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溪河以南片雨污分流改造项目施工组织设计 (最终).docx

云溪河以南片雨污分流改造项目施工组织设计 (最终).docx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docx
资源大小:1.7 M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云溪河以南片雨污分流改造项目施工组织设计 (最终).docx

云溪区云溪河以南片雨污分流改造项目

(三合组、石塘组、四屋组)

受控号:

DB21/T 2572-2019标准下载编 制:

审 核:

审 定:

批 准:

中国化学工程第四建设有限公司

一、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总说明

(1)根据云溪河以南片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图纸全部工作内容、招标文件、施工图纸和地质报告; 

(2)国家、省、市颁发的现行有关建筑施工的规范、规程、国家规定的强制性条文和湖南省地方标准。 

(3)本公司现有机械设备、技术力量、劳动力状况以及内部有关规定。 

(4)注重科学合理性,技术规范性,经济安全性,优化优速性。 

(5)选用有关的施工图集及参考资料。

(6)图纸答疑纪要。 

(7)工程量清单预算及工料分析。 

(8)历年来我公司类似工程施工所积累的经验。

本工程除应遵守下列规程规定外,还应符合其它有关的国家现行标准、规范的规定。

(3)《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

(4)建设内容:云溪河以南片城乡结合部三合组57户、石塘组181户、四屋组107户新建污水收集支管网、接户管建设,包含污水管道沟槽开挖回填,管道安装、混凝土包管、新增化粪池、路面破除恢复、检查井砌筑、原雨污合流排水沟清淤等。

(6)工期:45个日历天

本合同段工期要求短,质量要求高,工程量相对较大。此次三合组、石塘组、四屋组三个组建成年代较早,社区相对老旧,原有雨污水以明渠、沟为主,排水不成系统,住户化粪池出水直接排入现状沟渠,最终排入云溪河。大部分管线在菜地中及池塘中土质较差,土体稳定性相对较弱,因此对于管沟开挖、回填、支挡的施工质量、安全等事宜的控制造成一定的困难。

施工中应密切注视气象动态,充分做到施工的主动性。

据我公司总结积累的管道施工经验,充分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在整个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加强管理,精心组织,合理安排好各项和各阶段的工作,全面统筹计划,解决好施工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确保优质、高效、按期完成本工程。

1.1图纸会审、技术交底

工程开工前,本项目在公司的组织下,集中项目部有关技术人员仔细审阅图纸,将不清或不明的问题及时汇总会知甲方、设计人员及时解决。同时组织技术人员熟悉施工技术规范,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和有关环保、文明施工、交通管制等文件;复核工程数量,结合现场的施工环境和实际情况,及时编写各主要分项实施性的施工组织设计,提出更具体详细的施工计划、材料计划、机械使用计划、施工工艺等有关保证措施,按程序综合送审,审批后方可施工。

本工程将严格按我公司ISO9001质量保证体系内有关技术交底的规程,组织叁级技术交底,第一级由公司组织工程管理部技术人员向项目经理部交底,第二级由项目经理部向班组交底,第三级由施工班组向施工直接操作人员交底,做到项目部全体人员均熟悉图纸。

协助建设单位拆除、迁移障碍物,制定测量放线方案,进行场地控制网的测量,做好铺设临时施工便道,保证机械、设备、材料、运到现场;铺设临时施工用水;搭设临时设施。

1.2.1施工现场用电

依据设计图纸,现云溪河以南片区雨污分流改造项目主要分为三合组、石塘组、四屋组新建污水支管网、接户管建设,根据现场作业面广且具有不断移动的特点,临时接电、配置固定变压器均不是理想的选择,因此采用移动式发电机组,在充分考虑到市政工程必须减小噪音、减小对周边环境的干扰等特点,选用静音型移动发电机组作为施工用电的动力电源。

1.2.2施工现场用水

本工程施工现场用水包括施工用水和消防用水两部分。根据施工生活用水和消防用水必须单独设置的规定,两路用水各自形成管网,分别设置在施工范围内。

对项目部驻地生活生产用水可直接利用市政给水管网的压力供给;施工现场的用水采用水车供给,临时水箱蓄水辅助供水和向临近社区申请使用供水,基本满足项目的工程用水需要。

1.3机械、材料的进场准备

确定各施工阶段对施工机械、材料的需用量,及时组织货源,办理订购手续,安排运输和储备,使其满足连续施工的需要。按照机械材料使用计划,组织现场的机械及材料进场。

按照劳动力使用计划调配管理人员、专业施工队伍,安排有一定技术素质的班组人员进场。进场后,定期进行操作规程、安全、施工技术、文明施工、环保方面的教育,提高职工、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

(1)根据工程分布的实际情况、工作量的大小以及施工工期要求,对本次三合组、四屋组、石塘组三个组划分为三个施工区,三合组为施工一区(五个施工段)、四屋组为施工二区(八个施工段)、石塘组为施工三区(六个施工段),三个施工区的管道工程分成4个作业队同时施工。本段开挖沟槽深度大多≤3米,基坑采用放坡开挖。当局部沟槽深度大于3m时采用多级放坡开挖,因现场条件无法采用多级放坡的采用护坡桩的方式开挖。

考虑使用4个施工队伍进行施工,则各施工队的工程量分配及施工顺序如下:

第一作业队:负责施工一区内所有污水支管、接户管管道的开挖回填,污水支管采用挖掘机进行机械开挖为主,安排1台挖掘机、10民工配合基底捡平及地下管线处人工开挖,接户管、部分支管无法使用机械开挖的采用人工开挖为主,安排20个工人,高峰期增加到60个工人。该段污水管道主要为DN300mm高密度聚乙烯(HDPE)缠绕增强管、DN200 UPVC管、DN100 UPVC管。整个工期安排45天。

第二作业队:负责施工二区内所有污水支管、接户管管道的开挖回填,污水支管采用挖掘机进行机械开挖为主,安排2台挖掘机、10民工配合基底捡平及地下管线处人工开挖,接户管、部分支管无法使用机械开挖的采用人工开挖为主,安排20个工人,高峰期增加到60个工人。该段污水管道主要为DN300mm高密度聚乙烯(HDPE)缠绕增强管、DN200 UPVC管、DN100 UPVC管。整个工期安排45天。

第三作业队:负责施工三区内所有污水支管、接户管管道的开挖回填,污水支管采用挖掘机进行机械开挖为主,安排2台挖掘机、10民工配合基底捡平及地下管线处人工开挖,接户管、部分支管无法使用机械开挖的采用人工开挖为主,安排20个工人,高峰期增加到60个工人。该段管道主要为DN300mm高密度聚乙烯(HDPE)缠绕增强管、DN200 UPVC管、DN100 UPVC管。整个工期安排45天。

第四作业队:负责三个施工区所有的管道、化粪池、检查井的安装及地坪、路面恢复的混凝土浇筑与养护。按排30个工人,高峰期增加到50个工人。整个工期安排45天。

对三个施工区的材料进行定点集中堆放,安排专职人员看守,再在每个组定点小范围堆放,因现场情况限制,道路比较窄只能通过农用车从集中堆放点运至每个组的堆放点,之后由作业队工人通过斗车,小型机械转运至每户。

(3)本工程管线走向大部分在居民住宅附近,为保证居民及建筑的安全和降低对周边居民生活环境的影响,对三个施工区的开挖土方布置临时堆放点,不可利用的土方及时转运至弃土场。

测量先行是施工管理中的要求,测量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质量,除建立两级测量复核制度外,对本工程成立专职测量小组,以确保测量工作高效、优质。

3.2.1测量工作程序

开工前对业主和监理单位移交的导线点和水准点进行闭合复测,复测合格并经业主和监理工程师签认后施工。

测点交接→测点复测→建立施工导线网,布水准控制点→测定雨污管线桩→局部放样。

3.2.2控制系统的建立:

针对本工程规模及特点,建立现场平面及高程控制系统,在施工全过程中进行测量的控制。

3.2.2.1平面控制系统

采用导线测量方法建立一级导线平面控制系统,系统布设以甲方提供的控制点为导线起始方向,施工过程中,采用高精度的全站仪,布设环形闭合导线并联测甲方提供的控制点。导线点的位置应通视条件良好,间距50~100m,不易受道路交通的影响,并保护好定位桩。

3.2.2.2高程控制系统

建立以导线点为基础,等级为四等的高程控制系统,采用高等级水准仪由甲方提供的水准点将标高引至各导线点上。

本标段的放线控制主要项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平面图上的检查井、化粪池、隔油池等的平面控制及高程控制;

3.2.4.1平面测量

(1)据已建立控制系统,进行局部放线控制点的测设。

(2)据设计已提供的管线及各类井室的高程和坐标,对检查井、化粪池、隔油池等的平面测量。

(3)进行下一道工序前先复测数据无误后方可进行下一工序的施工不合格的工序必需返工保质量。

3.2.4.2高程测量

3.2.4.3内业计算

3.2.4.4竣工测量

竣工测量及归档资料应包括下列项目:

(1)施工控制网(平面的、高程的)成果;

(2)有关观测成果资料。

(3)实测全部新面貌地形图(比例1/1000)。

(5)其它有特殊要求部位的测量资料。

(1)污水支管采用挖掘机进行机械开挖为主,人工清底为辅的施工方法。开挖时基底预留30cm采用人工开挖。接户管采用人工开挖为主。

(2)管沟在路口开挖时,分段开挖实施,淤泥及时清运。

(3)管沟开挖前,应先行调查并用地下探测仪检测开挖位置的地下设施情况,如发现有地下设施应迅速与有关部门联系处理,并向施工班组交底,清楚后方可进行开挖。在有地下设施的位置先用人工开挖,探明地下设施走向,方可用机械小心开挖,并做好地下设施的保护工作。

(4)在挖管沟过程中,施工员应在现场指挥,并经常检查管沟的净空尺寸和中心位置,确保管沟中心偏移不超出规范要求。为保证沟底土壤不被扰动或破坏,在机械挖土时不能超挖。开挖要保证连续作业,工序衔接流畅,以防止塌方或破坏土基,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5)管槽开挖时采取有效保护措施,在施工过程中派专人定期对施工沿线建筑物进行沉降观测,保证施工安全。

3.3.1.1主要机具:

(1)挖土机械有:镐头机、挖土机、自卸汽车等。

(2)一般机具有:铁锹(尖、平头两种)、手推车、小白线或20号铅丝和钢卷尺以及坡度尺等。

3.3.1.2现场准备

(1)污水改造工程,部分污水管道及检查井位于小区道路之下,开挖前,首先确定管道及检查的位置,管道及检查井的开挖深度,根据管道及检查井的工作面要求,结合土质确定放坡系数,确定上口开挖线。

(2)根据道路路面开挖线,采取大型切割机切缝,切缝深度要求达到路面面层厚度的1/3左右,以保证路面破除时,保留路面不发生大面积的损坏。

(3)对厚大路面结构,采用镐头机对需挖除道路路面进行破除,破除顺序自需路边破除的地方开始,自中间向两侧破除,砼或沥表砼破除时,注意控制镐头离切割线的距离,尽量保证不破损路面的完整性。

(4)土方开挖,土方开挖采用中小型挖掘机沟端开挖,直接装车,开挖过程中,专人跟踪清扫,清扫时注意挖机停止后进行。

3.3.1.3作业条件:

(1)土方开挖前,将施工区域内的地下、地上障碍物清除和处理完毕。

(2)位置或场地的定位控制线(桩)、标高控制水准点及开槽的灰线尺寸,经过检验合格;并办完预检手续。

(3)夜间施工时,备有足够的照明设施;在危险地段应设置明显标志,并要合理安排开挖顺序,防止错挖或超挖。

(4)开挖有地下水位的基坑槽、管沟时,应根据当地工程地质资料,采取措施降低地下水位。一般要降至开挖面以下0.5m,然后才能开挖。

(5)施工机械进入现场所经过的道路、桥梁和卸车设施等,应事先经过检查,必要时要进行加固或加宽等准备工作。

(6)选择土方机械,根据施工区域的地形与作业条件、土的类别与厚度、总工程量和工期综合考虑,以能发挥施工机械的效率来确定,本工程管线开挖,开挖面较小,采用中小型挖机开挖。

(7)施工区域运行路线的布置,具体根据作业区域工程的大小、机械性能、运距和地形起伏等情况加以确定。

(8)在机械施工无法作业的部位和修整边坡坡度、清理槽底等,均应配备人工进行。

(9)熟悉图纸,做好技术交底。

3.3.2.1坡度的确定:

注:当有成熟经验时,可不受本表限制。

(2)当沟槽深度>3m时,采用多级放坡开挖或钢板桩+内支撑的方式开挖,以确保边坡稳定。挖方因邻近建筑物限制,而采用护坡桩时,可以不放坡,但要有护坡桩的施工方案。

3.3.2.2开挖基坑(槽)或管沟时,应合理确定开挖顺序、路线及开挖深度。

(1)沟槽开挖采用端头挖土法:挖土机从槽或管沟的端头以倒退行驶的方法进行开挖。自卸汽车配置在挖土机的两侧装运土。

(2)基坑开挖采用侧向挖土法:挖土机一面沿着基坑一侧移动,自卸汽车在另一侧装运土。

(3)挖土机沿挖方边缘移动时,机械距离边坡上缘的宽度不得小于基坑(槽)或管沟深度的1/2。

3.3.2.3土方开挖宜从上到下分层分段依次进行。随时作成一定坡势,以利泄水。

(1)在开挖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槽壁和边坡的状态。深度大于1.5m时,根据土质变化情况,应做好基坑(槽)或管沟的支撑准备,以防坍陷。

(2)开挖基坑(槽)和管沟,不得挖至设计标高以下,如不能准确地挖至设计基底标高时,可在设计标高以上暂留一层土不挖,以便在抄平后,由人工挖出。暂留土层:挖土机用反铲挖土, 30cm左右为宜。

(3)在机械施工挖不到的土方,配合人工随时进行挖掘,并用手推车把土运到机械挖到的地方,以便及时用机械挖走。

3.3.2.4修帮和清底

在距槽底设计标高50cm槽帮处,抄出水平线,钉上小木撅,然后用人工将暂留土层挖走。同时由两端轴线(中心线)引桩拉通线(用小线或铅丝),检查距槽边尺寸,确定槽宽标准,以此修整槽边。最后清除槽底土方。

(1)槽底修理铲平后,进行质量检查验收。

(2)开挖基坑(槽)的土方,在场地有条件堆放时,留足回填需用的好土;多余的土方,一次运走,避免二次搬运。

3.3.2.5施工排水

(1)施工排水系统排出的水应抽送至抽水影响半径范围以外,不得影响交通,且不得破坏道路及其他构筑物。

(2)在施工过程中不得间断排水,并应对排水系统常检查和维护,使沟槽底面保持无水状态。当管道未具备抗浮条件时,严禁停止降水。

(3)施工排水终止抽水后,所有井、孔洞应立即用砂、石材料填实,静水位以上可用粘土填实。

3.3.2.6新建接户管的人工土方开挖

(1)主要工具:人工开挖的主要施工工具为镐、锹及撬棍等。

    可利用土方在开挖区10米以外就近堆放,多余及不可利用的土方,拟采用编织袋包装人力挑抬至临时堆放点集中堆放,再集中使用自卸车运往指定弃土场。

基坑土方开挖必须严格按施工方案进行,严禁超挖。

基坑四周不得任意堆放材料。

挖土过程中如出现土体较大位移,应立即停止挖土,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

坑周围的地表水应及时排除。

开挖土方时应有足够的照明,电工应日夜值班。

(4)基坑下人坡道溜槽的搭设

    等土方挖至一定程度后,就组织人员用竹笆,防滑木条,方木搭设下人坡道,坡度为1:2。

3.3.2.7雨、冬期施工:

(1)土方开挖一般不宜在雨季进行,否则工作面不宜过大,逐段、逐片分期完成。

(2)雨期施工在开挖基坑(槽)或管沟时,注意边坡稳定。必要时可适当放缓边坡坡度,或设置支撑。同时在坑(槽)外侧围以土堤,防止地面水流入。经常对边坡、支撑、土堤进行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

(3)土方开挖不宜在冬期施工。如必须在冬期施工时,其施工方法应按冬施方案进行。

(4)采用防止冻结法开挖土方时,可在冻结以前,用保温材料覆盖或将表层土翻耕耙松,其翻耕深度应根据当地气温条件确定。一般不小于30cm。

(5)开挖基坑(槽)或管沟时,必须防止基础下基土受冻。在基底标高以上预留适当厚度的松土。或用其他保温材料覆盖。如遇开挖土方引起邻近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地基和基础暴露时,采取防冻措施,以防产生冻结破坏。

管沟检验:管沟开挖完成后应进行检查,检查项目包括槽底高程、槽底中心线每侧宽度、沟槽边坡等。

3.4地下管线保护措施

(1)根据设计图纸在施工前详细了解地下管网、通信电缆情况,对于了解的管道由机械和人工相配合,并进行探坑勘测工作,发现疑义的地点要进行人工处理并做好预测工作。对于有问题部位要通知有关部门进行防范处理,工地相应配备消防器材和各部门的通信联络。

(2)挖槽中如遇到不明管线,及时通知有关单位采取适当措施后,方可继续施工。

(3)准确掌握施工区域内各设施的位置及去向。沟槽开挖时,如遇到地下管线等,需要通知有关部门,并采用妥善方法加以处理。

(4)我单位严格按照文明施工标准进行施工,对施工工程进行维护,如有突发变化及时通知有关部门研究应变措施及方案。

(5)沟槽开挖过程中如发现(古铜器、瓷器)或古墓应立即妥善保护,并应报请有关部门来现场处理,待妥善处理后方可继续施工。

(1)管道基础处理及开挖严格按照《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执行。

(2)管道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按不小于100Kpa考虑。

(3)为防止超挖,机械开挖沟槽至设计标高时,用人工执平,边执边检平,然后按设计要求进行检查。

(4)当管道基础位于淤泥、淤泥质土等软土地基时,如厚度小于0.5m,继续开挖至好土层,超挖部位采用粒径小于40mm的碎石并拌合粗砂分层压实整平至基底高程,每层虚铺厚度不得大于200mm,压实至承载力达标;如厚度大于0.5m,先清除0.5m不良土层并对0.5m以下部分的软土进行抛石挤淤,处理至该土层稳定后,采用碎石并拌合粗砂分层压实整平至基底高程,每层虚铺厚度不得大于200mm,压实至承载力达标。

3.5.2管道基础回填

(1)测量中心轴线,标高,并放出基础边线。在沟底设置水平小木桩,桩顶标高为管道平基碎石、中粗砂面的标高。

(2)应先将碎石、中粗拌匀然后铺设,铺筑垫层时应边铺边检平,并用平板振动器在垫层面上予以振动压实。

3.5.2.1质量标准

(1)基础压实度满足设计要求,平基面须符合高程及纵坡设计要求,井位基础符合设计井底高程。

(2)排水管平基和管座的基本项目及允许偏差项目

3.6.1HDPE管安装

(1)污水管支管采用DN300mm高密度聚乙烯(HDPE)缠绕增强管(B型)(SN8),承插式电熔连接。

(2)宜采用人工布管且在沟槽内连接;沟深大于3m的管道,宜用非金属绳索兜住管节下管;严禁将管节翻滚抛入槽中。

3.6.1.1熔接步骤

(1)准备熔接工具(手拉葫芦、钢丝刷、万能表等)。

(2)检查:检查管材是否存在损伤;检查管材承插口位 置是否损伤;检查承口位置内电熔丝是否完好无损。

(3)管节承插组对:承插组对前,采用钢丝刷、磨光机 去除承口内部、插口外表面位置的氧化皮、水等杂物,确 保承插口熔接位置内干燥、洁净;利用万能表检测电熔丝 完好无损坏,是否处于正常回路状态;再利用手拉葫芦两 侧均匀分布、缓慢拉紧,使插口端插入电熔承口中,使用 配套的紧固钢带紧固,并利用配套的固定夹钳拧紧。

(4)检查、调整组对接口:管节承插口组对完成后,沿 接口四周检查组对间隙是否均匀一致,若不一致,重新调 整管节,使管节四周组对间隙保持一致;组对间隙检查完 毕后,再次利用万能表检查承口内的电熔丝是否完好。

(5)熔接:按照给定的焊接参数在熔接设备中设定熔接 参数,按照管材规格选择相对应的熔接参数进行熔接。

(6)接口紧固:将专用的紧固钢带、夹钳绑扎在承口位 置预留的紧固沟槽中,并不定时地对钢带进行紧固、拧紧

(7)冷却:熔接时间到达设定值后,熔接设备电源自动 断开,使熔接管材在原状态自然条件下冷却,不得使用水 及其他介质进行冷却,冷却时间15~20 min。

(8)接口检查:自然冷却完成后,拆除紧固的夹钳、钢 带,检查裸露电熔丝位置处的熔浆是否饱满,接口四周间 隙是否均匀,确保熔接质量良好。

(9)安装完成的管道中心线及高程调整合格后,即将管底有效支撑角范围用中粗砂回填密实,不得用土或者其他材料回填。

(1)管道埋设深度、轴线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无压力管道严禁倒坡;

检查方法:检查施工记录、测量记录。

(2)柔性管道的管壁不得出现纵向隆起、环向扁平和其他变形情况;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施工记录、测量记录。

(3)管道埋设安装必须稳固,管道安装后应线形平直;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测量记录。

(4)承口、插口部位连接紧密,无破损、变形、开裂等现象;无扭曲等现象。

检查方法:逐个接口检查;检查施工方案及施工记录;用钢尺、探尺量测。

(5)承插接口的插入深度应符合要求,相邻管口的纵向间隙应不小于10mm;环向间隙应均匀一致。

检查方法:逐口检查。用钢尺量测;检查施工记录。

(6)承插式管道沿曲线安装时接口转角,聚乙烯管的接口转角应不大于1.5°。

检查方法:用直尺量测曲线段接口;检查施工记录。

(7)熔接时,应保证整段熔接管道平整、顺直、稳固,不得移动、振动熔接段管道或施加其他外力;确保接头位置处的紧固钢带、夹钳处于紧固、拧紧状态,防止接头位置 处松脱;接头冷却过程中,严禁使用水等介质进行冷却,熔接时间到达设定值后,须保留原有的紧固钢带、夹钳及 手拉葫芦等连接工具,直至冷却完成后方可拆除。

注:1、D<700mm时,其相邻管内底错口在施工中自检,不计点

(1)污水管接户管采用DN200、DN100mm UPVC(SN8),管道接口采用弹性密封圈连接。

(2)根据图纸的要求,结合实际情况,根据预留孔的位置测量尺寸,绘出加工示意图。

(3)根据草图量好管道的尺寸,管道破裂,断裂应用锉刀或刮刀把内部和外部的飞刺清除外棱搓出15度左右的角。

3.6.3管道及塑料圆形排水检查井抗浮措施

3.6.3.1管道漂浮的原因

(1)管道安装时,应随时清除管道内的杂物,暂时停止安装时,两端应临时封堵。因此在雨期安装管道过程中,如未来得及回填至抗浮所需高度时,突然遭遇大雨,排水系统无法及时将沟槽内雨水排出,随着沟槽内水位的上升,当管道所受到的浮力大于其自重时,空管道就会产生隆起和漂浮。

(2)根据施工图和现场实际情况部分线路从池塘中穿过及管道和塑料检查井在地下水位较高、埋深较深的条件下,进行抗浮计算,当抗浮计算的结果为1.1倍的浮力大于抗浮力时。

3.6.3.2抗浮措施

管道抗浮的措施主要有锚杆抗浮和配重抗浮,考虑现场施工条件选用配重抗浮。配重材料主要有钢渣,砂石及混凝土等,结合实际现场,从经济环保等方面综合考虑,采用浇筑混凝土为管道的配重抵抗浮力。在管道基础平面至管顶以上0.5m范围、井体与井筒下端四周浇筑混凝土的措施,以增加抗浮力。

3.7塑料圆形排水检查井安装工艺

(1)井坑应与管沟同时开挖,开挖时井座主管线应与管沟中管道在同一轴线。井坑边坡与管沟边坡一致。井坑开挖时,不得扰动基土超挖;如基土受到扰动,则应按现行的《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68的有关规定,根据基土土质采取补救措施。有沉泥室雨水检查井井坑,应根据选用的规格,局部开挖沉泥室深度。井坑开挖应根据选用的规格,考虑井座主管线偏置因素,偏置端的坑壁应与管沟齐平。

(2)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或雨季施工,应有排水,降低水位措施。

(3)检查井基础应根据当地地质勘察资料和回填土下拽力经计算确定。当无资料时,可按检查井基础图施工。

3.7.2检查井接管安装

(2)井座接头与管道连接施工方法,应与同类型接头的管道连接的施工方法一致。

(3)井座与汇入管,排出管连接需要变径,采用异径接头时,当汇入管径小于井座接口管径时,应管顶平接;井座排出管接口大于下游管道时,应管内底平接。

(4)管道采用可变角接头或球形接头调整坡度时,当其管径为315mm,应采用专用工具,不得使用链条扳手。

(5)附加接头的安装,应根据井筒尺寸和连接管道的直径,采用专用工具在井壁上开孔,孔洞圆周边缘应平整,安装附加接头不得倒坡。

(6)在地下水位较高或雨季施工期间,在管道(含检查井)安装完成(但尚未进行灌水试验)时,应采取防止井体上浮的技术措施。

(1)井筒的长度应为井座连接井筒的承口底部至设计地面的高度,再减去井筒顶至地面的净距。当地面或路面标高难以精确确定时,井筒长度可适当预留余量。

(2)井筒插入井座应保持垂直。井筒插接时,不得使用重锤敲打,应采用专用收紧工具。

(1)回填应在排水管线(含管道和检查井)验收合格后进行,并与管道沟槽的回填同时进行。

(2)回填前可用砂土袋、钢钎、木支撑将井座、井筒固定,并应排除基坑、沟槽内积水。

(3)回填材料:从管底基础面至管顶以上0.5m范围内的沟槽回填材料可用碎石屑、粒径小于40mm的砂硕、高(中)钙粉煤灰,中粗砂或沟槽开挖出的良质土。

(5)在当地最大冻土深度大于等于1.0m时,在冰冻层范围内,应在井筒周围不少于100m范围内回填中粗砂。

(6)回填应采用人工分层对称回填,其密实度与管道回填一致,并不得使井筒产生位移和倾斜,严禁机械回填。

(1)井盖安装前应精确测量井筒的长度,切割井筒的多余部分。

(2)安装井盖应按检查井的输送介质性质确定,污水井盖和雨水井盖等不得混淆。

(3)有防护盖座的污水检查井的井筒上口还应安装内盖。

(4)本图集中的防护盖座基础,系采用C20细石混凝土现场浇捣;如需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需经结构专业另行设计。

3.8 原有化粪池清掏及新建化粪池安装

(1) 化粪池改造好之前,为了不影响住户的正常生活使用,采取临时污水引流措施。

(3) 同时将化粪池的进水管道及排污口进行疏通,因现有化粪池大部分有雨水混入,对房屋外墙面至化粪池之间的地埋部分进行管道埋设以及化粪池开洞和原有洞口的封闭。

(4)在施工人员的管理下池进行施工时,做好人员的安全措施保护,主要措施应具备防毒设施进行施工。

(6)全部处理完之后对化粪池进行修缮以及盖板更换。

(7)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施工,确保工程质量,还原本化粪池的正常处理功能。

(8)在施工时采用封闭施工,保证周边环境整洁,现场清洗干净。 

(1)、测量管底标高,根据产品型号的直径,计算挖槽深度及与污水管道相连接的进出水口标高,在计算标高时,要预留槽底200mm铺砂尺寸。 

(2)、对基槽底进行进行检测。

(3)、基层夯实,铺砂200mm并找平,砂内不允许有尖角、石块等杂物。

(4)、采取机械和人工相结合的吊装方式,吊装就位,在吊装就位时,必须注意化粪池的进出水口方向;。

(5)、产品吊装就位后,要测定水平度,如不平应进行调整,使之水平。

3.9.1闭水试验工艺流程

根据设计或规范要求每个检查井和管道封头的砂浆都必须在其达到100%设计强度后,用以考核检验污水处理构筑物的渗水量是否达到标准要求,以免污水渗漏,再次污染环境。这期间应注意闭水试验必须用清水(切忌用污水),逐池缓慢地放水试验,试验水头应以试验段上游管顶内壁加2m计;管道充满水后,浸泡1~2昼夜再进行试验。量好水位,观察管口接头处是否严密不漏,观察30分钟,测量渗水量应满足规范要求。闭水试验完成后及时将水排出。

3.9.2.1 准备工作

现场闭水管道试验前首先将检查井内清理干净,以免充水后井内浮渣漂浮水面,影响测试精度。对于预留孔洞、预埋管口及进出口等都要加以临时封堵,不得有渗漏现象发生,在完成上述工作后再根据设计文件或规范要求确定设计水头标高。然后在观察井内设置灌水水量观测标尺(钢尺),用以观察灌水时水量所达到的渗水量。

3.9.2.2灌水   现场从观察井采用2.2KW大功率潜水泵向污水管内灌水宜分三次进行:第一次灌水为设计水量的1/3;第二次灌水至设计水量的2/3;第三次灌水至设计水量。当试验水头达到规定水头时开始计时,在水位灌注到设计水头后,确保管道浸泡时间满足在24h以上。

3.9.2.3 水位观测   (1)灌水时的水位可用水位标尺测定。   (2)灌水至设计水位进行渗水量测定时,应采用水位测针测定水位。水位测针的读数精度应达1/10mm。   (3)灌水至设计水深后至开始进行渗水量测定的间隔时间,应不少于24h。   (4)测读水位的初读数与未读数之间的间隔时间不得小于30min。

3.9.2.4 水位观测方法   现场在污水管道浸泡满24h后,并补充观察井内水位到设计水头后,项目部组织人员开始初读数,详细记录观测的时间、水位高度,并每隔30min后,再次记录观测时间、水位下降高度。并在水位观测记录表内详细、客观填写。并根据水位下降高度、沉井净截面积反算出渗水量。以此来验算渗水量是否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

3.10.1本项目工程施工,根据不同的回填材料,采用不同的施工工艺。

3.10.1.1施工准备;

(1)工程采用水撼法对中粗砂回填进行密实,施工前管道安装验收合格、做试压、闭水实验管道合格。

(2)管道沟槽排水通畅、边坡稳定。

(3)撼砂所用机械、人员、材料准备到位。

(4)施工用电保证安全用电。

(5)施工人员需要了解施工工艺及安全施工操作规程。

(6)测量控制已经控制到位。

3.10.1.2工艺流程

(1)“水撼砂试验段”确定检验依据

选定“试验段”水撼试验时,应在宽、长2~3米范围内进行。按规定操作方法挂线虚铺、抽水撼砂。

(2)水撼砂就是沙质土回填的一种方法,即水沉法,回填砂时进行灌水同时用振动棒插入沙中震撼使其沉实。

(3)水撼砂施工时的注意事项:

(4)中粗砂采用汽车运输至施工现场基坑边,小挖机人工配合运送至施工面。

(5)设置回填砂层厚度标尺,每坯砂层厚度控制在30-40cm。选用级配合理、含泥量极小的中粗砂,采用机械运输、人工回填、平整。待第一坯层砂回填好后,立即注入适量清洁水,水位控制略高于回填砂面层。待水注好后,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按对角线不超过30cm的间距依次进行插入振捣,振捣时间不少于40s。待回填砂全部水撼后,及时开泵抽排水,排水时用平板式振捣器纵横交错振捣密实,直到水干为止。

在撼砂层面上任意选设测试点(共3组12点),采用环刀法现场采取砂样,将采集好的砂样放入烤箱内烘干称重,以算术平均法求出干密度。当干密度等于或大于设计干密度(g/)时,再回填下一坯层砂进行水撼,其施工程序同前。实测干密度均达到了设计要求。

3.10.1.3水撼砂操作注意事项

(1)采用水撼砂回填时,应分段进行。砂料要挂线虚铺。掌握虚铺厚度不大于40cm。

(2) 灌水振捣撼实,使水分完全渗入回填砂料中,坡度较缓地段水层漫过砂子表面,然后开始水中撼砂振捣操作;坡度较陡的采用在砂料充分灌水后,边灌水边振捣,振捣位置在灌水口的下游。

(3)用振捣棒、平板振动器振动夯实。振捣、振动要振到边,边角部位一定要振实。

(4) 为了保证撼砂密实质量,每个操作者负责水撼的面积不宜过大。

(5)分层虚铺、灌足水分、分层撼实 、分层检查是保证水撼砂质量的四个关键。

3.10.1.4水撼砂施工质量检查方法

(1)检查虚铺厚度:随时进行线下量测,以纠正超厚度虚铺问题。

(2)检查水撼后砂料顶面下降深度至线下量测。可以掌握水撼后砂的撼实厚度和虚铺系数是否合乎要求。

(3)水撼程度的检查:水撼操作一定时间后,手持长度为1.3m钢筋Φ18~Φ22钢筋,钢筋底端距粒料顶面30~40cm,松手以自由落体方式任凭钢筋自由地插向砂料。以不能插入直立或仅能插入3~5cm 时可认为达到撼实要求,在此基础上再作虚铺系数的检查。

(4)检查合格后,立即进行虚铺系数的检查。

挂线量测水撼后砂顶面下降深度;

根据虚铺厚度计算撼实厚度;

(6)检验频率,每20米(每桩号)检测一点,监理工程师旁站检查。

(7) 施工时按照分段施工,每次撼砂长度段不超过50m。

3.10.1.5施工控制要点

(1)回填材料符合设计要求

(2)设置回填砂层厚度标尺,每坯砂层厚度控制在50cm之内。选用级配合理、含泥量极小的中粗砂,采用机械运输、人工回填、平整。待第一坯层砂回填好后,立即注入适量清洁水,水位控制略高于回填砂面层。待水注好后,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按对角线不超过30cm的间距依次进行插入振捣,振捣时间不少于40s

(3)待回填砂全部水撼后,及时开泵抽排水,排水时用平板式振捣器纵横交错振捣密实,直到水干为止。

3.10.1.6成品保护

(1)采用机械运砂时,应安排专人负责看护和指挥车辆。

(2)夜间施工时,应合理安排施工顺序,有足够的照明设施,防止铺填超厚,严禁汽车直接倒入。

(3)在溜槽出口前挡挂3m长橡胶带保护防水。回填土根据每天的回填量,分堆堆放在溜槽旁,并及时覆盖。

(4)加强防水层及其保护层的保护,施工时按规程施工,防止发生碰撞和挤压;如发现有损坏时,及时进行修复,不得填土掩盖。

3.10.1.7安全文明施工

(1)采用振动棒进行振捣时,必须按机械操作规程进行作业。

(2)用汽车向槽内卸土时,槽边必须设横木挡掩,土沿溜槽滑下,槽下人员撤至安全位置后方可倒土,倒砂时应稳倾缓倒。

(3)使用平板式打夯机时,由电工接装电源、闸箱,检查线路、接头、零线及绝缘情况,并经试夯确认安全后方可作业。

(4)运输车辆应有防遗漏措施,避免造成漏砂污染道路,现场大门两侧路面,应有专人负责打扫,保持清洁卫生。

(5)砂的堆放装卸应作到整齐有序,禁止胡乱卸车。根据施工进度作到有计划的安排砂进场,做到边运边用,避免堆积过多。

(6)砂层铺摊应注意防尘,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洒水的措施,进行消尘,防止尘土飞扬造成大气污染。

(7)回填砂应注意噪音污染,尽量在正常工作时间进行作业。

3.10.2管顶以上0.5m以上至路基回填土

3.10.2.1施工准备:

(1)土:宜优先利用基槽中挖出的土,但不得含有有机杂质。使用前应过筛,其粒径不大于50mm,含水率应符合规定。

(2)主要机具有:蛙式或柴油打夯机、手推车、筛子(孔径40~60mm)、木耙、铁锹(尖头与平头)、2m靠尺、胶皮管、小线和木折尺等。

(3)施工前应根据工程特点、填方土料种类、密实度要求、施工条件等,合理地确定填方土料含水率控制范围、虚铺厚度和压实遍数等参数;重要回填土方工程,其参数应通过压实试验来确定。

(4)回填前应对管井进行检查验收,并且要办好隐检手续。其管井质量应达到规定的要求,方可进行回填土。

(5)回填前将沟槽、地坪上的积水和有机物等清理干净。

3.10.2.2操作工艺

检验土质→分层铺土、耙平→夯打密实→检验密实度→修整找平验收

(2) 检验回填土的质量有无杂物,粒径是否符合规定,以及回填土的含水量是否在控制的范围内;如含水量偏高,可采用翻松、晾晒或均匀掺入干土等措施;如遇回填土的含水量偏低,可采用预先洒水润湿等措施。

(3)回填土应分层铺摊。每层铺土厚度应根据土质、密实度要求和机具性能确定。一般蛙式打夯机每层铺土厚度为200~250mrn;人工打夯不大于200mm。每层铺摊后,随之耙平。

(4)回填上每层至少夯打三遍。打夯应一夯压半夯,穷夯相接,行行相连,纵横交叉。并且严禁采用水浇使土下沉的所谓“水夯”法。

(5)基坑(槽)回填在相对两侧或四周同时进行。基础墙两侧标高不可相差太多,以免把墙挤歪;较长的管沟墙,应采用内部加支撑的措施,然后再在外侧回填土方。

(6)回填管沟时,在不损坏管道的情况下,方可采用蛙式打夯机夯实。

(7)回填土每层填土夯实后,应按规范规定进行环刀取样,测出干土的质量密度;达到要求后,再进行上一层的铺土。

(8)修整找干:填土全部完成后,应进行表面拉线找平,凡超过标准高程的地方,及时依线铲平;凡低于标准高程的地方,应补土夯实。

3.10.2.3雨、冬期施工:

(1)基坑(槽)或管沟的回填土连续进行,尽快完成。施工中注意雨情,雨前应及时夯完已填土层或将表面压光,并做成一定坡势,以利排除雨水。

(2)施工时备有防雨措施,要防止地面水流入基坑(糟)内,以免边坡塌方或基土遭到破坏。

(3)冬期回填土每层铺土厚度比常温施工时减少20%~50%;其中冻土块体积不得超过填土总体积的15%;其粒径不得大于150mm。铺填时,冻土块应均匀分布,逐层压实。

(4)填土前,应清除冰雪和保温材料;填土的上层应用未冻土填铺,其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5)基坑(槽)或管沟不得用含冻土块的土回填。

(6)回填土施工应连续进行,防止基土或已填土层受冻,应及时采取防冻措施。

3.11 路面恢复施工

3.11.1水泥砼路面

3.11.1.1主要材料要求:

(1)混凝土所采用的水泥为旋窑道路硅酸盐水泥,水泥的28天抗压强度不小于52.5 MPa,28天抗折强度不小于7.0 MPa。水泥要求每批量应附有化学成分、物理、力学指标合格的检验证明。

(3)修复路面混凝土使用的细集料应使用质地坚硬、耐久、洁净的天然砂使用河砂,砂的硅质含量不低于25%。细集料的级配应符合合成级配的规定。

(4)路面混凝土使用的水采用一般的洁净的可饮用水即可。

(5)考虑在混凝土中采用减水剂和引气剂,其技术要求符合规定。要求提供商提供资质和外加剂检测机构的品质报告,检验报告应说明外加剂的主要化学成分,认定其对操作人员无毒副作用。

3.11.1.2配比要求

(2)掺用高效减水剂。要配制出抗弯拉强度高、耐久性好的混凝土,就要求混凝土水灰比很小,因此采用高效减水剂,才能使路面混凝土在低水灰比、低水泥用量的情况下达到较高的力学指标和很好的工作性能。

(3)集料级配的合理组成。砂率的选用经验数据较成熟,容易选定。粗集料一般须采用两至三种级配进行掺配,由于粗集料加工现状不理想T/CEC 204-2019标准下载,确定一个相对合理的掺配比例是很重要的。粗集料组成为最优曲线并略偏粗时,更有利于路面平整度的控制及抗弯拉强度的提高。

(4)控制单位水泥用量。路面混凝土的单位水泥用量不宜过大,否则会使水泥浆增多,集料之间的嵌锁力减小,使得抗折强度提高并不明显。同时水泥浆过大会增加干缩变形,影响路面平整度,易产生开裂。实践表明,有抗冰冻要求路面混凝土中水泥用量一般不少于320Kg/m3,但不宜大于400Kg/m3。

(5)适当含气量的控制。引气剂的使用有利于提高混凝土路面的抗冻性(耐久性),降低路面刚度,对变形性能有较大的改善。目前规范已要求检测混凝土的含气量,充分说明在配合比设计试验时考虑适当的含气量指标是路面设计理论和施工实践上的一个进步。

3.11.1.3主要施工作业流程:

3.11.1.4现场施工控制要点:

(1)清理混凝土应用不含有害杂质和无酸性的自来水洗或高压气吹洗凿除断面和底面,附着粉状物的混凝土断面应用钢丝刷清理,清除松散混凝土块DB11/T 356-2017标准下载,保证干净粗糙的表面以利于新旧混凝土的连接。混凝土浇筑前,应在混凝土断面和底面均匀涂刷或浇洒水泥净浆,当水泥净浆干硬后仍未浇筑混凝土时,必须铲除水泥净浆重新操作。

(2)混凝土搅拌和运输:混凝土应采用强制式拌和机拌制,各项材料按照施工配合比准确计量。搅拌时间根据设备性能和拌和物的和易性确定,一般不少于3分钟。每次拌和的砼应均匀一致,保持级配稳定。运输采用混凝土搅拌罐车,从拌和站运至施工现场,注意混凝土运输应连续、均衡、快速及时地从拌和机运到浇筑地点,运输过程中混凝土不允许有骨料分离、漏浆、严重泌水、干燥以及坍落度产生过大变化,并尽量缩短运输时间,减少转运次数,并且保证运输时间与堆放时间之和不大于混凝土初凝时间。

(3)尽量采用原混凝土板立面作为修补混凝土的支撑模板,确需使用模板时,应优先选用槽钢,支撑要稳定可靠。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