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在次楞上铺钉模板。模板选用1.5cm胶合板做底模与侧模,底模板铺设方向为顺桥向915mm,横桥向1830mm模板用钉子固定在方木上。在预压完成后,用可调顶托调整底模标高,支架变形量,(前期施工误差的调整量),来控制底模标高。

扣或销子必须用专用的销子。

(3)碗扣件进场前必须逐件进行检查,是否符合质量要求及设计要求。碗扣支架搭设前,先按测量放线及支架搭设形式布置好碗扣底托,然后搭拼碗扣支架。

(4)第一层拼好之后,必须由现场技术人员抄平检查平整度,如高差太大,必须用底托调平。拼立杆时必须用吊线锤检查其垂直度,防止立杆偏心受力。接头部位必须用碗扣连接牢固。支架搭拼时应挂线以控制调平和线型。顶托和底托外露部分最大不能超过30厘米,自由端超过30厘米长的杆件要增加水平杆锁定;底托与硬化地面之间要密贴,达到面受力,严禁形成点受力。顶托螺扣伸出长度不大于3 0厘米,方木间用木楔塞紧,且用钉子钉牢。横向钢管间若有空隙,用粗钢筋焊接或用直扣件将两钢管连成一体。

(5)施工过程中加强对支架的观测,要有详细的记录,并对观测数据进行详细分析,特别是数据有突变时,要认真对待,仔细分析,必要时进行重新验算。

(1)支架预压应在地基预压合格后进行。

(2)检查支架的安全性,确保施工安全。

(3)消除地基非弹性变形和支架非弹性变形的影响,有利于桥面线形控制。

(4)测量预压时支架产生的弹性变形,根据其测量结果对满堂架进行预拱度调整。

采用砂袋或碎石砂袋预压方案,砂袋便于吊运、砌码,并且预压完成后砂和碎石可以再度利用。

3、预压的控制吨位及荷载分级

按《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要求,预压系数设定为1.2,按每跨上部荷载的1.2倍进行预压配重。

4、预压过程中为确保支架受力安全,应按从小到大的顺序逐级加载,加载荷载分级为:0→60%→80%→100%,预压完成后逆方向逐级卸载。具体分布见下图:

预压设备根据施工情况,采用砂袋。首先根据预压重量进行备料,砂采用施工所需合格的中粗砂,以便在预压完成后留用;砂袋按50Kg/袋进行装料。砂袋标定重量的目的是为了施工中便于对加载重量进行准确的控制。称量好的砂袋必须采用防水措施,用雨布进行覆盖。

(1)预压施工前布置测量控制点,做好控制点原始数据收集。采用全站仪对控制点进行精确放样,控制点布设在拱脚、1/8L、1/4L、3/8L、拱顶(1/2L)处,每断面五点,分布在桥轴线及拱圈两侧的底模上。模板底部的观测点可以用铁钉钉入模板底部的方木加以定位(红漆标注),支架基底的观测点可以定位于支架底的垫板上(钉上铁钉用红漆标注),采用水准仪进行观测注意保护位置。设置好控制点后用水准仪精确测量控制点高程并做好记录。

(2)预压施工中用吊车吊运砂袋至拱架的模板上,模拟拱圈砼的荷载分布情况布载,加载的顺序尽量接近于浇筑砼的顺序,不可随意堆放。为确保支架受力安全,采用逐级加载。砂袋采用人工砌码,注意要在一层砂袋摆放全部完成后才能进行上一层砂袋砌码,保证拱架受力均匀。

7、支架基础预压和支架预压的监测应包括下列内容

(1)加载之前监测点标高;

(2)每级加载后监测点标高;

(3)加载至100%后每间隔24h监测点标高;

(4)卸载6h后监测点标高。

(5)每级加载完成后, 应先停止下一级加载,并应每间隔12h对支架沉降量进行一次监测。当支架顶部监测点12h的沉降量平均值小于2mm 时,可进行下一级加载。利用停留的时间进行支架测量和安全观察,并做好测量记录。

(6)全部加载后,不可立即卸载,需等待24h至72h后,再逐级卸载。卸载测量并详细记录,卸载的顺序按加载的逆顺序进行。在加载前应对支架、模板进行仔细检查。在加载过程中派专人不间断观察,检查支架的沉降、变化情况,一旦发生异常,立即停止加载,分析原因,及时进行补救处理。

(7)拱顶预压施工属于高空作业,因此在加载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施工人员人生安全,必须在加载范围四周搭设施工平台,挂防护网。施工人员戴安全帽,挂安全绳。预压全过程专人指挥,严禁违章作业。

(8)预压结束后根据预压测量记录对资料进行整理,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加载前各点的标高值与卸载完毕后标高的差值即为支架的非弹性变形量;满载时各点位的标高值与卸载完毕后标高的差值即为支架的弹性变形量。由此可验证按经验式计算的弹性变形和非弹性变形量。

(9)现浇支架的超荷预压基本消除了支架非弹性变形。施工中按支架的弹性变形值设置预拱度,根据此预拱度值重新进行模板标高的调整,直至满足设计要求。

(10)预压完成后,对拱圈模板高程进行全面测量,并根据测量结果调整模板高程,使之符合规范要求。对支架进行全面仔细检查,局部变形较大的部位要进行加固,确保支架在拱圈加载时的变形和位移在控制范围内。

(11)在全部加载完成后的支架预压监测过程中,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时,应判定支架预压合格

①各监测点最初24h的沉降量平均值小于1mm 。

②各监测点最初72h的沉降量平均值小于5mm 。

(12)监测记录表,见下表支架沉降观测表

(13)预压监测注意事项

①对预压荷载应认真称量、计算,由专人负责。

②压重所有材料应提前准备至方便起吊运输的地方。

③在加载过程中,要严格按加载程序详细记录加载时间、吨位、位置,测量要全过程跟踪观测。未经观测不能加载下一级荷载。每完成一级加载应暂停一段时间,进行测量,并对满堂支架进行检查,发现异常情况停止加载,及时分析,采取相应措施。

④观测过程要贯穿于支架预压全过程,在此过程要统一组织,统一指挥。

⑤满堂支架变形观测应采用高精度水准仪,精确至mm,观测过程中前后置尺地方要保持一致。

长提路桥施工时采用双排钢管脚手架作为钢筋绑扎、模板安装及混凝土浇筑人员施工平台,双排钢管脚手架采用Φ48×3.5钢管,立杆纵向间距1.2m,立杆横距1.0m,纵向水平杆步距0.9m,脚手架阳角处设置双立杆,在顶部操作层搭设防护栏杆。剪刀撑搭设角度45°~60°,按规范要求设置安全网,防坠网及安全标志标识。

4.3.8钢筋加工安装

1、拱圈底模铺好后,测设中线、边线、标高,标出各分段点的位置,作为安装模板及绑扎钢筋的依据。拱圈钢筋安装采用在钢筋场加工弯制,由自卸车运送至拱架上就地绑扎施工。主钢筋接头、箍筋及定位钢筋连接采用焊接,搭接长度应满足规范要求,接头应错开布置;钢筋在绑扎中和骨架成型后,要做好支撑架防止骨架变形,上层钢筋网采用钢管定位,保护层垫块采用高标号砂浆垫块。为防止钢筋现场焊接时,焊渣烧伤底模板、影响混凝土外观,必须在焊接钢筋的部位下垫石棉或薄铁皮,焊接完成后取出。

2、拱圈钢筋安装时应注意拱上侧墙钢筋的预埋,位置及数量应准确,并牢固固定,浇筑拱圈混凝土前应检查预埋件埋设是否准确,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1)钢筋骨架外形尺寸不准,绑扎时且将多

(2)多根钢筋端部对齐,防止绑扎时钢筋偏离规定位置及骨架扭曲变形;

(3)保护层垫块厚度应准确,垫块间距应适宜,否则会导致保护层厚度不合格;

(4)钢筋骨架绑扎完成时,会出现钢筋骨架向一侧倾斜的现象,为防止此现象的发生,扎丝在绑扎时应绑扎成八字形,绑扎时发现箍筋遗漏、间距不对应及时调整;

(5)箍筋接头应错开放置,绑扎前要仔细检查,发现错误立即纠正; 浇筑混凝土时,收到侧压,钢筋位置发生侧向位移时要及时调整;

(6)骨架未绑扎前要检查钢筋焊接接头数量,同一截面钢筋焊接接头数量超出规范要求时,调整后才可绑扎成型。

1、内侧模采用内拉外撑的方法,面板均采用18mm厚胶合板;竖背棱采用6*8cm方木,方木顺桥向布置,横向间距30cm,横向背棱共设3道,第一道离模板顶面15cm,采用6*8cm的木方(长度2~3m)钉在竖向背棱上;第二道采用Φ48.5mm双钢管,为了和拱圈相对吻合,钢管长度2~3m为一节段,距模板中心设置Φ14钢筋拉杆(和植入在拱圈里钢筋焊接),通过蝴蝶型扣件,扣于钢管上,拉杆纵向间距75cm。为防止拉杆拉的过紧,造成模板内凹,在每根拉杆的位置设置两根Φ14的钢筋顶撑,钢筋顶撑焊接于拱圈钢筋上。第三道横向背棱设于模板的底部,离底部5cm,采用6*8cm的木方(长度2~3m)钉在竖向背棱上;上下两道背棱加设斜撑和水平撑,斜撑及水平撑横向间距50cm,支点用60*80木方钉在拱盔的胶合板上作为横档;模板因曲线造成的缝隙,用“海绵贴”贴缝,以防漏浆。

2、由于拱圈1/4L跨径以下拱段较陡,为防止拱圈混凝土浇筑时下滑,不利表面成型以及拱圈厚度的控制,在该段拱圈上表面外封模板,外封模板采用1.8cm厚胶合板,背棱采用2根48.5mm钢管横向设置,利用拉杆加固,拉杆每隔60cm设置一道,用蝶形卡扣锁紧;为避免拉杆过紧,而使模板侵入拱圈内造成拱圈厚度不够,应当在拉杆位置设置顶撑(顶撑的顶面即为拱圈混凝土表面),顶撑采用Φ18的钢筋焊接在拱圈主筋上。在拱圈上表面外封模板上横桥向每隔150cm设置一道30×30cm窗口,作为混凝土入仓和振捣孔;振捣孔顺拱圈方向,自拱脚每隔150cm设置一道,共设3道,窗口错开设置;当混凝土浇筑至此部位时,再用泡沫胶填抹封堵板四周并加固牢固,然后浇筑下一节段。考虑到拱圈1/4处处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压力,加设抗滑移斜撑,采用普通钢管斜向支撑,采用扣件与定型钢架的纵向横杆连接,另一端尽可能采用扣件连接在支撑架的主节点(立杆与水平杆交叉点)上。当不能在节点附近连接时,采用纵向加设一道横杆,将同一面的立杆连接形成节点。斜撑纵向间距同支架立杆间距,沿拱圈1/4处的间距按600mm布置。(见下示意图)

4.3.10混凝土浇筑

(1)拱圈混凝土横向分幅浇筑,分两次、三幅,按先两边、后中间的顺序浇筑,首先浇筑外侧两幅拱圈混凝土,待强度达到 75%设计强度并在接合面按施工缝处理后,再浇筑中间幅拱圈混凝土。

(2)主拱圈混凝土浇筑采用两台汽车泵从1#拱座的两处拱脚处开始,每跨拱圈混凝土纵桥向分3段浇筑,每段之间留0.5~1.0m 宽间隔槽,间隔槽垂直于拱轴线。间隔槽混凝土应待拱圈分段浇筑完成后,其强度达到75%设计强度,接合面按施工缝处理后,对称进行浇筑。间隔槽宜采用坍落度较小的混凝土,分层浇筑,振捣密实。封拱应在气温较低,约15℃时进行。

(3)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混凝土罐车运至现场,混凝土由泵车直接泵送入模,混凝土坍落度宜控制在140±30mm,采用插入式振捣器,随浇随振;振捣人员应固定并分工明确,防止人员不固定造成人为漏振。为保证平衡浇筑,混凝土入模从中轴线位置窗孔入模,向两侧平行推进,边部观察窗口混凝土溢出,关闭观察窗,再浇筑下个节段;合理的浇筑路线一旦确定不得擅自更改。

(4)混凝土浇筑应分段分层浇筑,每层浇筑高度应根据结构特点,钢筋疏密决定。一般分层高度为插入式振动器作用长度的1.25倍,最大不超过50cm。插入式振动器应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按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均匀振实,移动距离一般为30~40cm,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混凝土面50c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如必须间歇,其间歇时间尽量缩短,并在前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下层混凝土浇筑完毕。间歇时间不超过混凝土终凝时间,超过终凝时间应设置施工缝;拱圈混凝土浇筑时应派专人观察模板、钢筋预留孔洞、预埋件、插筋等有无位移变形或堵塞情况,发现问题应立即停止浇筑,并应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初凝前修整完毕。

(5)拱圈混凝土初凝后,拱圈上表面模板应及时拆除并进行人工抹压,及时消除沉陷裂纹,及时覆盖养生。

(6)试块应及时制作,由专人负责,浇筑混凝土之前,试验人员不得以任何借口逃避检测工作,试块制作数量以每工作班或200m3制作不少于6组标养试件以验证混凝土构件28天强度,另应根据需要制取3组同期养护试件,以其强度作为拆模的依据。试件制作后应标明制作日期、编号、部位、标号以防混淆。

(7)合龙段混凝土施工,在主拱圈养生7~10天之后在浇筑前,凿除处理层混凝土表面的水泥砂浆和松弱层;凿除时,处理层混凝土须达到下列强度:用水冲洗凿毛时,须达到0.5MPa;用人工凿除时,须达到2.5MPa;经凿毛处理的混凝土面,应用水冲洗干净,在浇筑次层混凝土前,对垂直施工缝宜刷一层水泥净浆,合拢段混凝土选择在一天中气温最低时进行浇注,可保证合拢段新浇的混凝土处于气温上升的环境中,在受压的状态下达到终凝,以防混凝土开裂,采用微膨胀混凝土浇筑。

4.3.11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养护采用覆盖洒水养生的方式,应做好洒水养护工作,当气温低于5℃时,应覆盖保温,不得向混凝土面上洒水,以确保混凝土质量满足设计要求。

混凝土浇筑完毕,待混凝土初凝后,及时人工二次抹压,采用塑料薄膜养护层时,其敞露的全部表面应覆盖严密,并应保持塑料薄膜内有凝结水;终凝后及时洒水,并经常使混凝土表面处于湿润状态,混凝土浇水养护日期一般不少于7天,掺用缓凝型外加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天,养护用水与拌制混凝土用水相同。

1、根据设计图要求,待拱圈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100%后方可进行拱圈底支架拆除。不得随意提前,以免拱圈混凝土发生开裂,拆除支架时,由跨中向两侧同时、均匀进行,先放松跨中拱圈支架,再同时向两侧放松拱圈支架直到拱脚,然后拆除。即先拆除各跨拱顶部分支架,拆除范围为跨中范围支架,并应同时均匀拆卸,卸落量开始宜小,以后逐渐增大。待落架稳定后,再拆除各跨剩余支架。

2、落架、拆模时,要对称、均匀进行,分三次卸完,不允许某个局部突然撤架,不得使主拱局部产生过大应力。落架时要统一指挥,统一行动,每次落架过程都要仔细认真地进行,以达到均衡、同步。拆模时防止撬坏模板和碰坏混凝土面。落架观测在落架前,落架到1/2及落架结束后对拱圈混凝土顶面高程、纵轴线各观测一次。

(1)拆除前应先拆除脚手架上杂物及地面障碍物。

(2)拆除作业必须由上而下逐层拆除,严禁上下同时作业。

(3)拆除过程中,凡已松开连接的杆、配件应及时拆除运走,避免误扶、误靠。

(4)拆下的杆件应以安全方式吊走或运出,严禁向下抛掷。

(6)支架拆除时,设专人用仪器观测桥梁拱度变化情况,并仔细记录,另设专人观察是否有裂缝现象。

(7)模板、支架拆除后,应维修整理,分类妥善存放。

(8)拆架时应划分作业区,周边设围栏竖立警戒标志,地面应设专人指挥,禁止非作业人员进入。

(9)拆除架体的作业人员应戴安全帽、系安全带、扎裹腿、穿软底防滑鞋。

(10)拆除架体应遵守先外后内、由上而下的顺序。应将内外剪刀撑、模板撑杆拆除后,再开始拆除悬挑翼板的支撑架,而后再拆除箱室底板的支撑架。拆除架体时应一步一清依次进行,严禁上下同时进行拆除作业。

(11)拆除立杆时,要先抱住立杆再拆开连接横杆的最后一个碗扣,防止立杆坠落。

(12)拆除架体时要统一指挥,上下呼应,动作协调,当解开与另一人有关的结扣时,应先通知对方,以防坠落。

(13)在拆架时,不得中途换人,如必须换人时,应将拆除情况交代清楚后方可离开。

(14)拆下的材料要徐徐下运,严禁抛掷。运至地面的材料应按指定地点随拆随运,分类堆放,当天拆当天清,拆下的扣件和铁丝要集中回收处理。

(15)当天离岗时,应及时加固尚未拆除部分,防止存留隐患造成复岗后的人为事故。

(16)如遇强风、雨、雪等特殊气候,应停止进行脚手架的拆除。严禁夜间进行拆除施工。

(1)立柱底部基础应回填夯实;地基是否积水或悬空;

(2)垫木应满足设计要求;碗扣是否打紧,扣件螺栓是否松动;

(3)底座位置应正确,顶托螺杆伸出长度应符合规定;

(4)立柱的规格尺寸和垂直度应符合要求,不得出现偏心荷载;

(5)扫地杆、水平拉杆、剪刀撑等设置应符合规定,固定可靠;

(6)安全网和各种安全防护设施符合要求。

5.1.1安全保证体系

5.1.2环境保护体系

项目经理: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统筹协调、指挥、全面负责文明安全管理。

施工负责人:是安全管理的第一直接责任人,代表项目经理部行使安全管理的权力,负责本工程安全标准的制定,执行情况的监督与检查。

技术负责人:是安全技术的第一责任者,负责安全技术措施的审核批准。

下设质量安全组、施工监测组、材料设备组、投资计划组、行政资料组等,是对现场文明安全全过程进行管理监督的有效管理层。

安全管理目标 杜绝因公伤亡事故,严防高空坠落、火灾和交通等各类事故发生,实现安全生产“零事故”。

(1)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构,完善安全保证体系。由一名专职安全员具体负责运架安全管理工作。安全管理人员随时检查施工安全,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安全会议,分析事故易发点情况,制定防范措施和安全规划,把事故消灭在萌牙之中。

(2)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全员安全意识与知识水平。开工前,根据各项工序的施工特点编制安全技术交底和作业指导书,组织全体人员学习,并要求严格遵守。

(3)建立健全安全岗位责任制,把安全生产作为一项重要管理工作来抓,制定各种安全措施,把安全工作贯穿到施工全过程。

(4)岗位职责:项目经理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安全生产;安全负责人负责现场安全管理工作,贯彻安全生产条例,组织安全学习;专职安全员负责各所属岗位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1)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提高防范能力。

(2)严格按照有关劳动保护法律、法规和相关部门有关劳动保护条例、规定及业主发布的有关安全生产的要求执行,确保安全保生产、生产必安全

(3)所有员工上岗前做到按规定进行岗前培训,持证上岗,遵章守纪,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规则作业,严禁违章指挥、违章作业。

(4)特殊工种重点培训,复杂工序的作业做好组织安排,密切配合,统一指挥协调。

(5)施工现场设置醒目的安全警示标志和可靠的防护设施,必要时设专人防护,完工后未经专职安检员检查许可,任何人不准擅自撤掉安全防护标志、设施和人员。所有闲杂人员不得入场。

(6)所有作业人员岗前不许饮酒,酒后不准上岗。所有的作业人员应注意力集中,不得喧哗、打闹;不得干与工作无关的事情。

(7)加强对员工的劳动保护,配齐配足个人劳保用品,在施工中必须使用相应的防护用具,并定期进行全员体检。

(8)定期进行安全知识的培训、考核,不合格者不安排上岗,违章者严肃处理,并按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操作。

2、模板支架搭设技术措施

(1)遇有大雾、大雪、6级及以上大风时,停止搭设、拆除作业。

(2)不得在搭设中或搭设完的碗扣架上集中堆放模板、钢筋等物料。

(3)碗扣架在搭设和使用期间,严禁任何人擅自拆除架体结构杆件。

(4)使用后的脚手架构配件应清除表面粘结的灰渣,校正杆件变形,表面作防锈处理后待用。

(5)拆除下来的构配件及时清运到指定场地【河南地标】12YS4 消防工程,码放整齐。

(7)模板支撑完毕后,由技术部门牵头,组织生产、安全、技术人员,按专业施工方案及有关标准进行全面验收,自检合格后报监理验收。监理单位签署意见,合格后方可使用。

拱圈支模架采用碗扣式脚手架支撑体系,在搭设、钢筋安装、砼浇捣施工过程中,必须随时监测。本方案采取如下监测措施:

1、班组日常进行安全检查

项目部每周进行安全检查,所有安全检查记录必须形成书面材料。

2、日常检查、巡查重点部位:

(1)杆件的设置和连接、扫地杆、支撑、剪力撑等构件是否符合要求。

(2)立杆是否松动DG/TJ08-308-2018标准下载,立杆是否符合要求。

(2)连接扣件是否松动(采用测扭扳手)。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