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中心厂房基坑开挖及支护施工方案(2020版)

污水处理中心厂房基坑开挖及支护施工方案(2020版)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docx
资源大小:1.5M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污水处理中心厂房基坑开挖及支护施工方案(2020版)

基坑开挖及支护施工方案

编制人:

审核人:

GB/T 13319-2020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几何公差 成组(要素)与组合几何规范审批人:

1. 1工程基本情况和各参建方基本情况 4

1.2各专业设计简介 4

1.3工程地质条件 5

1.4地下水类型及水文特征 7

1.5重难点分析及对策 8

1.6支护方案概述 8

3.施工组织总述及进度计划 15

3.1施工进度计划 17

3.2.施工准备与主要资源配置 17

3.3劳动力资源配置计划及保证措施 18

3.4施工机械、施工机具配置计划及保证措施 19

3.5大宗材料和设备购置计划及保证措施 20

4.施工技术与施工工艺 20

4.1施工技术与施工工艺重难点分析 20

4.2施工技术与施工工艺 23

5.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40

5.1安全施工组织保证措施 40

6.施工管理及作业人员配置和分工 44

6.1管理人员架构 44

6.2劳动力资源配置计划 44

7.施工质量与验收 45

7.1进场主要材料和设备验收标准 45

7.2施工技术与施工工艺质量控制要点和验收指标 45

7.3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48

7.4成品保护方案 49

7.5雨季施工措施 50

7.6地下管线保护措施 50

7.7信息化施工和动态设计 51

8.应急处置措施 51

8.1应急工作原则 52

8.2应急预案工作流程图 53

8.3.应急资源 56

1. 1工程基本情况和各参建方基本情况

1、建筑设计概况

2、结构设计概况

拟建场地位于东莞市松山湖,为剥蚀残丘及山前冲积沟地貌单元。

(2)地层结构及其工程地质特征

根据勘察报告,按地层成因类型和岩土层性质,场区内地层自上而下分为:第四系人工填土层(Qml )、、第四系坡洪积层(Qdl+pl)、第四系残积层(Qel)及基岩燕山期(γ)花岗岩,场地岩土层情况自上至下分述如下:

<1>、第四系人工填土层(Qml)

<2>、第四系坡洪积层(Qdl+pl)

<3>、第四系残积层(Qel)

砂质黏性土(层序号为3):褐黄、紫红、灰白、灰褐色,湿,可塑~硬塑, 主要由粉黏粒和石英砂颗粒组成,残留原岩结构,泡水易软化,手捏易成砂状,手捏易成砂状,由花岗岩风化残积而成。场地共67个钻孔有揭露,揭露层厚1.00~13.40m,平均层厚3.90m;层顶标高2.29~45.68m,平均层顶标高11.74m,层顶埋深0.00~20.80m,平均层顶埋深9.03m。本层作标贯试验51次,实测击数范围值N′=13~38击,平均27.3击;修正后击数范围值N=9.9~34.1击,平均21.6击,标准差为6.536,变异系数为0.299,标准值为20.3击。结合地区经验,推荐本层承载力特征值为180kPa。

<4>、基岩为燕山期花岗岩(γ)

1.4地下水类型及水文特征

根据勘察报告,钻探施工完毕后,根据野外施工情况,统一测得场地钻孔稳定水位埋深:2.00~10.00m;水位标高:7.49~12.32m。初见水位与稳定水位基本持平,其稳定

水位随地形及季节性气候影响而波动,波动幅度一般在±1.0米,此水位为混合水位。场地局部钻孔未发现地下水位,则空缺。

1.5重难点分析及对策

施工工期紧张,基坑开挖面积大,基坑边坡较陡,安全隐患较大。

对策:采取“管理高目标,质量高标准,专业细配合,过程严控制,计划细安排,设备早订货,专款专使用”的原则进行总体施工组织;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对急需施工部位的地下室外围提前进行支护施工,局部安全隐患较大的施工位置亦提前安排施工。

3.施工组织总述及进度计划

考虑基坑开挖面积大、工期紧张、场地限制等情况,为确保土方开挖和基坑支护能按时完成,我司将安排3辆大挖机负责挖土,15辆渣土车负责运土,进行基坑大开挖:

在场地施工过程中,当产生以下几种情况时,将对施工进度进行调整:

(1)在施工期间,受到不良天气影响,导致进度有变,将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2)在施工过程中,遇其它不可预见性因素影响进度,将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3.2.施工准备与主要资源配置

3.2.1施工准备计划

3.2.1.1技术准备

(1)技术总工组织全体技术管理人员对施工图纸进行仔细的会审,并以书面报告的形式报送甲方工程部、设计院。尽可能把施工图纸上的所有问题在正式施工之前解决完。

(2)技术部门在基坑开挖及边坡支护尚未开始实施前,对现场管理人员、施工班组长、组员进行技术交底,让他们了解设计的意图、施工工序、施工难点、安全质量要求等。

3.2.1.2场地准备

施工平面布置是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结合周边的对场地设施、施工机具、施工用水电以及施工道路、水平运输、垂直运输进行合理布置。

(1)合理利用场地,布点既适合生产需要,又便于办公。

(2)充分考虑各个施工阶段的特点,使临时设施布置既适应各个施工阶段的需要,又相对固定。

(3)合理设置排水系统。

(4)最大限度地缩短工地内的运输距离,尽量减少材料的二次运输,节约劳动力。

(5)各项布置均需符合安全要求,特别是防火要求。

(6)根据本工程场地的特点,尽量避免对周边环境的污染。

(7)施工用水:考虑到基坑支护施工施工的特点,将水管(2寸水管)沿基坑四周布设,并在每边每30米预留1个驳接口。以满足基坑支护自伴料施工用水。

(8)施工用电:本工程施工临时用电分三级配电两级保护,即发电机组总配电箱→配电箱→开关箱三级配电。

3.2.1.3资金准备工作

根据合同文件相关条款编制资金月度使用计划,制定资金使用方案,由公司财务部落实相应资金,保证项目资金专款专用;施工准备阶段,根据材料供应合同、劳务分包合同签订情况及时对相应资金进行落实,并建立项目专用资金帐户,保证项目各项施工准备资金充裕。

3.3劳动力资源配置计划及保证措施

表3.1主要劳动力计划表

保证措施:选择与本公司达成施工意向的并长期与公司合作、有丰富施工经验和雄厚技术实力的基坑支护劳务公司中选择1家进场组织施工,并另选1家作为劳动力应急储备,公司在与劳务队伍签订合同时,将对劳动力素质、劳动力数量以及工期的保障做出明确的约定,同时选择有经验有水平的劳务队伍管理人员进行现场劳务管理。

3.4施工机械、施工机具配置计划及保证措施

表3.2拟投入本标段的主要施工设备表

表3.3拟配备本标段的试验和检测仪器设备表

保证措施:物资设备部门根据施工机具的配置计划和现场施工的具体要求合理安排机具的进退场时间。确保性能良好、满足施工要求的机械设备和工具按时进场,现场的机械要得到充分的利用,使用完毕后及时组织退场。

3.5大宗材料和设备购置计划及保证措施

表4.4主要材料计划表

保证措施:工程材料根据用料计划,由公司物资部门及时采购、供应,并按计划要求的日期进场。各种工程材料本着先实验、后定点,并经监理工程师确认后,才能订购,严格进场材料抽检制度,把好原材料质量关,杜绝伪劣材料进场。材料进场由项目经理部负责验收,并请监理现场抽检,需要复试的材料,则由实验员随机抽样送检,约请监理作见证。

4.施工技术与施工工艺

4.1施工技术与施工工艺重难点分析

(1)挖土过程中必须配合支护施工,土方开挖每次高度不得超过2.0m;

(2)土方开挖应保证开挖平整度,局部(基坑转角处)采用人工开挖、清理并注意保护已完成的支护结构;

(3)边坡修理时,对挖掘后的边坡须用人工进行修整,保证边坡平整度;

(4)边坡修整完成后及时安排进行支护施工;

(5)绑扎钢筋时,控制钢筋网片绑扎质量;

(6)喷射混凝土时,注意对泄水孔孔口保护;

(7)喷射混凝土之前,在边坡土体上每1~2米埋设一根钢筋头作为控制喷射混凝土厚度的标志,严格控制喷射混凝土厚度。

(8)土钉锚孔压浆时浆液压力、压浆量及基坑周围环境监控是土钉墙施工的关键环节,在施工中应予高度重视。压浆压力控制在0.6MPa以内,锚杆预计压浆量每延米0.02m3 (水灰比1: 0.5~0.6)。当实际压浆量超过预计值或孔口、面板出现返浆或压力大于1.0MPa延续时间达到15分钟时终止压浆。在基坑土方开挖及土钉墙施工过程中应作好基坑周围环境监控,特别是基坑周边地面变形监测。

(9)锚索制作过程中应满足以下技术要求:

A下料长度按设计孔深+腰梁(0.50m)+钢垫板(0.057m)+千斤顶工作长度(0.4m)+0.30m,每股长度偏差控制50mm以内,采用冷切割下料。

B钢丝必须经过严格质量检验、校直、除油和除锈;

C锚束中各钢丝要求平顺,不能相互交叠,以防止张拉过程中受力不均匀,应力集中产生钢丝拉断破坏;

D锚束沿轴线方向每隔3m设置一束线环(定位器),锚固段两束线环中间设一隔离架,张拉段用塑料套管包裹,与锚固段相交处的管口应密封并用铁丝捆扎牢固;

E保证钢丝间有一定间隙,以保证灌浆后锚束内空隙填实充分,钢丝和杆

体得到充分的握裹和保护;

F注浆管采用塑胶管,插入束线环或隔离架的中央;

G锚束必须捆扎牢固,防止在运输、吊装、安装过程中散束;

H在编排钢铰线时,同时安放2根注浆管,分别供第1次、第2次注浆使用,供第2次注浆使用的注浆管,在锚固段,每隔0.5m打一对穿Ф6小孔,连同出浆口,一并用胶布包好。

(1)土方与支护工序之间的密切配合。深基坑支护作业为分层分步作业,讲究施工工序与流程,支护分段、分层进行,为此土方施工应密切配合,分层开挖。本工程开挖工作面宽,有较宽的回转空间,能较好的形成流水作业。土方施工时应先开挖四周土体,开挖深度一般控制在2.0m内,特殊地段(土质较差、荷载集中等)开挖深度还应减小,以保证支护前土体自身的稳定。为喷锚支护预留工作平台宽度应大于5m,在此之外的基坑内,土方分层开挖深度可适当加深,以不影响喷锚施工为宜。喷锚施工应在土方开挖后及时进行,使土体暴露时间尽量减少,避免雨水冲刷而塌方。

(2)土方开挖过程中边坡的防塌是难点,本工程基坑开挖最深为6.4米,除了需要科学的计算依据,良好的施工质量外,还应派专人进行基坑监测,出现不良现象及时处理防止发生坍塌事故。同时在雨后仔细观察土壤情况,及时排除险情后方可施工。

(3)雨季护坡施工措施:

1)随时收集天气资料,在预计有暴雨前或大雾天前不得大面积开挖支护工作面。

2)现有裸露土体应及时封闭或遮盖。

3)基坑支护最为关键点是控制雨水的渗入,应做好基坑顶面的截水沟、散水面和路面硬化工作,阻隔雨水直接渗入支护土体内,防止土体垮塌。同时,在护坡底部做好排水沟、集水井,并随时保证其通畅和不渗水。

4)雨天停止露天焊接作业,如果确需焊接作业也应采取遮雨措施,并要求电焊工穿绝缘鞋。电工在雨天穿戴绝缘服饰。对各种配电箱和用电设备均应加设遮雨设施。

5)雨季施工时,平时准备好排水设施,并做好紧急抗洪的准备工作。

(4)地下管线的保护措施:在施工前,应根据甲方提供周边管网图纸进行实地考察,弄清管网分布情况,如有必要可采取人工挖探坑的办法进行摸排。如与护壁施工发生冲突,施工前就要通知相关单位进行调整,锚杆施工时以便合理避让。支护施工(特别是第一排锚杆施工)过程中,随时注意观察周边地面有无裂缝情况。对确需移除的地下埋藏物,应由相关部门确定并由专业工程技术人员负责移除或更改。对重要的管线需在地面设置标志进行保护。基坑开挖时严格控制其变形,避免对其产生破坏。当开挖区域有无法移出的管线时,拟考虑采取支撑、悬挂的方式解决。

(5)基坑使用注意事项:基坑周边3m范围内不能堆载,其余地段堆载不超过设计要求;主体施工阶段不能破坏支护结构,不能对基坑底超挖;土建施工用水严禁渗入土体影响基坑安全。

4.2施工技术与施工工艺

本工程地下建筑占地面积较大,施工场地狭小,测量精度要求高,轴线控制好与否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因此本工程在业主提供的原始平面控制点、高程控制点的基础上建立平面控制网及高程控制网。

(2)施工测量组织机构

在项目部配备专职测量人员及测量仪器,负责本工程的施工测量工作,测设的关键控制点的测量成果都要进行复核,确保测量成果准确无误。 施工中所用测量仪器如下:

(3) 施工测量管理职责

1)施工测量是保证施工质量的重要工作之一,项目部须配备专职测量技术人员,明确职责、严格岗位责任制,做好施工测量工作。

2)项目部应配备足够精度和数量的测绘仪器和设备,各仪器和设备均具备年检合格证书(施工前上报)。

3)施工测量前,测量技术人员要认真熟悉设计图纸和设计资料,对于设计图纸和设计资料中的有关数据必须进行复核。

4)所有测量放样数据必须进行复核,放样的点位必须采用不同的测量方法进行检核。

5)各项测量工作必须做好原始记录,测量原始记录不得涂改和损坏,对于测量原始资料和成果要坚持签字制度,并应装订成册,归档保管。

本工程以业主提供的导线点及高程控制点作为首级控制点。根据施工需要,土方及护坡施工时,控制点设在建筑物四周,利用这些点布设施工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以满足施工定位、轴线测量及高程传递的需要。

施工控制点埋设在施工场地变形区外,不受施工干扰,易于保护和便于使用的地方。按Ⅰ级建筑方格网技术要求施测,测角中误差小于5”,相对闭合差小于1/20000。观测时采用全站仪观测,水平角左、右观测各一测回,距离往返测量各两测回。

高程控制网一般以Ⅲ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施测,其每千米高差全中误差小于6mm,闭合差小于±L(L为水准路线长度公里数)。各高程控制点尽量利用平面控制点。

施工测量主要工作内容有建筑物的轴线定位、土方开挖等测量。

施工放线使用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等仪器。全站仪主要用于控制点施放,经纬仪、水准仪等仪器用于开挖边线、标高、位移、沉降等的测量。

4.2.2放坡+网喷支护施工方案

土方开挖→修坡→泄水孔安装→安装绑扎钢筋网片→插入固定钢筋→喷射混凝土

1)网喷支护与土方应密切积极配合流水施工,尽量做到土方和支护施工互不影响。土方单位应根据支护每天的工作量来提供工作面,严禁出现超挖、多挖、抢挖现象,并确保网喷支护机械设备的工作面宽度。

2)土方单位严格按基坑支护设计方案中的放坡系数控制基坑护壁面的坡度,避免出现负坡或人工清土量较大的现象。严格按照放坡网喷支护分层开挖,便于基坑支护单位分层支护,每层开挖深度为不得超过2m。遇稳定砂层或软弱下卧层时开挖深度不得超过1.0m,并错开挖。

3)在距离基坑内边沿工作面5m以外,对护壁不产生大的影响,可按1:1以上坡度连续开挖下层。待周边网喷完成强度达到后,再清理周边,向下开挖。下层土方开挖不得破坏、影响上层的网喷支护。

4)上层混凝土喷射完,且强度达到75%后,方可进行下一层土方开挖。下层土方开挖不得破坏上层护壁的钢筋网片,避免对护壁造成质量及安全隐患。

在机械开挖后,用人工清理护壁面,清除虚土和凸出土体,使工作面基本平整,平整度在±100mm范围内。

钢筋网钢筋喷锚护壁采用14#钢筋网片,搭接方式为绑扎。

在护壁面人工清理工作完成后即可铺设制作好的钢筋网,要求钢筋网的保护层厚度不小于20mm。

该施工工艺采用的是干喷法,混凝土干料采用人工现场搅拌的方式拌和。根据经验:水泥与砂、石重量比宜为1:4.5,但施工前现场必须抽取原材料,并送试验室做C20强度等级的配合比。现场施工根据该报告进行原材料的称重计量拌和。一般采取随拌随用的方式施工,以避免拌和混凝土干料中水泥超过初凝时间,影响混凝土质量。

干喷混凝土设备要求水流在喷头前混合干料,水量以喷出面层平整光洁为宜。喷射混凝土的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宜大于8mm。喷头与被喷面尽量垂直,距离保持在0.8~1.5m,喷射顺序应由下至上,分段进行;分两次喷射混凝土,首次喷射混凝土厚度控制在30mm左右,第二次喷射混凝土厚度控制在30mm左右,首次喷射混凝土要保证整个坡面的完整性,二次喷射混凝土对整个坡面的平整度进行完善和补充。

喷射混凝土厚度喷锚护壁为60mm,回弹率控制在15%范围内,回弹下落混凝土料及时清理利用。

在混凝土喷完后应按规定进行喷水养护,养护时间根据气温确定,宜为3~7d,确保混凝土面层的后期质量。

泄水孔呈梅花型布置,间距为2m。泄水孔必须击穿混凝土护壁达到原土层300mm。有明显渗水的地方,可辅助塑料排水管,以便更好的排出积水或渗水。

4.2.3土钉墙支护施工

4.2.3.1施工工艺

修整壁面→测定土钉位置→土钉锚孔定位编号→钻机就位→锚孔钻入设计深度→土钉制作安装→土钉锚孔灌浆→设钢筋网及加强筋→喷射混凝土→(挖土至下一层土钉施工深度) →重复以上工作直至设计基坑深度。

4.2.3.2土钉锚杆成孔

(1)成孔采用履带钻机跟管钻进,成孔直径为110mm。

(2)钻机就位后调整钻机的倾斜度并开始试机,装上钻头和套管。

(3)开始钻进时用1/3的气量进行冲击钻进(严禁旋转),待进入地层20cm以上后逐渐加大气量并开始旋转。

(4)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密切注意套管的跟进状态,防止脱管。

(5)钻至设计孔深度后继续钻进20cm,并加大供气量将孔内残渣完全排出。

(6)在钻进过程中操作手必须密切注意钻机施工情况,防止卡钻及钻头脱落情况的发生,同时因施加过大的压力而导致钻机的倾倒。

4.2.3.3土钉制作安装

土钉管体选用直径48x3.5钢管,杆体前端150mmm开始每隔500mm设置∠25x2.5倒刺,均匀点焊于土钉杆体上,土钉杆体尾部采用∠63x6L型构件与钢管双面焊连接固定面板筋网。

土钉杆体选用HRB400级直径20螺纹钢筋,杆体前端1.0m开始每隔1.5m设置对中支架,呈120°均匀点焊于土钉杆体上,土钉杆体尾部采用2根同杆体直径钢筋制作的“┛”型构件连接固定面板筋网,2个“┛”型构件呈180°焊接于土钉杆体钢筋尾部两侧,焊缝不短于15cm。

4.2.3.4锚杆灌浆

水泥采用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水灰比为1:0.5~0.6,水泥砂浆强度为M20,压力控制在0.2~0.6MPa。在有上层滞水时浆液中加入速凝剂并增加水泥含量。浆液在制作过程中,严格按设计水灰比制作,并搅拌均匀。

4.2.3.5面板施工

喷射混凝土施工时应注意以下方面:

(1)喷射混凝土施工前应复查坑壁位置及坡度是否满足放线测量及设计要求,坑壁应保持平整光滑。

(2)喷射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C20。

(3)喷射混凝土厚度应达到设计要求,喷射施工完成后,对混凝土面板按规范进行养护。坡顶以上1m宽度内浇筑C20混凝土形成坡顶散水盖层。

4.2.4预应力锚索施工方案

4.2.4.1钻机成孔

a锚索钻孔主要内容有:施工放线、钻机就位、钻进、扫孔和终孔验收等,采用锚杆钻机跟管钻进方式成孔,合金钻头冲水钻进,孔径Ф150mm。

b钻机就位对中,调对入射角度(200),定位复查无误后,启动钻机钻进,钻孔过程中要到达“准、平、稳”要求;钻进深度要求比设计深度增大0.4m,供无法返出的残渣沉积,以确保锚杆深度达到设计要求。

C锚索钻孔时,孔间水平方向允许偏差为±10mm,垂直方向允许偏差为±50mm,钻孔倾斜允许偏差为3‰,终孔孔深宜大于设计孔深40cm,终孔后清孔要彻底,施工现场利用清水循环冲洗;并在检查验收合格后插入锚索进行灌浆施工。

d 当钻孔到入岩时,根据地质情况,经设计验算受力情况确定入岩深度。

4.2.4.2锚索制作与安装

锚索3x7A5是用三根φs15.2钢绞线组成。

1.锚索制作过程中应满足以下技术要求:

A下料长度按设计孔深+腰梁(0.35m)+钢垫板(20mm)+预留张拉长度1000mm,每股长度偏差控制50mm以内,采用冷切割下料。

B钢丝必须经过严格质量检验、校直、除油和除锈;

C锚束中各钢丝要求平顺,不能相互交叠,以防止张拉过程中受力不均匀,应力集中产生钢丝拉断破坏;

D锚束沿轴线方向每隔3m设置一束线环(定位器),锚固段两束线环中间设一隔离架,张拉段用塑料套管包裹,与锚固段相交处的管口应密封并用铁丝捆扎牢固;

·保证钢丝间有一定间隙,以保证灌浆后锚束内空隙填实充分,钢丝和杆

体得到充分的握裹和保护;

·注浆管采用塑胶管,插入束线环或隔离架的中央;

·锚束必须捆扎牢固,防止在运输、吊装、安装过程中散束;

·在编排钢铰线时,同时安放2根注浆管,分别供第1次、第2次注浆使用,供第2次注浆使用的注浆管,在锚固段,每隔0.5m打一对穿Ф6小孔,连同出浆口,一并用胶布包好。

在钢铰线组合成索和钻孔完成后及时进行,安装前先清洗孔壁,确定孔壁无粘附泥浆并复查钢铰线材料型号、规格、各部位质量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无误后,将锚索抬起徐徐放入孔内至设计深度。放入过程中,严禁上下抖动、来回扭转和撞动,防止中途散束和卡阻,造成安装失败。

锚索制作完成后,利用人工运输。运输过程中防止发生磨损,弯曲半径不宜小于3m;同时运输过程中防止发生磨损,穿束后锚索外露部分应用胶布包裹防止生锈。

4.2.4.3锚索制作与安装

锚索和钢绞线同时放入孔底,管口距孔底150mm,以利出浆。浆液规格采用灰水灰比:1:0.4~0.45的水泥砂浆,水泥采用4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灌浆前对输管道的检查无阻塞后方可进行注浆,注浆速度控制在100L/min左右,注浆压力控制在0.5~0.8MPa,待到孔内的泥浆和杂质均由水泥浆体所置换溢出孔口,即完成第1次灌浆。

待第1次灌浆浆液达到初凝强度后,进行第2次灌浆,注浆浆液采用水灰比1:0.4~0.45:水泥浆。必要时并掺入适量早强剂(如三乙醇胺)。

第2次注浆终止标准为:

a.注浆压力达到2.0~3.0Mpa之间,并稳定10min以上;

b.注浆量达到水泥30kg/m;

c.水泥浆从临近孔或裂缝中溢出。

4.2.4.4围檩施工

注浆完毕后,进行施工砼腰梁,将钢垫块固定于腰梁上,并保证钢垫块的上表面与锚索垂直。在开挖基坑面适当设置垫木或支架确保腰梁的稳定。钢垫板的平面位置与高程和锚索的布设走向相一致,张拉前进行固定与验收。

围檩采用C30砼浇筑,横梁嵌入连续墙面10cm,采用人工风镐开凿,基底先采用5cm水泥砂浆调平,再进行钢筋制作安装,钢筋接头需错开,同一截面钢筋接头数不得超过钢筋总根数的1/2,且有焊接接头的截面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1m。模板采用小块钢模板,在锚孔周围,钢筋较密集,一定要仔细振捣,保证质量。

锚头施工应遵循以下规定:

①锚具、垫板应与锚索体同轴安装,锚索体锁定后其轴线角度偏差应≤±5o

②应确保垫板与垫墩接触面无任何空隙。

③切割锚头多余的锚索体采用冷切割的方法,锚具外保留长度≥5cm。

④当需要补偿张拉时,应考虑保留张拉长度。

⑤锚头的防腐处理应符合规定。

锚索用垫板为200x200x20mm钢板,为了确保垫板平面与锚索的轴线垂直和提高垫墩的承载力,一般使用与钻孔直径相匹配的钢管焊接成套筒垫板,用垫板的几何尺寸见表。

4.2.4.5张拉锁定

在锚索注浆及围檩施工完后,养护2~3天后(水泥强度达到90%以上),可进行张拉锁定作业,作业须满足以下工艺质量要求:

a.张拉前整平承压板支撑构件面,安装承压板(砼腰梁)、垫板、锚具,并保持与锚杆轴线方向垂直,安装千斤顶时千斤顶轴线应与锚索轴线尽量保持重合;

b.安装前应对千斤顶和高压油泵进行标定,按标定的数据进行张拉,事前检查高压油泵的工作情况、油管的畅通情况,以免在张拉时油泵工作不正常而造成张拉失败;

c.张拉按一定程序进行,锚索张拉顺序应考虑对临近锚索、土钉的相互影响确定;

d.正式张拉前对锚索进行预张拉2次,张拉力为设计荷载的0.1~0.2倍,以保证锚索各部位接触紧密、杆体平直,消除杆体的隐蔽变形量。拉直后再进行张拉时,其变形量起点以此状态为零点起记;

e.张拉控制应力控制在0.65~0.75倍锚索强度标准值范围内;

f.张拉荷载分级逐步施加,张拉荷载分级及观测时间见下表所示。最后一次张拉将荷载增加到1.05倍设计荷载,持荷观测10~15min,如果变形无变化,锚索保持原状,油泵上压力表指针无返回现象,方可卸载到设计荷载,进行锁定作业;

锚索张拉荷载分级及观测时间表

注:Nt为锚索设计轴向张拉荷载

g.锁定作业必须严格按规范进行,使用标准锚具,锚索锁定后,如发现有明显的预应力损失,应进行张拉补偿。

h.所有锚索张拉锁定完毕之后, 均不得剪断锚头,一旦基坑顶位移偏大,可对锚索进行再次张拉,以控制基坑顶变形。

4.2.5截排水沟施工方案

(1)基坑开挖时在基顶四周采用页岩实心砖砌筑30cm高、30cm宽排水沟(距坑边水平距离0.8m),截排水沟及集水坑、沉砂池等做法如下(集水井沿基坑边每35m设置一口)

为保证基坑周边安全基坑上口周边设置临边防护:基坑周边并用φ48×3.5mm钢管搭设防护栏杆(栏杆高度1.2m,共两道水平杆,立杆埋深至少0.5m,间距1.8m,),面刷红白相间安全警示漆,栏杆外用密目安全网进行全封闭,底部采用页岩实心砖砌筑240高挡脚刷红白相间安全警示漆基坑附近挂警示牌、责任牌,夜间设红灯示警。(基坑临边防护见下图)

4.2.6土方施工方案

1)勘查现场,清除地面及地上障碍物。

2)保护测量基准桩,以保证土方开挖标高位置与尺寸准确无误。

3)备好开挖机械、人员、施工用电、用水、道路及其他设施。

凡工程范围内的表层杂草、块石、杂物、腐殖土、树根等均应清除干净,平整压实,清理厚度不得小于0.3m,清除出来的废渣不得随地弃置,采用自卸汽车外运至弃料场。

这里所指土方开挖主要为招标人指定范围内的土方开挖,开挖的土方外运至招标人指定地点。同时做好现场施工用水及地表水的排放工作,严禁地表水或施工用水流入基坑外侧的土体中。同时在基坑严禁堆载超过设计要求值,堆载距离基坑开挖上口线不得小于2m。

施工资料准备:土方开挖受天气、地质条件、及原有建筑物的影响,开挖前应做好以下工作:

a施工图纸的审阅、分析,及施工方案的拟定。

b当地的水文、气象条件的了解。

c施工场地的地质条件的了解。

d施工范围内的建筑物及管线埋设情况。

e绘制土方开挖的平面图和横断面图。

利用布设的临时控制点,放样定出开挖边线和开挖深度等。在开挖边线放样时,应在设计边线外增加30~50cm,并作上明显的标记。基坑底部开挖尺寸,除建筑物轮廓要求外,还应考虑排水设施和安装模板等要求。

a土方开挖前,应根据施工方案的要求,将施工区域内的地下、地上障碍物清除和处理完毕。

b建筑物或构筑物的位置或场地的定位控制线(桩)、标准水平桩及开槽的灰线尺寸,必须经过检验合格并办完预检手续。

c夜间施工时,应有足够的照明设施;在危险地段应设置明显标志,并要合理安排开挖顺序,防止错挖或超挖。

d开挖有地下水位的基坑槽、管沟时,应根据当地工程地质资料,采取措施降低地下水位。一般要降至开挖面以下不小于0.5m,然后才能开挖。

e施工机械进入现场所经过的道路、桥梁和卸车设施等,应事先经过检查,必要时要进行加固或加宽等准备工作。

f选择土方机械,应根据施工区域的地形与作业条件、土的类别与厚度、总工程量和工期综合考虑,以能发挥施工机械的效率来确定,编好施工方案。

g施工区域运行路线的布置,应根据作业区域工程的大型机械性能、运距和地形起伏等情况加以确定。

h在机械施工无法作业的部位和修整边坡坡度、清理槽底等,均应配备人工进行。

i机具:挖土机械有:挖土机、推土机、铁锹(尖、平头两种)、小白线或20号铅丝和钢卷尺以及坡度尺等。

j熟悉图纸,做好技术交底。

a工艺流程:确定开挖的顺序和坡度→分段分层平均下挖→修边和清底。

本工程开挖坡度按设计要求,若在施工中仍不能确保稳定,则需要及时跟设计方面联系,更改开挖方案。

土层应分层开挖,每层开挖深度不宜超过2m,待上层喷锚达到设计强度75%后方可进行下层土方开挖。

开挖应合理确定开挖顺序、路线及开挖深度。本工程采用挖掘机进行开挖,土方开挖宜从上到下分层分段依次进行。随时作成一定坡势,以利泄水。在开挖过程中,应随时检查边坡的状态。开挖基坑,不得挖至设计标高以下,如不能准确地挖至设计基底标高时,可在设计标高以上暂留一层土不挖,以便在抄平后,由人工挖出。暂留土层挖土机用反铲挖土时,为50cm左右为宜。

在机械施工挖不到的土方,应配合人工随时进行挖掘,并用手推车把土运到机械挖到的地方,以便及时用机械挖走。修帮和清底时在距底设计标高50cm槽帮处,抄出水平线,钉上小木撅,然后用人工将暂留土层挖走。同时由轴线(中心线)引桩拉通线(用小线或铅丝),检查距槽边尺寸,确定槽宽标准,以此修整槽边。最后清除槽底土方。

a土方开挖一般不宜在雨季进行,若确需在雨季进行开挖工作,工作面不宜过大,应逐段、逐片分期完成。

b雨期施工在开挖土方时,应注意边坡稳定。必要时可适当放缓边坡坡度,或设置支撑。同时应在坑外侧围以土堤或开挖水沟,防止地面水流入。经常对边坡、支撑、土堤进行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

c土方开挖不宜在冬期施工。如必须在冬期施工时,其施工方法应按冬施方案进行。

d采用防止冻结法开挖土方时,可在冻结以前,用保温材料覆盖或将表层土翻耕耙松,其翻耕深度应根据当地气温条件确定。一般不小于30cm。开挖基坑时,必须防止基础下基土受冻。应在基底标高以上预留适当厚度的松土。或用其他保温材料覆盖。如遇开挖土方引起邻近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地基和基础暴露时,应采取防冻措施,以防产生冻结破坏。

a按图纸要求仔细放样,土方开挖后的坡度要符合设计要求规定,避免因边坡过陡而造成塌陷,为保证边坡质量,反铲要紧靠坡线开挖,以确保边坡平整度,并尽量避免欠挖及超挖的出现。

b开挖并完成清理后,应及时恢复桩号、坐标、高程等,并做出醒目的标志。

c雨天应在开挖边坡顶设置截水沟,开挖区内设置排水沟和集水井,及时做好排水工作,以防基坑积水。

d开挖过程中,应始终保持设计边坡线逐层开挖,避免开挖工程中因临时边坡过陡造成塌方,同时加强边坡稳定性观察。

e开挖边坡顶严禁堆置重物,避免塌方。

本工程土方采用5t自卸汽车运输,运至招标人指定地点,按招标人要求堆放。施工期间对弃土场进行管理,严禁本工程以外的土方运至本工程弃土常工程运输污染所涉及的道路,按照路政部门的要求及时保洁。

1)土方开挖前应先进行基坑内降水,在确定整个基坑止水桩效果良好条件下,降水至设计水位15天后即可开挖基坑土方。施工过程中必须做好坡顶地面节水措施,防止地表水流入基坑。基坑开挖到底后应设置施工坑内排水沟及集水井,及时排出坑内积水。如在雨季施工必须准备足够的抽水设备,保证基底不被长时间浸泡。

2)基坑土方开挖应采取分区分层均衡开挖,开挖至基坑底设计标高后,应及时铺设垫层并进行地下室结构施工。本基坑底主要位于卵石层上,基坑开挖到设计底面标高后,必须及时完成垫层混凝土施工,避免基底泡水,威胁基坑安全。

4)基坑施工期间,要特别加强对本项目周边建筑物和市政设施的保护。

(1)本基坑场地地质状况和周边环境较简单,对于5m以下的基坑不实施监测,安排专人每天对基坑周边情况进行巡查,并做好巡查记录,发现特殊情况及时汇报并采取应对措施。基坑支护结构水平及竖向位移监测点按25m左右的间距布置16个。周边管线、道路距离均大于3倍开挖深度,可不进行监测。监测频率要根据施工进度及天气变化情况确定,土方开挖、支撑拆除期间及拆除后7天以内或变形异常时需加密监测,监测频率见下表,监测项目、监测控制值及报警值。测点布设数量及观测频率以设计图纸为准。

(2)由建设方委托具有相关资质的第三方检测单位进行监测,监测部门需及时将监测结果上报甲方、监理和施工单位,做到信息化施工,当基坑变形达到控制值的80%时,视为报警值,应立即通知查明原因,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3)在第三方监测以外,由施工单位安排专人负责日常巡查工作,并做好巡查记录。严格按照施工组织方案及相关测量规范要求进行基坑变形观测工作,当发现异常时应立即采取有效应急措施。

(4)位移X与时间T曲线选用对数函数,支护函数和双曲线函数三者精度最高者进行回归分析。

(6)当基坑变形达到报警值或显现险情时,立即报告设计单位,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在施工过程中若出现异常情况时,采取的相关应急方案如下:

1)基坑连续3天每天位移超过5mm或累计水平位移达到警戒值时,需立即上报有关各单位,迅速组织现场会议,分析产生的原因,商讨处理方案。

2)必要时可采取如下处理方案:坡顶卸载,坡脚反压,必要时可加密锚杆。

3)当基坑出现严重变形或严重漏水流砂时,视变形发展情况,确定是否进行基坑回填施工。回填土的范围沿基坑边,回填土的高度不少于基坑深度的2/3,宽度不少于15m。

(6)在第三方监测的同时,是宫颈单位应做好日常巡查工作,发现问题立刻安排整改。

5.1安全施工组织保证措施

JGT472-2015 钢纤维混凝土5.1.1安全保证体系

1.施工前,要对操作者进行安全交底,落实安全技术措施和人身防护用品,未经落实不得进行施工。

2.攀登和悬空高处作业人员以及搭设高处作业安全设施人员,必须经过专业技术培训考试合格持证上岗。

3.施工现场使用的防高处坠落安全防护用品,必须是经国家质量鉴定、审验手续的合格产品。

4.基坑四周围应有防护栏JT/T 1288-2020 冷藏集装箱多式联运技术要求,并挂密目网防护。

5.在交叉作业时,不允许在上下同一垂直区域内进行作业,下层作业时应在上层物体落地区域外作业。

©版权声明